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套是什么?(千万别小看龙套)
大家经常在影视剧新闻中听到谁谁谁“跑龙套”,提到龙套总是和“打酱油”、“路人甲”、“吃瓜群众”联系在一起,其实“龙套”一词是从京剧里来的,龙套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什么是龙套?
简而言之,龙套就是戏曲里扮演路人、群众、士兵、夫役、随从等人员,由于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
龙套扮演的角色流动性很大,一会儿演士兵,一会儿演太监。有时为了烘托殿堂或公堂上的森严气氛,在两旁站脚助威,伫立不动;有时上天、入海或到了平原、战场又须跑出跑进,穿梭起舞。为了表明这一行的角色很杂,流动性很大,所以又叫“流”行,或“杂”行。
“龙套”一词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
因为那时跑龙套的兼营副业,白天做些小生意,晚上赶到戏院里打旗,进了后台们,急急忙忙,里面什么也不衬,就把满身绣了许多龙形的圆领对襟的衣服往身上一套,这样后来就叫他“龙套”。
也有说清朝乾隆皇帝,曾试穿过这种衣服,封建社会称皇帝为龙,因而叫做“龙套”。
龙套怎么“跑”?
龙套动作有各种姿势,共约11种:如龙套标枪拿法、开门刀拿法、大铠荷包枪拿法、上手单枪拿法、下手单枪拿法、带马各种姿势、仪仗各种拿法、青袍堂板拿法、各种方旗拿法、云童拿云片拿法、女兵拿双头枪拿法等。
根据各剧不同的需要,龙套有各种不同的排场以及队形变化(包含上场222种基本队形、舞台上变化的各种基本队形20种以及下场27种基本队形)。
各种基本队形不同的排列组合又可以表现不同的场景:如升帐发兵;行军路上;会阵交战;登舟去者;弃舟登岸;人马列开;绊马索擒住;挑灯走阵;上朝奏本;礼佛降香;摆队相迎;马踏青苗;三次挡道;班师回朝等。
龙套基本队形好比一个个拼音字母,不好单独使用,只有通过一定方法,把他们组合起来,才能形成语句,表达完整内容。
龙套有时伴随各种队形变化齐唱各种曲牌(如有【泣颜回】、【出队子】、【风入松】、【朱奴儿】、【南普天乐】、【粉孩儿】等12套曲牌等。)
当主帅升账或在某种特定场景中时,龙套还须大声喝喊堂威(如喝喊“有!”、“啊!”、“噢……”等)。
龙套如以四人为一组,则分为头、二、三、四家(或头、二、三、四旗),以头家为带头人。他们在双方交战时,只摇旗呐喊,手中常拿着门枪旗、红门旗、飞虎旗,或风旗、水旗、火旗、云牌等,因此,又把龙套叫作“打旗的”。
要把龙套跑得好,通常有八句口诀要记牢并做到:
二目平视,旗勿高低;
端正严肃,步伐整齐;
前后兼顾,左右看齐;
思想集中,节奏统一。
龙套有什么作用?
1场面气氛担当
龙套是戏曲角色中得一个集体组织,虽然没有主演角色重要,但很能影响主要演员。如果龙套跑得好,与台上发展情感一致,就能增加全剧气氛,帮助主要演员演的很成功。如果龙套跑的马马虎虎,七差八错,势必影响主演情绪,把整个戏演坏了。
2偷学,绝佳的视角
龙套必须会许多戏,因为差不多戏里都有龙套。哪一场上,那一场下,如何会阵,何时带马,都必须记得很清楚。
戏曲教学方法上说“来边上的龙套,学当中的角色”,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舞台经验,也就是上台的胆量,附带也把一出一出戏的故事情节,各个场次的发展变化,无形中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不致将来演主角时心中无数,记不清场次。
哪些人演龙套?
可别小看龙套,台上看起来虽然不容易关注,但却是成角必经的阶段,哪个大哥曾经不是小弟呢?
戏曲院团里,龙套主要由这两类演员担任:
- 刚毕业的小鲜肉从戏曲院校毕业的学生,如果考进院团,大多都是从龙套做起,跑龙套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个人专业能力。剧团演出量很大,会借机挖掘龙套的个人能力。进院团跑三五年龙套很正常,演员能不能开窍,适合什么位置就能慢慢显现出来了。
- 其他行当的演员客串目前一般剧团已很少设专职龙套,多由其他角色兼演。很多院团有良好的传统,已经成名的大牌演员在其他同事主演的场次也愿意甘当龙套,体现了他们的艺德与胸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