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

《1921》点映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电影院看了。对于相隔100年之后的今天,走出电影院时,那份沉重又震撼的感情依旧萦绕着我,多少的革命先烈以血铺就的新中国,我作为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子,不禁想起那句话:

“民国的浪漫,不属于才子佳人,而属于撕破黑暗的革命者!”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1)

这部电影是以“中共一大”召开数月前后的时间线展开,切入点并没有选择特别宏大的场景,而是以李达这样一个文人,同时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者为主要视角进行切入,生活的烟火气交杂着时代背景下政治的紧张气息,信仰之下小人物努力前行的背影,以及众人克服困难只为解救新中国的坚定决心,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2)

李达(黄轩饰)

电影的开头,以混剪的方式一一展现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屈辱历史,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国人的反抗历史逐步拉开,直到建党的那抹红色降临,其间的艰难与纷杂难以真正叙说清楚,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这部电影,我会从更触动我的情感角度去叙说。

革命爱情

都说民国时期的爱情,十闻九悲。在《1921》里,也有触动人心的革命爱情,但诚如那句:“国不宁,何以安家?”结伴而行容易,相守一生是难。

一、李达和王会悟

李达作为这部电影主要的叙事主角,登场就是以他和王会悟的婚礼开始,他们这一对,可以算是比较令人羡慕的革命爱情了!

王会悟作为一位敢拼敢闯的初期女共产党员,以一头清爽利落的短发形象出现,翻开历史可以发现,王会悟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新思想和新文化早在她的心里种下了种子。这为她后来与李达相知相爱,结为伉俪做铺垫。在《1921》里,有很多以倪妮饰演的王会悟为主的场景:为李达在一天的疲惫之后端上一碗热汤圆,是作为妻子的体贴温柔;在被租界警察包围时,安排学生安全快速地撤离,是作为师母的护犊心切;为了中共一大能顺利召开,在上海石里门的门口,在嘉兴南湖的船上,恪尽职守的望风,是作为革命者的坚定…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3)

王会悟(倪妮饰)

她的身份很多,但她与李达之间的那种互相理解、彼此携手的情谊,更像是超越了爱情,也成为了李达这样舍生忘死的革命者强有力的后盾。

电影中有一处关于他们俩的互动尤其戳中我,在李达无力又愤怒地站在天台说出那句:“诺大一个国家,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的时候,倪妮饰演的王会悟更是痛心不已,对于丈夫的理解和心疼,对于国家的无奈,都在其中。而这句话的背景,是当年五四运动时为抵制日货发出的感慨,那时候连焚烧日货的火柴都是日本制造的,百年过后,那簇星星之火终于撩满了整个华夏大地,想想不免为之自豪。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4)

二、毛泽东和杨开慧

电影中描写杨开慧的镜头其实不多,却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两段。

第一是在码头与毛泽东离别时,一袭红衣,恋恋不舍。那个时代的告别,好像总带着再也见不到的悲凉感,导演在这边镜头的处理也是蛮细腻的,阴雨天告别,在1921年那样一个政治紧张的时局下,别离的悲伤也被无限放大。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5)

杨开慧(周也饰)

第二就是最后被行刑时,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因为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惨被枪杀,电影中她说过:“人生好短,短到无法看到曙光”,没想到一语成谶。电影中,杨开慧那滴将落未落的泪水里,除了未看到革命胜利的遗憾,大概还有对润之哥哥的思念吧。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6)

电影中杨开慧曾问毛泽东:“润之哥,值得吗?”面对着世俗烟火,毛泽东这样一个热血青年,也只能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种默默等待的革命爱情是那个时代的大多数,而聚少离多,写信以慰思念也是革命爱情的常态。

“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革命的胜利注定牺牲了太多个人的世俗感情,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当今快餐式的爱情,跨越不过百年,这样一种相濡以沫生死追随的感情已是寥若晨星,不免让人嗟叹!

真挚友谊

“如果志同道合,我们强强联手;如果人各有志,我们顶峰相见”

在《1921》里,有很多风雨同舟的友谊,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了心中共同的信仰,大家自八方来,汇于一处。

一、陈独秀和李大钊

陈独秀和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电影《1921》中关于这两位的叙写笔画不多,唯有那段雪中送行给我留下印象。

两人在1920年的冬天相约建党,李大钊在北京,陈独秀在上海,从而有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美谈。漫天飞雪的寒冷冬季,为了安全护送陈独秀出京,李大钊亲自送行。两个人志同道合,携手共创无产阶级政党的深厚情谊,即使百年之后,依然为人称道。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7)

陈独秀(陈坤饰)

即使身居一南一北,书信也往来不断,为了共同理想奋斗终生,虽九死其犹未悔,心心相惜的友谊,触动了我。

二、毛泽东和何叔衡

在《1921》里,还有一对忘年交也令人难忘。那就是毛泽东和何叔衡。何叔衡作为一个前朝秀才,与毛泽东相差17岁,1914年与他相识于长沙,两人志同道合,以后书信往来频繁,自此成为挚友。电影中,何颂文饰演的何叔衡只用一场戏就让观众记住了他。夜晚的烛光中,大家聊起参加革命的初衷,何叔衡边说边哽咽,“读书人只能跪着,这个国家还有未来吗?”为了能自由地看见想看见的世界,他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8)

何叔衡(左、张颂文饰)、毛泽东(右、王仁君饰)

电影中,杨开慧与毛泽东告别的那场戏,何叔衡与毛泽东的互动中,两个人也是赤诚幽默,真挚的友谊可见一斑。当然电影之外,两人也是为了心中的共同理想,一路携手。

《1921》里,还有很多青年人,比如刘昊然饰演的刘仁静,王俊凯饰演的邓恩铭,欧豪饰演的李启汉…在投身革命时充满热血,也建立了属于年轻人的友谊。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9)

刘仁静(刘昊然饰)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10)

李启汉(欧豪饰)

师生情谊

电影中,虽没有具体的笔墨描写,却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出那个年代背景下,于师生之间亲如家人的情感,应照古人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言传身教之外,是满满的爱护!

比如李达在上课时,租界警察突然查访,王会悟提前就订好了撤退的路线,只为保障学生们的安全,也在被警察包围的时候,第一时间挡在他们面前,还坚持让孩子们先走。看到那里时,不免为之触动。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11)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12)

李大钊(李晨饰)

以及见面必行的鞠躬之礼和一句“先生好!”,礼貌之外,更是尊重。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还体现在为了共同理想奋斗之上,无尊卑老少,一同砥砺前行。

在电影《1921》中,除了细腻美好的感情之外,还有很多细节处值得品味。

毛泽东在看完庭院的烟火,奔跑在外滩时的画面,不仅是革命意识的一次奔跑跨越,更代表了整个中国也需要奔跑;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13)

李达为了将“百姓”换成“人民”,专门跑一趟印刷厂,临时更改已经印好许多份的错误稿,只因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要做真正的主人;

还有嘉兴红船上召开“中国一大”时,天空正在下雨,但会议结束,雨过天晴,耀眼的金光洒下的霎那,代表希望,也代表新生…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14)

诸多细节与诸多元素,杂糅在《1921》里,给人的观感是震撼又带点迷糊的,导演的切入点以李达这样一个人物入手,但其间牵扯的历史事件以及想要表达的东西又很多,导致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看了会有点乱,难免褒贬不一,但我想说,其间表达的感情,百年之后再看,依旧是统一且恒久的!

电影1921看哭观众(解读电影1921情感向)(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