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以崭新姿态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方面,将消费提质扩容作为扩大内需、引领增长的重要引擎,精心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另一方面,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功能,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天津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天津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以崭新姿态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方面,将消费提质扩容作为扩大内需、引领增长的重要引擎,精心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另一方面,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功能,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商埠,天津立足环渤海、辐射“三北”地区,连接东北亚、面向太平洋,区位优势独特。“双中心”建设让天津内外贸发展明显提速,“走出去”和“引进来”蹄疾步稳,在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中不断焕发新活力。
内贸提质升级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商贸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度持续增强,商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10%,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超15%,对GDP增长贡献率达12%,居服务业各行业之首。
10年来,天津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网上零售额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20%以上;累计建成大悦城、天河城、万象城等87个大型商业载体,商业面积820万平方米,打造和平路商业街、古文化街、意式风情区等38条繁华的商业街区,彰显城市时尚活力;津门夜间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建成夜市街区20余个,300个特色深夜食堂,700个24小时便利店、1000个酒吧;天津批发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了“一心、一环、十一集群”布局,交易额超亿元的交易市场达46个,建材、汽车、农产品等行业形成超百亿元市场6个;冷链物流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现有冷库容量超150万吨,位居全国第5位,万吨级以上的大型冷库占86%,人均冷库保有量约905公斤,位列全国第二。
津门消费提质扩容注重以民为本,目前已累计兴建标准化菜市场324个,打造30个社区商业中心、国家钻级酒家91个、1400个便民超市等便民网点,中心城区早餐网点超过6000家,基本实现便民服务功能全覆盖。
天津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孙剑楠介绍,目前,天津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114项任务已全面启动,聚焦消费地标建设7大领域(金街、五大道、意风区、佛罗伦萨小镇、老城厢—古文化街、大运河公园、滨海亲海旅游),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
外贸结构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跨境电商呈蓬勃发展之势,尤其是2015年天津成为国家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以来,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呈倍增态势,复合年均增长达2.67倍。截至目前,天津在境外布局海外仓超过40个。
10年来,天津市进出口总额不断跃上新台阶。截至2021年底,天津市进出口实际企业数量为1.1万家,较2012年增长31.8%;货物贸易进出口额1325.7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7.4%,位列全国第9位;2021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实现203.5亿美元,按可比数据统计,较2018年增长12.5%。
天津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10年来,天津市内资企业出口加快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迅速成长,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出口占比由2012年的17%提高到2021年的37.8%,提升20.8个百分点;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一般贸易快速发展,出口占比由2012年的48.1%提升到2021年的56.3%,提升8.2个百分点。
天津出口市场更加多元。新兴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占天津市出口比重由2012年的43.8%提升到2021年的52.8%,其中,东盟成为天津市主要出口市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达1288.9亿美元,占天津市出口比重达33.3%。
天津贸易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4个综合保税区功能不断升级,实现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和销售服务五大功能全面落地;建设国家级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构建集商品进口、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展示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贸易服务链,持续增强进口集散功能;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打造进口特色商品集散地,飞机、汽车、肉类、乳品、大豆、水产品、食用油在天津口岸进口量居全国前列;促进贸易产业融合,获批了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海工装备等9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天津还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努力打造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逐步迈向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保持对出口的支撑作用,2021年天津市出口机电产品2366.6亿美元,占天津市出口比重61.1%;出口高新技术产品950.4亿美元,占天津市出口比重24.5%,天津市累计培育国际自主品牌达86个。
作为连接第二、第三产业的服务贸易新业态,天津保税维修再制造行业亮点频现,2021年实现进出口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72%。
天津港保税区自贸工作局副局长王达炜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港保税区依托辖区内制造业基础,发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的作用,全力推进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
目前,天津港保税区与东疆片区、中心商务片区联合打造涵盖保税维修再制造、融资租赁、国际保理在内的产业集群,形成包括制造、销售、融资租赁、保理、维修再制造、二手交易(市场)在内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开放平台拓展
如今,天津紧紧围绕加快打造国际消费和区域商贸“双中心”城市建设,积极融入全球发展大潮。从吞吐量与日俱增的天津港,到区域发展新引擎的滨海新区,再到功能日益完备的诸多口岸,一个个高能级开放平台的崛起,为天津带来更多“引进来”“走出去”的契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实际使用外资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6.7%。截至2021年底,累计有26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津投资。2017年至2021年,天津市设立境外企业机构529家,中方对外投资额109.6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65.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73.6亿美元。
天津口岸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新增货物通过能力925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256万标箱、滚装汽车通过能力10万辆、旅客通过能力42万人次,同时积极拓展服务“三北”的内陆物流营销网络,建成以“北、中、南”三线为轴心、10大区域总部为节点、120家“阳光物流”直营店和加盟店为载体,服务14个省(区、市)的内陆物流营销网络体系。
通过推广进口“船边直提”、出口“抵港直装”模式,天津进口集装箱直提率超20%,出口集装箱自运抵码头到装船时间小于24小时比例超12%。2021年,天津口岸出口整体通关时间0.74小时,位于全国各主要沿海省市第一;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4.93小时,位于全国各主要沿海省市第三。天津市跨境贸易指标排名在全国41个主要城市位居第3位,在全国80个城市和18个国家级新区中位居第5位,被评为该指标的标杆城市。2021年,天津口岸荣获全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最高星级。 (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商 瑞)
来源:央广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