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

志丹西川婚俗(文 摄影 胡志军 )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1)

  陕西省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部和安塞县相接,西北部与吴起、靖边县相连,东南部和甘泉、富县毗邻,西南部与甘肃省合水县、华池县交界。洛河、周河、杏子河三条河流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县,三大水系网形成三个自然区域,当地人习惯把洛河流域称西川,周河流域称中川,杏子河流域称东川。西川包括金鼎、吴堡、旦八、义正四乡镇,居民以老户(原居民)为主,中川包括顺宁、纸坊(纸坊位于洛河流域的几个村庄习惯称西川)、保安、双河、永宁五个乡镇,东川包括张渠、杏河、侯市三个乡镇。

洛河流域拥有源远流长的洛河文化,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洛河儿女在这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位于洛河上游的金鼎古镇,是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洛河流域文化,我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这里度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业也在金鼎和旦八完成,目濡耳染了家乡的风俗及婚俗。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2)

  常言道:“荞麦三棱麦子尖,十里乡俗不一般”,在志丹的三川,乡俗、婚俗基本大同小异,但在细节上也有很大差别,今天就专门说说西川的婚俗,供大家了解剖析。

作为一种一代传一代流传至今的婚俗文化,西川婚俗更有着历史变迁、文化传承的影子,见证了人们生活方式的细微末节,对于我们研究考察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探究。

  西川的婚俗大体分择亲、提亲、相亲、订亲、商话、嫁娶等程序。

择亲,就是亲戚朋友介绍、家长或本人物色好对象后,首先要打问对方家庭情况(一般往上推三辈)。一是门头,即家庭成员和本人有无狐臭(认为穷不扎根臭扎根),是不是吹手、戏子(吹手、戏子死后不能进老坟),是不是来路户(外地人不知根底)。二是光景,主要指钱粮家产。三是八字,有无犯月(正蛇二鼠三牛头,四猴五兔六狗头,七猪八马九羊头,十月的虎山中吼,十一月的鸡架上愁,十二月的龙海里游。有“男犯丈人三十七,女犯婆家一世穷”的说法)、属相相克(鼠羊相逢一旦休,不让白马怕青牛,蛇见猛虎如刀断,猪遇猿猴不到头,龙逢兔儿云端去,金鸡见犬泪交流。),属相相克称大相不合。四是门风人品,指一家人在当地的威望高低及对象的才貌。此外对婚姻法禁止的近亲结婚也很讲究,男方不娶姑家女(俗称“倒买”),有“姑姑作婆,只死不活”、“姨姨作婆,刀剪厮磨”之说。将对方的情况打问了解清楚、知根知底后,即请一合适的中间人(媒人或介绍人)提亲。

提亲,男方请的媒人到女方家提出亲事。正式提亲后,需给女方家留几天的考虑时间,女方也需打问男方的家庭情况。若女方家不同意,就直接给媒人回话;若同意,则进入下一个程序相亲。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3)

  相亲,就是媒人领着男方到女方家和女方见面(俗称看婆姨)。让男女双方通过见面交往彼此加深了解(自由恋爱不存在此环节)。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若相互满意,再由媒人领女方到男方家里考察(俗称看家),看家时男方要给女孩见面礼。看家后若女方对男方无异议,由媒人与双方家长商定订亲。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4)

  订亲,也称“定婚”或“言彩礼”。由男方选择吉日,媒人告知女方准备,女方邀请重要亲戚(外家舅舅、本家长辈、姑姑、姨姨等)参加。吉日一到,男方带着水礼(羊一只、订亲酒、烟)和衣物前往女方家举行订亲仪式,仪式由媒人主持,三方协商彩礼钱、衣服钱、零花钱、首饰、家具等事项。

西川农村娶婆姨(娶妻)从古至今均要出彩礼钱。建国前,女方家长索要的彩礼钱为十几到几十块响洋(银元、袁大头),无响洋的可用羊、牛折算,也有用粮食折算的。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彩礼稳步在六七百元;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彩礼逐渐见涨,并且有逐年上涨的趋势;70年代末几百元,80年代初期在一至两千元,80年代中期涨至4千元左右,80年代末期涨至六千元;90年代末期突破万元,如今已涨至两万至四万元。

彩礼钱由女方家长先提出,再由男女双方家长、亲戚讨价还价,媒人中和,敲定彩礼钱。彩礼钱确定后由女方本人向男方家长索要财物。索要的财物包括衣服钱、零花钱、首饰、家具等,索要的财物随时代不同也在不断变化中。70年代“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80年代“四大件”(电视机、洗衣机、席梦思床、电冰箱);90年代音响、VCD、高档沙发、新式家具等;21世纪摩托车、电脑、手机、三金(金银首饰)等大件;如今已发展到索要小轿车、楼房等动辄几十万的东西。衣服钱、零花钱、首饰等由以前的几百几千如今涨到十几万元。女方本人提出索要的财物名称数量后,再由双方家长、亲戚交涉谈判,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由媒人中和,确定所要财物的品牌、数量,亲事即算订成。

旧时亲事订成以后才开始剁羊做肉(留一条羊腿交男方带回,寓意有来有往)。为什么要等亲事订成后才开始剁羊呢?因为担心订亲失败,不能白吃人家的羊肉;听老年人讲前期也确实发生过订亲失败后,男方把带来的订亲羊肉又拿回去的事。如今为何羊肉拿来即开始做,原因是现在通信发达,信息畅通,沟通方便,媒人在前期把所有事项基本全沟通商量好了,订亲仪式只是走一下程序罢了。西川人有吃羊肉的饮食习惯,特别是羊子采食当地一种叫地椒椒(百里香)的植物后,肉质鲜嫩无膻味,是名扬天下的美味佳肴,所以,订亲吃羊肉这个习俗至今没有改变。

彩礼钱、女方索要的财物谈成后,即开始举行订亲仪式,首先是“栓人”,男方家长将中间绑有喜钱的丈二红头绳在女方脖子上绕一圈后,将钱交给女方,意为把女方“拴住”。

接下来,男女本人互赠信物,旧时男给女银项圈、银手镯,意为“圈定”,女给男一双鞋,俗称“稳跟鞋”,表示婚姻牢固。现在男给女佩戴定婚戒子,女给男一条裤带,让其系在腰间,表示“缠住”。交换信物后,由男女双方共同开始敬酒;敬酒要用男方带来的定亲酒(红头绳中间绑上喜钱,再绑在两个酒瓶的脖子上。定亲酒喝到最后瓶子里需留一点交男方带回),首先由男倒酒,女敬酒,先敬媒人,以示谢意;再敬男方家长,并要开口叫大(爸爸),爸爸需给红包(改口钱);敬过男方客人,改由女倒酒,男敬酒,依次向女方家长、亲戚敬酒,女介绍,男开口叫(如爸、妈、舅舅、姑姑等),爸妈、亲戚们也会给男方红包,钱数由旧时的十块二十块涨到如今的二百块。男方也会给女方参加订亲仪式的所有亲戚回赠小礼物,如鸭绒被,被套等;给女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每人一套衣服(旧时布料,现在基本折钱)。敬过订亲酒,就可以自由喝酒,猜拳、打杠子等。喝着说着,说着喝着,慢慢说话的声音高了,动作幅度大了,亢奋中有一醉方休的架势;最后炖羊肉、蒸馍头端到桌上,大碗舀,大口吃。酒足饭饱后海阔天空、三皇五帝开谝,相见恨晚,不结亲是两家人、结了亲是一家人的感觉显现无疑。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5)

  商话,也称“议话”。男方青年由媒人及家长陪同,带羊肉、烟酒、饭食(一袋面粉)、衣物(离母裤子,现在基本都以二至五百的现钱折抵),连同所欠彩礼钱到女方家,缴清彩礼钱,言明何时迎娶(也叫“送日子”)。两家详细商量嫁娶事宜、筹划婚礼后,便分头准备。建国后,结婚要履行法律手续,商话后,即在户口所在地登记,领取结婚证。如今,人们为了省去繁琐的程序,基本把订亲和商话两个程序放一块进行了。

筹划婚礼有几个重要事项,一是选日子,请阴阳先生选择良辰吉日;二是订吹手;三是请总管(婚礼总指挥)、厨工(厨师);总管就是在所在村镇威望较高,有一定文化,能说会道、反应敏捷、风趣幽默、熟悉婚俗礼数的人。厨工,旧时在村里或亲戚里邀请干活利索,厨艺高的人担任,现在有了专门为红白喜事挖厨(做饭炒菜)的专业服务队伍,掏钱雇就行了;四是请人,通常在娶亲过事日子的前一个礼拜开始请人,通知给亲戚朋友的日子叫“下马”日子(女方的正日子,女方家待客),第二天为“正日子”。第一天“下马日子”把新娘娶进门、入洞房;第二天“正日子”举行婚礼、待客;第三天“回门”新人返回娘家。旧时通信不畅,只能挨家挨户上门到亲戚朋友家去请人;如今,通信发达,打电话、发短息就请妥了。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6)

嫁娶,俗称“贺禧”,男方叫“娶婆姨”或“娶媳妇”,女方称“出嫁女子”,这是联姻过程中最为隆重的仪式。旧时,公路不通,交通不便,只能用驴、马娶亲(用儿马或叫驴,忌用骡子,骡子不生养,忌讳)。80至90年代有条件的地方用驴拉车、自行车、手扶拖拉机、大卡车娶亲;如今“三通”工程大大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柏油路通到了各村各庄,清一色用小汽车娶亲,并且用车的档次不断在提升,从帆布篷(北京吉普)、普桑、2000、帕萨特提升到现在的奥迪、霸道、路虎等等。迎亲队伍必须是单数,由代事 (娶亲负责人)、娶人婆姨(由婶娘或嫂子担任,当地有“姑不娶、姨不送”的讲究)、拉马娃娃(弟弟或侄儿,负责牵牲口)、吆箱(由姐夫担任,负责搬运嫁妆)和吹鼓手组成。前往娶亲时要带上“媵衣”(也称“上马衣裳”,新娘子穿的衣服,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一件都不能少)、“饭食”(十斤猪肉、十个馒头、白酒两瓶,现在基本改为一袋面粉)、“离母糕”(两卷绑着红线的米糕)、“离母衣”(给母亲带一套衣服,也可用现金折抵),被褥两床、毛巾两条、袜子两双、裤带两条、木梳两把、葱两根、蒜两头。迎亲队伍出发前,新郎要从马的一侧骑上去,另一侧下来,谓之“压媵马”。

过去交通不便,出行靠走,因路远不能当天返回的,须在头一天就出发,在女方家住一夜,第二天返回,称“隔夜”或“过夜”;当天能返回的称“打盹”。娶亲之日,男女双方都要在自家大门外挂“彩子布”(一尺五寸红布),外人看到彩子布,就知道这家在过喜事。

男方外家客(新郎的外爷、舅舅等)须提前到,男方会给外家客摆上酒席“讨红”(也称挂红,给新郎肩上披上丝绸被面),新郎披红戴花后就标志着娶亲正式开始。娶亲当天新郎还要去上坟祭奠祖宗,以示不忘先祖荫德,再则,告知先祖自己要娶婆姨了。

迎亲队伍到了女方家村口时,须排好队,按照乐队敲锣打鼓吹喇叭在前开路,代事的、娶人婆姨、拉马娃娃、吆箱的等一字排开,按顺序向女方家进发。到了女方家大门外,女方家放鞭炮迎接,并在大门外摆放桌子,放四个酒菜碟,四双筷子“接路”;女方总管和男方代事握手寒暄对接后,将娶亲人员接回院子招呼洗漱休息,男方代事把娶亲物品全部交给女方。

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新娘便要盘坐炕上,不再出家门,称“坐炕”,由年长妇女为其“上头”(梳头)、“拔脸”(用线绞去脸、颈部的汗毛)。

稍作休息后,开始吃饭,当然是传统的羊肉荞面饸饹油炸糕。来女方家赶事的其他亲戚朋友已在娶亲队伍到达之前享用了羊肉荞面饸饹,并在总管的“请了,请老小外家呢,收饸饹钱咧”的呐喊中开始上礼。上礼的钱数从70年代末的5毛一块,逐步涨到四块、八块、十块、二十块,90年代末五十块,现在涨至二百块。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7)

  吃罢荞面饸饹,女方家还要设酒席专门招待娶人婆姨,俗称吃“偏饭”,端馒头时将给娶人婆姨的赏钱压在馒头下,又称“揭底”。羊肉荞面饸饹吃过了,礼也上了,基本到中午了,即开始安席,顺序自然是娶人亲戚、老小外家是首席,其他亲戚从老到小以此类推。酒席结束后,在女方总管的主持下,女方将“嫁妆”(陪嫁的物品)一一清点交给男方代事;旧时父母必陪一对木箱,俗称“养女一对箱”;婶子、姑姑、姨姨等均要给嫁女陪送一双亲手衲制的鞋,称“添箱”; 外家客须“陪铺盖”(被面),女方父母也要陪嫁、“压箱”(给箱子里放一定数量的钱币,叫压箱钱或撒箱钱),女方必备的陪嫁小礼品有脸盒、毛巾、针、线、火柴、牙具、镜、香皂、双齿梳子、顶针、小酒盅等,每样小礼品必须是一对。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陪嫁物品的档次也在不断提高,陪嫁物品从旧时的洗脸盆、镜子、收音机、录音机、缝纫机、自行车、单杠洗衣机等小件,逐步提升到滚筒洗衣机、电视机、电脑、冰箱等大件;压箱钱也从以前的几十几百涨到现在的几千上万。压箱是有讲究的,先由女方压,再由男方跟,跟的数量必须是压的一倍,这些钱最终分给新郎新娘作为私房钱私存。添箱压箱完毕,箱子上锁,钥匙交男方代事保管,箱子等陪嫁物品由新娘的舅舅或姑父负责“驮箱”(驮到马身上绑好),由男方燃放一串“催箱炮”后提前出发,俗称“押箱”。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8)

  所有程序进行完毕后,举行上马仪式,吹鼓手三吹三打,出嫁女与母亲抱头恸哭,俗称“哭嫁”,以示留恋。新娘拿到男方给的“穿衣钱”后,坐在男方带来的毛毯上开始穿着“媵衣”,穿衣时在腿上摆两个大馍头,四周放四个小馍头,称“儿女馍馍”,寓意儿女满堂。新人穿衣时,女方开始组织送人队伍,其中“送人婆姨”两名,“搂马”一名,搂马由新娘已结婚的哥哥担任,其他送人亲戚由外家客、家门等人组成,人数必须是双数,俗称“大客”。

在总管“请了,请老小外家呢,新人上马咧”的吼叫声中, 新人由舅舅或姑父抱着“上马”,新人脚不沾地,谓不沾带走娘家一点泥土。新人上马后,娶、送人婆姨也争相上马,等待出发。总管高喊“出发”或“走喽”,霎时鞭炮连天,锣鼓齐鸣,吹鼓手吹起欢快的《大摆队》曲子,迎亲队伍浩浩荡荡,一路吹吹打打往男方家进发。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9)

  待迎亲队伍离开后,女方家在大门外燃放一串鞭炮,俗称“追箱炮”。迎亲队伍须沿原路返回,队伍排列也有讲究,吹鼓手领头,接着是娶人婆姨、新媳妇、送人婆姨,之后为其他娶、送人亲戚等,路程过半后,娶人婆姨和送人婆姨调换位置。队伍若乱了套,视为不吉利,被人嗤笑。遇村庄、沟渠过河、腰先,要响吹细打,如遇村人摆桌子,放置酒菜茶水“接路”,迎亲队伍停止前行,代事的出面和村人相互敬酒,其他人也可以喝点茶水稍作歇息,但新媳妇不能下马,代事的会给村人赏钱,称“过路钱”;如遇设置障碍“拦路”的,吹鼓手要吹一两首曲子耍闹一会后才能通过,代事的也会给拦路的“买路钱”。 途中,碰见水井、碾子、磨盘等,要用被面遮盖,意为避免青龙白虎冲煞喜神;若有两家娶亲队伍相遇,则要“抢路”,都想走靠山一边的路,旧时抢路一般都是以人多势众、牲口精神好的一方为胜,也发生过因抢路而打架的事;到新社会则由双方代事的相互协商后,把驮新媳妇的牲口拉到一块相互绕一圈了事。娶亲队伍要掐好时间,赶在太阳落山后进村,俗称“麻媳妇”。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10)

  驮箱的回来后,预示着大队伍也就快回来了,男方派几个人到村口准备放炮迎接,其他亲戚在硷畔迎候;院子里已布置好举行仪式的台位,摆好了桌椅,桌子上放上了酒菜碟、筷子,酒壶、酒盅,花瓶,桌子前方地面铺上了中间绑着红丝线的绵毡。

娶亲队伍一进村口,便开始放鞭炮,一边走一边放,一直放到大门口;这时吹鼓手要使出拿手绝活,吹着《得胜回营》的曲子,一边吹打,一边放慢脚步缓缓前行,称“压路”,后边的队伍按照新媳妇、娶人婆姨、送人婆姨、其他人员的顺序跟着吹鼓手一步一步缓慢挪动。等驮新媳妇的马进了大门,娶人婆姨、送人婆姨过了“彩子布”后须抢着尽快下马,谁的动作慢了,迟迟下不来,会被人嗤笑,能开玩笑的也会乘机调侃耍笑道:“还不下马,是不是把自己当新媳妇了”。新媳妇进了院子,先不能下马,静候下马仪式;待送人亲戚全部进了院子,男方总管同女方代事握手寒暄后,下马仪式正式开始。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11)

  新郎披红戴花站在绵毡的一边,等待新娘下马;总管高声吼道:“请了,请老小外家呢,请搂马的呢,新人下马哩”,这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新媳妇仍由舅舅或姑父抱下马,放到绵毡上新郎的旁边,由娶送人婆姨搀扶防止跌倒(新媳妇因上时间骑在马上,刚下马会站不稳)。请媒人、新郎的爷爷奶奶、父母入座后,总管宣布结婚仪式正式开始:“公元××年,××两姓结亲之年,翻通书,看宪书,取黄道,定吉日,定于×年×月×日为××两姓结亲之日。上结天缘洪福齐天,下结地缘财运亨通,中结人缘青头成双”。第一项:“宣读结婚证”新人告揖致谢。

第二项:“拜天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拜高堂时新郎、新娘要跪着给长辈磕头、敬酒。

第三项:“盘似古、古似今,盘古开天到如今;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两姓结了亲,全凭能说会道的媒婆婆×××。”给媒人告揖敬酒致谢。

第四项:“证婚人讲话”新人告揖致谢。

第五项:“来宾讲话”新人告揖致谢。

第六项:“对对花瓶摆在台,新郎新娘入席来;怀抱花瓶面带笑,洞房花烛配成双。”互换花瓶,送入洞房。

布置洞房是有讲究的,红双喜字、红蜡烛(旧时清油灯)、窗花自不必多说,单说铺床就很有意思,铺床要按照倒着铺的顺序进行,也就是被子在下褥子在上的顺序,被褥铺好后将核桃、红枣压在被褥里面,称“压账”。洞房布置好后有人专门“照帐”,黄毛女子(女孩)、孕妇、寡妇、二婚禁止进入,以免冲了新人的喜气、福气。新人进洞房前,先由吹手进去掌号,称“冲账”,有避邪的说法。入洞房时新人须并排缓慢行走,娶送人婆姨拽着新人的衣服随后,进门时要“抢账”(抢先跨入门内),传说谁抢先进门,谁以后就是掌柜的。所以,在“抢账”时娶人婆姨会拽着新娘的衣服,送人婆姨会拽着新郎的衣服,暗中发力,限制自己拽着的新人,配合“自己人”抢先跨入“账房窑”门槛。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12)

  入洞房后,一群毛头小子会争抢着将窗户纸捅破,据说捅破“账房窑”(洞房)窗户纸也有说道,所以大人也就不加制止。这时新娘要“坐账”,盘腿坐在铺好的炕上,新郎上炕穿上新娘带来的新鞋“踩四角”,在炕上转一圈并在四角各踩一下。尔后娶送人婆姨把倒铺的被褥翻过来,称“翻床”,用笤帚把压在被褥中的核桃、红枣扫到一起,分给新人,意喻白头偕老、早生贵子。需要注意的是新娘若有身孕是不能翻床的,不吉利。现在大多是自由恋爱,出嫁时已有身孕的也不足为奇,所以翻床时长辈会再三靠实,确定是否翻床;若当时不能翻床,在后期需找个时间把翻床程序补上。“翻床”过后,举行“并头”仪式,新郎新娘背靠背坐在炕上,娶送人婆姨将新郎新娘头发搭绾在一起,象征性地向新娘梳几下,再向新郎梳几下,一边梳一边念念有词:一梳青丝云遮月,二梳两人结成双;

三梳夫妇常和气,四梳四季保安康。

新郎好像杨宗保,新娘好像穆桂英;

荞麦根、玉米芯,一个看见一个亲。

绾了梳、梳了绾,从今往后结良缘;

双双核桃双双枣,双双儿女满院转。

养小子、是好的,穿长衫、戴顶子;

养女子、是巧的,石榴牡丹冒姣的。

花对花、柳对柳,好男对个好女子 ,

长长久久两口子,恩恩爱爱一辈子。

翻过床,并了头,最后由一名小男孩进账房窑“闯账”,“闯账”后其他人才能进入账房窑。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13)

  晚饭照例首先是羊肉荞面饸饹,随后是下马宴席,下马宴席旧时因生活不富裕只安排外家客、送人亲戚参加,在选几个户家长辈作陪;其他亲戚吃过羊肉饸饹后就安排休息了。现在生活富裕了,下马宴席来的亲戚全部安排,喝酒也不限制。下马宴席只上喝酒菜(单数),最后搭茶糘,上牛奶或奶粉、油粿馒头充当主食,不上“十三花”。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14)

  在下马宴席之前还要安排“大客”(送人亲戚)喝“歇腿酒”,也称“拦门”,三四张桌子拼成一长溜,简单上几道菜,摆上烟酒,安排“大客”入座,总管站在席口说上一阵客套话,招呼“大客”动筷子吃菜喝酒。“歇腿酒”讲究只能喝酒,不能动筷子,若有动筷子的,就算丢人失礼了,所以,送人亲戚提前就给一块来的娃娃安顿好了,以免娃娃不懂动筷子。

大的仪式进行完之后,给新人喝“儿女拌汤”,饮“交杯酒”。婆婆做拌汤时不放盐(甜甜美美平平淡淡之意),还要故意往碗里吐一点口水,传说新媳妇吃了婆婆的口水拌汤后会听话。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15)

  新婚当晚,新娘不能出帐房窑,洞房里的灯也不能熄灭,寓意长命百岁。“耍房”或“闹洞房”是必不可少的,旧时通常由嫂子、小姑子、姐夫耍房,如今同学战友等成了耍房的主力军,节目花样多、要求苛刻,一旦动作不到位未达到要求,立即会招致湿毛巾疙瘩的抽打,直至把新郎新娘折腾的筋疲力尽才善罢甘休。等人们都进入梦乡,耍房的人又悄悄蹓到洞房门前“听门”,为后期开玩笑准备笑料;更有好事者会在洞房门口用半湿的柴草煨烟,将烟从门缝里扇进去,目的就是折腾新人。“耍房”的讲究就是,洞房花烛之夜越闹腾越好,越闹腾以后的日子也会越红火。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16)

  第二天一大早,新郎提着酒壶,拿着酒盅,到大客睡觉的房子“扶头”,有催送人亲戚起床的意思,而后端来洗脸水,招呼大客洗漱;账房窑这边由一名小女孩给新娘端来洗脸水,拿来新毛巾,伺候新娘梳妆打扮,尔后由娶送人婆姨帮助新娘“开脸”,用丝线相绞的方法将新娘脸上的汗毛拔掉,意为黄毛丫头从此变成小媳妇了。  洗漱、梳妆打扮完毕,开始吃早饭,荞面饸饹油炸糕是必备的饭食之一。旧时,家境不好的人家只安排素汤饸饹,家境稍好的会安排肉臊子油饸饹、油炸糕,家境好的上羊肉饸饹、油炸糕;虽说是羊肉饸饹,也就是杀一只羊招待上百十号人,汤里稀稀落落有几块羊肉罢了,准确点应叫羊腥汤饸饹。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羊肉放开吃,老盆上,大碗吃,两三碗不限,一个事情过下来,有吃十多只羊的,户大朋友多的人家也有吃几十只羊的。以前人们评价事情过好过坏的标准是酒席菜、酒的档次怎么样;现在是看早饭的羊肉饸饹怎么样,羊肉是不是充足入味,饸饹是不是又细又长、筋韧爽口;如今有很大一部分人已对过事的酒席不感兴趣,只关心羊肉饸饹。先是小菜就看的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用茴子白、青辣子、黄萝卜、水萝卜、黄瓜、苦菜、芹菜、蔓菁等调制的凉菜,还有腌制的韭菜、咸菜、萝卜干、洋曼菁、芡莲等等,所有小菜均在碟子里磊成尖尖的宝塔形状,再把红辣子从顶部剪成连着的五六瓣,盖在小菜的上面,煞是好看;调料类葱花香菜辣子油、醋酱蒜末黄芥油一应俱全。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17)

  荞面饸饹的好坏取决于面揉的软硬,所以必须选一个年轻力壮有经验的人来和面揉面,为了使饸饹长而筋道,和面师傅会给荞面粉里兑一定比例的碱面和食盐,再倒入少量黄芥油,在大瓷盆里揉成面团,揉好的面团再分成剂子,放入饸饹床子,由两三个后生压入开水锅里,煮熟捞出即成。

关于荞面饸饹在洛河川一带早就有顺口溜流传:

洛河川的荞麦面,下在锅里咕嘟嘟转;

筷子捞起一根线,吃进嘴里香又软;

三碗五碗不放碗,半夜醒来想三遍。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18)

  早饭后,所有赶事亲戚朋友开始记礼(不收媒人、总管的礼金,登记媒人总管名字礼金后标注“主收”)。新娘这时也要走出新房,和婆婆结缘法、认大小了。新娘走出洞房门口时,总管会高声说:新人出了绣房门,头儿梳的一盘龙;左边梳的蟠桃鬓,右边梳的水墨云; 前边梳的王昭君抱琵琶,后边梳的三齐王乱点兵;太阳出来一点红,新人离开洞房门;脚下呼呼有风生,进了厨房拜灶神;

一走金、二走银,三走莲花聚宝盆;

能描花、能绣凤,针线茶饭样样精;

老婆婆高兴得笑吟吟,年底准抱个小儿孙。

然后是新娘“进门”,进厨房门前婆家人会把笤帚、灶具等乱放在脚地,以考验新娘是否聪明伶俐。凡是细心的新娘就会把乱放在地上的东西一一捡起放好,尔后新郎新娘来到锅台前“揭碗”,锅台上两个盖着的碗一个放钱,一个放饭,寓意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两位新人手臂交叉揭开碗盖,新娘端起饭碗,新郎端起钱碗,寓意举案齐眉,互敬互爱,财禄双全,幸福美满。然后新娘坐在厨房的炕上,将婚前亲手绣制的枕头顶子、鞋垫等“女红”送给婆家长辈。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19)

  接着开始“放拜礼”也称“认大小”,新郎披红挂绿、新娘佩戴胸花并排站在棉毡上,由总管主持,从外家客开始,依照从亲戚到家门,从大辈到小辈的顺序,在总管的呐喊声中逐次将准备好的“拜礼钱”放入台席上铺着红布的盘子里。大方的爷爷奶奶会放上一块响洋以示祝贺,新郎新娘叩头致谢;长辈放拜礼,两位新人必须叩头致谢,平辈放拜礼不叩头,告揖就可以了;轮到姐夫放拜礼时总会戏耍一阵子,姐夫故意将拜礼钱兑换成分分毛毛,放到身上各口袋,包括鞋子里,一个一个的放,放一次催促新人告揖,有时会以告揖不规范将放入的毛毛钱又拿回来,让重新告揖;这时小舅子、小姨子会将锅底黑和猪油的混合物乘机抹在姐夫的脸上,姐夫既要在身上到处找零钱耍戏新人,又要提防背后有人抹黑,动作滑稽,逗得围观的人笑声不断。

放拜礼结束,由女方代事宣读“陪送单”,也称“亮箱”,尔后将写有陪嫁物品清单的“陪送单”贴在墙上供亲戚观看。

这时还要安排给送人婆姨吃“偏饭”,赏钱是女方给娶人婆姨的两倍。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20)

  所有礼节进行完毕基本到午时了,随着总管“请了,请老小外家呢,安席咧”的呐喊声,所有赶事的亲戚朋友按照总管的吆喝吼叫依次入座就位,“盘子头”招呼跑堂办事的集中,取盘子准备上菜。本次宴席也叫“正席”,是整个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坐席安人的顺序是有讲究的,菜水、饭食也是精心准备的。老小外家客、大客要安排在首席上,上席位置自然是外家客的,以表对娘外家客人的尊敬。若总管粗心大意,未将外家那个舅舅安排在上席位置,脾气不好的舅舅会择礼性,在菜上齐后翻桌子表示不满;有城府的舅舅虽不翻桌子,也会在新人敬酒时提出此事,发几句牢骚责怪。外家客、大客就位后,其他人依照从长辈到晚辈,爷孙可同桌、父子不同席的原则,按先客人、后庄客(相邻村庄相互有礼往的外姓人)、再家门自己的顺序安排入座。旧时因场地、锅灶、桌凳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需几波才能安完,吃完一波再一波,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流水席”。如今,条件好了,所有赶事的基本一波安完,避免了吃“流水席”,后一波人担心将前一波人吃剩下的饭菜又上给他们的顾虑。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21)

  “油了—油了--”,端盘子的后生们一边吆喝着人们让道,一边飞快的把五荤四素九碟喝酒菜端到各桌子前,由“看桌子”的将菜按顺序摆放在桌子上,猪头肉放上端靠外家客面前,耳丝放两侧;喝酒的凉菜依次放好摆正后,将倒满的酒杯按先上席后两侧再席口的顺序,一杯一杯双手递到客人面前,客人也会双手接下。需要提一下的是,若哪位客人不喝酒,酒杯必须放,也要倒上酒,一则表示尊重,二则有酒杯不空放的说法。动筷子夹菜也是有规矩的,满桌子人须等坐上席的人拿起筷子说开始动筷子,并夹了第一筷子菜后才能开始动筷子吃菜,若有人先于上席动了筷子,则会被嗤笑,视为没教养。

倒水的提着大铝壶挨桌给客人倒茶,倒了一圈又一圈,直至酒席结束。

各桌子凉菜上齐后,敬酒也就开始了,旧时讲究敬三轮酒,敬酒的同时要散烟,酒席上喝的一般都是散装白酒,敬酒用的是“瓶子酒”(瓶装酒)、自家酿制的黄酒、糖酒,以显示主家实诚待客。如今,酒席宴、敬酒清一色“瓶子酒”,酒的档次也从70年代一两块钱的店头酒、二锅头,逐步提升为三四块的柳林春、杜康、十几块的长脖子西凤,到几十块的铁盒西凤、一百多块的6年西凤、光景好的人家上二百多块的15年西凤酒;改革开放以来,白酒的品种多了,酒席宴用酒日新月异,没有了之前基本统一的格局。随着移民搬迁、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农民外出打工进城,农村人逐渐在减少,酿制黄酒、糖酒的人家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一代,基本没人会做黄酒、糖酒了。虽说白酒的品种越来越多,赶事情的人再也喝不到黄酒或糖酒了,这的确是一大缺憾!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22)

  主家敬过第一轮酒,就可以自由耍闹了,猜拳行令,打杠子,猜火柴棍,推杯换盏,吆三喝四,刹那间就将酒席推向高潮。在人们猜拳行令耍闹的同时,总管会安排吹手“响堂”。吹手站在坐有外家客桌子前三吹三打,喝了压钱碗里的酒后,才可以取走喜钱,也称“讨喜”。“响堂”一则是对首席外家客的尊重,显现上席客人的重要性,二则制造点喜庆气氛。喝酒中间还会端上馒馒,让客人垫肚渗酒,称“散干粮”。酬谢媒人也在酒席宴中途进行,铺着红头巾的木盘子里放上一瓶白酒两盒烟及现金,由跑堂办事的端上,跟在总管、两位新人后面来到媒人桌前,总管高声说道: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青山跑成白路了,白路跑成深坑了;

一双鞋底磨开洞,裤腿挂成大豁叉。

来来回回几十趟,两家门槛蹓光了;

嘴唇磨成豁唇唇,两头闲话受够了。

如今大事成就了,冰公做媒辛苦了;

油涮饼子吃够了,两个亲家不问了。

有心给你买鞋穿,不知冰公脚长短;

酒一瓶、肉一方,冰公说媒有喜钱。

白面馍馍任你装,装来装去装了三对零两双。

看盅,新人告揖!”

媒人接过烟酒现金,从现金里抽出一两张回退给主家,称“回礼”,旧时,酬谢媒人讲究送一颗猪头,在当时已是重礼。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23)

  为了红火热闹,总管还会安排酒量大、划拳厉害的庄客、家门自己到首席及大客桌子“打通关”。目的就是要把他们灌醉,整个酒席宴灌倒、喝醉的人越多,说明这个事过的越好。喝酒一般要持续两三个小时,甚至四个小时以上,长时间不间断地敬酒、灌酒,不喝醉几个那才叫怪了。当最后一道喝酒菜“扫堂丸子”(粉汤丸子)端到桌子上时,意味着喝酒即将结束,快“撤盘”了。总管走到首席桌子前,礼节性的给外家客打过招呼,再问问其它桌子有没有需留的,而后安排端盘子的开始从首席撤盘。除了筷子所有酒盅子菜碟子撤下去后,紧接着开始上吃饭菜、馒头。吃饭菜用碗上,四碗硬柱子(用五花肉做成的碗面子盖着荤炖块、豆腐块)、两碗羊肉、两碗鸡肉、两碗小炒(干萝卜丝炒瘦肉)、两碗粉汤、中间一碗猪排骨,俗称“十三花”,主食馒头。用餐时酒兴未尽的、喝高的、能吃肥肉的开始抬杠调侃,划拳吃碗面子,若输的人耍赖不吃,对方就会搂着他的脖子强行喂碗面子,周围人跟着起哄,惹得其他人哄堂大笑。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24)

  酒席宴在热闹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随即开始“谢客”,总管站在摆有酒盅菜碟的桌子旁,两位新人披红戴花站在桌子前,等到赶事的亲戚都围笼过来后,总管呐喊到:“请了,请老小外家呢,谢客咧。”“今似古、古似今,盘古开天到如今;

天上有个蟠桃会,地上有个儿女亲。

蟠桃会会的是各路神,儿女亲会的是外家亲。

老小外家是尊客,又挂红来又背礼;

山高路远又隔水,交通不便靠双腿。

黑水汗脸到这里,鼓乐迎接唢呐吹,

缎子被面把红挂,真把亲戚讨骗了。

给老小外家看盅,新人磕头!”

总管手持酒壶,象征性的比划一下往酒盅倒酒的动作,新人磕头,外家客回应:“免礼了!”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25)

  “请了,请送人亲戚呢,谢客咧。”“送人亲戚真能行,户大人多好光景;你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是土窑烂房黑漆裂疤;

你们吃的是山珍海味,我们吃的是粗茶淡饭;

你们用的八仙桌子太师椅,

我们用的榆木桌子烂板凳;

山高路远又过沟,一绕就是大半天;

数九寒天行路难,指头冷得扳不展;

梳子篦子带齐全,铺毡翻床你不闲;

领上新人拜花堂,互换花瓶入洞房;

你们功劳就是大,一会事主来道答。”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26)

“请了,请厨工呢,谢客咧。”“厨工师傅本领强,事主请你来帮忙;抓锅铲、动刀杖,荤荤素素有样样;

肥肉解成四四方,瘦肉切成细条条;

前锅肉、后锅汤,调料葱蒜摆一行;

拌凉菜、炒热菜,各类调料放得妙;生做熟、硬煮烂,十三花碗子满桌面;

喷喷香、味道鲜,吃得客人直称赞;

你来时亲衣蓝衫,现在油渍裹焉;

有心给你换两件,主家布票已用完;

洋碱胰子拿给你,快把衣服洗一洗;

酒一瓶,肉一方,白面馍馍任你装。

看盅,新人告揖!”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27)

“请了,请鼓乐呢,谢客咧。”“鼓乐师傅吹得好,红白喜事离不了;

操起喇叭掌起号,吹得满院都热闹;

走时吹的大摆队,得胜回营吹回来;

迎来新娘进院门,两家合成一家人;

一杯水酒端给你,新人告揖表谢意。”

若总管与吹手熟识,就会编排调侃一下吹手,以增加现场热闹气氛。 “铜头子、木杆子,十个指头按眼子,两眼瞪成兔卵子,喇叭头滴些尿点子;

嘴里噙着竹片子,脸蛋鼓成圪蛋子;

吹热气、吸冷气,一口一口送死气;

想喝茶、无人端,喝口凉水把嘴舔;

走人前、吃人后,火堆旁边缓一缓;

只管吹、不能闲,累死累活无人管;

另边窑、睡冷炕,肚胀气鼓把屁放;

这回让你遭罪了,下回请你坐上头。”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28)

  “请了,请跑堂办事所有代劳的呢,谢客咧。”“剥葱的、捣蒜的,大门外头放哨的;担水的、扫院的,圪里圪崂乱串的;抱柴的、擀面的,还有躲奸耍滑的。 吃了把裤带蹦断的,还有光吃不干的;

远亲戚、近邻居,出力干活靠庄客;

东借桌子西借碗,搬来凳子又搬椽;

碟子寻来还缺碗,乱事杂活做不完;

前后庄子都跑遍,总管还嫌有点懒;

看盅,新人告揖。”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29)

  过去,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娱乐活动基本没有,结婚喜宴上总管的谢客说辞为人们增添了喜庆,带来了欢乐,故谢客是整个婚宴后必不可少的娱乐节目。谢客说辞也因总管的文化水平、口才差异而不尽相同。

如今,一部分人家图省事,儿女结婚过事在县城或乡镇饭馆包饭,花大价钱雇请司仪主持婚礼,司仪按照西式婚礼的套路在短短一二十分钟内完成所有程序,草草了事。把很多传统的礼节性内容基本全丢了,缺了热闹,少了欢乐。以致年轻一代不喜欢赶事情,觉得没意思,白白浪费时间。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30)

  谢客完毕,婚礼就算结束了。路近的亲戚就可以动身回家了,路远的亲戚待第二天早饭后返回。这时,主家根据跑堂办事人数,安排总管及所有跑堂办事人员入座,开始一天最后的酒席,称“撤后席”。在“撤后席”席面上主家要酬谢总管,总管往往只收烟酒,不收钱。

第三天,是新娘“回门”日,早饭后,新郎新娘跟随大客返回女方家,俗称“回门”。回门前,新娘要“交钥匙”,把箱子的钥匙交给婆婆,寓意已成一家人,愿意遵从婆婆的管理。“回门”的走后,婆婆打开箱子清点箱内物品,这时庄里的年轻后生们会乘机拿上箱内的鞋子互相追打嬉闹,俗称“扣花鞋”。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31)

  回到女方家,新郎成了主角,岳父岳母要为女婿摆酒席,请家族长辈参加,新女婿被安排坐在上席位置(这也是新郎在丈人家唯一一次坐上席的机会),席间要到席口给长辈敬酒认大小,长辈也会给新女婿发红包。吃饭时还要“耍女婿”,小姨子、小舅子将用红辣椒面、食盐、干豆子、甘草结等包成的饺子,亲手递到坐在上席的姐夫手里,以观察新女婿的反应和应变能力。精明的新女婿会见机行事,将觉得有“问题”的饺子马上递到爷爷手里,若无法转出去,吃时会小心翼翼,先用筷子夹开,确认无毛病后才吃。憨厚老实的新女婿若把问题饺子一口吃到嘴里,感觉有问题后,咽也不是,吐出也不是,闹出的笑话后期就成了小姨子、小舅子和姐夫戏耍开玩笑的笑料。

在娘家住上一两天后,岳父岳母亲自送新人回家,俗称“送回门”。这时,俩亲家相聚到一块,少不了酒席伺候,推杯换盏,热闹一番。新娘在婆家住够七天后,由娘家哥哥或弟弟寻回娘家,住够八天,俗称“站对月”,有“对七对八,两家都发”的说法。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32)

  完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年前腊月,新娘要到新郎家祖坟上坟,祭拜祖先,告知祖先自己已成为新郎家的人了。正月新郎新娘要拜年。正月初一一大早,新娘随新郎先给婆家户家的长辈拜年,长辈上座,新人先敬酒,后磕头,并说出祝福之类的话语,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新人。尔后前往婆家的外爷舅舅家、七大姑八大姨家拜年,俗称“认门儿”。正月除二,新郎领着新娘,带上小礼物,去丈人家拜年。丈人家的户家长辈也需一一上门拜到,长辈同样也会给新人“压岁钱”。

南丹壮族婚礼(志丹西川婚俗)(33)

  至此,整个西川婚俗中的所有程序、礼数已全部进行完毕。虽说是志丹西川婚俗,但志丹其它一些地区、还有位于洛河川流域的志丹永宁镇、吴起县、甘泉县大部分地区的婚俗,与志丹西川婚俗大同小异;原准备以《洛河川婚俗》命名,思量再三,范围太大,十里乡俗不一般,还是叫《志丹西川婚俗》更恰当一些。

志丹西川婚俗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浓厚的洛河流域独特风采,代表了洛河流域的民间文化特色,在洛河流域源远流长。随着社会文明,传统婚俗也在去粗存精,不断优化。近年来,西式婚礼不再是年轻人的首选,更要求个性化、多元化,曾被视为老套的传统婚礼,又逐渐变得越来越时尚,说明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思和向往。这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再繁荣,对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7.5.18于延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