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节日习俗(祭祖思源谈传统习俗清明之扫墓)

原创首发

  • 编者按,

从传统文化,带你分享传统习俗,让你更全面了解祭祖思源的重大意义。人为什么要扫墓?扫墓应该注意点什么?扫墓有没有年龄段,多少岁可以不上坟?扫墓要不要传承下去?扫墓意味着什么?清明时节能不能立碑?等等。让你全新认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风俗习惯。

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域中,中华民族历来讲以德服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家风家训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扎下了根,传统习俗也是我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道德,善心善念,顺天而行,心怀大度,让炎黄子不忘根源,不忘初心,是一种传承礼仪。以大爱之心持家有道,激励后人不忘根本,也是家风家训必须传承的好作风。

清明扫墓节日习俗(祭祖思源谈传统习俗清明之扫墓)(1)

天地万物,源于根本。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

江河湖海,必有源泉。

祭祖思源,不忘根源。

树大分枝,家大分业;

世代繁衍,根深叶茂。

  • 人们为什么要扫墓呢?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是一种缘分,生死轮回这里言下不表。但人死后给后人留一个念想,血脉相连,代代相传。扫墓从上古时代就有这个习俗,为逝者添上一点土,以敬爱之心传递思念之情。也是自觉自愿的事,并没有条条框框,是一种积德行善,让先祖保佑后世子孙家顺财旺。祈祷上苍,也是福德所在,是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也是对死者一种悼念之心,是阴阳相隔传递恩泽情感,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的存在。

清明扫墓节日习俗(祭祖思源谈传统习俗清明之扫墓)(2)

当然各地风俗有所不同,但扫墓都是一个道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思念是一种感恩,是一种寄托哀思,是一种文化传承。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让清白留人间。

因果循环,有生就有死,有阴皆有阳,有黑有白,有男有女,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人亦是如此。

人死后停尸三日,也叫守灵,防止人死后有意外发生,人死后火化入土为安,扫墓从此开始。安葬当天有复山一说,也就是死者儿女要去添一把土,不忘恩泽。过去死者死后,家里要留牌位,画像。守孝三年,家里不能办喜事,过年门对联第一年贴白,其次是蓝,第三年改为黄颜色,除灵后改为红色,也有人家不贴对联。三年内亲朋好友过年拜年要到死者灵位前磕寿头,孝子行礼。

清明扫墓节日习俗(祭祖思源谈传统习俗清明之扫墓)(3)

人死后有"一七"到“七七"祭拜一说。当然也有一点讲究,从"一七"家里儿子媳妇祭奠,总之每个七添人,添福添寿,财源不断,兴旺发达之意。到五七或六七,七内祭拜大礼结束后,就没有那么多规矩了,家人祭祀一下,到七七报七,就大功告成了。当然各地有的在三七或五七,六七要办一个祭拜大礼,亲朋好友到场祭祀。女儿要准备牌位,供菜,供果之类祭品,还有一些纸扎品。其次就是百日,周年,死者忌日等,也要祭奠一下。三年家里还要举办一个大圆坟,在清明前进行。当然如今不讲究这些,儿女常常忙于工作,家里有时顾不过来,牌位前供饭那就不及时了。所以在七里就除灵了,一切让死者自己应付自已了。心灵感应,理解万岁。

清明扫墓节日习俗(祭祖思源谈传统习俗清明之扫墓)(4)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春暖花开踏青赏花,古时人们也称之为寒食节,踏青节。一般都在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人们祭祖思源的日子,家家都要祭祖扫墓,扫墓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心诚则灵,意到心到。老祖宗并不会怪罪什么?鲜花,供果,供品,及一些纸钱。

清明扫墓节日习俗(祭祖思源谈传统习俗清明之扫墓)(5)

  • 扫墓应该注意点什么?
清明扫墓应该提前几天进行,带上工具,鲜花供果,纸钱,到墓地周围打扫一下,如果是坟加上一点土,墓的话,周围看看需要清理的弄一下。扫墓必须在上午进行,人们讲究阴阳调和,下午尽量不要去扫墓。扫墓衣着必须素静一点,特别是女同志大红大紫尽量少穿,怀孕女人也不必去墓地。扫墓尽量不要去拍照,这样对神灵大不敬,有时也能惹祸上身。信者则有,不信者则无。年老多病者,身体虚弱者尽量不要去扫墓。墓地属阴,世间属阳,墓地阴气太重,对病者大不利。扫墓时,不能大声宣哗,切莫嘻皮笑脸,大不敬之类言语不能说,应该严肃对待。
  • 扫墓有没有年龄段,多少岁可以不上扫墓?

扫墓一般来说,没有年龄段,但婴幼儿,孕妇,年老体弱多病者尽量不要去墓地。扫墓是一个风俗,也是一个文传承。是一个人自觉自愿的事。没有人强迫你去做,是一种传递阴阳相隔之情感交流,也是一种孝道。

清明扫墓节日习俗(祭祖思源谈传统习俗清明之扫墓)(6)

如果你上面还有一层天,就是父母一方还健在,你应该身先士卒,做带头表率作用。你的行动也就是儿女们的榜样。也是让活着的人有一个好的念想,顺其自然嘛。父母心中也感到安慰。如果说父母全都过世了,自己年龄也大了,也该退距二线了,让儿女们独挡一面,当然,也可以起带头表率作用。去走一走,看一看,提醒儿女,让儿女有一个全新认识,对祖上有一个全面了解。岁数不买钱,父母一方健在,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身体体弱多病,另当别论。

  • 扫墓到底要不要传承下去?扫墓意味着什么?

扫墓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扬,以厚德载物传承家风家顺,家和万事兴,家顺则兴旺发达,家孝则妻和子贵。一个好的家庭首先讲究的是礼仪传统,以善心善念待人,以自尊自爱做人。扫墓则是一种感恩,一种传承,一种思念。

清明扫墓节日习俗(祭祖思源谈传统习俗清明之扫墓)(7)

父母在世,以孝顺父母为上,父母恩德大于天,敬天敬地不如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是一个礼义之帮,以德制国,以善持家,以理服人。有人说:父母在世时,孝顺一点,客气一点,和善一点,不必要死后搞什么封建迷信,古今中外,扫墓是一种记念方式,是一种继承。如果过于复杂化,那也失去了记念意义,人到礼到心意到,心诚则灵嘛,情感呼应,一种情感传递方式。

  • 清明扫墓能立碑吗?

坟墓乃是死者安葬之地,碑则是在石头刻上卑者名字,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死于某年某月某日。有的人家在碑文上面刻上那一门族,那一氏。碑文下方留下孝子贤孙名字,碑的背面有的人家刻上"恩泽后代,或福萌子孙“。

清明扫墓节日习俗(祭祖思源谈传统习俗清明之扫墓)(8)

碑乃墓地门牌号,让后人记住他们,也是扫墓不摸错地方,人死后没有来得及立碑,当然清明是最好的选择方式,祭祖,扫墓,踏青一并进行,在好不过了,到墓地四周杂草清理一下,如果地方大,也可以栽一些矮杆常青树,来装点一下,让面貌换然一新。

如果清明没有时间,也可以在逝者忌日,或十月初一,大寒都可进行,其它日子就不行了,立碑也不是你随心所欲的事,多少还是有一点讲究,一些忌讳。

  • 结束语

祭祖思源是几千年文化传承,清明也是我国传统节日,扫墓是传统习俗。鲜花寄英灵,哀思传感恩。让活着的人有一个好信念,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不断前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