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推玩具死亡(2岁女孩死亡玩具)
想要孩子能更好地行走世间,就要教给孩子规矩。
而该教给孩子的第一条规矩,就是要敬畏生命。
——鹿妈
作者 | 女儿派·卤蛋妈
来源 | 女儿派原创
在一次采访中,白岩松问李玫瑾教授:“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犯罪心理,你会说什么?”
李玫瑾教授说:“如果只用一句话,那我会说,所有的罪犯都没有敬畏之心。”
言简意赅的一句话,振聋发聩,直击人心。
也许你不以为然、不甚理解,那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的几个小故事。
最近,外网上一个2岁美国小女孩的“玩具”曝光,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野生死松鼠、死野兔子、死白尾鹿......
在本该玩布娃娃的年纪,她的日常生活中却充满了杀戮和血腥。
31岁的妈妈Beka Garris解释道:这是祖传的、独特的育儿方式。
女儿还在襁褓中,Beka就带着她四处狩猎。
能自由活动后,妈妈狩猎的动物尸体便成为了她的玩具。
鲜血淋淋,还带着余温,甚至还有悲惨的哀鸣和挣扎的悸动。
她们还会在猎物前微笑合影,庆祝胜利成果。
狩猎归来,Beka当着女儿的面处理这些猎物。
“我会把头骨和一些骨头留下来漂白,然后制作艺术品。然后把羽毛和兽皮保留下来,做成壁挂或衣服。然后清理、切碎肉类,冷冻起来,之后食用。”
其中有一则引众怒的视频:
小女孩在妈妈的示意下,手持长弓箭,走向一个死过没多久的动物标本,将箭刺入它的伤口中,转头,她露出了喜悦的微笑。
网友们对于这样的育儿方式实在接受无能:
“天哪,我想她女儿长大之后对动物也不会有什么爱怜之心吧!”
“太恶心了,她应该做的是教她的孩子爱和尊重动物,动物的生命与人类一样。 ”
作家毕淑敏曾在《敬畏生命》这本书里提到:
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而不仅仅限于自我小圈子。 因为我明白:它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我认为毁灭、妨碍、阻止生命是极其恶劣的。
一个2岁的小女孩,对于生命表现出来的异于常人的冷漠,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父母没有教给孩子对于生命的敬畏,我们很难期待她长大后会有一颗热腾腾的悲悯之心。
也就这两天,另一则新闻上了热搜:
厦门谢女士发帖称,自家养的博美狗被一男生虐待至重伤。
“坐骨断裂,伤到肝脏,眼鼻子都是肿的,还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据网友透露,这个男生只是婆婆朋友的儿子,因假期打工借宿在自己家。
不曾想,一番善意却引狼入室。
谢女士回家看到狗身上有伤,委婉询问,男生均矢口否认,多次撒谎掩饰。
直到有一天,她回家看到狗狗奄奄一息,打开监控发现了残忍的真相:
这个男生多次前往阳台殴打小狗,动作极其残暴。
小狗吓到躲在阳台的水池底下,他利用工具将狗从水池底下赶出来继续殴打,期间还厉声斥骂:“你再叫,你再叫!”
此事持续发酵,引发7亿多网友关注。
有人扒出,该男生为某大学一名准研究生,即将入学。
上热搜后,男生向谢女士道歉,但态度傲慢:“虽然我打了你的狗,但你的狗叫起来很烦。”
其父母也曾致电谢女士,给出的理由是:求放过自己的儿子。
尼采曾经说过:“人的道德是有一致性的,一个愿意虐待动物的小孩,以后未尝不可以杀人?”
正如网友所言:
“万物皆有灵,‘只是一个动物的命,至于吗?’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迟早会害了你的孩子。”
用暴行伤害动物的人,跟潜在的杀人犯真的没什么区别。
林清玄在《心的菩提》中曾记录这样一幕:
在海边看到一些小学生在玩捞鱼的游戏。
他们把鱼扔在海滩上直至缺水致死,还有个孩子用脚把鱼踩成肉泥。
他很不解:“你在做什么?”
孩子说:“我在处决它们。”
“你怎么这么残忍?”
男孩不听,头也不回继续去捞鱼、晒鱼、祸害鱼。
看完,你可能一笑置之。
可是,假如把鱼换成人呢?
一系列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历历在目,震惊无数人:
2019年10月20日,大连13岁男孩蔡某将10岁女孩小淇骗至家中想发生性关系,遭到拒绝后将其杀害,并抛尸灌木丛。
前不久的7月4日,山西朔州某初三学生王某因与同学发生口角,购买美工刀直接割伤其脖子,伤口长约10厘米。
鲜活的生命,在这些人眼里,就如同脚底的小鱼一样轻贱,毫无价值。
谴责背后,有这样一小部分声音,刺目显眼:
“根本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的教育就没有生命教育这一项。”
李玫瑾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受教育者“敬畏生命”,她的一番话,希望能惊醒那些依旧在沉睡中的父母:
“生命,为什么要被敬畏,因为只要不敬不畏,等你明白的时候,你已经无机会了……永远不要拿生命当儿戏!”
她还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是拉他一把。”
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应该是孩子最值得上的人生第一课,可很多父母缺课了还不自知。
当一桩桩悲剧发生时,作为父母是否应该反思: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哲学家萨尔瓦特说:“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
教育孩子敬畏生命,请先学会告诉孩子生命的真相。
1. 告诉孩子生命的唯一性
上海某小学曾对五年级150多名学生做过一项调查:“人失去生命后,是不是可以重新获得?”
一半学生的答案是“不肯定”或者“可以重新再活”;
甚至有学生回答:“死了就是没血了,补补血就可以活了。”
演员胡可曾经发过一条微博,分享了一段母子对话:
哥哥安吉:“如果在悬崖边,你会选孩子还是选钱?”
弟弟小鱼儿抢答:“当然选孩子!因为钱可以再挣,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
兄弟俩心有所会:“对!人的一生只有一次!”
生命是宝贵的,更是脆弱的,教育孩子保护它,而非伤害它。
2. 呵护孩子的善良本性和恻隐之心
某期综艺节目中,演员邓莎想把买来的虾子和螃蟹做晚餐,遭到儿子大麟子的拒绝:“不要,他们是生命。”
回到家后,邓莎放弃这顿晚餐,同意儿子把这些活物养起来。
期间,儿子把它们从盆里转移到浴缸,却不小心放了热水,把螃蟹烫死了,邓莎趁他不注意把死螃蟹全部收起来。
儿子再三追问,为了保护孩子的童真,邓莎只好撒谎:“螃蟹给他的爸爸带走了,带到海里去了。”
儿子又问:“他们会感谢我们吗?”
得到妈妈的肯定回答后,他露出了轻松的表情。
有句话叫:“同理心强的孩子是不会作恶的。”
善良是我们孩子心底最柔软的一片润土,父母需要用心浇灌,才能开出幸福的花来。
3. 及时制止孩子的“暴行”
2019年,有网友拍下5岁小女孩玩死仓鼠的视频:
小女孩不停地拉扯小仓鼠的四肢,将它摔到地上又捡起,反反复复,伴随着自己欢快的笑声。
好心乘客告知小女孩“这样下去,小仓鼠会死掉的”,她不以为意,反而动作更为粗暴。
却引起了小女孩妈妈的不满:“这是我们自己买的仓鼠,我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你们管不着......”
最后,小仓鼠奄奄一息,小女孩的妈妈却安慰说明天再买只小兔子,并将仓鼠和笼子一并扔进了垃圾桶内。
一位乘客说:“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小的时候就不知道珍视生命,等她长大后也不会珍视你的。”
乘客的话不无道理。
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孩子的善恶观,其实完全依赖于大人的灌输。
不管不问,甚至变相鼓励,只会助长孩子内心的恶,埋下漠视生命的种子。
4. 陪孩子一起体验死亡
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带着才10岁的儿子殡仪馆体验死亡。
牧师站在黑漆漆的棺材旁,微笑问道:“有哪位家长愿意进棺材体验一下?”
妈妈主动举起了手。
在众人注视下,伴着《寂静之声》的哀乐,妈妈慢慢躺进棺材,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
合上棺盖的一刹那,儿子大哭:“妈妈!你快出来!你不能丢下我!”
躺在棺材里的妈妈,也跟着一起流泪。
十几秒钟后,牧师打开棺盖,儿子扑过来,紧紧抱着妈妈说:“妈妈,我保证,以后会更爱你,会更加听话。”
主持人马东曾说:如何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汉文化缺失的一课。从小培养孩子对其他生命的尊重,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很多父母对于死亡讳莫如深,但只有真正体验过死亡,孩子才能明白生命所赋予的意义。
最后说一个暖心故事:
一个暴风雨后的早晨,沙滩的浅水洼里,搁浅了很多卷上岸来的小鱼。
有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小鱼,扔回大海。
路人劝说:“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答道。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回大海。
泰戈尔说:
我们要培养孩子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教孩子成为一个从小就对其他生命充满慈悲的人,自然更懂尊重世间生命,就像男孩与小鱼的情怀,便是对于生命一种至高的敬重。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对生命有所敬:尊重、善待一切生命的存在;对生命有所畏:坚守生命底线,不做任何危及他人生命的事。
而这堂生命教育课,更需要父母手持戒尺、心存善念,引导孩子守护心底里人性的微光。
每一个男孩,都是妈妈的软肋,也是铠甲。
养得好聪明又绅士,养不好费心又劳神。
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男孩,关注洞见旗下@男孩派,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