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盖世却不居功 功高震主却可寿终正寝

《千字文》有云:“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就是这样有着卓越军事才能的人,大多也避免不了悲惨的结局,白起含冤而死,李牧被害而亡,廉颇郁郁而终,只王翦寿终正寝。

王翦,生卒不详,陕西富平人氏,被认为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他出生于军工地主家庭,自幼喜好兵法,因在秦王政平息公子成矫叛乱中有功,被秦王政重用,任为将军,且尊之为师。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进程中,王翦父子为秦国灭了五国,成为秦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功高盖世。

功勋盖世却不居功 功高震主却可寿终正寝(1)

秦王嬴政十八年 (公元前229年) ,王翦率二十万大军攻赵,但是,王翦在攻赵时, 碰到了强硬的对手, 那就是同为战国时期的名将—赵国李牧,两人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李牧的纵深防御使王翦几次进攻都均未奏效,几十万大军暴露于荒野之上, 若不能尽快突破对方防线,时间一长,就会师老兵疲,不战而败。正当王翦无计可施时, 他的副将李信给他出了主意:“现赵国宠臣郭开用事, 此人贪财庸鄙, 将军何不效武安君战长平之法?”王翦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在征得嬴政同意后,决定用反间计除掉李牧,为秦军攻赵扫清障碍。一方面,他派人前往赵营提出休战议和,李牧不知是计,见王翦要和,求之不得,彼此休战,并与王翦书信来往。另一方面,王翦派人到赵国,出黄金一万斤收买赵王宠臣郭开,让其暗中散布谣言,离间赵王与李牧的关系,还把李牧与王翦的书信往来作为证据, 说李牧与秦军议和是为投降秦国作准备,赵王昏庸,在流言蜚语和宠臣郭开的挑拨下, 其便真的怀疑李牧有通敌之嫌,于是解除了李牧的兵权, 起用了毫无指挥才能的赵葱为将,李牧不服,赵王就授意赵葱把李牧给杀了。赵葱一上任,就改变了李牧的防御阵势,主动向秦军进攻, 结果被王翦打得大败, 赵葱被杀, 赵军溃败,死伤八万,王翦乘势包围赵都邯郸,一月后,邯郸被破,赵王被俘,赵国灭亡。

功勋盖世却不居功 功高震主却可寿终正寝(2)

秦军在追赵公子嘉时,大军接近燕国西南边境,燕国为求自保,于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远在北方的燕王喜命太子丹想办法阻止住秦军的进攻,感到无力回天的燕太子丹,只好命壮士荆轲携带燕国的地图和匕首去秦国刺杀秦王,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悲剧“荆轲刺秦”,结果失败,惹得秦王大怒,遂命王翦率军北上攻燕。王翦在易水河畔大破燕国十万之众, 燕国举国大恐, 要求割地求和,秦王道:“必杀太子丹乃和”,于是燕王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太子丹的头颅献给秦王,结果是秦军并没有停止进攻, 他们一直追击燕军于蓟北,燕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燕王只好逃往辽东,至此,燕国名存实亡。

功勋盖世却不居功 功高震主却可寿终正寝(3)

秦王政在灭掉赵、燕之后决定南下灭楚,秦王先是征询了战功卓著、风头正健的青年将领李信的意见, 问他攻灭楚国、统一南方需要多少兵马,李信年轻气盛,表示只需要二十万人马便足以犁庭扫穴, 使楚国灭亡,秦王听了李信的表态后,倍感振奋, 后又问老将王翦,王翦久经沙场, 经验丰富, 他向秦王表示,要讨平楚国, 臣需动用六十万大军,秦王政听了便对王翦说:“王大将军您可真的是英雄迟暮了”,于是秦王下令, 由李信和蒙恬统率二十万将士大举攻楚, 去完成统一南方的战略目标,而此时的王翦告老还乡,躬耕陇亩。

功勋盖世却不居功 功高震主却可寿终正寝(4)

李信骄傲冒进,被尾随的项燕楚军大败,于是秦王政亲赴王翦家,敦请王翦挂帅出征,王翦一再推辞说:“老臣年迈多病, 委实难以担当如此重任, 为了不致贻误军国大事, 恳请君王另选贤将为妥。”但是, 秦王不为所动, 执意要他领兵出征,王翦犹豫再三,提出一个条件就是要求有六十万兵马用作攻楚,否则, 万万不敢受命,秦王经历前车之鉴,又迫于军情紧急,只好答应了王翦的请求, 并正式拜封其为大将, 以蒙武为副将, 统率六十万之众进攻楚国。

与此同时,秦王将华阳公主许配给王翦,高兴之余王翦也意识到秦王的用心,于是,在霸上饯行时,王翦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作为传给后世子孙的家业,秦王政大笑说:“将军行矣,何忧贫乎?”,不仅如此,王翦行军途中随到一处,见良田沃野,便向秦王索取,以致同行军士觉得王翦太过于贪婪,副将蒙武对王翦说:“将军您请求这么多赏赐,怕是要损坏您的名声啊”,王翦笑着说:“现在秦王几乎是把整个国家的军队都交到我手上了,假如这个时候我率领这支军队调转枪头去打秦国怎么办?攻打楚国是有风险的,胜负难分,但要是掉过头去打秦国,趁着国内空虚,反而是容易的,如果不能让秦王完全信任我的话,一旦身边出现一两个多嘴者,我们在前线的仗也就不好打了,我之所以不停派人去请田宅,当然不是稀罕那些东西,而是为了让秦王对我放心,这样他才能放心把六十万人的军队交给我,我们才可以在前线无后顾之忧的伐楚”,可见王翦用心之深。

功勋盖世却不居功 功高震主却可寿终正寝(5)

王翦率军抵达秦楚交界处,总结李信、蒙恬失败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战、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策略,在全线筑垒防守,据说,王翦这六十万兵力并非“萃于一阵”,而是基于“以楚地五千里,建国千年,民风彪悍,非一路之师所能吞并”的实际考量,由王翦亲率主力二十万与楚方主帅项燕对衡,吸引楚军四十万,同时,王翦将其余四十万兵力兵分四路,将楚军围困在今河南淮阳-平舆一带,一路由上游巴、蜀东下,取湖南长沙;一路由襄阳取荆州;一路由淮南取广陵;一路由海道取姑苏。

一方面,面对楚军笑骂挑唆,王翦按兵不动,命令兵士吃好喝好、养精蓄锐,有一次,他问军吏:“战士们正在玩啥”,军吏说:“正在练习投掷和跳高”,王翦高兴地说:“现在可以上战场了”;另一方面,楚军粮草不足、斗志松懈,再加上一直未能找到有利战机,在项燕引军东去之际,王翦率军开垒倾壁,以排山倒海之势全歼楚军主力,项燕军“欲救则不敢分兵,预战则不能治敌”,最终楚军主将项燕自杀。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王翦乘胜攻下楚国都城寿春,生擒楚王负当,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翦率军横渡长江,平定楚之江南,越君降服,于是楚亡。

功勋盖世却不居功 功高震主却可寿终正寝(6)

那么为什么王翦要六十万军队才愿意出兵灭楚呢?首先,楚国民风彪悍,当年楚怀王作为人质入秦最后客死于秦,更加深了楚国人民对秦国的怨恨;其次,楚国在鼎盛时期拥有江南五千里土地,虽然当时楚国君臣昏聩,气短势颓,但楚国毕竟立国之久,在江南天下富庶的优势下,楚国自然积蓄了丰厚的物力和财力,拥有相当的实力;再者,楚国有项燕这样的名将,民心一致,正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秦国想要吞下这块肥肉,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在王翦破赵、亡燕、灭楚的过程中,王翦的儿子王贲于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率军十万灭魏,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率军8万灭齐。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十年间,秦先后灭其他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从此持续250多年的诸侯混战结束。

获韩王假于阳翟, 亡赵王迁于邯郸, 杀燕太子丹于易水, 逐燕王喜于关外,攻灭楚国后, 王翦急流勇退, 无论秦王怎么劝说, 都没再出山。王翦做了一辈子的将军,其狡诈多谋鲜少有人能与之相比,最后终老家乡, 寿终正寝,成为战国时少见的善终的大将之一。

功勋盖世却不居功 功高震主却可寿终正寝(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