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风格儿童画(少改儿童画应留住童真)

多元风格儿童画(少改儿童画应留住童真)(1)

■飘 陈知恒 9岁

多元风格儿童画(少改儿童画应留住童真)(2)

■岛 温小睿 9岁

■梁志钦(资深媒体人)

前几天,有一段对话引起了笔者注意,一名六岁的孩子指着自己的画对其父亲说“如果没有老师,我画不了这么漂亮”。后来孩子找出了其中一张说“只有这张是我自己画的”。从画面上看,二者之间的区别还是挺大的,随即,其父亲问孩子“那你更喜欢哪张?”孩子说“都喜欢”。

从这样的对话中似乎可以听出,孩子十分清楚自己画的跟老师协助画的有明显的区别,尽管她说老师协助的很“美”,但当她说“都喜欢”时也表明,她是认可自己内心感受的。不过,在成人指导下或者设定的“美”的标准的引导下,她也慢慢学习如何画出“美”,同时,被“美”的标准的羁绊也随之而来。

正如有人说,人在成年之前是在学习成熟,但还有另一句则是在成年之后总尝试找回童真。艺术领域,毕加索无论是言行上,还是行动上,都在践行这句话。

何为童真?或许就是上述孩子在自己画画时的“自在”,在画中的“畅游”,可惜的是,现在却少有人能细腻地感受孩子的这份天性,继而通过成人理解的“童趣”来引导儿童。

但我们也要明白,并不是说信手涂鸦的儿童画真的比成人的好,而是在我们强调儿童画的珍贵时,是在提醒我们时刻留意儿童表达过程中的那种“自在、天真、淳朴、真实”的性情。在技法上,这些情感的表达,没有被修饰、没有刻意迎合观者的感受,一切经由内心的想法。

至于苏东坡说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句话只能放在特定的语境里看,他这里说的“儿童”,并非年龄划分的儿童,而是“初学”“业余”的意思。因为在现实里,儿童才不要求形似,儿童想要的恰恰是内心的独白。

日前,疍艺廊举办了以“儿童邻”为主题的展览,邀请了一众儿童创作,同时也选了追求拙朴风格的画家如关良、赖少其等前辈以及当代画家贾博鸿、刘思东、张道祐等的作品一同展出,形成了特别的“对话”,儿童在学习成熟,成人在回溯童真。在不少家长以及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看待儿童绘画的态度上,具有特殊的启发意义。

也再次呼呼,希望家长们能看到儿童未经世事的行笔,反映的正是他们认知世界的过程,痕迹是稚拙的,却十分宝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