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产品为什么这么良心(小米你好再见)
写在小米十岁之际,流水账警告
先声明,本篇文章对小米有夸有骂,是一个6年米粉主观的心路历程,虽算不上骨灰级的吧,但也比用过一两款小米手机就开始说自己是米粉,然后回踩的同志,时间上长了这么一丢丢,说的话,也更全面些。
不知不觉,小米10岁了,这家上市公司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搞十周年促销庆典的时候,作为一个米粉,曾经的“米吹”,总觉得想说点什么,但不知从何说起。
我和小米的缘分,是从2014年4月25日开始的,其实比那更早些,毕竟,当时的小米都要抢的。那时候还处于功能机与智能机换届的时候,青黄不接,当时真·家里有矿的同学都拿着iphone4/4s,我别说4s了,能拥有一台智能机,就是我最大的梦想了。
当时也去线下看过,那时候,功能机机海战术的惯性还没停下,中华酷联当道,几百款功能、形状各异的手机往那一摆,各个2000起步,均价3000。正巧,我前面有一个顾客,要售货员拿出当时很火的乐pad(也有可能是别的,说错了多担待),给他展示一下,结果漫长的开机以后,售货员左右滑页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明显卡顿,新机子,明显卡顿,我表面风平浪静的,内心嘲讽的一批。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了解到了小米。当时小米除了抢购,还有全款预售一个月发货的选项,当时有手机用,不急,直接全款预购了红米1s。
等了一个月,终于收到了,硬木纸的外壳,铺面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学现在的一句话,和外面那些“妖艳jian货”不一样,还是少年的我抱着699的红米,冒着星星眼,左滑一下,右划一下,打开app,然后关上,欣喜了一下午。
毫不夸张的说,是小米让我圆了一个智能梦,也是我毅然决然成为一个程序员的梦的起点。
你可以说没有小米,会有大米、红豆、绿豆出来压低价格,但历史不能假设,在这个时间线上,把国内手机市场泡沫戳破的,就是小米,这点不用黑,也黑不掉。
再后来,就是给家里人购买,每年都要买一台小米手机,红米2,红米note3(两台),红米4,红米5plus,最后一台是小米mix2s,因为这三台太能撑了,所以19,、20这两年家里都没买新机。
刚开始买不起高端机,就都是红米红米红米,但每一场发布会我都会看,然后惊叹,一款手机(宣传片)怎么能做的如此出色。
除了手机之外,我也为小米的其他产品而疯狂,而欢呼。小米移动电源,米粒,随身led灯、随身风扇、小米手环,小米路由器,小米vr眼镜,小米展示的智能家居的蓝图,小米的第一款小爱音响,小米的种种小玩意。
我记得当时小米手环2是每天一抢,但是每次都不多,几十个吧,我就天天守到十点钟,去抢,抢了整整一个月,当时我还发现,他让排队的时候,输入验证码,如果验证码直接刷出来了,就会一直排队,如果第一次验证码没刷出来,你刷新重新输入,那就能立刻加进购物车,当然了,如果不立刻付款,还是会秒无。
还有后来的小爱音响,我无缘参与内测,但还是在一年后的公测中抢到了前几批中的一个,她伴随了我整个高三没有智能机的生涯,填补了我那段时间对科技探索的空白。
那时候的小米,在我心中,真的非常“酷”,他总是能出很多新玩意儿,总是能给人们展现未来生活的种种,也在如今一一实现。那时候三星有一句话,叫“未来已来”,我觉得,安在当时的小米身上,也不为过。
除了产品,小米还给我的,是对大学的无限向往,当时遍地的大学米粉俱乐部、同城米粉俱乐部、,爆米花节、橙色跑的报道,以及对我印象最深的,现在已经合并了的miui论坛和小米社区。
那时候的论坛,各路大神分布在不同领域,刷机的、内测的,做主题的,种种种种。没技术没时间的我只能望大神而轻叹,看着“酷酷”的他们,这更加加深了我要做一枚技术人员的决心。
这种记忆,还有很多,例如某年米粉节因为领到了红包,分开买了两单随身led灯,结果随着商品过来的,还有小米的感谢贺卡,当时把我激动坏了。还有17年底送的无门槛100元代金券,现在想想都能笑出声,从来没见过这种“撒币”的方法,100元,真·无门槛啊,哪家公司这么干过?我入手了一直想买但一直觉得没有实用价值的米兔(现在还是我的精神图腾),入手了智能互联的第一个零件——米家智能插座。还有雷总用ar技术录制的感谢视频,当时把一个小伙子感动的一愣一愣的。
小米的工程师文化,也是我喜欢小米的一大理由,“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去探索”,“小米,为发烧而生”,那种浓郁的追求技术,追求未来的工程师精神,指引着我走向编程的道路,影响着我一部分的三观。
小米曾经经历过一段非常黑暗的时光,那时候乐视崛起,硬件亏损卖服务,那时候被小米一路洗白的高通(当时国内对按手机售价比例收专利费的条约非常不满),优先供给三星芯片,给小米的都是降频的残次品;那时候供应商产能确实跟不上,小米想卖没货,不营销,也“饥饿”;那时候各厂商都开始注意用户体验,开始自己的ui设计之旅;那时候小米作为一个2000人的“大公司”,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天天开会,足足有衰落下去的势头,雷军都喊出“二次创业”的口号。眼看着楼要塌,“轰”的一声巨响,小米楼没塌,mix出世了,久违了的one more thing中,全面屏,18:9屏幕,给现场人们的震撼,不亚于当年小米1的1999,与之相比,这场发布的小米note2和小米vr眼镜,都相形见拙,给那些说小米没有设计的人们狠狠一个耳光,当时看直播的我激动不已,知道这次小米,成了。
后来乐视自己步子太大,扯到蛋了,老“朋友”魅族和高通闹别扭,只能疯狂打磨联发科,小米凭借6的设计和骁龙835一代神u的功耗控制成功实现逆风大翻盘,在那之后,才是花粉和米粉的战场。
但就像个孩子一样,他也渐渐的长大了,小米渐渐步入“成年人”的战场中,米粉俱乐部停摆;爆米花很少办,国内橙色跑最后一次报导是在18年;小米社区和miui论坛合并,新的小米社区搞得跟饭圈一样,学一句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书《参与感》里的话,“那是老米粉的家”啊;miui的发音从米柚变成miyouai,从v5变成8、9、10、11。
18年上市之前,出了个8周年代表之作“小米8”,高三快高考的我特意看了发布会,期待小米能继续拿出怎样的旷世之作,看到小米8破口大骂“8周年你就代言了个‘苹果’?小米社区里多少人讨厌刘海屏的投票被你吃了?”高中毕了业紧接着买了个mix2s,小米的又破又立,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一边说着别人家的不好,一边用到下一次自己的产品中去,我只能感觉到小米的“真香”,恨铁不成钢啊。
然后是水滴屏、到现在的挖孔屏,note被削,开始请代言,部署线下(这里没有说部署线下不好,只是想表示和其他品牌越来越像),小米一步步“泯然众人”,能理解,毕竟上市了要照顾股东的感受,股东利益至上么。
能理解,但是不接受。今天接到一条推送,是仿制群聊做了个小程序,进去后,雷军、林斌、卢伟冰等人都在,唯独少了“黎万强”的身影。颇有种“只见新人笑”的感觉。想想米粉俱乐部,想起以前小米的各种,才发现,小米这个头戴大棉帽,脖系红领巾,一门心思的想改变世界的孩子,长大了。
少年心,渐渐被时光所磨平了。
最近在逼乎上看到的一条针对b站变了的回答,在我看来,也适用于如今的小米。节选一段
“
起初这个社团是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创建的,因为兴趣走到了一起。小圈子里不断有新人加入,但是也都是因为兴
趣/老人介绍才加入的社团。社团变得大了些,人也多了起来,大家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甚至相约下一个十年,
一起参加社团周年庆。
不过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直到有一天,社团因为人太多/或外界因素,导致经营不善,大家为了能让社团
继续下去,不得已选择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又经历了社团主席的换届。老成员这个时期很痛苦。
扩大后的社团,人气更加高,钱也不是问题了。问题却是,老成员和新成员的对立。老成员不希望社团的新活
动增加,因为那些新活动不是他们的兴趣;新成员不希望社团都是老活动,因为新成员觉得难以融入。最后
,新社团主席为了社团的长远发展,增加更多的新活动,招收更多的新人,并新增了入会费,交了会费的才
能参加更多的活动。主席也承诺老成员可以免一些会费,参加活动。(虽然两年后食言了)
因为新活动的增加,入会费的增加,包括老成员对新主席的三把火不满,导致了社团的较大冲突。新主席在压力
下,承诺老成员,即使社团解散了,也不会改变社团的初心。老成员中一部分妥协了,一部分看热闹,一部分离
开了。
后来的后来,这个社团越做越大,新人也越来越多,但是老人流失严重,有的老成员会自发聚在一起,讨论当
年的美好回忆,讨论当年的老朋友,感叹社团变了,变得越来越陌生了,当年的初心早就丢到九霄云外了。
是不是很像日漫的情节?比如凉宫,友少等等?只不过他们没到扩大规模的时候,就已经毕业了。真正的大学
社团,也是这样的,作为一个老主席,回到母校看老社团,已经完全跟初衷不一样了,但是社团中的后人们还
是很开心,因为这是他们喜欢的社团。
没什么是永远不变的,原来的B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像春晚,原来是每家每户过年必看的节目,现在有多
少人会完整的看完春晚呢?大家也是观念以前的春晚好看,吐槽现在的春晚太水。B站何尝不是这样呢?
放平心态,去寻找下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创造新的美好回忆吧。
”
历年米粉节,或多或少我会买一些小玩意儿,今年我最想买的,却是黎万强的《参与感》。
放平心态,小米到现在也不能说是一家差公司,只不过追求的东西不同了,那么以后,我还会购买小米的商品,只不过是因为货比三家以后的决定,而不是为了信仰而充值了。
小米即将走向新的十年,正如雷军所说,“新的道路,就在脚下”,以后会常光顾,但接下来的路,再不会无条件支持的走下去了。
所以,你好,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