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霜降谚语(雨毛䨏酿禾潒䨚)

瑞安方言属吴语南系,是瑞安数千年的文化载体,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联系天下瑞安人的纽带。它词汇丰富,发音响亮,吐字清晰,韵律和谐,保留有许多古汉语发音成分及古文字,是温州所辖区县的主要文学语言,是研究古汉语语音、文字的活化石。

瑞安方言用字,大部分可以普通话直接为用,但有少数方言词汇和俗语,需用方言字才能明白。长期以来,由于有关瑞安方言的著作很少,各人在著作中对方言用字也不尽相同,于是有些字就用同音字随意替代,很不统一、规范。为使方言用字有一个比较相对统一的共识,本文特将几个有关“雨”的俗语用字提出来,供喜欢硏究瑞安话的人探讨。

许多瑞安方言用字,由于北方方言没有用到,成为生冷僻字,可在瑞安话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却很高。这里就以“雨”字来说说与北方方言用词的不同。

北方话中“雨”字的词汇有下雨、大雨、小雨、雷雨、阵雨……瑞安方言对雨的描述的词汇,则比较丰富。特别在农村,农谚中有相当多对雨的描述。

首先讲“下雨”一词,本地话讲“落雨”,大多数人用“落”字,这已经通行。

北方话讲“下大雨”,瑞安话讲“落大(音豆)雨”。北方话讲“小雨”,瑞安话中就有不同的讲法。如“碎雨”“细雨”“雨毛䨏(音雌)”“雨毛粉”等等。“雨毛䨏”属小雨,“雨毛粉”则是雨点更小,就像面粉车间内的面粉轻轻飘拂一样。

北方话中的“雷阵雨”,瑞安话发音“上河雨”,简称“上河”。查各种方言读本,“上河”用字各有不同,有“酿禾”“上河”“潒雨”“旸雨”“潒河”“潒䨚”等,各有各的道理。

愚以为,所谓“上河”应写作“潒䨚”,潒是水流急,荡漾貌;䨚是雨下的形态,“䨚”字字形拆开来是忽来的雨,很符合对雷阵雨的描述。

浙江霜降谚语(雨毛䨏酿禾潒䨚)(1)

潒䨚雨

“潒䨚”一般情况是夏秋时节,太阳猛,上午9时到下午2时时段天气闷热,没有转风(一般情况,晴天下午2时以后,会有东风,很是凉快,称“转风”)。老农就会说:“晚界(下午)恁闷热,一定会有‘潒䨚’。”

“潒䨚”将下时,山头会出现积雨云,云层中有闪电和雷声,称“潒䨚云”;很快向东、南天空跃进,雷声逼近,接着有一阵大风或卷头风,称“潒䨚风”,象征暴雨就要来了。“潒䨚风”朝着“潒䨚云”来的方向吹,雨就会急且猛,如果是顺着“潒䨚云”方向吹,雨就会小。“潒䨚云”被风吹散而没下雨,叫“空潒䨚”。

浙江霜降谚语(雨毛䨏酿禾潒䨚)(2)

潒䨚云

“潒䨚”一般只落半小时左右,雨量很大,在一阵雷电交加的阵雨后,大多会出现晴朗的天空,也就是俗语所讲的“潒䨚落过大(音豆)晴天”的境况,也有少数接着下小雨。

农村俗语讲到“潒䨚雨”比较多。比如“潒䨚怕南风,汏浪怕雷公”,意为落“潒䨚”时南风一起,潒䨚云就散开了;汏浪由于是台风影响,所以响雷,风就会停止,而汏浪也会随之消失。又如“潒䨚落弗到东洛,汏浪汏弗到大峃”。东洛属海岛,大峃是文成山区。意为“潒䨚”不会落到海上,“汏浪”则不会汏到较远的山区。还有“潒䨚落出海,明朝天门开”,意为“潒䨚”落向海边而止,明天会晴。

有时候,潒䨚雨中带有小冰粒,称落冰雹,农村中称落“龙月暴”,或写作“龙卜”。以前认为是龙身上的月暴块掉下来,其实是冰晶和过冷水滴激烈活动形成的。

浙江霜降谚语(雨毛䨏酿禾潒䨚)(3)

龙月暴(冰雹)

瑞安方言称的“汏浪”,北方方言中没有,一般出现在台风季节,一阵晴一阵雨,“晴天落白雨”就是这样的境况。“汏浪”二字也很形象,这雨就像大浪一样洒过来,一下子就没有了,过一会儿又洒过来。农谚“汏浪天,有谷晒不坚”“汏浪汏,有米呒冇柴”都是描述汏浪天时,看到太阳很好,拿出东西要晒,有时还没整理好,雨就下来了。“汏浪有日子、秋霖揪半死”,则是讲汏浪天一般一两天就会停止,秋霖有时就十来天还有雨。

浙江霜降谚语(雨毛䨏酿禾潒䨚)(4)

汏浪天的雨

汏浪天有时有挂鲎(彩虹),如果长虹(称满天弓),天气会向好,如果是半条虹(称鲎橛),接下去还会有风。

浙江霜降谚语(雨毛䨏酿禾潒䨚)(5)

挂鲎满天弓

浙江霜降谚语(雨毛䨏酿禾潒䨚)(6)

鲎橛和鲎影

“秋霖”,是秋天的阵雨,属于立秋以后,没风、没雷时下的雨,而且下的时间比较长久,有时对受秋后台风边围影响的雨,也称“秋霖”。“秋霖淋淋,晚稻有收成”谓秋霖对晚稻有好处。“秋雨隔牛背”说的是秋天的“汏浪”,有时相差几米地,有的地方有雨,有的地方没雨;一边是太阳,一边落雨。

“梅雨”,也称“霉雨”,清明后至夏至时段间下的雨。准确地讲,是对入梅至出梅的时间段内下雨的称呼。一般都是绵绵细雨。也有称这段时间容易发霉,是霉天的雨。特别在夏至天落雨,有农谚:“夏至大滥,杨梅当饭”。杨梅是夏至前后成熟出产,产期很短,只有十多天,需要晴天采摘。如遇多雨,则不能及时采摘,就会掉下了。

“硬壳雨”,称的是天空有小块积雨云很快过去,落下雨点很大,却没下几点就没了,而一边还有太阳,所以也称“吓人雨”。

“雨脚”,一般指落“潒䨚”时,站在未落雨的地方,看“潒䨚云”中有一颜色稍白的横线,称雨额,雨额以下已下雨的地方称雨脚。

“雨潲”,是雨点被风吹斜落下,有时人撑雨伞在雨中走路,裤脚上被雨淋滥,便称被“雨潲”打滥。

瑞安话对雨的说法还有一些俗语,如果细雨连绵不断,半天或整天落下来,人们会讲“该雨真落繟(音欠)”,落弗歇。如大雨倾盆,长久不停,而天空黑沉沉,人们会讲,“雨恁落弗歇,落霃(音陈)爻”。

如在农历十二月落雨中带雪,就有农谚讲“雨夹雪,年底落不出”。意为今后会多日落雨或带雪。十二月多雨,也会称做“滥冬”。

还有一些老农对落雨的日子也有一些讲法。 “五月初一一滴雨一根虫,六月初一一滴雨一滴金”,这是强调五月多雨会生虫口,六月由于天气旱晴多,落雨对农作物有好处。五月初四落雨,讲是“重五水”落来。八月如果多雨水,讲是“八月乌”。也有农谚讲“八月乌,有饭餔”“八月乌,稻里好做窠”,意为八月多雨对农作物有好处。

美编:小叶

审读:何光明审核:欧兴俊终审:邵定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