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拟通报(抚州才子邓勇辉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抚州才子邓勇辉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11月3日在京召开。46项原创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其中,一等奖继2017年度之后再次产生“双子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团队、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团队双双折桂。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领衔,李伟、邓勇辉、张凡等团队成员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据悉,邓勇辉为江西临川人。

介孔材料在能源、健康、信息等众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高分子和碳能否实现“造孔”,长期以来是国际研究的空白。赵东元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揭示了介孔独特的物质输运和界面反应规律,引领了国际介孔材料领域发展。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提名者

1

Z-103-1-01

纳米限域催化

包信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领衔,李伟、邓勇辉、张凡等团队成员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图源:复旦大学

黄冈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拟通报(抚州才子邓勇辉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

邓勇辉出生于江西抚州临川一个普通的农耕家庭, 凭着勤奋和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邓勇辉考取了南昌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 。

2000年,邓勇辉获得了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之后还曾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学金。

邓勇辉在复旦大学硕博连读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乳液聚合及功能高分子微球,这项研究邓勇辉曾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这是当时复旦大学高分子系历史上第二篇发表在该期刊上的文章。

2007年,邓勇辉博后出站后留校,并且直接受聘为副教授,邓勇辉带领的气敏研究小组制备了一系列快速、高效、孔结构可控的高结晶度有序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材料,对硫化氢、氢气、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及易爆气体有优异的气敏感知性能[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应用化学》等著名刊物上]。

(信息来源于《世界科学》杂志2020年2期“今日启明星”栏目。)

祝愿抚州才子在科学的星辰大海中

继续逐梦前行!

来源:综合人民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