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重音怎么判断(朗读者说判断重音的最简单方法)

  昨天发了《每个人生来都会朗诵,只是长大以后……》,提出了辨别错误重音的问题。

朗诵重音怎么判断(朗读者说判断重音的最简单方法)(1)

解密

  现在要解密啦!

  问题出在这一句:那我和你约会可就不方便了。

  1、配音里,重音是“”,错了。

  “”,就是第二次,或更多次。“”做重音,说明皮特已经对西莫妮表白过并且约会过了

  显然,事实并非如此,这是第一次试探性的表白,而且“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

  2、这句话正确的重音应该是“约会”。因为这种场合,情人才讲“约会”。皮特把“约会”二字抛出来,是一种试探,也是一种暗示:我想和你约会。内在语也就是“我想成为你的情人”。

  因此,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常见的重音的问题有两点:

  1、重音选择错误,导致产生歧义。

  2、没有把重音鲜明的表达出来,语义虽然无错,但不鲜明。

  语言表达好不好,有很多标准,最简单的表述是:准确、鲜明、生动。

  语音准确,但重音不鲜明,就绝对不会生动。

  另外还有朋友提出“亲兄妹”的“亲”字、“”字、“像他儿子一样”、甚至还有“”字……有的是有道理的,有的则是不可能的(比如字,语气助词不可能是重音),还有的是需要故意弱化的,比如“”字,因为皮特要突出“约会”,并非探讨“亲兄妹”还是“干兄妹”,如果“”也做重音,会节外生枝,干扰“约会”二字“投石问路”的目的和效果,所以应该弱化,轻轻带过。这正是重音少而精的原则与妙用。方明老师在这方面极具特色,我以后会专门撰文讨论。

  从发给我的答案和公众平台的留言中,我看到,真正答对的很少。只有两三个吧。有些虽然字说对了,但理由不对。

答对的基本上属于两类人:

  1、认真学习过正确的重音理论的。

  2、没怎么学习过,凭感觉判断的。

朗诵重音怎么判断(朗读者说判断重音的最简单方法)(2)

  所以,上篇文章一开始我就说,其实,每个人生来都是会朗诵的,只是长大以后给忘了。真的用心感受的话,即使没学习过,往往也能判断对。

  反而是一些“学习”过的,容易判断错。这是因为虽然学了,但有的没对学,有的没熟练掌握,单纯依靠理性,却忘了了,一条腿走路,反而容易出错。

  因此,不管学了多少理论和技巧,也不要忘了用心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很多时候是找人帮助自己忘的或自己主动忘记的。

  不正确的学习,错误的知识,就是找人帮助自己忘的。

  重音有很多讲法。中国传媒大学教材里的十大类是个科学且容易操作的体系,还有一些老师有自己总结的不错的经验。但有些陈旧的讲法已经完全过时,甚至有害。这些就是帮人忘记的元凶了。

  比如,重音理论里,很常见的一种说法:重音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情感重音

  这套理论就是不靠谱的。

  逻辑重音和情感重音还说得过去(但因为不具体,不好掌握),语法重音已经是大错特错

  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重音的定义:

重音

  重音,是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简单理解,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词或短语就是重音。

  一个句子,语法结构死的,是固定的位置。

  而“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词或词组,一定不会在固定的语法位置上,一定是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所以,语法定重音的方法,是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非常容易判断错误的。

  判断重音是否正确,最好要先用“两最”原则来衡量。

朗诵重音怎么判断(朗读者说判断重音的最简单方法)(3)

重音必然是活的。

  一样的一句话,放在这篇文章中,和放在另一篇文章中,重音很可能是不一样的;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段落中,都不一样。

  重音一定是在充分理解了文章的内在语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而定的。不管采用哪种理论体系和具体方法,先把握好上面的“两最”,是最重要也是简单的捷径。

  “两最”可以直达重音的本质,最快、最直接、最简单的促使人调动心灵去感受,往往获得奇效。

  好了,再听一听这段视频,是不是会有新的认识呢?


本文作者:

高昂,网名go on,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西电视台职业播音20余年,致力于纪录片解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