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草书高清对照(行书草书的欣赏与学习)

中国书法文化

行书草书高清对照(行书草书的欣赏与学习)(1)

草气,大约是草稿的意思,创建得比较早,最初是从隶书脱胎而来,为了把隶书写得快些,或者出于时间紧迫,匆匆而成。因而,在很多地方保留隶书的笔意,尤其是笔画中的撇和捺,几乎完全因袭隶书,这样形成的草书称为“章草”。有人认为章草这个“章”字的来源,传说是汉元帝时有个叫史游的人,创造了这种书法,而史游流传有《急就章》一篇。章草的章就是《急就章》的简称。还有人说是汉章帝的章,总之,大多出于附会,也许章草创造远在秦汉之际,是文章、奏章草稿之意。

后来,有人写章草时,笔意比较奔放,笔画之间略有牵连,逐渐变体,终于创建了今草,传说这是后汉时张艺创建的,实际上,他是总结前人的探索加以创新,他有“草圣”之称。

这样看来,草书一般划分为今草和章草两大体系,今草中又有风格各异的流派。有人划分为“大草”,“小草”或有“狂草”,“破草”,“连绵草”之类的分类,似乎都不甚合理。

至于行书,那就是行走的意思。如果把楷书形容为站立,今草形容为飞动、奔跑,那么行书就介于二者之间,可以形容为行走。楷书和草书的成份在行书中占的比例来看,或更近于楷,或更近于草,故而又有行楷,行草之别。

行书的创建,可能稍晚于草书或者几乎同时产生的。在晋代,行书和草书就比较流行。

行草书的美感最容易外露,因为笔画之间活泼放纵,流美飞舞,笔意似断还连,婉转翩跹,或聚敛而紧密围抱,或疏散而婆娑弄影,或如千军齐整,或有上下参差,或飘若惊鸿,或如电激流星,如龙腾虎跃,流水行云,真是枚不胜举,无可名状。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最容易被吸引,被艺术美所感染的,大约也多半是行书和草书。

行书和草书各有自身的规律,但在美的魅力上,都属于动态美。这与楷书的静态美适成对照。

行书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行书接近于楷书的规整,易辨认有深厚的实用性,而且行书书写美观、神采飞动,再注意通篇的布白安排,则行书书法的气、韵、神、力都富有装饰美,所以,长期以来,行书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许多初学者,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去练刁写行书。

根据传统的认识,初学者不宜先学行书,这个意见要有分析。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他们对楷书的结构几乎没有什么认识,笔画之间的的呼应搭配尚缺乏理性的理解,如果一下子以行书入门,最容易摆布不当,笔画之间,支离破碎,提顿转按没有法度,当提不提,当按不按,不仅不美,反而令人望而生厌,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对于这些同志来说,应当劝他们先好好学习隶书或楷书,有了一定的基础,写行书是不困难的。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因为他们接触过相当时间的正楷文字,就可以临摹行书。但是要注意基本笔法。

一般说,行书用笔要比楷书灵活一些,不一定每个字每一笔画都注意藏头护尾,尤其是成篇整幅的字,开头的字、用所谓“藏锋逆入”,可以表现它的气势,或者开头的字,采取“凌空攻势”的笔法,而以下的字,则在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常常可以而且应当出现露锋,以显示字的势态相连,就是前人说的“似断还连”。上一个字的最终一笔,同下一个字的起笔,常常笔锋呼应,是所渭“字终了而势未尽”。

行书的运笔速度,自然要比楷书适当快些,笔下迟涩的意味相对地说,要显得少一些,笔画就显得流畅些。

原先所说的提顿转按、横平竖垂,在行书的运笔过程中,都被简化,笔画的转折处,常常不是顿一顿,提按使转,而是轻轻顿笔,圆弧转折,大部份直线都变成孤线、笔画之间常伴有勾、挑连接呼应。

此外,行书在字形上、斜正,倾仰变化增多,许多字并不讲究端端正正,也不一定平衡对称,可以伸屈长短,大小相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可以参差交错。用笔的笔意,可以在行书中掺入楷书笔意,灵活多祥。

草书的用笔、应比行书更加放纵一些,尤其是“今草”这一体系,常常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每个字的大小长短,均无定格,甚至于一个字的下半部紧紧相连,而与字的其它部分却反而疏远一些。许多字在书写中,可以省去许多繁杂的部分笔画,有时用一个圆弧、一点、一勾、横勾、折弯等等,代表楷书里许多笔划。整个字形也许似是而非,所以历来有人说“草书写出格,神仙也不识”。这祥看势必要有一定的规范,到现在为止,只有于右任先生曾经探讨过一些草书的规律,试图总结成一种规范出来,称为标准草书,但不久又中断了,后来没有更多的人去规范草书,只停留在收集各家各体的草书上,无论是早先的“草字汇”一类,现今的“书法大字典”,“草字编”等等,只是包罗万象,以广征博引为能事。有个小册子,叫“草书歌诀”,确是收集了不少规律,但难免以偏概全,比如“有点方为水,空挑便是言”等等,其实历代书家书写时并不尽然,三点水旁写成“空挑”的人有的是,而且不乏名家,至于今草中的一个小分支,被人们称为狂草的,基本上不是“草书歌诀”所能概括的。有些草书字几乎非得加上释文才能读通。从这一点上看,草书作为学习的入门字体是不合适的。

草书的美,并不会在于外形的连绵曲折,同时还十分讲究线条的力量和姿势。“书谱”上所谓的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就是这个意思。草书的线条呼应,做到形似并不难,而要达到神似必得在一点一画上下功夫。如果构成草书的线条是软弱的,也不能唤起人们的美感。草书的线条,历来有“锥画沙”“屋漏痕”等好几种说法,一般都是指的线条的力感。要象铁锥在沙盘上划过去一样,或象屋顶漏水时,水沿墙壁下行的姿势,总而言之,草书要外形流动,构图美,同时要求线条姿势优美,柔中有刚。

学习行书草书,同学习楷书在方法上要有区别,行书草书用笔流畅,速度稍快、如用摹写的方法,不易奏效,弄不好反而软弱无神、结果连“形似”都难以办到。比较理想的方法是读帖,花较多的工夫去阅读各种行书草书帖、法帖,多读多比较,取诸家之长,择善而从,不拘泥于一家一法。另外,行书草书千姿百态,如果都去临摹,则精力不够,临不胜临,多读帖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于一些成年人以行书入门练字,似乎应当选择一些楷书成份多一些的行楷来练习,运笔的速度可以稍快一些。

有一些画家题画的字以行书草书来写。往往笔画如画图,粗细方圆,提按转折变化不大,虽然粗看清新可爱,但线条未免太单纯,不宜初学者效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