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战国策里的智慧)

我国古代一直是男权社会,重大的历史事件,精彩绝伦的谋略几乎都是以男性唱主角。所以,当长河之中偶然泛起闪烁着女性光辉几朵水花,就会显得那样耀眼夺目。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的故事,她用最朴素的语言述说了一个宏大的主题:民本。以民为本,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各类政治思潮交汇碰撞的结果,也是成长在争霸与统一战争中头脑清明的政治家的朴实理解。

评述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战国策里的智慧)(1)

【原文】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评述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战国策里的智慧)(2)

赵威后(约前300年左右─前265年)是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的之母。又称赵惠文后、孝威太后,威通君,并不是谥号,孝威后意思是说赵威后为赵孝成王之君太后。她在惠文王去世之后曾一度临朝听政,留下的故事主要有两个"触龙说威后"以及今天的这篇"齐使见威后"。

赵威后首先问齐国使者齐国的收成如何,齐国的百姓快乐与否,最后才问及齐王是否安康。这个先后顺序很清晰的表明了她对于收成、百姓以及国君之间孰轻孰重的理解。用她自己的话解释就是"。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这是民本思想最强有力的发问。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孟子的"民贵君轻",还是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论点,抑或是近现代以来民主思潮的涌动,这些都是历史主流对赵威后思想的注脚。接着,赵威后又开始询问钟离子和叶阳子的近况,这两人是将"民本思想"应用在治国理念中的杰出代表,却得不到重用。又询问为何婴儿子作为孝道表率,却迟迟得不到表彰,这样的齐王如何算作一个好君主。在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据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记载,赵威后是齐闵王的女儿,根据年龄推断此时的齐王襄王田法章应是她的兄弟,因此赵威后的语气才带有些许训斥的意味。最后她又提到了德行有亏的子仲仍旧安然享乐,并未得到丝毫处罚。可以看到,这位威后也是十分刚烈强势,嫉恶如仇的奇女子。通篇主要思想就是对于国家、百姓有所益处的人,一定要大肆提拔,重重褒奖。而危害国家,德行有亏的人就要处以极刑。一切百姓国家的思路出发,"民本思想"可见一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