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蝙蝠侠是否存在(新蝙蝠侠够黑暗够探案吗)
YO,今年最期待的电影之一《新蝙蝠侠》总算是看到了!在当罗伯特·帕丁森确认为重启蝙蝠侠版本的布鲁斯·韦恩时,就让我提起不少兴趣,恩是的我没看过《暮光之城》不会觉得太违和,相反我认识的罗伯特·帕丁森都是从他拍那些怪咖边缘人士建立的观感。
到《新蝙蝠侠》正式预告出来时,他那阴郁又厌世,孤僻又身心创伤的情绪,完全浸透在这个版本的布鲁斯身心。
看完电影后更能确定罗伯特·帕丁森版的蝙蝠侠系列可以搞一搞,(如果有续集系列的话),蝙蝠侠影视版本已经出过好几代,每个版本都有着自己时代印记和特色,罗伯特·帕丁森这次让我们看到更为写实,迷茫,困惑和挣扎,以及没错,黑暗和暴力,极度emo的蝙蝠侠。
《新蝙蝠侠》大致讲述的是布鲁斯成为蝙蝠侠的头2年发生的故事,布鲁斯把自己众所周知的童年阴影经历,化成一腔怒火,戴上面具做自己,那时的布鲁斯并未对外声称自己是蝙蝠侠,而是复仇者,用自己的私刑正义,去作为腐朽不堪的哥谭市所谓的遮羞布,而蝙蝠侠以暴制暴以恐惧对抗恐惧的方式,也让他陷入对内对外都难以权衡和自拔的漩涡里。
这个时候一位智商超群的谜语人,给哥谭市的犯罪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犯罪的土壤中滋生犯罪,他把那些原本就不干净的一些政要官员铲除,并给蝙蝠侠留下谜语线索,逼着他们去一步步挖掘哥谭市一切罪恶根源的真相。
布鲁斯以私刑暴力对抗罪恶能获得出路和救赎吗,哥谭还有救吗,这一切背后的谜团和布鲁斯家庭又有着多少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曾执导过《科洛弗档案》系列和《猩球崛起》系列后两部的导演马特·里夫斯,沿用了此前一向冷峻严肃的视角态度,并由摄影师格雷格·弗莱瑟来诠释充满影调气氛的镜头语言,不熟悉格雷格·弗莱瑟吗,此前被赞成为电影院而生的《沙丘》就是由他掌镜拍摄。
《沙丘》和《新蝙蝠侠》一样,都需要缔造一个可信但又在现实中不存在的世界,《沙丘》利用辽阔苍茫的远景对比画面渺小存在的人们,构建出遥远而神秘的厄拉科斯沙丘之星。
白天阳光透过自然岩缝穿透巨型的宫殿建筑,橙暖色系透着银幕都能体会到炙热。
而在几乎都是夜戏的《新蝙蝠侠》里,影片开头对准万圣节夜幕下打扮多样的哥谭混混和罪犯,等待着夜色号角的钟声响起,布鲁斯在人群中特立独行,此时空中蝙蝠信号亮起,犯罪猎物蠢蠢欲动,狩猎人蝙蝠侠伺机而动。
影片虽然绝大部分是夜戏,但不同于其他看不清楚场景的夜戏电影,主色调橙黄色系的灯光和火焰,直升机夜巡的强追光,夜店闪烁的红光,再加上雨雾氛围的散射映照,把哥谭渲染成一座充满着夜幕刺眼故事的犯罪都市。
为了能让观众立足到一个可信和更为阴暗的哥谭市,影片不惜在前面花了半小时时间,去细致展现一个充满犯罪和破败世界。
影片开场就确定了《新蝙蝠侠》的基调,充斥着70年代好莱坞新浪潮黑色电影的艺术风格,一个隐藏在哥谭市,并只有在哥谭市环境下孕育而生的谜语人,将要引发整座城市的腥风血雨。
熟悉古典乐的大伙伴应该能听得出来,影片第一场景就选用了舒伯特的《圣母颂》作为背景音乐,并夹带着谜语人急促沉重的呼吸声,用偷窥的主观视角,揭示了表面看似温馨的市长家庭,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圣母颂》多用于西方葬礼上,这里也从一开始就暗示了市长的命运,在影片也被三次使用,和死亡联系紧密,仔细听的话,谜语人的主题BGM也是由《圣母颂》的旋律进行改编,而谜语人的身世,也和《圣母颂》歌曲背后的故事有着不一般的关系。
除了《圣母颂》,此前就在预告中出现过的涅槃乐队的《something in the way》,也在影片开头衬托着布鲁斯的观察日记旁白一并放送,完美塑造了布鲁斯这位童年悲剧的隐居人。
而代表着黑暗复仇者蝙蝠侠的主旋律,个人觉得也是根据这首《something in the way》的前奏灵感创作,极简主义下仅仅只有一个四拍乐句和2个音符,低沉的勾勒出充满着压抑的怒火和无处释放的宣泄。
放心不会继续深入剧透,剧透解析会另外安排一期展开聊,感兴趣的话请留言让我知道,这里只是想让大家在看片时,能更快进入影片的影调和风格。
影片的故事没有展现布鲁斯如何成为蝙蝠侠这条剧情时间线上,也没有去用任何戏份场景去闪回追忆布鲁斯如何失去双亲,连布鲁斯如何训练或被谁训练过都无从得知,蝙蝠侠身上的装备,蝙蝠洞穴,蝙蝠战车等都不去多做介绍,当然也没有去拍如何细心打磨一个很精美的蝙蝠飞镖。
没有说诺兰版本不好的意思。
所以《新蝙蝠侠》并不算是一部能让观众从头认识布鲁斯成为蝙蝠侠的源起电影,而更直接是把观众塞入到哥谭的故事中去,由犯罪事件去压迫推进角色的设定成长。
《新蝙蝠侠》故事基于漫画《蝙蝠侠:自我》,《蝙蝠侠:第二年》以及《蝙蝠侠:漫长的万圣节》作为综合灵感。
在以往的版本中,哥谭市虽说也充满罪恶,乱舞章法,但这一版本中则更为全面的让观众看到更为模糊年代,以及哥谭“夜行动物”们的生存模式,包括我们此前熟知的蝙蝠侠,他似乎也成为哥谭市中潮湿和阴暗不可替代的存在,并和这座罪恶都市融为一体,就如蝙蝠侠自己说的,他就是哥谭阴影本影。
影片不紧不慢用包裹感氛围体验,从布鲁斯的观察日记自白口述中,向观众娓娓道来哥谭市几乎全员恶人的阴暗状况。
全片几乎没有白天明晃晃的戏份,绝大部分都是雨夜滂沱,或者躲在阴暗的地下角落,城市上空高高悬挂着的蝙蝠信号,用蝙蝠侠的话来解释,这并不全是正义的象征,而是一种心生恐惧的警告,既然法律的正义已对哥谭罪犯无从下手,既然鱼龙混杂警匪已模糊不清,那对这些犯罪给城市带来的恐惧,只能用恐惧和暴力去以眼还眼。
看过影片的大伙伴够细心的话,应该能注意到,影片几乎没有称呼这位让哥谭罪犯造成恐惧的人叫蝙蝠侠,布鲁斯也没把自己喊做蝙蝠侠,而是自称“复仇者”,这也是影片的题眼。
布鲁斯套在正义之下的复仇,是否能真的声张正义,还是把城市的所有人都坠向更为对立的深渊,当谜语人也通过自己另一种复仇方式,去掀开哥谭犯罪的地下城堡,复仇如同镜子中映照的双生儿,让影片中的蝙蝠侠也成为原罪中逃不掉的关系。
这也是影片真正造就目前为止银幕版最黑暗蝙蝠侠的制胜法宝,从布鲁斯的原本阴暗的精神世界去探索光明,让罗伯特·帕丁森这版的成为最不超级英雄的蝙蝠侠。
也正因为如此,我看到了蝙蝠侠在这版电影中呈现出的狼狈和稚嫩,以及纯粹。
怎么理解?!这种狼狈并不是诺兰中《黑暗骑士》开场蝙蝠侠被狗咬伤,以及《黑暗骑士崛起》蝙蝠侠不及班恩的那种年龄和体力上透支的狼狈。
《新蝙蝠侠》布鲁斯的这种狼狈,是出于自身作为复仇者,对自己过去和未来充满着愤怒和不解的狼狈,对打击罪犯初期的稚嫩,以及不顾后果玩命的纯粹。
在影片中布鲁斯没有结实的肌肉,也看不到智囊团为他其打造的高科技战衣(不过阿福算一个吧),面对敌手多的情况也会显得力不从心,顶多就是蝙蝠战衣确实还挺防弹的。
聊了这么多艺术向的装 1 3 造句,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将近3小时时长的《新蝙蝠侠》,是不是属于略闷的文艺片呢,那对于商业类型来说又是怎样的表现,接下来就用更商业类型的眼光去聊一聊这部电影。
作为漫画超英界最伟大的侦探蝙蝠侠,影片也在探案上做了不少功夫,特别是面对设好谜题和陷阱的谜语人,抽丝剥茧挖出命案细节,蝙蝠侠是内行人。
影片前半段让我们如同置身于蝙蝠侠的游戏里,根据犯罪现场得到的线索和证据,去掀开谜语人牵引出的哥谭秘密。
相比较于以往影视版本的蝙蝠侠,《新蝙蝠侠》确实称得上也对得起DC最初定义的Detective Comic侦探漫画,不过因为毕竟是谜语人和蝙蝠侠之间的猫鼠游戏,所以就严肃侦探类型来说,《新蝙蝠侠》在推理的细节上,并非是走侦破和侦查的强逻辑分析,而是大家都往谜语人挖的坑里跳。
老实说,如果不了解漫画和谜语人角色的观众,会看到后面时觉得谜语人何必要如此煞费苦心,要是对手没点智商还真很难和谜语人玩下去,因此影片更多是用气氛去吊足探案的紧张感。
而且如果你想看到一部凶杀案件应接不暇,步步紧逼倒计时般的快节奏探案剧情,那可能影片前半段的节奏也会显得略缓慢,再加上需要塑造一座可信写实的哥谭市,诸多角色的登场,角色关系的铺垫和裙带,影片的观影门槛会比其他版本的蝙蝠侠都要高一些。
再来看大家最关心的动作戏份,影片大部分的打斗用了中全景别的机位,尽量不去做碎剪完成一整套打斗动作,让人看到尽可能流畅拳拳到肉的打斗招式,不少人说蝙蝠侠和混混打斗动作很拉,一点都不酷炫,我反而觉得这是不是导演想要突出的,初期蝙蝠侠对于格斗的非专业,鲁莽且不顾一切的玩命冲劲。
所以如果你想看一场有着格斗技巧,或者还能有点功夫成分的动作戏份,那么这个版本的蝙蝠侠是给不了你了,但你可以看看猫女,她灵动的身段和格斗招式比蝙蝠侠养眼得多。
在大场面戏份上,积压了一个多小时后,在影片中段总算爆出最让人肾上腺素飙升蝙蝠侠追击企鹅人的飙车戏,气氛铺垫如同蝙蝠车蓄势待发前加足马力,推荐去类似于杜比环绕这种好音响的影厅,在这里绝对是震撼级别的视听感受。
最后企鹅人翻车看着蝙蝠侠背对烈火徐徐靠近那段,相信看过的观众和企鹅人一样,能感受到一位已经癫狂不要命的复仇者,正向自己走来。
不过遗憾的是,在影片中段这场飙车戏之后,震撼的视听刺激也就到此为止,后面的水漫哥谭和圆顶体育场的决斗,都显得有些平庸。
说到这,其实这些都是听得到看得出的“表面”视听刺激,那真正承载一部电影内在的故事和人物,《新蝙蝠侠》又做得如何呢?
《新蝙蝠侠》的故事其实用一句话就能说完,这不是贬义,一部好的电影的故事梗概往往一句话就能说完,难就难在简单故事总结的背后,如何去丰富细腻片中的角色和支线故事。
《新蝙蝠侠》之所以时长接近3小时,除了影片较缓的节奏的调性外,还分出不少时间去讲述猫女的支线剧情,以及猫女和蝙蝠侠两人关系的火花与弥合。
由佐伊·克拉维茨饰演的瑟琳娜猫女,轻盈灵性的惊艳表演,演活了猫女的洒脱和锐利,尤其是面对这个版本不怎么社交寡言少语的布鲁斯,一位憨憨男士和一位敏感女士瞬间产生了银幕电光,有时候银幕CP感还真是妙不可言。
当然这也少不了角色背景的编织,相对于众所周知童年悲剧的布鲁斯,猫女的身世才是真正和蝙蝠侠同命相连的粘合剂,两人都在这破碎的哥谭中找到了可以偎依的灵魂互相取暖,特别是天台和最后墓地的戏份,两人迸发出了最真挚动人的情感。
甚至我觉得会比诺兰版《黑暗骑士崛起》中布鲁斯和瑟琳娜之间的情愫,来得更为朴素和能引起共鸣。
那既然聊到诺兰版,就不得不拿来对比一番,没有踩一捧一的意思,只是想让大伙伴更能通俗的去做个比较分析。
诺兰版蝙蝠侠系列是从布鲁斯如何成为蝙蝠侠的三部曲,不管是角色还是故事,都有着完整的起调和闭环。
《新蝙蝠侠》省去布鲁斯成为蝙蝠侠的成长路,还直接把影片母题扣在《黑暗骑士》和《黑暗骑士崛起》上,可谓野心很大。
在对抗谜语人时,影片引出以暴制暴,复仇怒火下滋生的正义引发的硬币两面哲学,和《黑暗骑士》小丑利用蝙蝠侠弱点去制造危机有几分相似。
在民众社会矛盾上,又看到了利益欲望驱使下的各阶级的对立和混乱,和《黑暗骑士崛起》利用人心涣散和不信任,去制造权力真空似曾相识。
虽然影片裹挟在如同《七宗罪》和《唐人街》,《出租车司机》那样黑色电影的类型外衣下,但其实要表现的主题,或许依然是老生常谈算不上新鲜的表达,因为在诺兰三部曲那已经做得很细腻了。
这也是造成我在最后看蝙蝠侠角色转变升华上,没能觉得有太出乎意料的地方,布鲁斯作为复仇者终于领悟到,哥谭要的不是一味的怒火和对犯罪的复仇惩戒,哥谭需要的是一位充满希望和光明的英雄。
我的意思是,这结局对于蝙蝠侠的转变,是否又会来得过于急促的正面,是否可以再多做些细思的留白和后续呢。
要知道,诺兰版用了三部才让民众接纳蝙蝠侠,为他立了雕像成为哥谭英雄象征,而且还是民众认为蝙蝠侠牺牲的情况下。
而且从《新蝙蝠侠》的结尾来看,对于蝙蝠侠形象的定性,蝙蝠侠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黑暗和悲情。
总的来说,《新蝙蝠侠》在已经是很困难的蝙蝠侠重启命题中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对于我来说《新蝙蝠侠》神作稍欠火候,佳作多有余地,影片当然是值得一看,同时也是值得期待续作的系列。
好!那今天《新蝙蝠侠》的影评就先聊到这,希望对你观影有所帮助,至于影片的彩蛋和更深入的解析,大家感兴趣还请记得持续关注,我们下期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