太行山脉西侧地形(一太行山河北平原气候的塑造者)

#气象杂谈#研究气象离不开地理,如果抛开地理谈气象,那就是耍流氓。

都说河北是地形最全的省,有高原,有山地,有丘陵,有盆地,有沙漠,有草原,有森林,有湖泊,可以说除了冰川,能想到的地形几乎都有。

太行山脉西侧地形(一太行山河北平原气候的塑造者)(1)

河北地形图全貌

影响气候的地形主要是燕山太行山还有东部的渤海,今天主要谈一下对河北气候影响最大的太行山。太行山地处河北西部,是山西和河北的分界线,同时太行山也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黄土高原没有越过太行山。

暴雨

太行山大部分在1200米以上,2000米的山峰也很多。而空气的水汽输送最佳就在1500米左右,太行山无疑成为水汽向黄土高原输送的屏障。

太行山脉西侧地形(一太行山河北平原气候的塑造者)(2)

水汽输送量随高度的变化

有数据研究过太行山作用下的河北暴雨。结果得到:太行山脉≥50mm暴雨日数比平原东部的暴雨日数少,这是因为河北省地处中纬度地带,天气影响系统多以西风带系统为主,地处太行山脚下正好为西风带系统的背风坡,不易形成强降雨。而≥100mm的雨量则是太行山脉以东最大,是河北省致灾暴雨的高发区,原因是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多受低纬天气系统影响,如江淮气旋,西南低涡的闯入,加上东风急流与太行山脉的共同作用有利于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形成,山前对流层整层的强上升运动区与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吻合。

记忆中的1963年8月的那场大洪水就是这样形成的,8月上旬,海河流域处于较深的低压控制之下,四周有阻塞高压,导致冷暖空气在这一地区不断交绥少动,且受太行山地形抬升的影响,产生强烈的辐合作用,加之西南连续产生的低压接踵北上叠加,更加强了这一过程,形成了这次特大暴雨。雨区主要分布在漳卫、子牙、大清河流域的太行山迎风山麓,呈南北向分布。7天累计降雨量超过100mm笼罩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相应总降水量约600亿立方米,导致海河流域特大洪水。

焚风

焚风这个名词来自拉丁语中的favonius,即温暖的西风。焚风的出现是由于湿空气翻越山脉时,被迫抬升失去水分,在背风坡下沉时温度升高,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形成又干又热的气团,所经之地湿度明显下降,气温迅速抬升。最具代表性的焚风现象,当属太行山东麓地区,即河北的石家庄、保定、邢台一带。

太行山脉西侧地形(一太行山河北平原气候的塑造者)(3)

太行山脉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西北吹来的空气被太行山西麓抬升凝结后,湿度下降。而越过太行山,东麓石家庄平原地区的海拔仅有50米左右。在山的东侧沿着地形迅速下沉,温度也急速升高,常使得石家庄的气温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升10℃左右,远高过平原东部的沧州和衡水,成为名副其实的“热点”,当然沧州衡水也比较热。

太行山脉西侧地形(一太行山河北平原气候的塑造者)(4)

等温线,可以看出太行山附近城市都偏热

雾霾

有机构对2014年2月、2015年12月以及2016年12月,三个京津冀地区的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个例分析,结合重污染天气过程的个例分析可以看出:冬季午后至晚间盛行谷风时,也就是向有山的一侧吹,但受山体的阻挡,污染物容易在山前累积,导致污染浓度增高;夏季同样的情况会发生在后半夜。

秋冬季,京津冀地区处于均压场控制下,地面天气系统使得京津冀地区的低空风场表现为偏南风,是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北京发生重污染天气过程的重要原因。重污染天气过程发生过程中,局地大气环流处于主导地位,大气层结稳定,局地混合层高度较低,容易造成污染物在局地输送和堆积。冬季去除雾霾最有效的方法是等冷空气,等西北风。

太行山对河北的气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有好也有坏,看我们怎么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了。

关注我,关注更多的天气分析和气象小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