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如悬胆耳白于面龙凤之眼(说三道四悬颅)

悬颅、悬厘、曲鬓三穴均属于足少阳胆经,均具有平肝熄风、消肿止痛、清热散风的作用,是治疗偏头痛、目赤肿痛的常用穴位。

悬颅穴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悬即悬挂,颅即头颅,此穴在颞部,如悬挂在头颅之两侧,故名悬颅。

悬厘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悬即悬垂,厘同“氂”,指长毛,此穴在颞部,悬垂的长发之中,故名悬厘。

曲鬓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曲即弯曲,鬓即鬓发,此穴在耳上鬓发边际的弯曲处,故名曲鬓。

【定位】

把从头维穴至曲鬓穴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分四等分,这四个节点分别是头维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如下图

鼻如悬胆耳白于面龙凤之眼(说三道四悬颅)(1)

【解剖】三穴均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取穴方法】

正坐或侧伏取穴。

【主治病证】

偏头痛、目赤肿痛

【操作方法】

平刺0.5—0.8寸,或点刺放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