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导演抵制的女演员(演电影被全网辱骂)
一本书能带来多大的影响?
古有人因书名垂青史,也有人因书满门抄斩。
但谁能想到,2019年了,还会有一本书能“轰动”到被半个国家抵制,连改编电影都被情愿禁止上映。
作者被全网辱骂、要求封杀。
明星只是在见面会上安利了一句,就被粉丝撕碎、焚烧照片,以示威胁。
出演改编电影的演员被刷屏辱骂。
我震惊,又好奇。
是什么作品如此出格,为世人所不容?
《82年生的金智英》
这样一部引起轩然大波的作品,讲述的并非什么反社会、R18的限制级内容,故事甚至可以称得上平凡普通。
主角身份很简单:
一个名叫金智英(郑裕美 饰)的女性。
82年生,年过30,刚生一胎,脱产两年,全职妈妈。
故事也很简单:
金智英生病了,某些时刻会突然性情大变,犹如“鬼附身”,用别人的语气说话,事后又全然不知。
《82年生的金智英》讲的就是金智英30多年来的生活碎片。
这样一部平平无奇的作品,有什么好抵制的?
别急,你细看——
原来,它写的不仅仅是金智英。
字里行间,满满的《女性崩溃瞬间实录》。
“员工”金智英
从小乖乖读书,大学学的是“适合女生”的人文科系,毕业后找了一份还算安稳的工作,努力上进又脚踏实地,偶尔会被领导夸奖,更多是小心翼翼保持自省。
这是金智英的职场履历,按部就班平平无奇,抹掉名字就可以替换成任意一个普通女性的人生。
但就这样一份普通的履历,也是她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勉力维持的“最佳水准”。
晋升通道早已静悄悄地关闭,男性后辈们升职都比她快得多。
你若不服,非要去问,原因无非就三个:
未婚未育的,怕你结婚生子耽误工作;
已婚未育的,怕你怀孕生子耽误工作;
已婚已育的,还有二胎等着你。
“女职员因为要结婚、休产假,所以很难长久,就算我执意把你加进来,恐怕也会有很大负担。”
——“为你着想”的领导们说
哪怕你再三承诺自己几年内不会生孩子,或者放下狠话不到生产前一刻不停止工作。
你肯发誓,公司不一定肯信。
就像之前央视的一档节目里,刘强东和高管们齐聚一桌,一位女高管小心翼翼报告了自己的孕事:“我意外怀孕四个多月了。”
用词谨慎,强调了“意外”,并非是自己故意怀的,没有存心想耽误工作。
立刻,下一句老板就发问了:“为什么不休息啊?”
女高管连连保证,自己状态很好,不想休息:
“我不会耽误工作的,老板。他们都没看出来。”
但老板呢?依然坚持要她请假休息,宽慰道:“你休假也给兄弟们一点机会,不要认为自己不在了部门就散了。”
几乎是明示女高管“让位”,她的位置自有人替代了。
话说到这,女高管面色已经十分难堪。
她几次强调自己不会耽误工作,有用吗?领导相信吗?位置保住了吗?
东哥嘴上说着,该休息休息,该请假请假,法律和公司都是允许的。
可9个月后,这位高管依旧离职了。
这还是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级别,当着镜头的面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再三保证,依旧落得如此下场。
那些在镜头以外,人微言轻的“金智英”们呢?
已婚已育的一边承诺“我有自信好好工作”,一边被职场限制天花板。
未婚未育的,也许直接在应聘阶段就被一条“只招男性”的隐形潜规则PASS掉。
“能干又怎么样?问题是晋升不了啊。去年同期入职的男同事,头衔可全都变科长了呢。”
那些晋升更快、职位更高的男同事们,真的是能力更强吗?
那些只针对女性的隐形天花板,真的是“金智英”做得不够好吗?
有个新闻很有意思:西班牙施行男性产假政策后 生育意愿明显降低
而在强制男性休产假之前,即使是男性可以休育儿假的国家,男女休育儿假的比例依然相差悬殊。
为什么?
《82年生的金智英》给出了答案。
当有男性想要行使育儿假的权利,自己回家照顾孩子,让老婆出来赚钱的时候。
身边男同事们就会极力阻止他。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休了育儿假,就意味着被职场抛弃。
“氛围就是这样了”,人人都知道。
不光是育儿假,一胎、二胎对女性工作状态的影响都比对男性更大。
如今“丧偶式育儿”悄然成风,二胎的开放又给女性加重一层关卡。
可是,生养下一代只有妈妈们需要做出牺牲吗?
想生孩子的爸爸们,真的都做好了参与的准备吗?
“媳妇”金智英
结婚之后,几乎每一个女性都要面临一道千古难题:婆媳关系。
虽然结婚那一天就已经改口喊妈,可此妈非彼妈。
“双标”处处存在——
儿子可以提出不回婆家过节,夫妻俩过二人世界。
媳妇儿不可以。
不仅不可以同意,还必须要阻拦,否则婆婆只会以为是你不想去婆家。
儿子可以主动帮媳妇儿洗碗。
媳妇儿不可以真的让他洗。
否则只能提心吊胆地等待婆婆的“阴阳怪气”。
“我的儿媳妇,真是有个好丈夫啊~”
就连小姑子回家,也可以享受饭来张口的待遇,始终忙里忙外的,只有儿媳一人。
“坐着,你又不是在婆家。”
婆家和家,总有那么一字之差。
放眼整个东亚社会,结了婚以后的夫妻,总是离婆家更近。
数据显示,中国夫妻过年回家,超过一半的选择回婆家,这个数据,是选择回娘家的两倍之多。
之前某节目里,Papi酱说自己从恋爱到结婚,十年没去过婆家,每到过年,自己和老公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不但自己没去过,两方亲家也没见过。
这种独特的婆媳关系处理方式,几千女性投票,68%都愿意过年各回各家。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一目了然。
那些过年回了婆家的“金智英”们,是自愿的吗?快乐吗?有人问过她们的想法吗?
“妈妈”金智英
生了孩子的金智英,付出了健康、工作,承受着身体疼痛、身材走样、难返工作各方面压力。
同时,还要面对来自陌生人的嫌弃。
坐交通工具,孩子在车上拉了,吵了,都是当妈的善后。
明明自己一直是爱体面的人,现在却要为了孩子抛掉颜面,向陌生人赔罪。
所以有些父母带孩子出行时,会额外准备小礼物给同行旅客,生怕孩子的哭闹让其他人不满。
带孩子出门遛弯,背后传来毫不掩饰的嘲讽。
“真羡慕啊,拿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喝,还到处转悠。”
“我最近觉得上班太难了,要不也嫁人得了。”
全职妈妈为家庭做出的牺牲、家务的价值,全然被忽视。
去商店购物,会因为忙于照顾孩子,耽误了其他人的时间被指责“扰民”。
甚至衍生出对全职妈妈们专有的侮辱词汇——“妈虫”。(用来贬低无法管教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幼童的妈妈,或无收入的全职妈妈)
是只有已婚已育的全职妈妈才会遭遇这些吗?
不是的。
性别歧视不论年纪、不论职业,全方位侵袭着所有女性。
哪怕你是工作狂,能力极强,为了工作情愿舍弃家庭,也会被某些恶心的人暗戳戳贬低、骚扰。
“孩子就得待在妈妈身边,要不然肯定走歪路。”
哪怕你是未成年,刚刚遭遇电车痴汉,惊慌失措,也会被教育“多穿点衣服,不要走夜路”等等受害者有罪论。
“穿衣服要得体,瞧瞧,你这裙子多短!”
哪怕你才刚出生,什么都没有做错,亲戚们依旧会更喜欢家里的弟弟们,撺掇着你妈再生个弟弟,因为“女孩都是赔钱货”。
“家里至少得有四个男的。”
“等你长大了,出嫁了试试?”
原著作者曾说过,把金智英设定成82年生,是因为:
80年代开始,韩国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同时科技又发展到了可以检测胎儿性别。
在82年生的金智英背后,还有更多来不及出生就“被消失”的金智英们。
这一幕何其相似。
当浪潮袭来,每一位女性都不能幸免,我们都是金智英。
她的迷茫,她的痛苦,她的纠结与崩溃,都曾发生在你我身上。
我们看的是金智英的一生,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其实,电影剧情已经在原作基础上尽力美化金智英的生活——
她有爱她的丈夫,支持她的妈妈,原生家庭只有一个暗地里重男轻女的父亲,婆婆对她的限制和管教也不算多。
但,戏里,金智英依然崩溃到只能靠“病态”说出自己所受的不公。
戏外,这部电影的男女口碑差异依然极大。
韩国评分网站上,男性评分1.45,女性评分9.19。
这部平平无奇的《金智英》为何能引发韩国男性的强烈抵制?
也许是因为,金智英像是一束光,唤醒了一直身处黑暗中的女性。
就像金智英以外婆的语气对妈妈说的道歉:
几十年来,妈妈从来没说过自己有多委屈,可一旦金智英把这层陈旧的窗户纸捅破,压抑已久的情绪就再也按捺不住了。
那些曾经遭受过不公的女性,对自己说“算了”的女性,以为自己没有受到过伤害的女性,在金智英点亮这盏灯后,才不得不正视,自己曾经受过多少伤害。
看完整部片,我不禁在想,条件优越的金智英尚且活得如此狼狈,那些生存环境更加恶劣的“金智英”们呢?
她们的出口又在何处?
一部电影能带来多大的影响?
《素媛》推动了素媛法,《我不是药神》推动了进口抗癌药低价关税……
那么,《金智英》呢?
出演男主的孔刘说,自己接下这部戏的原因是,看完剧本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哭着给妈妈打了电话,就决定哪怕被骂也要出演。
《金智英》能影响一个孔刘,就能影响更多人。
她能让社会重新审视女性所受的种种不公吗?
她能鼓舞“金智英”们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吗?
她能唤醒那些叫嚣着抵制封杀,怒而打1分的人们吗?
我希望她能。
也许一部《金智英》会被封杀,但我相信,会有更多的金智英去发声、去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这个冬天,我期待着,属于金智英的春天早日到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