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的意思是什么(林茂鸟知归)
原创散文
广缘居士
闲暇时,喜欢读读唐诗宋词,让心情融入那诗的意境里,真也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我喜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博大胸襟;也感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绵绵惆怅。但是,最让我喜爱的还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些优美亲切的田园诗句。这些咏物写景的诗篇,天然而淳朴,诗人们真是(拢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里,没有刻意的雕琢,故弄的玄虚;更没有无病的呻吟,和让人废解的朦胧。有的,只不过是诗人们在唐宋王朝的青山碧水间,悉心采摘的一幅幅自然画面,再用最朴实精湛的语言写入诗中。却也是一不小心,成就了千古绝唱。
喜爱这些情景交融的诗词,也常常羡慕诗人们身边,那些优雅美丽的自然景色。就像喜爱宋词,更喜爱宋词里那些时尚,而有品位的宋朝才女们一样。但是,虽然眼前的山河,依然是诗人们的故国山河,可她毕竟被白驹天狗带出千年。《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何曾见今月。》沧海桑田,带来的是世事更迭;人心不古,泛滥的则是贪婪的物欲。为了追逐利益,人们让湖海缩小了领地,森林褪去了绿衣;让江河汹涌着泥垢,空气里漂浮着污浊。更弄得走兽无处藏身,飞鸟难以栖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可她们在都市上空的雾霾后,以变得不再清澈。眼前的山河,还是唐宋文人们深情吟咏过的秀美山河吗?大江奔流,机声隆隆,远去的是《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意境;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不见的则是《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自然。如今贪婪的人们,恨不得打尽水中的鱼虾,网尽天空中的飞鸟。
一切生灵都上得了人类的餐盘,一切污物都能心安理得的倾入江河。名利,物欲,累得人们就好像被穷追的兔子,以无暇喘息。自然也就难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的闲情逸致了。
向往唐诗宋词中的旖旎美景,便会时常怀念儿时的故乡。那时,虽是茅屋草舍,生活平淡,可在燕岭深处的青山碧水间,就有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那时,不要说林海中的獐狍野兔;也不用说西河湾的鱼踪鸟影;单只村前屋后的百鸟世界,就足以让人着迷了。
幼时的故乡,山上林木葱茏,村庄也是绿荫环绕。每到初春,天未破晓,黎禽鸟便开始激情的鸣叫。那嘹亮的叫声,就好像一位美丽的少女,特意为春日的精彩演出报幕。从此,山村人家的炊烟,袅袅升上山谷;火红的太阳,也慢慢地爬上了东山;春花在晨风中绽放,百鸟在花海中争鸣。布谷,山鸡常在杜鹃盛开的山岗引吭高歌;喜鹊,八哥鸟则爱在北山梨花间弄响。布谷鸟的叫声富有节奏,像山间报时的晨钟;山鸡的叫声则响亮优扬,像山间劲吹的号角。等到两场春雨后,村前河边柳林便长出一片新绿。这时,黄鹂,画眉,翠鸟们则齐聚一堂,尽展美妙的歌喉。伴着这悦耳的音乐,就连柳荫下小河里的鱼儿,也会不时的跃出水面撒个欢呢。
山村寂静的夜晚,当然是夜莺们展露歌喉的时候。“王刚哥,王刚哥,”的叫声从北山传来,“黑虎,黑虎,”的叫声则从南山传出。一唱一和,空灵婉转,如泣如诉。有时,也会听到远山传来的几声狼嚎,或是獐狍,野猪的哀鸣。这是山乡神秘而刺激的小夜曲。
临近端午节,山野村落披上了浓绿的盛装。这时,黄咕噜鸟,和一些迁徙来的候鸟会如期而至。“当午儿了,当午儿了,大哥起来拔艾蒿,大嫂起来做粘糕。”黄咕噜鸟的叫声里,似乎包含着许多有趣的话语。在这亲切的叫声中,人们开始抽荷包,剪葫芦,拔艾蒿,用以驱邪避瘟。然后,包粽子,做粘糕,喜气洋洋的过这传统节日。端午过后,北山坡上的火杏,桑葚开始成熟。特别是那一树树紫红色的桑葚,像蜜一样香甜,很是诱人。和伙伴们去山间采桑葚时,常与黄咕噜鸟不期而遇。也许,我们的打扰使它心怀不满,于是,它便站在远处枝头“我吃桑葚油得噜,你吃桑葚黑屁股。”嘟嘟噜噜地骂我们。这种鸟,想必是鹦鹉一类的吧。
燕山丛林,分布着千万种植物,树木,鸟儿们栖息也是各有所好。树木生虫子了,长着小分头的啄木鸟会前去救治,当它聚精会神地啄出害虫后,就地取材,把巢建在啄出的树洞中。田中的硕鼠,自有长着圆圆眼睛的猫头鹰负责镇压,为了便于工作,它们一般把巢建在村边,地头的古松上。村边那些高大的榆树,杨树上,多由黎禽鸟,长尾帘鸟,喜鹊占领。黎禽鸟把精致的小巢建在随风摇曳的枝稍,长尾帘鸟把巢建在树枝中间,而喜鹊则把坚固的大巢建在树尖的主干四周。它们各取所需,友好相处,为那一棵棵大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黄鹂,翠鸟,大多把巢建在河边柳林上。画眉,云雀则把巢建在山坡的灌木丛中。黄咕噜鸟,八哥,喜欢把巢建在后山坡的梨树,栗子树上,享受春花的浪漫,夏日的清凉。麻雀们则不太讲究,屋檐,墙缝,草堆,哪里都能栖息。黑色的乌鸦在村里有些不受待见,不知是因它没有美妙的歌喉,还是因它总爱偷食人们晾晒的薯干,花生的缘故。谁家树上住了它,人们总是设法把它撵走。无奈,乌鸦们只能去山沟里坟地旁的大树上做巢了,倒也符合老树昏鸦的坟地环境。
西河湾的灰鹤,白鹳,鸳鸯和众多水鸟一样,把巢建在广茶山巨崖上斜飞的灌木间,或是崖下长着阔大树冠的秋子树上。它们只看守河湾的鱼虾,从不造访山村。倒是巨崖石棚下栖息的金雕,苍鹰常常光顾村里。每当看到这些掠食者在村子上空盘旋,村妇们就得赶紧呼叫自家散养的柴鸡。要是叫迟了,你会眼睁睁看着自家下蛋的大母鸡被它无情的掠走。
那时,去山间砍柴,采蘑菇,不时会惊起一群群山鸡,或是一两只獐狍,野兔。野鸡会像一群小战机一样低空飞向远处的山坳;獐狍,野兔们则会迅捷地跑过山梁。要是在山间看见苍鹰盘旋后向下俯冲,你稍后在寻踪追去,兴许会不劳而获的捡只野兔或山鸡呢。可以说,我童年时的故乡,山清水秀,风光绚丽,更是各种动物和飞鸟们栖息的天堂。
但是,到了上世纪中期,故乡的山林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大炼钢铁,山坡上茂密的杂木林被灭绝性的砍伐。修梯田,毁坏了山坡上大面积的灌木林。改河造田,又砍伐了河湾的杨柳林。那年月,人口迅速增长,粮食奇缺。人们只好以粮为纲,不断地开荒种地,砍树割柴穷对付了。山上的树木植被一少,大自然便对人类进行报复。要么干旱少雨,风沙频起,要么暴雨倾盆,洪水泛滥。童年时见过的许多美丽的鸟儿相继飞走。西河湾也逐渐污水横流,鱼虾绝迹,那些以鱼虾为食的候鸟,更是渺无踪影。没有百鸟的守护,就连远山的油松林,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几年里,被满山遍野的松毛虫残害殆尽。
到我十五,六岁时,故乡的山秃了,河干了,就连上山打柴都以十分困难。入夏刚长出两尺高的稞草,就要割下来晾柴。那些年,人们既愁锅上的粮米,又愁锅下的柴禾。人们住在祖辈留下的老屋,穿着破旧的衣衫,吃着限量的粗粮,挣每天两角钱的工分。村民们白天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夜晚则被迫开各种花样的批判会。什么批(刘,邓)批(彭,罗)乃至后来的(批林,批孔,批周公)。你稍有意见,就会被扣上反革命的大帽子拉出去批斗。甚至,连村民们种几垄菜,养几只鸡,都被当成(资本主义的尾巴)加以批判。其实,那些运动,村民们有谁关心,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那些年,村民们就像一群逆来顺受的羔羊,承载着一切天灾人祸所带来的苦难。往日生机勃勃的山村,竟快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故乡的状况有所好转,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正在部队服役,家中和伙伴们不断寄来另人鼓舞的信。(土地承包了,粮食增产了。)(不大搞运动了,粮食够吃了。)等几年后我回到了故乡,就发现故乡真的已开始复苏。土地回到农民自己手中,一家人便精耕细作,逐渐解决了温饱后,又把许多山地栽上了果树。房前屋后,河边地节又重新栽上了杨柳。人们包荒山,建果园,搞养殖,办企业。几年后,人们便在绿荫丛中盖起幢幢新房,又陆续添置了一些家电。特别是电饭锅,液化气,和近几年国家扶持建设的环保沼气池,解决了大部分烧柴。人们不再依赖山上的柴火了,山,便也知趣的一年年绿了起来。苍翠的天然林又重新披在了燕岭的身上。正如杜甫那句诗《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有了绿色的召唤,那些久违的鸟儿们,又不知从何处陆续飞回。
其实,秀美的山河毁之容易,恢复的道路却很漫长。故乡的林海毁于《大跃进》,《文革》时期,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可到现在三十几年了,仍没有恢复元气。虽然眼下绿色渐浓,一些鸟儿回归,可这也不过是过去的十之四五。放眼望去,故乡还有许多座刺眼的秃岭,还有许多条肮脏干枯的小河。没有葱茏绿色的涵养,就连山村人家的水井也是越打越深。河水污浊,鱼虾绝迹,灰鹤,白鹳和众多迁徙的候鸟,更不知流落在何方,这使我时时的思念。
在我人生的几十个春秋中,我深知凤凰不落无福之地。一个荒山秃岭,鸟儿绝迹的地方,人们绝对不会拥有美好的生活。任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都是目光短浅的行为。为此,我们这一代人就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个不爱惜生态环境的民族,怎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呢。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依江河而居,在那富饶的江河岸边,创造了璀璨的华夏文明,那江河,被我们尊称为母亲河;我们的祖先依青山而居,繁衍了一个坚韧健朗的民族,那山川,被我们尊称为父亲的脊梁。这样的山河,我们怎能不倍加爱护。可以说,是先辈们追逐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才留下了儒雅高尚的华夏古风;才留下了北国林海雪原的壮美,南国细雨微风的阿娜;才留下了像唐诗,宋词那样从大自然汲取营养,而铸就的俊美华章。
我相信,即使是我们的子孙,也不会丢失这种美德。他们一定会懂得,一个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才能给予他们生命的源泉。也许,他们宁愿从我们的手中,接过一张山青水秀的原始蓝图。也不要去修补被我们追逐浮华,而弄得百孔千疮的山河。他们也一定会宁要绿荫溪畔的瓦舍,而不要建在沙漠中的孤独楼阁。《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只要我们对大自然多一分爱惜,大自然定会给我们以百倍的报答。
好在,新时代以把环境保护提上了日程,绿水青山的憧憬不再渺茫。我在心中祈祷,愿那些远遁的飞鸟早日飞回它的故土。愿子孙后代永享青山绿水,鸟飞蓝天的美好世界。我更为我的祖国祈祷,愿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山青水秀,莺歌燕舞。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让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华夏古国,成为地球上人们向往的绿色圣地。也让当代的诗人们,吟诵出更加绚丽的诗篇。
2019年10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