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短缺近况追踪(汽车缺芯潮下国产芯片发力)
每经记者:朱成祥 每经编辑:张海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2021年汽车“缺芯”大潮下,一批国产厂商逐渐成长起来,斯达半导(603290,SH)就是其中之一。
4月8日晚间,斯达半导披露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7.07亿元,同比增长77.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8亿元,同比增长120.49%。
此外,斯达半导车规级IGBT的进展也值得关注。此前,无忧树研究院康凯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斯达半导目前还是侧重于低端的A00级汽车,技术能不能继续突破得观望。”
年报显示,2021年斯达半导生产的应用于主电机控制器的车规级IGBT模块持续放量,合计配套超过60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A级及以上车型配套超过15万辆。相比之下,斯达半导2020年生产的汽车级IGBT模块合计配套超过20万辆新能源汽车。
车规级IGBT放量
IGBT作为一种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是国际上公认的电力电子技术第三次革命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也是工业控制及自动化领域的核心元器件,其作用类似于人类的心脏。IGBT能够根据装置中的信号指令来调节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频率、相位等,以实现精准调控的目的。因此,IGBT被称为电力电子行业里的“CPU”。
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调节电路的需求更高。而斯达半导则是国内IGBT龙头,据Omdia(原IHS)最新报告,斯达半导2020年度IGBT模块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国际排名第6位,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1位。
目前,全球IGBT龙头当属英飞凌,其分别于1997年后、2010年、2020年推出NPT型、IGBT4和IGBT7。而斯达半导则于2011年推出NPT型;2015推出对标英飞凌第四代IGBT产品;2021年推出对标英飞凌第七代IGBT产品。
从时间点上看,斯达半导NPT型落后英飞凌超过10年;IGBT4落后英飞凌5年;而IGBT7仅落后于英飞凌1年。
来源:首创证券研报截图
2015年,斯达半导成功研发出FS-Trench型IGBT芯片,与英飞凌主流第四代芯片性能相当,并于2016年底实现量产。2021年,斯达半导基于第七代微沟槽Trench Field Stop技术的新一代车规级650V/750V/1200V IGBT芯片研发成功,预计2022年开始批量供货。
那么,国内同行表现如何呢?首创证券表示,宏微科技对标英飞凌第四代芯片的宏微1200V M3i于2017年推出;比亚迪半导体2018年推出的IGBT 4.0仍为精细平面栅设计,2021年才推出了采用了高密度的沟槽栅设计的IGBT 6.0。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热
研发能力方面,斯达半导称,人才是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因素,是功率半导体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先决条件。公司创始人为半导体行业技术专家,具备丰富的知识、技术储备及行业经验;公司拥有多名具有国内外一流研发水平的技术人员,多人具备在国际著名功率半导体公司承担研发工作的经历;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稳定,大多数人在公司拥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简历显示,斯达半导董事长、总经理沈华于1995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学博士学位,1995年7月至1999年7月任西门子半导体部门(英飞凌前身,1999年成为英飞凌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1999年8月至2006年2月任XILINX(赛灵思)公司高级项目经理。
英飞凌为功率半导体龙头,XILINX(赛灵思)则是国际FPGA龙头。可以看出,沈华长期任职于国际知名半导体公司。
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1.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2.95%,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46%。斯达半导称,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新一代IGBT芯片、快恢复二极管芯片以及其他芯片的力度,攻克新一批关键技术。同时重点针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储能、变频白色家电等重点行业推出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2021年,新能源汽车和光伏是炙手可热的两大行业。而这两大行业,均离不开功率半导体。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IGBT需求也迅速增加。集邦咨询预测,2018年~2025年中国IGBT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9.96%,到2025年中国IGBT市场规模将达到52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9.11%,是细分市场中发展最快的半导体功率器件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斯达半导也提示风险称,新能源汽车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可能存在较大市场波动的风险。斯达半导表示,公司在该领域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未来包括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内,仍将继续加大该领域投入。虽然公司新能源汽车模块销售数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未来如果产业政策变化、汽车供应链器件配套、相关设施建设和推广速度以及客户认可度等因素影响,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出现较大波动,将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