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汉字怎样理解(日语中汉字的前世今生)

在平时看见的日语中,我们不难发现里面夹杂着一些“汉字”。

日语中的汉字怎样理解(日语中汉字的前世今生)(1)

即使没有学过日语,好像也可以根据里面的“汉字”将整段话的意思猜出一两分。

这里的“汉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因为这些汉字词虽然很多都和汉字的字形相差无几,但是,日语中出现的汉字词已经不是中文了,而是日文

何出此言?

汉字由中国传入日本后,不断融入日本的文化之中,已彻底成为日本化的产物。简而言之,日语中的“汉字”已经日本化了

日语中的汉字怎样理解(日语中汉字的前世今生)(2)

日本现在的文字中虽然包含很多类似汉字的文字,但有部分汉字在读音字义等方面都有了变化,不再是纯粹的汉字了。

日本现行的标准书写形式,称为“汉字假名混合文”,这种形式是历经一千多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

不信?让我们看看那些流传到日本后,意思与现在汉字大相径庭的文字吧。

“物是人非”的汉字们

看看下面这些汉字词:

丈夫、愛人、結束、手紙、汽車、理屈、用心、切手、娘……

好懂吧?这些简单词语,都不用思考时间,秒懂啊。

接下来,是这些词语在日语中的真正意思:

丈夫:牢固;

愛人:情人;

結束:捆扎;

手紙:书信;

汽車:火车;

理屈:原因;

用心:谨慎;

切手:邮票;

:女儿;

……

怎么样?好懂吧?

是不是看答案看的都崩溃了?

日语中的汉字怎样理解(日语中汉字的前世今生)(3)

夭寿啦!手紙不能当手纸!

夭寿啦!“切手”竟然不是剁手的意思,而是指“邮票”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

夭寿啦!娘跟女儿叫“”啦!

嗯哼!淡定。

其实,如果我们看的是二战结束前的日本官方文书,那意思基本上都能猜出来了,可能比当代的日本人看得还顺畅。

什么意思呢?过去日文中的汉字比例更高。随着时间的演变,日文中的汉字数量越来越少,汉字的字义可能也在逐渐变化,与原来的意思相差更远。

汉字传入,始有文字

最初的日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隋书》中记载倭国"无文字,唯刻木结绳。敬佛法,于百济求得佛经,始有文字。"

日语中的汉字怎样理解(日语中汉字的前世今生)(4)

汉字具体传入日本的年代如今已不可考,但是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汉籍最早在五世纪初流入日本

汉字进入日语后最初形成两种文字,以记录已有的日语。一种是严格按照汉字的本义使用,称为汉字的正用;另一种汉字体称为“万叶假名”。

万叶假名

左久波奈波宇都呂布等伎安裏安之比奇乃 夜麻須我乃禰之 奈我久波安利家裏

(像不像什么咒语?小魔仙全身变的时候念叨的那种……)

现代日语:

咲く花は移ろふ時あり あしひきの 山菅の根し 長くはありけり

中文翻译

山花虽艳丽总有落花时 山上山菅草 根深永不移

(翻译回来,意思还是挺美的嘛~)

万叶假名的出现是汉字日本化的第一步,日后出现的平假名片假名都是在万叶假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日语中的汉字怎样理解(日语中汉字的前世今生)(5)

这里就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记得关注我们哦,我们会在以后的推文中详细讲解。


之前说了,日语中汉字的数量越来越少,那么有没有可能,有一天,日语中的汉字彻底消失?

其实历史上日本人也不是没想过用假名全面代替汉字,统一文字。

日语中的汉字怎样理解(日语中汉字的前世今生)(6)

结果当然是失败了,因为日语中的同、音、字

就好像中文里有很多同音字一样,日语也是一样的,而且日语里的同音词比汉语的要多得多。

比如日语里「しき」(shiki)这个发音,下边这些词全都是读这个音的词汇:

式、指揮、紙器、四季、士気、子規、死期、敷、史記、志気、屍鬼……

这还不是全部。由于日语元音单一,所以导致可排列的组合比较单调,也就衍生出大部分的同音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汉字,全部用平假名书写的话,恐怕引起的误会可就大了。

日语中的汉字怎样理解(日语中汉字的前世今生)(7)

因此,最终日语还是保留了汉字,并且汉字与假名混用的这种书写方式也成为了日语这门语言的一种特征。

2010年,日本政府出台《常用汉字表》,共2136字。

虽然日本人一直在为废除汉字、减小学习难度而努力,但实际上日语中的汉字依然是日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语恐怕永远无法如朝鲜语和越南语那样摆脱汉字了

每一年,日本也要评选出年度汉字,在京都清水寺由住持挥毫写出。

日语中的汉字怎样理解(日语中汉字的前世今生)(8)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今年中国指导性年度汉字是哪个字吗?

日语中的汉字怎样理解(日语中汉字的前世今生)(9)

日语中的汉字怎样理解(日语中汉字的前世今生)(10)

更多有趣内容,快关注我们吧!

喜欢的话,记得点击关注哦~我们会努力带来更多有趣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