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最难得的诗(辛弃疾这一首绝妙的词作)
辛弃疾一生多次被弹劾,他在农村地区闲居的时间,累计长达近二十年。在这段赋闲的时间中,辛弃疾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佳作词作,有爱国情怀,有沉闷心情,也有对广大农村风光的赞美。
下面这首著名的《丑奴儿》词作,便是作于辛弃疾在带湖地区闲居期间,他在博山地区游览之时,想到国事日渐危机,自己却只能赋闲于此,毫无作为,一腔愁绪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非常著名,稼轩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可是用词用句虽然很简单,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却能让人感到入心,可谓是言浅意深,令人读罢有无穷感慨,成功地将难以捉摸的“愁”字为我们渲染了出来。
这首词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便是几乎每个人读完,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辛弃疾的感染力!下面,我将为大家献上我的一点理解和感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作者重点回忆少年时代不知愁的往事。因为少年时代,正风华正茂,是朝气蓬勃的时代,那时我们涉世不深,有吞吐天下的自信和乐观,对于“愁”之一字,理解的还不深,缺乏最为真实的体验,所以一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便成了核心。
辛弃疾的少年时代,生活在北方金人的统治下,他目睹了金人的残暴和百姓的疾苦,从青年时代便满怀一腔抱负,他认为只要大家团结一致,便可以将金人赶出中原,便可以收复北方失地,而他自己也是抗金有勇有谋的一个人,所以他所“愁”之事中还有无限希望,他自己也是乐观的。
所以他为了模仿前人抒发愁情,便强行登高望远以怀愁。辛弃疾这里用了两个“爱上层楼”的叠句,是有着不同含义的,前一个爱上层楼,和首句相呼应,构成因果,说他年少不懂愁滋味,喜欢登高望远;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和下面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构成因果,言由登高望远而触发言愁的诗兴,有点无病呻吟之意。这两个叠句的运用,写出了两个不同的层次,句同而境不同,将“不知愁”表现了出来。
下片写自己现在已经知“愁”。辛弃疾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于“愁”有了深刻的体味和了解,此时的稼轩已经“识尽愁滋味”。辛弃疾怀着报国热情来到南宋,本想为收复之事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可是现实却让他处处碰壁,不被重用,多次被弹劾,多次被赋闲,使得稼轩“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苦闷之情,如何不真、不切,不痛入心扉。一个“尽”字,包含了稼轩多少的复杂感受啊!
可是,如今知“愁”的稼轩,却“欲说还休”。不知道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的感情变得极度悲凉和或伤心的时候,反而更难表达出来,心中的滋味,说出来别人也不会懂。稼轩这里的欲说还休,便是愁到极点的无话可说,是忧国无门的无可奈何。
极度的“愁”难以向人言明,所以稼轩选择无言,就如别人在问他,“你为何整日眉头紧锁,满怀心事呢?”稼轩一笑,转而回答:“天凉了,好一个秋天啊!”“却道天凉好个秋”,以此来结尾,看似洒脱,实则蕴含着作者的无限之愁。
辛弃疾的这首词,对比少年、而今,对比不知愁、知愁,将抽象的愁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具有极强的艺术效果。当然,这首词即便是脱离了辛弃疾那种报国无门的心境,仍然是一首能够深入人心的绝妙之作,因为他写的是一种情绪,是一种心境,这种心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能体味到的。
爱上层楼的强赋愁与识尽愁滋味后的天凉好个秋,是少年到中年的转变,是人生阅历的体现,是一种看破世情后的意味深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