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强大心性(庄子抛开私心偏好)

《庄子》:抛开私心偏好,明白事物本质,才能明心见性。

庄子的强大心性(庄子抛开私心偏好)(1)

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活得越久,经历的越多,会觉得人生越来越无趣。因为,人生的本质是无趣,当我们越成长的时候,越学会了认清事物的本质。

在生活中遇见太多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总是片面的,而且容易犯的一个问题,就是思维方式总是很狭隘。

或许是因为他外界的一些环境影响,也或者是因为他成长经历所影响,总之他看待问题的时候难以打开自己的思维方式。

这个世上最吃亏的就是一种人,就是不懂得改变自己思维的人,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在成长与经历的时候,不断经明白一些事情,不断明白了人生本质的一个过程。

庄子的强大心性(庄子抛开私心偏好)(2)

但是当你的思维不懂得转变,不懂得去思考的时候,你永远只停留在一个层面,那就是固执己见,永远不懂得打开思维去考虑一些事情。

《庄子》之中,庄子就认为由于很多人认识的局限性,社会上才会出现是非,爱憎,彼此的相互对立的观念。

庄子在这一本书中所阐述的一个论点,就是万事万物本是混同于一体,来引导很多人上溯其本,会出现爱憎是非这样一种现象,只是因为最新的一个界定和标准所影响的,而事物本身却不曾有变化。

庄子的强大心性(庄子抛开私心偏好)(3)

在这其中《庄子》提出的一个观点: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这句话意思就说各种迷乱人心的辩说,都是圣人圣贤之人摒弃的东西,所以圣贤之人反对把迷人心性的辨说炫耀于人,而追求事物的一个功利名分,这就叫以明

庄子认为古时候的悟道者,他们的智慧是有极限的,他们智慧的极限,是在宇宙形成万物未成形的时候,便是智慧的极端。到了这个终端的时候就不可能再延长,也不可能再增加了,还差一级的人,认为客观世界的物质是应该分属性的,然而他们都不去追求其是是非非,是非的体现也是到有亏损的原因,之所以有亏损也是因为自己的私心偏好形成。

庄子的强大心性(庄子抛开私心偏好)(4)

庄子只在这一篇章中所说的缤纷斑斓的世界,原本都是虚无的,这一句观点稍微有一些偏激了。

如果从事物的另外一个角度去评判这个世界,认为世界是同属一道的,那么也可以理解,如果说特别果断的就认为,缤纷斑斓的世界都是虚无的,那么这一句智慧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我们在庄子这一篇智慧中可以明白,人生本质和我们所认知的一个片面是不相同的,但是也不要以草率的把所有事物归结于虚无。

我们会因为自己认知的局限性,产生对于问题的片面认知。

庄子的强大心性(庄子抛开私心偏好)(5)

所以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就要摒弃以自我的角度,去迷乱辩说的状态。

不要刻板的去认定一件事物,这个才是应该有的智慧,不要因为自己的私心偏好而曲解了事物的本身,如果曲解了,那么就是有亏损的道。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这一篇章的国学智慧怎么理解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