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作者:刘治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主任),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作者:刘治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主任)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些重要部署,为新发展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明确了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发展过程。“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同时,城镇化质量亟待进一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任重道远。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差异较大。推进新型城镇化,客观上要求优化布局、集约高效,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开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应根据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做好布局规划,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近年来,北方的环渤海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流域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南方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等的发展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健全城市群和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为重点,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强化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区域间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决定了发展的差异性。应根据各地资源禀赋、要素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差异性,找准城市群和大中小城市各自发展定位,实施有针对性的举措。一方面,要明确发展战略定位。应根据自身的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条件,科学确定发展特色、定位和策略,形成差异化竞争和差别化发展,从而有效挖掘发展潜力。另一方面,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应在产业分工协作中寻找能够发挥优势的产业定位,比如,有的城市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条件,而有的城市可在城市群或全国产业体系中做好产业配套和区域服务,有些小城镇则应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保障农副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为主要发展方向。

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城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需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智慧民生。运用高新技术逐步推进旧城旧村房屋绿色智能改造,建设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加快5G、6G网络建设,促进物联网快速发展,打造覆盖城乡、高效运行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管道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乡村水利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探索分布式能源供应体系、零碳建筑和社区建设。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提高水土流失、石漠化和荒漠化治理能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加大重要水系源头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转移支付,完善生态补偿方式。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清洁生产,防止水体和土地污染。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强大气质量达标管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此外,还要通过加快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等,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动力和支撑。

来源: 经济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