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野猪的习性(生态好了二师兄)
人类:从“躲野猪”“斗野猪”到“养野猪”,生态好了的“新烦恼”变成“新财源”
野猪:往年偷食庄稼真开心,山林村庄任我行;如今与家猪成“夫妻”不容易,繁衍后代成了“盘中餐”
受益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毕节市多个乡镇生态恢复良好,农民享受到了绿水青山带来的种种好处。然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野猪生长繁衍提供了条件,粮食被偷吃,禾苗被踩踏,村民叫苦不迭。
于是,为了消除野猪带来的损害,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和大方县的赤水河流域,一场持续近20年的“人猪大战”精彩上演。
从山里人躲野猪、杀猪匠在野猪嘴下败北,到“狗司令”“养狗斗猪”,再到“猪司令”闪亮登场,当地人派出家猪进山“勾引”野猪繁衍“二代野猪”,培育出全绿色、生态、高品质的畜牧产品,成功地“变害为宝”,在绿水青山中打开了一条致富新通道——
野猪骚扰:庄稼地变成了“免费食堂”
“2000年退耕还林之后,生态好了,野猪、豪猪、岩羊也多了,特别是野猪,经常来吃村民的庄稼,我们想了很多法子也奈何不了它。”说起前些年村子遭受野猪的危害,毕节市七星关区普宜镇木窝村村支书高林仍然记忆犹新。
“本来指望生态环境好了,庄稼有个好收成。谁知野生动物多了起来,种出来的粮食被野猪糟蹋,解决温饱成问题,很多人家只好全家外出务工。”高林说,现在户籍在村里的还有上千人,但实际在家居住的只有四五百人,主要是老人和孩子。有两个寨子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全部搬出。
“种子刚种下,野猪就开始到地里刨食;青苗出土时,它们就将青苗拱倒在地;庄稼成熟了,它们又会结队前来偷食。连村民熬的猪食,也难逃野猪之口。”高林说,高音喇叭、手电筒绑在苞谷杆上、放烟花、敲锣打鼓都试过,时间一长也就都吓唬不了它们了。
野猪猖獗,群众种植的庄稼年年遭受损失,这在毕节市七星关区的赤水河流域一带已成普遍现象。在记者先后走访的田坎、清水铺、亮岩、生机等乡镇,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生态好了本是好现象,野生动物增多了,但也带来了野猪猖獗,让种粮为生的山里人不得安宁。当地干部说,野猪猖獗破坏庄稼的现象在七星关区赤水河流域的10多个乡镇不同程度都存在。
“前年我租地种了300亩洋芋,原来指望赚个10来万元,但遭到了野猪的破坏,只收成50亩,算路不跟算路来,除去种子肥料投入和人工费就没有收入,利润被野猪吃掉了!”七星关区清水铺镇大地村种植大户赵连科就吃了野猪的苦头。赵连科是清水铺镇着力扶持的种植大户,响应政府脱贫攻坚带领群众致富的号召,但是野猪的捣乱毁去了他的“美梦”。
野猪不仅偷吃洋芋,而且对玉米的破坏也是“穷凶极恶”。
在同属赤水河流域的七星关区田坎乡大元村,记者看到,山腰上约有50多亩面积的玉米地中,竟然散布着10多个窝棚,这是当地农民为防野猪偷吃玉米而专门搭建的,方便夜晚上山守粮。尽管如此,还是防不胜防,每年都有庄稼遭到野猪的践踏。
当地村干部介绍,为了驱赶野猪,让庄稼少受损失,村民们每年都要花费不少人力物力与野猪“斗智斗勇”。
“由于野猪是国家保护动物,并且生性凶猛,很少有人敢惹,野猪胆子也越来越大。”当地乡镇干部告诉记者,在田坎乡,1998年就发现了野猪的踪迹。在清水铺镇,野猪猖獗在10年前就开始了,群众庄稼受破坏面积越来越大。
人猪大战:杀猪匠斗猪败北,“狗司令”养狗克猪
野猪在赤水河流域的频繁出现,不断破坏群众庄稼,横行于田野山林间,时不时发生“人猪大战”。田坎乡大元村沙包组杀猪匠黄辉虎有一回就勇斗过野猪。
2004年夏天,身材高大的杀猪匠黄辉虎早上去看庄稼时,苞谷地被野猪搞翻一片,黄辉虎正在气头上,看见不远处有一头100多公斤重的野猪正在沟边喝水,黄辉虎愤而握着锄头驱赶野猪。狭路相逢,野猪居然不怕人,黄辉虎举起锄头打在野猪身上,受伤的野猪不仅没有逃跑,还回过头来与他斗。幸好,有人赶来帮着吆喝,野猪才逃进树林。黄辉虎被咬伤住进医院,花去4000多元医药费。
杀猪匠未能制服野猪的事情在当地传开后,人们对野猪更不敢招惹,都惧怕三分。但是人们要靠种粮生存,不能眼睁睁让庄稼糟蹋了,田坎乡农民从与野猪“斗勇”转向“斗智”。
“野猪活动的时间多在晚上,我们白天劳动,天黑后大家拿着喇叭、脸盆、锣鼓、蚊香等器物住进山上的窝棚,烧蚊香驱赶蚊虫叮咬,敲打脸盆、锣鼓和放喇叭、放鞭炮吓走野猪,个别农民甚至带录音机住进窝棚,每晚放激昂的战斗歌曲驱赶野猪。”大元村当地农民说,野猪受不住这些刺耳的声音,就游过赤水河到对岸的古蔺县、金沙县的地界去偷吃庄稼,但对岸地农民也会采取同样的办法驱赶野猪。
“要守好自己的庄稼真不容易。”当地农民说起撵野猪的艰辛,充满了无奈。
驱赶野猪保护庄稼,成为这些年七星关区赤水河流域农民们每年必须面对的新难题。多年的较量,亮岩镇有农民想出新招:人不敢与野猪斗,就让土狗与野猪斗。
在七星关区亮岩镇桥头村,苗族青年马友平因饲养土狗驱赶野猪,成为当地有名的“野猪克星”。
“我以前曾被野猪咬伤,后来干脆喂土狗赶野猪。”马友平说,人多为王,狗多为雄,一头土狗肯定斗不过野猪,但一群狗绝对能打败野猪。从4年前开始,他保持喂养能征善战的土狗10条以上,主要作用就是驱赶野猪,胆大的野猪必然“命丧狗口”。
这两年,每到秋季庄稼成熟的时候,方圆几十里的乡镇都会请马友平去“赶野猪”,这既成了他的一个副业,野猪也不敢再来。
但随着野猪出没的减少,马友平也“失业”了。为了养家糊口,今年初,他留下孩子给老人照看,与妻子外出务工了。记者再访这位“斗猪英雄”时,只遇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以及关在狗舍里的五六条土狗。
变“害”为宝:“猪司令”放养家猪勾引野猪,繁衍“二代野猪”走上致富路
野猪群出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生态建设植被恢复良好的成果。但面对危害庄稼、频频伤人的野猪有没有比“斗”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3月7日,记者来到国家森林公园大方县油杉河风景区的星宿乡漆树村的吹舒坝景点,陶平夫妇的烧烤摊就设在一处空旷的田野之中。
“我这里主要烤‘特种野猪’肉,游客尝了味道大多会买些带回去,一天差不多要卖一头猪肉。”
陶平所说的“特种野猪”,实际是全国优良畜禽品种可乐猪与家猪杂交后的二代野猪。记者看到,就在烧烤点附近的山坡上,就成群的黑毛色的二代野猪。
陶平说:“我的养猪范围有2000多亩灌木林和草坡,目前山上有大小特种野猪526头,今年预计出栏200多头,大约有20多万元的纯利润。近年来市场猪价处于低谷,但我这里不受影响,我卖的毛猪价格一直保持在每公斤48元以上,生肉价保持每公斤80元不变。”
为何选上养殖“特种野猪”这条致富路,陶平从10多年前说起。
今年50岁的陶平,高中毕业后当过代课教师和村支书。2004年,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让他腰椎断裂,经过3年多医治,身体逐渐康复后,他用心思考发家致富门路。
2009年的一天,一位老乡向陶平“吹牛”——在荷兰,养殖的特种野猪肉每公斤60多元,制造成罐头肉则是每公斤800多元。这话被陶平听进了心,他盘算,漆树村有大面积闲置的灌木林地和草山草坡,这里因生态好而野猪成群,多年来野猪偷食践踏庄稼,村民深恶痛绝,何不搞特种野猪养殖,用家猪吸引野猪繁衍“二代野猪”,通过山上投食放养,“二代野猪”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长的是健美肉,好食材准能卖得好价钱!
心动就要行动。陶平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引进6头赫章可乐猪放养在灌木林里,吸引野猪上钩。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放养母猪通过和野公猪交配繁殖,在2011年,就产出了50多头杂交小猪。当年小猪长大出栏,给陶平带来了8万多元的收入。
挖到放养野猪的“第一桶金”,陶平信心十足。2012年,他创办了星鑫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生态黑猪和特种野猪,当地政府给了20多万元项目款进行扶持。
为了壮大特种野猪养殖,陶平采取用出栏公猪的收入购买粮食,保留新增母猪繁衍的“滚雪球”办法。“这些野猪吃食的生物钟很强,我采取定点定时投放,将猪吸引在特定的活动范围。白天它们在山沟、树林、洞穴、草地等处活动,以野草、野果子、蠕虫等为食,晚上他们会自动回到猪舍睡觉。”陶平告诉放养特种野猪的秘诀。
如今,由于特种野猪养殖产业不断做大,陶平的合作社已解决6户贫困户务工。“我在养殖场上赶猪、捉猪、宰猪,一天80元钱,辛苦的时候陶老板还会付给我们每人100元。”当地村民丁贵说。
如今,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搞特种野猪养殖,当地人也走上了致富路。
撰文摄影: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莹 靖晓燕 庞博 邓钺洁 通讯员 罗仕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