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歌曲漂泊的浮萍(迷茫的人是一首流浪的歌)

闽南歌曲漂泊的浮萍(迷茫的人是一首流浪的歌)(1)

“别为迷茫焦虑,自己或时间,总有一个会让它成为过去。”

——九月曰

因为特别喜欢《500 miles》这首歌,就去看了《醉乡民谣》这部电影。跟着主角勒维恩·戴维斯,窥探到不曾知晓的民谣往事。

电影以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如果去翻阅美国民谣往事,会绕不开充满动乱和麻烦的美国六零年代。肯尼迪被暗杀、民权运动盛行、种族隔离制度取消、美国当局不顾青年学生反对参与越南内战、性解放、嬉皮士文化运动兴起……年轻人用公社式的、流浪的生活方式,表达他们追求爱与和平的信念。

在1965年夏天之前,鲍勃·迪伦还没把民谣和摇滚结合为“Folk Rock”,民谣与商业性的摇滚乐互不相干,辉煌而不为大众所知的发展着。民谣歌词多为比较严肃的社会性题材,吸引着当时的年轻人,并成为他们抒发自我情绪、反叛旧规则、抨击现实不堪的方式。

电影中,勒维恩的生活,集合了那个时代诸多特点。一把吉他和简单的行囊,就是自己的全部家当。他没有固定住所,往返于与自己相识的人的沙发;在乡下的咖啡馆,唱着可能永远不会火的民谣;也曾试图听从家人劝告,回归普通人生活,却被现实规则所困,最终放弃。

按照自己意愿自由生活的勒维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潇洒,反而深陷孤独,应对生活满是无力感。

曾经的搭档自杀,被迫单飞后的他活在曾经的组合阴影中;一起唱歌的民谣歌手,也都各自找机会转型为商业歌手;在好友吉姆举荐下,终于有参与商演的赚钱机会,却因未与原经纪公司解约而失去,即使那家公司从没给他争取过任何工作机会;吉恩意外怀孕,他才知道自己前女友未如约打掉孩子,也意识到自己的失败——不管是在吉恩,还是前女友那儿,自己都是不值得依靠的男人;至亲更是不吝啬地直接说他是“混蛋”,并成为晚辈的反面教材。

勒维恩把民谣纯粹时期的矛盾集合于一身。那个时期,唱民谣的年轻人虽然看起来像个“不入流的混蛋”,但其实他们是出于一种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的责任感。勒维恩有“混蛋”的一面,同时不缺少那个弥漫着颓废气息的时代温暖的一面。

无力感之下,藏着勒维恩不愿放手的信念。即便生活窘迫,也会拒绝非主唱的出道机会;留宿米奇·格非恩家时,宠物猫意外跑出,他怕好友担心,抱着猫一起流浪;当猫走失后,会竭尽所能去找;也会出于愧疚,去看望垂老的父亲,然后说服自己:做个父亲那样的人,也不错;当吉恩说想打掉孩子后,他没有像吉姆那样质疑孩子的来历,而是筹钱、约医生。

流浪是勒维恩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他的内心写照,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让他得以在迷茫中认识自我。

《醉乡民谣》不是一部成长、励志电影,在电影的结尾,勒维恩依旧重复着自己原有的生活。唱着过去的歌,并说着同一句话:“如果一首歌不像新歌,又不会变老,那它就是民谣。”会因自己的口无遮拦被扁。而这一切,注定会因纯粹民谣时代的结束而结束,亦如普通人一生中的迷茫时刻。

最喜欢电影中勒维恩的旧物片段。电影中勒维恩的旧物箱子有两个,一个是由姐姐整理出来,承载着他成长记忆的东西,另一个是由前经纪公司整理出的,他那些卖不出去的唱片。

对前者,姐姐视若宝贝,勒维恩却视如垃圾,并让姐姐丢掉。当他想回归普通生活,回来拿那些旧物后,却发现那些重要的证件和其他旧物一样,被姐姐真的当垃圾扔掉,同样覆水难收的还有他想重拾过去生活的念头。

对后者,经纪公司视若垃圾,勒维恩也不认为是多宝贵的东西,却把那些唱片加入自己的行囊之列。哪怕里面的歌不被人所重视,甚至带着他记忆的伤疤,也依旧会继续对来听歌的人弹唱。

1965年夏天之后,当民谣与摇滚融合,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不再被那群特别的年轻人追捧。而纯粹的民谣时代,如被别人打倒在地的勒维恩,他的迷茫和他的流浪生活,会被时代推着,成为过去。

(本文原创,如非授权,请勿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