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美文(每天读一阕唐宋词心更唯美)

杨柳枝 温庭筠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行人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词美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词美文(每天读一阕唐宋词心更唯美)

古词美文

杨柳枝 温庭筠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行人。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词写闺思。首二句隐括李白名篇《乌夜啼》①的诗意,谓女子在机上织锦,机边传来黄莺叫声,着一“频”字,足见鸣声此伏彼起,春光丽,句中虽未提杨柳,但“莺语频”三字,已可以想见此地杨柳千条万缕、藏莺飞絮的景象。织锦虽是叙事,同时暗用了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的典故,点出女子相思。思妇织锦,本欲寄远,由于莺语频传,春光撩拨,只得停梭而流泪忆远。

三、四句和首二句之间跳跃很大,由思妇转到征人,由柳密莺啼的内地转到边塞,说塞上到了三月仍然是一片萧索,即使有杨柳而新叶未生,征人也无从觉察到春天的降临。这里用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又更翻进一层。思妇之可怜,不仅在于极度相思而不得与征人团聚,还在于征人连春天到来都无从觉察,更不可能遥知妻子的春思。这样比单从思妇一方着笔多了一个侧面,使意境深化了。

词主要运用比衬手法,在同一时间内展开空间的对比。它的画面组合,犹如电影蒙太奇,先是柳密莺啼、思妇停梭垂泪的特写,一晃间响起画外音,随着词的末二句,推出一幅绝塞征戍图,征人面对着萧索的原野,对春天的到来茫然无知。两个镜头前后衔接所造成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相思本身已堪肠断,何况由于空间的阻隔、对方环境的艰苦,相思的眼泪只不过是空洒,连让征人知道都不可得呢?这首词或许会使人想到陈陶《陇西行》中的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也是用两个方面进行对照,但陈陶的诗刺激性强烈,并且用“可怜”、“犹是”把问题更明确地告诉读者,作者的情绪显得激切。本篇则是冷静客观地展开两幅画面,让读者自已慢慢地领会、思考,显得比较含蓄,这是温词风格的一种体现。

这首词口气和神情非常宛转,不象一般七言诗,但如与宋代一些词相比,却又显得浑朴。陆游《跋花间集》说:“历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看来,由于诗庄而词媚,诗疏而词密,两者之间距离比较大,处在从诗到词过渡状态的某些作品,作为诗看,格调或许纤弱一些,而作为词则又算简古的了。

(余恕诚)

(注〕)①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