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研发岗待遇北京(如何拿到阿里华为)

编者按:本文作者余昌黔,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博士毕业。大学期间,在国际核心会议和期刊发表了17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400次。2020年校招期间,他同时拿到了阿里、华为、美团、滴滴、蔚来和小马智行6个公司年薪过百万的offer,他是如何做到的?有什么经验?下文是他对此做的经验总结。

阿里的研发岗待遇北京(如何拿到阿里华为)(1)

又是一年秋招季了,前段时间正好回母校进行宣讲,最近不少朋友也找我咨询去年秋招的经验。回想起去年秋招的思索和纠结,最终决定写下来,希望有益于有需要的同学。

首先介绍下本人基本情况: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视觉方向博士,主要研究分割检测。博士期间发过一些论文,打过一些比赛,有实习经历,有出国交流经历。去年最终投递的公司部门包括:美团无人配送、阿里高德、华为诺亚实验室、华为云、滴滴自动驾驶、小马智行、蔚来自动驾驶团队。每个公司也都拿到了各自的头部计划offer,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华为天才少年、阿里星、美团北斗计划等。

经验总结:

职业决策是一件很重要且复杂的事情,其受诸多因素影响(比如:兴趣、能力、意义、行业前景、公司平台、城市,以及女朋友、家人等等)。尤其在黑天鹅频发的当下,更是难上加难。而每个个体又都是自由的,可以做任意选择。所以,没有一个通法或者恒定的准则适用于所有人。本文也仅仅是记录一些自己的思考,希望可以为面对相同境况的同学提供一点思路。

在我看来,求职的本质是供需关系,公司有需求,求职者能匹配上需求。所以,HR可能经常会问:“你能为公司带来什么?”。那么,我们求职者需要的是反向思考,首先思考自己有什么能力/优势,然后再找哪些公司部门需要这个能力。所以就可以拆分为两部分:自我分析和行业分析。这也是我觉得最重要且不同于他人求职过程的两点。

阿里的研发岗待遇北京(如何拿到阿里华为)(2)

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非常重要但是常常被忽视。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优势是什么?我擅长做什么?只有细细回答下来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和人生。梦想给予意义,擅长的能力给予成就感,意义和成就感带来快乐。去年,我就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经历总结了三点优势,然后根据优势来寻找合适的行业和团队。此外,我还根据自我分析,对每点优势佐予证明,精心打造了一份自我介绍。有好几个面试官都说这是他们听过最好的自我介绍。

行业分析:

公司是我们最直接看到的,所以很多人考虑的就是:我要去美团、我要去腾讯、我要去阿里。但是,很多知名公司都很大了,是一个集合体,里面涵盖了各行各业,比如:美团外卖和美团单车就不是一个赛道。所以,首先考虑公司容易迷失方向。经常有同学跟我抱怨说,自己投完简历也不知道自己的简历去了哪个部门,就是这样的情况。

行业 > 团队 > 公司,这是我对这几个影响因素的排序。

去年我将与自己相关的行业总结成了三大方向:泛无人驾驶、泛娱乐和广告。泛无人驾驶行业又细分为无人配送、robotaxi、辅助驾驶、地图等赛道。泛娱乐包括长短视频、手机摄影等。每个方向乃至每个细分赛道,我又分别列了一些头部公司团队。这时候就要发挥厚脸皮的功效了。我把这些公司团队能联系到的人都尽力联系上,然后直接语音开聊,收集公司架构、团队技术、战略规划等等内容。每个公司都还做了一张思维导图。整个过程不断迭代不断修改。其中有意思的是,最开始我并不知道广告行业也需要我所学的相关技术,但是后来跟一家大厂的大佬聊过后,才新增了这个需要了解的行业的。

整个过程陆陆续续持续了两个多月,聊得越多思路也就越清晰了。收集信息足够后,就开始做减法。我聊了很多公司,但是实际开始投简历的公司很少。像大家熟悉的腾讯、字节、快手这些公司我都聊过但是没投。我还是更倾向做能直接提高生产力的、更有社会价值、更能改变人们生活的行业,所以后来基本都关注于泛无人驾驶行业了。

其实,自我分析和行业分析,大家可以根据日本的一个哲学概念:ikigai 来问自己四个问题:1)我享受做什么事?2)我擅长做什么事?3)什么事是别人会付钱请我做的?3)什么事是世界需要的?这四个问题的交集就是人生的意义。

阿里的研发岗待遇北京(如何拿到阿里华为)(3)

整体的思考逻辑主要就是这样。此外还有一点小建议和经验希望有帮助:

· 拒绝海投,精准投递。海投太耗费时间精力了,到后期人都疲了。所以尽量在分析清楚后,精准投递。

· 策略排期,积累信心。面试跟个人表现状态关系很大,所以可以把自己最想去的公司放在自己信心最足的时候。

· 学习、自信平等的心态。和面试官、HR交流的时候,有同学说自己容易紧张、表现得畏畏缩缩。其实可以转变一下心态,求职是个双向过程,既是面试我们也是我们在面试公司。所以就当做这是一场交流,最好的结果是我们互相都能学习到收获到一些东西,大家处于平等的位置。

· 当然还有一些软实力的积累了,比如表达清晰有逻辑,对自我定位清晰,对技术热爱等等。

阿里的研发岗待遇北京(如何拿到阿里华为)(4)

我个人更倾向于做高社会价值的事情,所以去年求职的时候,主要聚焦到了无人驾驶行业。那么在众多的无人驾驶行业公司中为什么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美团无人车配送呢?

首先梳理一下我的思考逻辑。

毛主席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其实,在无人驾驶行业也需要首先搞清楚我们的对手是谁?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无人车最终PK的对手是其他竞品吗?不是!我一直认为我们还处于这个行业的初期,大家应该共同探索无人车技术、推动行业发展,而不是互相竞争。有可能大家的路线都是错的,这样的竞争并没有意义。更应该的是立足行业,一起谋求行业更好的突破、更好的发展。

无人车最终的PK对手其实是人类。用户其实不管这个车到底有没有人开,用户只管自己能不能安全舒适准确地抵达目的地、商品能不能完全卫生快速地送到手里。用户并不会因为这是无人车送的,所以汤洒了一点也没事、人在里面晃来晃去也没事。所以,要让用户彻底接受无人车,需要无人车的能力和人类相当,甚至比人类更好,才能抵消人类对新技术的排斥。

那么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清无人车落地的思路了。我大概将思路总结为两种:1)纯技术突破;2)技术 运营。纯技术突破的公司,认为可以招一批优秀人才,纯粹靠技术积累,不断研发,突然有一天做出一个比人类厉害的车。这个我认为在现阶段是不太可能的。无人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依赖于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纯粹依靠技术突破,可能很难跨越漫长的周期。

所以,我认为更可能是技术结合运营这样的“小步快跑”的模式。首先将无人车部署运营到某些特定的场景城市,然后收集数据、解决问题、提升无人车技术能力,再将新的系统投放到更多的场景、更多的城市。这样的迭代可以一方面可以将我们的终极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见的小目标,有阶段性的反馈。无论团队还是资本都会更有信心,发展也更健康。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个系统最终大部分甚至完全依赖数据驱动。整个模式和商业逻辑才能跑通。

在这套逻辑中,最关键的就是需要有明确的落地场景和业务网络。比如美团有完整成熟的配送网络,滴滴有完整的打车网络。这样他们总能从之前的运营数据中选到最简单、最适合的场景进行无人车的运营。而且无人车只是整个网络的一部分,用户习惯不需要改变,可以无缝衔接到整个流程。美团还有个优势就是有多种可应用的业务,包括外卖、买菜、优选、快驴等等。所以在业务应用维度又增加更多可细分可选择的场景了。

理清了思考逻辑后,回到职业选择的话题。

无人驾驶公司很多,赛道也很多。但是明确了落地场景和业务网络这个关键因素后,其实也就不难选了。创业公司大多要么在找落地业务,要么和别人合作,所以基本上被排除。剩下有明确落地业务的就是美团和滴滴。而美团的业务线广泛、护城河更深,所以就成了不二选择。

其实我最开始对美团无人车团队的技术有所怀疑。但是,当和众多公司聊了一圈后发现,美团的技术属于扎实低调,因为没有融资需求所以对外PR的相对也较少,导致外界了解不多。而且因为大家对美团的第一印象就是外卖,接地气的产品让人产生好像不需要太强技术的错觉。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述,现阶段公司之间互相对比技术的强弱还太早了,谁家能把正确的pipeline架构搭建好,整个事情跑通,才会真的导致技术快速突破,领先其他团队。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思考逻辑和框架很多,这也只是我的选择。我只是希望这套逻辑或许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另外也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作为未来验证这套逻辑的见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