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六国后汉字叫什么(秦国之秦本义是什么)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成为了中国文化极具代表性的一面。如今在海外的一些国家,“秦”甚至仍旧是他们对于中国的称呼。不过,秦为何会名为“秦”?“秦”到底又有怎样的本意?这个答案我们或许要回到近三千年前去寻找。
一、扎根土地的“秦”
作为一个国号,“秦”早已响彻寰宇。但作为一个汉字,“秦”的本义长久以来却被人们遗忘。如今打开现代汉语的常用字典,“秦”排在前列的释义多为“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中国朝代名”,或者“中国陕西省的别称”。但若是仔细阅读《说文解字》,乃至探寻最早的“秦”字,我们却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将“秦”字解释为:“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这即为我们点出了最重要的那一条线索——“秦,禾名”。
“秦”字早在距今三、四千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即已出现。字形总体由两个“禾”和一双“手”组成,形似以双手捧摘许多禾的动作。一般而言,一个“禾”就能指代某种谷科植物。故而“秦”的甲骨文最有可能是指丛生的某种禾。而双手的存在,证明了这种禾为人所采摘,且收获的成果应当运用进了古人的生活——换句话说,“秦”字的本义应当是指某种谷物或者种植,采摘这种谷物的动作。
二、养马起家的秦
那么这种丛生的禾到底怎么和我们熟悉的秦国挂钩了呢?这事的答案其实藏在进三千年前的秦非子身上。
秦非子是殷商重臣恶来(飞廉之长子)的后代,早年居住在西周懿王时期的国都犬丘。大抵是出于个人喜好,他锻炼出了过人的饲养牲畜的能力——尤其是马。恰逢周孝王为抵御北方戎狄而急需大量肥壮的马匹,秦非子便一口气将爱好干成了事业,甚至因养马有功而有了一块专门用来养马的封地。
这块封地便是秦国的开端。而关于“秦”,目前常见观点有以下三种:其一,这块地本就盛产秦这种优质的牧草,故而是先有秦地而再有秦国;其二,这块封地的地名本与“秦”无关,但因为秦非子要用秦这种牧草饲养马匹,秦便被带到了这块封地,并成为封地的新名称;其三,秦非子因善用秦这种牧草饲养马匹而有了“秦”这个封号,他的封地也就自然更名为“秦”。
总之,无论怎么理解,秦之所以用“秦”做国号都与秦国(周王朝的附庸国,而非后世的诸侯国)的开国之君秦非子,以及他善于用秦这种牧草来养马有着密切关系。后来诸侯国之一的秦国,以及统一了神州上下的秦朝,都是继承了秦非子拼出来的家业,故而也继承了“秦”这一国号。
三、农业发家的秦
虽然秦王嬴政最后一统天下靠的是秦国的武力,但在秦政权的近七百年历史中,秦也一直像最初支撑秦国起家一样支撑着这个国家的每一次发展。
作为一种谷物,秦的种植本身即反应了秦国的农业。秦的产物,也与秦国的畜牧业息息相关。譬如在战国初期,秦国传统的奴隶制经济逐渐崩溃,国家一度陷入发展的低谷。至秦孝公时,为从根本上改变秦国的这种困境,秦孝公任用商鞅,将“农”与“战”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我们所熟悉的军功爵制其实是当时唯二获得官爵的途径。另一条路便是务农。
因为农耕需要土地和人口,在秦国“农战”的战略下,新夺取的人口纷纷成为秦国原有土地的耕作者,秦国原有人口则主要负责新获得的土地。这客观上推动了秦国境内的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并为秦国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粮食,使得这个原本不入东方六国之眼的诸侯国迅速成长为在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能与东方抗衡,甚至超越东方的存在。秦国为发展农业而进行的一些创造,譬如成都的都江堰,迄今也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诚然,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秦国或秦王朝都是硬朗的,相比于“儒雅的东方”而言更加尚武。但回看秦国的发家史,丛生的秦与朴素的农业也都是他们的根基。虽然“秦”的意义早已不只是“秦”,但秦永远还是秦,就像土地上永远都有丛生的绿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