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赏景寻乐丰富人生(无边风景尽在溪行)

​溪行 宋代•林景熙

风高余暑尽,独策兴悠然。

野色延幽步,秋声入暮年。

日斜禽影乱,水薄树根悬。

回首故人远,城笳吹夕烟。

去赏景寻乐丰富人生(无边风景尽在溪行)(1)

​译文:

秋高气爽,秋风劲吹,消尽溽暑余威,我独自杖策沿溪野步,兴致悠然。一路上是不尽的山野风光,然而能感觉到秋声已至,行将进入一年的尾声了。此时红日西斜,归鸟乱飞,禽影凌乱,在这秋天少雨的季节,原来浸泡在水中的树根由于溪水渐消而高悬水面。回首望去,故人已远,在夕阳的烟霭中隐隐传来城头上的阵阵笳声。

去赏景寻乐丰富人生(无边风景尽在溪行)(2)

注释:

​幽步:闲步。唐代钱起《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兴赴岭》诗:"重峰转森爽,幽步更超越。”宋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焚香引幽步,酌茗开浄筵。”

秋声: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宋欧阳修《秋声赋》里说:“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暮年:多指人生的晚年,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庾信《哀江南赋》中"藐是流离,至于暮齿"以及屈原的《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都是这个意思。

但此处的秋声入暮年应该是指年之将尽、年之将暮,一年快到岁尾了。

水薄:指水少、水弱。进入秋天后降雨减少,溪流也就变浅变缓了。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城笳:城楼上隐隐传来的笳声。宋代陆游《九月二十五日鸡鸣前起待旦》中"堪笑枯肠渐畏茶,夜阑坐起听城笳。"以及他在《杏花天》里写道:"且莫遣、城笳催去。残红转眼无寻处。尽属蜂房燕户。"还有元代张翥《六州歌头 孤山寻梅》词:“唤起春娇扶醉,休孤负锦瑟年华。怕流芳不待,回首易风沙。吹断城笳。”以及清朝纳兰性德的"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等等,描写城笳的诗词太多了。

去赏景寻乐丰富人生(无边风景尽在溪行)(3)

赏析:​看到溪行二字,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溪流淙淙、溪水潺湲、清澈明净、游鱼碎石历历可见以及小溪两旁绿树成荫、夹岸桃花、芳草萋萋、小鸟和鸣、莺舞蝶忙等等画面,古人所描写的溪行大部分也的确是这样的。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景熙的这首《溪行》写的也是意境悠然,诗中野色、日斜、禽影、水薄、树根以及秋声、城笳,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日溪行图。他这里是写秋日的傍晚溪行。 唐代灵一的《溪行即事》中"近夜山更碧,入林溪转清…野岸烟初合,平湖月未生"也是写的秋日傍晚溪行所见所闻。

写春日溪行的感觉更多,例如唐代施肩吾的"青溪道士紫霞巾,洞里仙家旧是邻。每见桃花逐流水,无回不忆武陵人。”宋代宋伯仁《晚春溪行》里"青山数里一溪横,片片花边舞燕轻。耕遍水田新雨足,晴天晓色柳风清。"有的溪行是徒步的,还有的是划着小船的,例如唐张九龄的"山气朝来爽,溪流日向清。远心何处惬,闲棹此中行。”以及宋代陈轩的"山色碧于溪,扁舟泛落晖"。

去赏景寻乐丰富人生(无边风景尽在溪行)(4)

有雨雾中溪行的,这更有一种朦胧美,宋代释德洪就是一个雨雾中溪行的人“溪花眠雾雨,春在有无间”。

有月夜溪行的,宋代林石涧"溪光清浅碎琼瑶,杨柳风柔酒渐消”。

有雪夜溪行的,宋代汪莘在《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中写道“野店残冬。绿酒春浓。念如今、此意谁同。溪光不尽,山翠无穷。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

​(作者:叶池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