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有哪些文化古迹(文化圣殿人类敦煌)
来源:游敦煌
如果说今日巴黎
汇聚了西方的一切浪漫,
那么,古代敦煌则承载了
世人对于异域东方的全部想象。
1986年3月,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红旗》杂志上发表论文“敦煌吐鲁番学”,文中写道: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而敦煌的守护神、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先生则说:
“敦煌就是我的信仰。”
敦煌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让大师们发出这样掷地有声的感叹?敦煌文化又凭什么能够傲立于世界,成为今日中华文化自信的火种?
这一切,都要从公元前121年说起。
这一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骑兵一万出陇西,进击匈奴,大获全胜,一举收复河西,汉武帝于是设立武威、酒泉二郡进行管理,之后又相继分设张掖、敦煌二郡。
此前,张骞已经两次出使西域,丝路渐通,作为四郡中最西边的城镇,敦煌早已辟有南北两道通往西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一方面,中原文化通过敦煌向西传播;另一方面,中亚、西域等地的文化,以及当时的青藏、蒙古等地的民族文化,都被开放的敦煌所吸纳。
公元366年,前秦建元二年,和尚乐僔行至敦煌三危山,忽见佛光,状有千佛,遂在此开窟修行,他开凿的便是莫高窟第一个洞窟。
此后,又有法良禅师东来至此,毗邻营建。虽然二人所开洞窟今天已经难寻,但敦煌石窟的千年繁盛,正始于二人点燃的星星之火。
敦煌石窟,璀璨夺目
敦煌,究竟代表什么?
东汉应邵注释的《汉书》里说“敦,大也。煌,盛也。”从敦煌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它的确不负“盛大辉煌”的期盼。
自公元4世纪到14世纪,丝绸之路的崖壁上,沙门、画师、技工、供养人、行脚僧、商人、农民等等往来憧憧。他们开窟造像,将想象中的佛与菩萨、天堂与地狱纷纷绘制于墙壁之上,也将俗世生活、企盼愿景通通融入其中。
从十六国到隋唐,从两宋到元明,近千年的开凿,让敦煌石窟留存了中华文明发展最为恢宏的时代印迹,为后世奉上了一本覆盖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其记述历史之漫长,涉及领域之广泛,覆盖文化内容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
许多在想象中已经褪色的历史,在莫高窟的壁画中反复鲜活地出现。
莫高窟第148窟 涅槃佛塑像
莫高窟第148窟 独辀四驾马车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库”,你能在敦煌石窟艺术中找到中国古代、西域诸国以及远至地中海的文化艺术痕迹,其中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民族、语言、文学、教育、天文、历法、算学、医学、科技、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全方面的多元文化内容。
莫高窟第61窟 牧女献糜
莫高窟第85窟 楞伽经变 十字交叉座天平
莫高窟第23窟 耕作图
秦时明月、汉唐风度、西域风华齐齐汇集于敦煌石窟之中,走近它,得见中国古代文化的盛大与辉煌,得见四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得见数千年华夏文明的高光与荣耀。
敦煌文化·博大精深
作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敦煌在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所谓“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拥有中华五千年历史孕育的文化底蕴,且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
敦煌,居于丝绸之路必经之路上,是张骞通西域的关键城市,是汉代玉门关遗址、阳关遗址所在地,唐代政治经济重镇,更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栖息之城。
虽然地处荒原,但是敦煌文化的土壤却一点儿也不贫瘠。敦煌文化的存在,不仅为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也为世界铺开了一条通往古代四大文明的文化之路。
走进敦煌,沉浸在真实的丝路历史中,这历史将成为你记忆的一部分,而你,也将成为敦煌历史的一部分。
《易经》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中国关于“文化”最早的释义,其核心不离自然世界与人类创造。
鸣沙山月牙泉·月泉阁
敦煌莫高窟·舍利塔
回顾往昔,敦煌的历史与文化,正是每一个路过、定居在此的人共同创造的。
自古以来,敦煌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丝路开通前,月氏人、乌孙人和塞种人游牧于此。丝路开通后,匈奴人、突厥人、粟特人、波斯人、吐蕃人、党项人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同民族的文字语言、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相互交织,引领了敦煌历史上一段段独具特色的习俗风潮,构筑了斑斓多元的敦煌文化,影响沿袭至今。
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商人
莫高窟壁画中的各国人物形象
敦煌曾经被历史遗忘近200多年,再出现,藏经洞竟成文化之殇,万卷经书绢画流失海外。
好在,莫高窟、敦煌遗书、汉长城等活的历史画卷,将继续带领我们徜徉敦煌这间艺术的殿堂,引领我们去探知敦煌那些被黄沙掩埋的过往,让我们在前人的智慧中觅得新知识,从中挖掘出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髓。
到敦煌来·留下与敦煌文化的映照
试想一下,为什么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依然经久不衰?
这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之根,在华夏文明的土壤之中,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纷纷孕育和传承了一地之人文历史、传统习俗、生活方式、风土人情、艺术审美、法律制度、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等。
以上种种塑造了今日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个人人生的价值观,这正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凝心聚力、生生不息的核心因素。
如晚清大家辜鸿铭所言:“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从这个角度看,敦煌文化,不愧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不愧为中华文化自信之柱石。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身临其境体验敦煌文化,敦煌文旅基于自身优势资源及大敦煌全域文旅资源,倾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敦煌研学课程体系。
·因地制宜,打造研学主题课程体系
在世界文化遗产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鸣沙山月牙泉等地,因地制宜,设置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研学课程体系。
如在玉门关,可以学习汉代丝路相关的研学课程——穿汉服、品汉餐、写汉简、体验汉代礼仪、吟诵边塞诗词、徒步丝路古道、体验汉代军事防御演练、考古体验汉长城及烽燧、探究玉门关与丝绸之路兴衰的关系等——从知识普及到深层探究,沉浸式体验丝路文明。
·课程覆盖知识面广,体验丰富多样
从知识学习到实地体验,研学课程涵盖敦煌地理地貌、人文历史、风俗习惯、饮食文化、非遗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在鸣沙山月牙泉,除了丰富多样的旅行体验外,我们还开设了沙泉共生成因探究、麦草方格防沙治沙、环保卫士、小小讲解员、沙瓶画制作等体验课程。
此外,还可体验自然徒步、露营观星等地理天文类探索课程;敦煌夜市则设置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作体验课程。
·名师引路,研学事半功倍
特邀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领域名师教学,带领大家从0到1,找到封存着敦煌文化的历史碎片,深入浅出地学习,留下与敦煌文化的映照。如邀约敦煌舞专家教习敦煌乐舞,邀请敦煌非遗传承人讲解非物质文化,并亲自体验。
游敦煌上游敦煌,体验敦煌文化研学小程序
·以研学之名,走遍丝绸之路
凭借广博的文旅研学资源,敦煌文旅业已打造了:“且听敦煌半壁歌”敦煌艺术主题研学、“边关明月·大梦敦煌”边塞诗词主题研学、“汇聚一带一路·共享丝路文明”丝路探索主题研学等覆盖敦煌一地、酒泉地区及河西走廊的主题研学课程,以研学之名,走遍丝绸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