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讲第二章(中级经济基础笔记)
1.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生产者预期;⑤相关产 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2.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①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②生产周期和自 然条件;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3.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④替代 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⑦其他因素,其中,产品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关键的 因素一般而言,商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因为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 数量的变化 5.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公式有点弹性公式和弧弹性公式两种:前者表现的是一点上的弹性, 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后者表现的是两点之间的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 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7.需求价格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弹性,它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与 需求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需求价格点弹性表明的只是一点上的弹性,因此 只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 比的比率,分为三种情况:①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 1 时,称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②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 1 时,称为需求单一弹性;③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 1 时, 称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弾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 品,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弾性大②商品的重要性,一种商品如果是生活必需品,其 需求弹性就小或缺乏弹性而一些非必需的高档商品,像贵重首饰、高档服装等,其需求 弹性就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弾性就越大, 反之就缺乏弹性④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弾性越 小; 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10.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 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 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 1,那么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 入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 1,那么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这是企业实 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 11.交叉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交叉弹性系数=商品 i 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 j的价格的 相对变化 12.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均衡价 格就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13. 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是指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 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其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在我国,保护价 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生产者收入过 少,有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我国和世界上一些 国家或地区采用保护价格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水平 14. 最高限价是指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 进行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由于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 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 给减少和需求增加,结果就是市场供给短缺, 实施最高限价政策,会出现商品短缺现象,这会引起严重的排队现象当政府监管不力时, 还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导致变相涨价等现象 15. 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产生两种效应,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在名义收入 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 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賛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 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16. 对于正常商品而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和价格反向变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反向 变动,因此,正常商 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对低档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反 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大多数情 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 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反向变动,因此,低档品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7. 经济人假设认为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 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 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 18.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在这条曲线上的所 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 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19.无差异曲线的特征: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征,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 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20.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 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 凸向原点 21.根据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满足递减规律,即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 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在增加,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即边际效用递减;当商 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效用递减 为零,此时总效用达到最大;之后再增加消费, 边际效用递减为负,总效用开始减少 22.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而序数效用论认为 消费者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 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因此,基数基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效用 是否可以直接直量 23.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假定有:①完备性,其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 地表达出来;②可 传递性,其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③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 是少,即如果两组商品的区别只是在于其中 一种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较 多的那个组合,即多多益善 24.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 1937 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一文,对企业本质属性问题进行了 开创性的探讨,他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 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 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 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费用 25.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交易费用包括两类:①签 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②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 费的成本因此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26.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部分其中,显成左是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 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隐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 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隐成本是企业自己 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它实际上也是一种 机会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 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来支付和计算 27.短期是指生产期间很短,总有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长期是指企业在这 段时间内可以调整 生产要素,从而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可见,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 成本函数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短期成本函数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长期 成本函数只有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其中 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等 28.企业的规模报酬一般呈现一定的规律,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 企业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能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企 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 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29.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实际上, 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唯一动机,其原因包括:在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企业所有者往往并不 是企业真正的经营者,企业的日常决策是由企业 的经营者做出的经营者还有其他的目标,如企业的生存,舒适的 生活以及优厚的薪水等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特别是信息的不对称性,所有者并不能完全监督和控制经营者的行 为 经营者也可能只顾及企业的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的长期利益 30.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原因包括:①从长期来看生产者 的活动看起来很 接近于追求最大利润;②经营者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在很大程度上受 到制约;③长期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最终将为市场所淘汰;④经营不善可能会使 经营者的职位产生动摇 31.投入一般可以分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 变的,但在短期内,部分生产要素,例如厂房设备等资本投入可能是不能改变的,一般称 为不变投入, 32.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市场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有:①本 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②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①进入 障碍的大小, 3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的价格,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相等,所以平均收益线 AR. 边际收益线 MR. 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 34.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的供给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中,各 寡头垄断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 35.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形成模型包括:①协议价格制,即在生产者或销售者之间存在着某 种市场份额划分协议条件下,生产者或销售者之间共同维持一个协议价格,使得行业净收 益最大其方式是限制各生产者的产量,使行业边际收益等于行业边际成本,当企业联合 起来一起行动,就形成了卡特尔但是,卡特尔成员之间的联盟往往并不牢固在我国或 其他一些国家,企业之间实施价格共谋或卡特尔是一种违法行为,受到反垄断法律法规的 严格 禁止②价格领袖制行业中某一个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率先确定价格,其他企业则参 照这个价格来制定和调整本企业产品的价格,与其保持一致, 36.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37.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特征:①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②产品具有差异性,生产者 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③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任何进入障碍 38.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垄断 企业可以对需求格弹性较小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实行"少销厚利”;而对需求价格弹性 较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实行“薄利多销” 39.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与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相同;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 曲线是重合的 40.完全垄断市场具有的特征:①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生产者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 的接受者;②完 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③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 场非常困难• 41.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在垄断竞争市场上, 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虽然属于同一大类,但却具有一定的差别性这种差别既可能是实际 质量的差别,也可能是形式上的差别,还可能是消费者感觉上的差别 42.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的特征有:①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 者的规模都很小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 ②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③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可以自由进 入或退出市场,④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地了解, 43.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包括:①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 组以上的不同购买 者;②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幵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 流动,当上述两个条件同时满足,企业可以 通过对缺乏弹性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而对 富有弹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增加总的收益 44.价格歧视一般可分为三级:①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 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也就是企业对不同的购买者所购买的每一个批量单位的产品收 取不同的价格;②二级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 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③三级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的购买者或不同的市场规定不同的 价格 45.在短期均衡状态下,垄断竞争厂商可能获得经济利润,也可能只获得正常利润.还可能 蒙受亏损,这取决 于短期均衡条件下,市场价格和平均成本的关系』垄断竞争厂商根据 MR= MC 的原则调整产量和价格,直到使市 场供求相等和 MR=MC 同时实现为止此时的 价格大于平均成本,厂商获得最大利润;价格小于平均成本,厂商 获得最小亏损;价格等 于平均成本,厂商经济利润为零 46.规模经济是形成自然垄断的重要原因『某些行业的技术条件决定了只有在产量很高或生 产规模巨大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生产的规模效益,即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地 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 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 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 47.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为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劳动 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小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则可以通 过增加闲暇减少劳动来增加消费者的总效用; 反之,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大于闲暇的边际 效用,则可以通过减少闲暇增加劳动来增加总效用 48.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在一是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的生产状 况和市场情况,确 定要素的使用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 品 49.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者是生产者或厂商,供给者是消费者或居民,生产者对劳动, 土地等生产要素的 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接派生出来的这种对生产要 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或者"派生需求 50.边际物质产品也称为边际产量,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如以 MPP 代表边际物质产品,△ L 代表要素投入的增加量,AQ 代表总产量的增加量,则有:MPP = AQ/ALO 51.对于要素需求曲素,由于完全竞争生产者在销售产品时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者是产品价 格的接受者,所以 产品价格为常数 P,即生产者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都等于产品的价格已 所以有 MRP=VMP=PxMP,即生产 者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收益产品由于 MP 曲线向下 倾斜,而 P 为常数,所以 MRP = VMP 曲线也向下倾斜 而对于要素供给曲线,完全竞争生产者在购买要素时是完全竞争的,即生产者完全是要素市 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随着工资率不断提高,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这表明工资变动的总效应为负由于工资 提高,替代效应使闲暇消 费下降.劳动供给增加,收入效应使闲暇消费上升.劳动供给减少 要使总效应为负’则必然有收入效应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 52.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等,其所有者可以由其拥有的生产要素来获得收入,劳 动可以获得工资, 资本产生利息收入,而由土地得到的收入则是指地租, 53.影响生产要素价格的因素:①消费者的需求曲线;②生产者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上所处的市场状态 54.不同于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需求,或称为复合需求, 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性,各种生产要素要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生产最终产品,联 合需求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对每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数量将取决于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同 时受到其他生产要素需求数量的影响,反过来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和价格也会影响其他 生产要素的需求 55.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 置失当的情况市场失灵有四种情况: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其中外部 性(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 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 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 费者,外部性可以分 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养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 一种 情况 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干 预和调控,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看不见的手”. 56.关于科斯定理,通常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 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 累托最优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不存在帕 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57.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 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性等 58 .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即使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存在外部性的影响,整个经 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 与外部不经济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 的外部性 59.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等 手段 60.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 却不必为这种损害 逬行补偿,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 成本,倾向于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政 府对产生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可以使用税收手段或罚款,增税部分或罚 款应等于社会成本与 私人成本的差额,这会使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从而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而言,由于其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因为社会收益等于私人 收益与外部收益之和,而外部收益却不能为生产者通过市场价格获得),因而缺乏生产积 极性.其产出水平就会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61.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般认为,国防、治安等 都是最典型的纯粹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 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62.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的特点,使得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 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63.逆向选择:卖方和买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会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向 左下方弯曲,最终结果是劣质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 64.投资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即投资乘数 k = 1/ (1-β) 65.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运用支出法核算国 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最终消费率指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66.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各单位的增加值等于 一定时期内的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项之和 67.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 间的关系,认为人们 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 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实现一生消费效 用的最大化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 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与财产,即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 周期阶段 68.凯恩斯消勘理论有 3 个假设: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 的消费随之增长, 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②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 的因素;③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消费函数(C = a BY),是以凯恩斯 的消费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认为,实际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因 为无论以何种方式投 资,利率都是机会成本的一部分,利率越低,任何一项投资的机会成本就越低因此利率 越低,投资就越有利可图,投资水平就会提高了 69.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 而是根据他的持久 收入(即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决定的在长期中,持久性收 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包括:①从价值形态看,它是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 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②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 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③从产品形态看, 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 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70.总需求曲线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该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 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产量水平在以价格和收 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71.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股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示价格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短期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时企业愿意提 供的产品数量上升其原因是,由于价格和工资调整缓慢,企业的成本在短期内表现相对 稳定,当产品价格上升时,企业的利润上升,企业将会扩大生产,社会总产出就相应增加 72.一致指标,也称同步指标,是指这些指标的峰顶与谷底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的峰 谷出现的时间一致 在我国,一般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等视为一致指标 73.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 o这一概念的核心思想是: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 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74.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的提高因此,以人为本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核, 75.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可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 期如果经济运行 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 GDP 绝对减少,通常将 其称为古典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 绝对减少,则为增长型周期 76.全要素增长率就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者说技术进步程度在经济增长中所 占份额或比重根据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可得:全要素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 x 劳 动增加率)-(资本份额 x 资本增加率) 77.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 衡量一个国家总体 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78.两因素分解法是指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看作某一项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 与其生产率作用的 结果,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即假定 经济增长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劳动时间)的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79.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在 生产能力一定时,生产能力利用率提高就能够增加资本的投入量;否则,就会减少资本的 投入量 80.扩张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的增长时期,通常伴随着就业,生产,价格,货市,工资,利 率和利润的上升在扩张阶段,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 81.引起经济波动的原因包括: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的某些特点、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政 策的影响等其中,经济波动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一致,两者的不一致一 般总是通过总需求作用于经济运行过程按照周期波动时间的长短,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可 分为三种类型,即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其中,中周期又称中 波或大循环,每个周期 的平均长度约为 8 ~ 10 年左右这是由法国的经个学家朱平拉提出来的,因此又称朱格拉 周期 82."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协调是持续 健康发展的内在 要求,重点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 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83."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②人民生活水 平和质量普遍提高;③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④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⑤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84.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 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任务 85.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征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 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8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是促进"三个转变":①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 拉动向依靠消费. 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逬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 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促逬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能 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87.要保持一国长期的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选择的经济政策:①增加劳动供给的政策;②刺 激资本积累的政策; ③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 88.三要素分解法是指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丛篁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室三 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计算公式为:经济增长率=技术 进步率 (劳动份额 X 劳动增加率) (资本份额 X 资本增长率) 89.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的一般特征包括: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 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 度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 90.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科学技术逬步,自然资源状况、社会制度、经济体制与经济 政策』以及人口的 增长情况等具体来看,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 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及资本的效率 91.资本的效率既投资效益,是指单位资本投入数量所能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用国内 生产总值与资本总 额的比率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投入的资本数量 来表示资本的效率提高就会带来经济增长; 资本的效率下降就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9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 93.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就业和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我国只 计算城镇地区的失 业率,而没有计算覆盖全国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统一的失业率;在计算城 镇失业率时,主要是以是否具有城镇户口为标准, 94.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失业总人数与民 用劳动力总人数的 比率,即: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100% 95.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需求不足失业(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又分为摩擦性失业和结构 性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又称非自愿失业,或者称之为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现行 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96.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 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反之,当失业率上升时, 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 97.我国目前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衡量价为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 98.摩擦性失业是因为劳动者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引起 的失业,也就是由于 劳动者从一个工作转换到另一个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由于产业 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是结构性失业 99.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是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 100.当总需求增长过快时提高利率可以抑制投资和吸引储蓄,从而有利于抑制总需求;在 总需求增长缓慢时,降低利率可以鼓励投资和促进消费,从而有利于提高总需求 101.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又 是价格总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上由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决定 102.奥肯定律是指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即相对于潜在的 GDP,GDP 每下降 2 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 1 个百分点或者说,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失业率每提 高 1 个百分点,GDP 就会下降 2 个百分点. 这一定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表明了在经济 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政策含义就是,政府应当 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 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的主要途径 103.就业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①就业者条件,指一定的年龄;②收入条件,指获得一 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③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 104.就业弹性的变化决定于产业结构等因素,如果第三产业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 例较大,就业弹性就 较高在我国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单位产品需要投入 的劳动力较多 105.长期菲利晋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直线,它否认了短期存在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 关系:政府增加总需 求,提高了通货膨胀,而不一定降低失业率;政府压缩需求,提高了 失业率,而不一定降低通货膨胀,所以,政府 的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106.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有:①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②总需求和总 供给 107.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①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 数等;②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108.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①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在一般情况下,一 国的经济总产出水平越高,经济总量越大,其进口贸易额就越大②汇率水平一国货币 汇率上升即货币升值,以本币标示的进口商 品价格就会下跌,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就会增加,进口贸易额也会增加③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 水平在国际市场上, 如果商品紧缺,从而导致价格大幅度上升,就会使一国的进口贸易受到影响, 109.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①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②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 低;③汇率水平的高低;④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110.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措施:聲祝限制£宜韭关祝限制厶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包 括进口配额、自 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政府干预出 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间接补贴包括 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111.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或限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 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12.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总体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产品的竞争 力以及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与各国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或贸易政策有关 113.歧视性公共采购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有关法律制度,给予国内的供应商优先获得政 府公共釆购订单的措施,这种政策是对外国供应商的一种歧视 114.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 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115.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该产品存 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 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②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 大损失;①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16.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主张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 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117.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提出了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 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井形成了当代贸易理论 118.大卫•李嘉图在 19 世纪在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 国家产品的相对生 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 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 方获得收益 第二部分财政(第 11-17 章) 1.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明, 三者有机衔接. 相互制衡 2.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是: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 提高效率, 公共物品的定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 3.公共物品典型生产方式: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 4.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包括:决策制度、融资制度,生产制度和受益分配制度雌制度是该 制度结构的核心 5."纯公共物品”具有两大特征,即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其中,非竞争性是主要 特征,非排他性是 派生特征 6.公共选择理论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于 20 世纪 40 ~ 50 年代的美国,其代表 人物包括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等 7.公共选择理论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它分析的是个人行为在政治场景和公共选择中 的表现,主要包括 投票人.政治家,官僚 8.政府经济活动范围:①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②矫正外部性;③维持有效竞争;④调节收 入分配;⑤稳定经济 9.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①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 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③为公共工 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④通过政府直接投 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 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⑤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 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10.财政支出结构是财政能够掌握和控制的社会资源的内部配置比例要正确安排财政支出 中的购买性支出和 转移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的比例,合理安排财政投资支出 规模和结构,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保证重点建设资金需要 11.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职能财政实 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①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政府对社 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②加强税收调 节,通过税收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活动,是在全社 会范围内进行的收入的直接调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③发挥财政 转移支付作用,例如, 增加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地区的转移性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收入保障.教育和健康等转移 性支出等;④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社会福利等进行的收入分配,在受 益对象上具有广泛性和普 遍性 1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之一是加强税收调节通过税收进行的收入再分配 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收入的直接调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通过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 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 入 1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之一是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 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是将资金直接补贴给地区和个人,有明确的受益对象,受益范围和政策 选择性,对改变社会分配不公的程度具有重 要作用 14.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 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财政履行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四大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 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5.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行使,是通过调整优化财政支出和收入结构,发挥税收杠杆作用, 通过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相协调,其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16.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之一是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17.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是供求规律,即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 需求大于供给,价 格上涨,库存减少,生产增长通过价格和产量不断的波动,达到供求 平衡 18.唐斯"理性投票人假说"的基本观点是: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参加投票的期望净 收益 19.市场交易是边际交易,交易双方可以就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讨价还价,最终达到双方满意 的结果;而政治交 易中,个人在特定方案上只能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选择,根据少数服从 多数原则,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少数派只能接 受对其不利的方案, 20.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包括:①优化税制结构;制完善调节功能;③稳能宏观税负;④推 进依法治税 21.多数决策机制规则有:相对多数决策、二轮决选制、逆向排除法、博尔达计分法、孔多 塞规则、赞同投票等 22.投票循环又被称作“孔多塞悖论” 孔多塞主张,集体应当选择在两两对决中以简单 多数胜出的议案,该种形式的选举规则被称之为“孔多塞规则”,其核心思想一般由“三 个选民-三个选项,两两表决,得多数票者获 胜”的简单模型来表达. 23.私人融资又称自愿融资,是指私人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在公共物品的结构 和成本分担者比较清晰的小规模集体中,或者当提供者同时也是该公共物品的主要受益者 时,公共物品会被自愿提供这种融资的主 要缺点是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数量不足和结 构不平衡° 24.联合融资是指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在私人融资和公共融资之间做出分工政府通过价格 机制激励私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通常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手段,鼓励私人机构提 供公共物品 25.提高官僚机构效率的方法有:①应当增强官僚部门内部的竞争性,增加某一行业官僚部 门的数量是方法之 一,也可以允许其他行业现有的官僚部门通过业务参与以强化竞争;② 通过改变对官僚的激励,引导其最小化既定产出的成本;③通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外 包,让更多的私人营利性企业加入到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来,以期提高效率 26.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认为: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 支出作用的变化而 在初期阶段,建设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比重较大;中期阶段,私人投 资上升政府投资比重相对下降;成 环境,交通.教育,通信等项目以及对付市场失灵,使政 府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 27.财政支出规模,是指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它反映了政府实际 上参与社会经济生 活的程度,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支配了多少社会资源, 28.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规模用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我国常用 两种测量方法来反 映,一是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当任中央财政 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除了这两种相对规模指标外,还可以用与人口变量相联系的 相对指标即人均财政支出 r 来反映人均享受的公共服务的水平 29.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理论有:①瓦格纳法则一"政府活动扩张法则”;②皮考克和魏斯曼 一“梯度渐进增长理论”;③马斯格雷夫一"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④飽莫尔——"非 均衡增长理论”;⑤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 30.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国 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额的比例,以 MGP 表示其计算公式为:MGP = AG/AGDPO 31.“财政幻觉”,即选民通常更为关心扩大公共支出能给自己所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税 收负担也有可能同时增长 3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①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转移性 支出的比重处于较 低的水平;②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 年来虽然略有下降趋势,但仍徘徊在较高的 水平上;③社会性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有上升, 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 33.理解财政支出有关数据的指标:①财政支出规模;②财政支出结构;③财政支出的经济 性质 3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财政支出按功能分为十大类: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秩序和安 全、经济事务、环 境保护、住房和社会服务设施,医疗保健,娱乐文化和宗教.教育和社会 保护, 35.反映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指标有:①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 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②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之比,弹性系数大于 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①财政支出增 长的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每 增加一个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比例 36.确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关键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绩效评价实 践经验,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和经济性原则来确定 37.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①比较法; ②因素分析法;③公众评价法;④成本效益分析法 38.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逐步将一 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 60%以上;②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各类专项 转移支付;③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设立,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④加快修订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对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立.资金分配,使用管 理.绩效评价,信息公开等进行完善 39.大力支持社会保持和就业工作措施有:①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②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③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④支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⑤ 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40.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因其提出者为美国经济 学家阿瑟枝弗而得 名该曲线的基本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 一个重要条件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这里的税源主 要指国民收入即 GDP 或经济增长 41.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包括:①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②课税商品的性质;③课税 与经济交易的关系;④课税范围的大小;⑤商品的竞争程度 42.债务依存度,即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 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43.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 重,它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国债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和整体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 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 44.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因此有金边债券之称政府发行 的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 国债是以主权国家政府为主体所借的债 务,存在着负担问题,主要体现在込购者负担,债务人负担,纳税人负担,代际负担四个方面 45.国债市场的功能:①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②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使发行筌住是政 府以债券形式筹集资金时所申明的各项条款或规定,包括国债种类发行日期、发行权限、 发行对象、发行数额、票面金额、发行价格、利息率,利息支付方式以及国债流动性和安全 性等的规定,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46.直接发行方式是国债发行人亲自向投资者推销国债的方式直接发售方式的优点是可以 降低举债成本,便于了解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和投资意向;缺点是给发行单位带来相当大工 作量. 47.选择国债兑付方式主要考虑的因素:能否减少财政支出,是否有利于调控货币供给量, 是否有利于稳定国债行市,是否能保障持券人的投资利益等 前转也称"顺转”或“向前转嫁”,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的 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 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 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48.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一般债为、专项债务两类,分类纳入预算管理一般债务通过发行一 般债券融资,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预债务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纳入政府性基金 预算管理. 49.地方政府债方管理制度包括:①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②地方政府举债规 模报全国人大或其 常委会批准;③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④严格限定 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⑤建立债务风险 预警及化解机制;⑥建立考核问责机制, 50.承购包销方式是通过和一组银行或金融机构签订承销合同所体现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 国债销售任务的方式我国的这种国债发行方式具有两个特点:①发行人和承销人之间的权 利义务关系是通过承销合同确立的,在确 定发行条件方面,发行人和承销人之间具有平等 的关系;②承销人向投资人分销不出去的部分,由承销人自己认购,因此,一旦签订了承 销合同,发行过程就算结束 51.国债期货合约的特点:①期货合约交易与标的国债的交割在时间上不一致;②国债期货 合约到期结算时按 合约中的成交价格与标的国债到期时的现货价格之间的差价结算;③合 约中的标的国债是一种约定的"标准”标的 国债,不一定是现实中的国债;④期货合约的 交易与标的国债的交易在空间上可以分离;⑤期货合约交易实行保证 金制度,具有杠杆作 用,期货合约的市场流动性好 52.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企业,也可以是机关、社会团体、会办非企业单位、部 队、学校和其他单 位,或者是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经营者和其他自然人,扣缴义务人既 非纯粹意义上的纳税人,又非实际员担税款的负税人,只是负有代为扣税并缴纳税款法定 职责的义务人它的义务由法律基于行政便宜主义而设定,为法定义务 53.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货物的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四个环节 54.税制要素是指构成一国税收制度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 环节、纳税期限、 减税和免税、违章处理、纳税地点等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 是税制的基本要素 55.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 制度的中心环节 56.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固定税额)和累进(退)税率比例祝率是指对于同 一征税对象,不论 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定鲤鲤是税率的一种特 殊形式,是指按征税时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而不是规定征收比例的一种税率 制度累进祝率制度下,税率随着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 57.税目即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 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58.增值税的优点由增值税的特点决定,具体体现:能够平衡税负,促进公平竞争;既便于 对出口商品退税,又可避免对进口商品征税不足;在组织财政收入上具有稳定性和及时性; 在税收征管上可以互相制约,交叉审计. 59.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即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如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60.资源税是指对开发和利用国家自然资源而取得级差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收,目前 我国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61.租收按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中央税是指中 央管辖课征并支配的税种,包括消费税和关税等〃 62.税收按课税对象的不同划分为所得税、流转税和财产税;按计量课税对象的标准不同分 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钥和价外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为直 接税和间接税;按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63.个人所得税根据所得类别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64.流转税是我国税收收入中的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总额的 60%多,主要包括增值税、消 费税、关税等 财产税是指以各种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我国目 前开征的财产税有土地增值税、房产税、 车船税、契税等 65.财产税的优点:①符合税收的纳税能力原则;②课税对象是财产价值,税源比较充分, 且相对稳定,不易受经济变动因素的影响;③征税原则是有财产者纳税,无财产者不纳税, 财产多者多纳税,财产少者少纳税;④财产所有者在财产使用上一般不与他人发生经济关 系,财产税属于直接税,不易转嫁 66.违章处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它是税收强制性特 征的体现 67.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进一步发挥消费税调节功能;②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 改革;①加快推进 房产税制度改革;④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⑤ 加强和改进税收优惠政策设定;⑥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68. 预算原则主要包括:①完整性原则;②统一性原则;③可靠性原则;④合法性原则;⑤ 公开,性原则;①年 度性原则 69.多年预算是指对连续多个年度(一般为 3~5 年)的财政收支进行预测,规划或规定的一 种财政计划形式 编制多年预算一般采取逐年递推或滚动的形式,即多年预算每年编制一 次,每次向前滚动一年,多年预算一般不具 有法律效力,要提交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审议年 度预算时的参照,但不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 70.政府预算的编制反映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 的过程;决算是政 府算执行的总结通过政府预算,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 动,看出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状 况,因此,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 本环节 7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核心是调整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是实现国有资本 经营管理战略目标 的重要手段. 7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等方式取 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 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 转下年继续使用 73.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是财政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 部分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类,政府预算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平衡预算是指预算 收入基本等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差额预算是 指预算收入大于或小于预算支出的预算,按预 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类,政府预算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 74.政府预算具有三大职能:①反映政府部门的活动;②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③控 制政府部门的支出. 75.部门预算是指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其履行职能的需要,由基层单位开始编 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 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部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编制程序实行"两上两下”的基本 流程 76.部门预算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实行部门预算制度,需要将部 门的各种财政性资 金,部门所属单位收支全部纳入在一本预算中编制根据政府预算编制 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可将政府预算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按照预算编制形式,政府预 算分里 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照预算作用时间长短,政府预算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 77.单式预算的优点包括:①简单明了,整体性强,能够清晰反映政府财政收支全貌,有利 于公众监督政府预算的实施;②便于编制,易于操作 78.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组成其中,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 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如政府贷款及偿还国债等支出,优点有:①由于区分了政府预算 收入和支出的经济性质和用途,便于政府 科学安排预算收支结构,突出重点,分类控制预 算收支平衡;②便于政府灵活运用资本性投资和国债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 控其缺点在于编制和实施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 79.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遵循的原则有:①依法建立,规范统一;②统筹编制,明确责任; ③专项基金,专款 专用;④相对独立,有机衔接;⑤收支平衡,留有结余 80.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汇总编制,财政部审核后,由财政部 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向国务院报告 81.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①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 制度;②完善国库现金管理银行账户,资金清算及核算体系;③健全完善国库现金管理投融 资运行机制;④完善国库现金管理风险监控管理机制 82.我国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 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机制;②完善政府预算体系;③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④实施中 期财政规划管理;⑤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⑥建立政府资产报告制度;⑦建立权责发生 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⑧建立政府库底目标余额管理;⑨推进预算、决算公开, 83.规范财政性资金收缴方式包括:取消单位自行开设和管理的过渡账户,对财政收入分别 实行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制度;改变财政资金分散拨付方式,由财政部门根据不同支付主 体,对不同类型的支出分别采取财政直接支 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 84.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内容包括:①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超收收入用 于冲减赤字,补充 預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削减支出 或增列赤字,并在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 批准的国债余额限额内发债平衡;②地方一般公 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用于化解政府债务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短收,通 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其他预算资金,削减支出实现平衡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 经营预算如出现超收,结转下年安排;如出现短收,通过削减支出实现平衡分税制下, 根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 所必需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 85.中央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 司等集中交纳的 收入(包括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证券交易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出 口退税,船舶吨税,未纳入共享范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的利润等, 86.中央对地方税收返包括增值税定额返还、消费税定额返还.所得税税基返还(即企业所 得税,个人所得税 分享改革后的基数返还)和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税收返还 87.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 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88.收入划分原则包括:恰当原则、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即一般将 调控功能强、收入份额大、流动性强、收益与负担不直接对应的收入归中央政府 89.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包括:①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②增强 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③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90.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间职能的界定和 政府间事权划分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内容. 91.现行的财政体制的问题主要有:①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 范;②转移支付 制度不完善,规模过大,项目过多,资金分散,常有配套要求;③财政转 移支付结构不合理,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偏低;④一些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过快;⑤财政 支出结构固化;⑥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与支出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加剧 92.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有:①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一般性 转移支付规模和比 例,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促进地区间财力 均衡,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②清理、整合、 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 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 衡的问题,以及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全国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的问题,实现经 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93.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包括:①完整性;②对称性;③科学性;④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⑤法制性、 94.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总体要求包括: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和党的领导;② 坚持财政事权由中央决定;③坚持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坚持法治化规范化道路;⑤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 95.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包括三个方面:①合理使用转移支付方式;②进一步优 化财政转移支付结 构;③提高转移支付的法制化水平, 96.完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要做到:①适度加强中央事权;②明确中央与地方 共同事权;③明确 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④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 97.不同层级的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有:①受益原则;②效率原则;③区域原 则;④技术原则“ 98.税收乘数 KT =国民收入变动率∆Y/税收变动率∆T = - b/(1 - b),b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99.税收乘数表明税收的变动(包括税率.税收收入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 由于税收增加会减少社会总需求,进而减少国民收入,所以,税收乘数为负数,说明税收 增减与国民收入变动呈反方向变动 100.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 导原则和措施财 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财政政策目标,是政府指定和实施财政政策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社会 总需求与总供给,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 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102.财政政策的功能包括:①导向功能;②协调功能;③控制功能;④稳定功能 103.财政政策乘数,是用来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政策乘数具体包括祝 收乘甄曲购买 出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104.自动稳定财政政策: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 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这种机制又称财政"自动稳定器”,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累进所得税(包括 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② 政府福利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105.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减小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在社会总需 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情况下,政府通常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 出等手段,减少或者抑制社会总需求,达到 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最终实现社会总供需的 平衡, 106.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各项重点建设;②实 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③大幅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扩大居民 消费需求;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 民生;⑤大力支扌寺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07.汲水政策,是一种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 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主要有四个特点:①是一种以市 场经济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诱导经济复苏的政策;②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 动和活跃社会投资;③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④是一种短期财 政政策,因为如果经济 萧条状况不再存在,这种政策就不再实行, 108.经济稳定增长,决定于两个源泉,一是生产要素的增长,二是生产要素的技术进步程 度因此,经济稳定增长就是财力,物力和人力等社会资源能够支持的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09.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由 被动调控向主动调控转变;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由单一调控向综合运用工具调控 转变 110.我国实施财政政策的基本经验包括:①始终把握相机抉择这个财政政策管理的基本要 求;要实现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的有机结合;③加强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协调配 合;④注重国内外政策的协调.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 18-22 章) 1.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商业银行不具 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但是具备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 的能力 2.结构性货币失衡是指货币供给与需求大体一致,但货币供给结构与对应的货币需求结构不 相适应,主要表现为短缺与滞留并存,经济运行中的部分商品,生产要素供过于求,另一部 分又求过于供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 3.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的重要内容,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 行所掌握 4.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①M0 =流通中货币;②M1=M0 单位活期存款;③M2 = M1 单位定 期存款 个人存款 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5.货币供应量 M2 的计算公式为:M2 = M1 单位定期存款 个人存款 其他存款(财政存款 除外),其中 M1 = M0 单位活期存款,M0 =流通中货币’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 现钞总和(即通常所指的现金) 6.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故被称为基础货币,包 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7.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假定其他因素 不变,物价水平与 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8.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理当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 求 9.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等于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 10.形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不仅在于过度的现金发行,更在于过度的信用供给而且,无 论是现金通货,还是存款货币,都是通过信贷程序供给的因此,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11.流动性偏好理论指出货币需求是由三类动机决定的:①交易动机,即由于收入和支出的 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②预防动机,即为应付各种紧急情 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如应付失业. 疾病等意想不到的需要,以及企业的不时之需; ③投机动机,即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 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 获利的动机由此可见,投机性需求是由利率决定,并且是利率的减函数. 12.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通货膨胀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其中, 抑制型通货膨胀是指一国实行物价管制的情况下,商品供给短缺不能由物价上涨来反映, 只表现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而使货币流通速 度减慢,故又称为隐蔽性通货膨胀 13.为治理通货膨胀,政府多采取紧缩总需求的政策,即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的措施:①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支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削减购 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投资、行政事业费 等;二是消减转移性支出,包括各种福利支出、财 政补贴等②增加税收,③发行公债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①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②提高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操作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一般会通过公开市场向商业 银 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有价证券,从而达到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14.制约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能力的主要因素:①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②提 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③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的限制, 15.成本推进型本货膨胀:①工会推动的"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即工资和物价螺旋上升的 通货膨胀;②垄 断企业推动的“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即垄断企业为保证实现其利润目 标而操纵市场,人为抬高产品价格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16.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来自三个方面:①财富总额与财富构成; ②各种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③其他因素 17.中央银行只能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即中央 银行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或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要求,确定其信贷规模 18.导致过度的信贷供给的原因主要有:①财政原因因财政原因迫使过度供给货币的情况 有两种,即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财政政策②信贷原因因信贷原因迫使过度供给 货币的情况主要是指银行信用提供的货币量 超过了经济发展对货币数量的客观需求,一般 称之为"信用膨胀” 19.各类通货膨胀的共同特征:①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②物价持续上涨 20.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①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 的资金支持,包括 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②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 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③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 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 融资;④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 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21.中央银行不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非银行金融业务,不对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 体提供担保或直接发放贷款,它的业务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2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指标包括:①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利率,通常是 指短期的市场利率,即能够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变动灵活的利率,在具体操作中有的使 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有的使用短期国库券利率②货币供应量③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 币超额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有直接决定作用④通货膨胀率 23.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相应的 中介目标,编制贯彻货币政策的指标体系,以便实施具体的政策操作和检查政策的实施效 果 24.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 2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中央银行可以 通过降低法定准备 金率,使商业银行用于发放贷款的货币数量相应增多和货币乘数变大, 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和降低市场利率,刺激投资增长 26.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在三个缺陷:①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 行可以变动其在中 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 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是一剂"猛药”; ③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 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 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27.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向持有商业票据等支付工具的商业银行进行贴现的行为再贴现政 策是中央银行根据需要调整再贴现率,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与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工具相比,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 要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28.我国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29.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有:①不以营利为目的,中央银行以金融调控为己任,稳定币 值,促进经济发展是其宗旨;②不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非银行金融业务,不对任何个人.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提供担保或直接发 放贷款,它的业务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商业银行 及其他金融机构;③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 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 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30.中央银行的信贷业的主要有:接受商业银行提交的有价证券作为抵押物而向商业银行提 供的再抵押放款、为商业银行贴现商业票据的再贴现和再贷款三种方式. 31.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包括:①集中准备金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防 止其破产使存户受损,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了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②最 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感到资金不足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③ 全国清算,各商业银行都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并在中央银 行开立往来账户 32.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代理国库;②代理发行国家债券;国对国家提供信贷支持; ④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⑤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33.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其中,信用中介是商业银 行最基本的职能 34.商业银行基本经营管理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 35.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其中,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 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其中,吸 收存款常用的分类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同业存放存款业务创新(如可转让 支付命令账户)等法定准备金存款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36.商业银行的借款业务主要有: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 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 37.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按贷款条件划分,可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其中,担保贷款是指 以特定的抵押品作 为担保的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38.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有:贷款业务、票据贴现和投资业务 39.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①是承担着资金融通职能的金融企业;②是以营利为经营目的的 企业;③经营范围广泛.业务种类齐全 40.法玛将市场有效性分为三类:①如果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如价格,交易量等)对证券的 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市场达到弱型效率;②如果有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如公司 对外公布的盈利报告等)对证券的价格变 动没有任何影响,则证券市场达到半强型效率; ③如果有关证券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公开发表的资料以及内幕信 息对证券价格变动没有 任何影响,即证券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与证券有关的所有信息,则证券市场达到强型效 率 41.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比较典型.有代表性的同业拆借利率是指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LIBOR) ,LIBOR 是伦敦金融市场上银行间互相拆借英镑.欧洲美元及其他欧洲货币时 的利率 42.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它是一种直接融资的市场,即不通过银行等信用中 介,资金的需求者 和供给者直接逬行融资的市场,债券市场既具有货币市场属性,又具有 资本市场属性 43.金融市场效率包括两方面:①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 力;②金融市场的 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44.商业票据是一种短期无担保证券,是由发行人(一般为信誉高.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为 了筹措短期资金或 弥补短期资金缺口,在货币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在将来一定时期 偿付票据本息的凭证 45.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单一银行制,另一类是总分行 制其中,单一银行制下的商业银行只有_个单独的银行机构,不设分支机构°美国的许多 州立银行,就是比较典型的单一银行制模 式的商业银行总分行制下的商业银行在总行之 下设有多层次的分支机构英国银行模式就是典型的代表,目前世 界各国的商业银行一般 都采用这种银行制度 46.商业银行实行专业化银行制,只能经营传统的银行业务,即吸收存款和发放短期工商贷 款(包括贴现商业 票据)等业务,其余的长期信用业务、证券投资业务.信托业务、保险 业务等则由专业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经营 47.不同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有不同的组织形式:①由政府建立存款保险机构,如美国、英 国,加拿大等;② 由政府与银行界共同建立存款保险机构,如日本,比利时等;③在政府支 持下由银行同业联合建立存款保险机构, 如德国、法国.荷兰等 48.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从同业 拆借市场拆借. 发行金融债券,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 49.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使用自己的资金而为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从中收 取手续费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而提供的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也称为无 风险业务,主要包括:①结算业务;②信托 业务;③租赁业务;④代理业务;⑤咨询业务 存款保险基金的运用,应当遵循安全、流动、保值增值的原则,限于下列形式:①存放中国 人民银行;②投资政府 债券.中央银行票据,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债券及其他高等级债券; ③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50.存款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金融机构按规定交纳的保费,存款人并不需要交保费. 存款保险基金的来 源包括:①投保机构交纳的保费;②在投保机构清算中分配的财产;③ 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运用存款保险基金获得的收益;④其他合法收入 51.常见的金融风险的类型(四类):①由于市场因素(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 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②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 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③金融参与 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④ 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 致的操作风险 52.金融风险的主要特征包括:①不确定性,即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非常夏杂,各种因素相互 交织,难以事前 完全把握;②相关性,即金融机构所经营的商品一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金 融机构同经济和社会是紧密相关的;③ 高杠杆性,即金融企业负债率明显偏高,财务杠杆 大,导致负外部性大;④传染性,即金融机构承担着中介机构的 职能,割裂了原始借贷的 对应关系处于这一中介网络的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甚至 发 生行业的,区域的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 53.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①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这是以中央银行为重心, 其他机构参与分工 的监管体制美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美国对银行类金融机构采取双线 多头的监管体制②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这是在中央银行之外,同时设立几 个部门对银行,证券和保险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体制,但是中央银行 在其中发挥独特的作 用,德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54.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本分为:①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 开储备;②附属 资本(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账准 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 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 50%o 55.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具有的特征:①出口不断萎缩,外汇主要来源于举借外债;②国际 债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③大多数债务国缺乏外债管理经验,外债投资效益不高,创汇能 力低 56.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监管当局的主要职责应包括:①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 ②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③加快制度化进程, 57.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①银行股份,即世界银行的成员国认缴的世界银行股份; ②借款,主要包括直接向成员国政府.政府机构或中央银行发行中短期债券或在国际资本市 场上直接发行中长期债券两种方式;③转让债权,即世界银行将贷出款项的债权转让给商业 银行等私人投资者,收回一部分资金;④业务,收益,世界银行 近年来的业务净收益都留作 准备金,成为其一个资金来源 58.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从国际货币体系出现到现在,依次 经过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59.金本位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是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其特征为:①铸币平价是各国 汇率的决定基础; ②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 60.1821 年前后英国采用了金本位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金本位制在 1929-1933 年大危机的冲击下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 两个阶段,即 1945 ~ 1973 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 1976 年以来的牙买加体系 6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有:①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美元按照每盎司黄金 35 美元的官价与黄 金挂钩,美国政府承担按官价兑换其他国家政府所持美元的义务其他国 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汇率,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②可调整的固定汇率.③ 国际收支的调节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收支失衡有两种方法 调节,其中短期失衡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解决,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平价解决 6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①监督成员国及全球的经济,金融发展和政策, 向成员国提供政策建议;②向有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提供贷款,以支持其结构调整和改 革政策;③向成员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提供 技术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 核心机构,其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 发展;促进 汇率的稳定,保持成员国之间有秩序的汇率安排 6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①货币性黄金1976 年 IMF 正式废 除黄金官价,由于货币当局在执行黄金国际储备职能时不能以实物黄金对外 支付,所以黄金只能算成是潜在的国际 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②外汇储非,是国际 储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非黄金储备中的占比高达 95%以上③IMF 的储备头寸,是指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账户中会员国可以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④特别提款权,是 IMF 根 据会员国缴纳的份额无偿分配的,可供会员国用以归还基金组织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 付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特别提款权根据一篮子货币定值, 64.国际货帀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①成员国缴纳的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 的资金来源;②借款 6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特点有: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成员国的贷款主要是帮助其解 决国际收支问题;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是有政策条件的;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 款是临时性的 66.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①确定国际储备资产;②确定汇率制度;③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 式 67.中央银行间开展货币互换的目标主要有三类:①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临时措施,如美联 储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安排;②作为金融危机的常设预防机制,如东盟和 中曰韩之间建立的“清迈倡议”;③作为深化双方经济金融合作的措施 68.政策性银行和国内商业银行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称为“点心债";境外机构墳内 发行的人民币债券 称为"熊猫债” ° 69.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协议主要包括:①允许两国本币或只是人民币用于两国边境贸易的结 算;②允许商业银 行相互开立本地账户,为边境贸易提供银行结算服务;③允许商业银行 在海关备案后跨境调运两国本币现钞;④允 许商业银行在边境地区设立两国货币的克换点 70.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主要有:①经济开放程度;②经济规模;③国内金融市场 的发达程度及其与 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④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⑤相 对的通货膨胀率, 71.商业银行在办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应履行下列义务:①严格进行交易真实 性和合规性审查; ②按照规定报送信息;③履行反洗钱和反恐融资义务 72.跨境人民币业务是指居民(境内机构.境内个人)和非居民(境外机构,境外个人)之间 以人民币开展的 或用人民币结算的各类跨境业务.跨用人民币业务的类型包括:①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②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 算;③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④跨境贸易人民 币融资;⑤跨境人民币证券投融资;⑥双边货币合作其中,跨境人民币证券投融资包括: ①境内机构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②境外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第四部分统计(第 23-27 章) 1.统计学有两个分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 学方法其内容包 括如何取得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 示,如何描述数据的一般性特征.推断统计 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 计学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2.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而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 总体特征 3.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 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4.抽样调查的特点:①经济性;②时效性强;③适应面广;④准确性高 5.典型调查是一种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 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6.统计变量根据不同的取值表现有如下分类:①当变量的取值表现为具体数值时,该变量被 称为定量变量或数量变量,如企业销售额,年龄;②当变量的取值表现为类别时,该变量则 被称为分类变量,如企业所属行业,性别,汽车品牌;③当变量的取值表现为类别且有一定 顺序时,该变量被称为顺序变量,如员工受教育水平.产品等级. 7.统计报表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全面统计报 表要求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填报,非全面统计报表只要求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 填报 8.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 和普查 9.普查的特点:①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多,需要耗费 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通常需要间帰较长的时间②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 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③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 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④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10.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其内容包括参数估计 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信息判 断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 11.一手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两个:①调查或观察;②实验 12.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主要用于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但不适用于分类数据中 位数的优点是不受 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尤其适用于测试偏斜分布的数值型数据 13.平均数,就是数据组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该组数值的个数 14.Pearson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和 1 之间,即 r 的取值可表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讲第二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讲第二章
1.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生产者预期;⑤相关产 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2.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①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②生产周期和自 然条件;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3.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④替代 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⑦其他因素,其中,产品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关键的 因素。一般而言,商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因为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 数量的变化。 5.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公式有点弹性公式和弧弹性公式两种:前者表现的是一点上的弹性, 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后者表现的是两点之间的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 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7.需求价格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弹性,它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与 需求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需求价格点弹性表明的只是一点上的弹性,因此 只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 比的比率,分为三种情况:①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 1 时,称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②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 1 时,称为需求单一弹性;③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 1 时, 称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弾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 品,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弾性大。②商品的重要性,一种商品如果是生活必需品,其 需求弹性就小或缺乏弹性。而一些非必需的高档商品,像贵重首饰、高档服装等,其需求 弹性就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弾性就越大, 反之就缺乏弹性。④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弾性越 小; 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10.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 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 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 1,那么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 入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 1,那么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这是企业实 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 11.交叉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交叉弹性系数=商品 i 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 j的价格的 相对变化 12.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均衡价 格就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13. 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是指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 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其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在我国,保护价 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生产者收入过 少,有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我国和世界上一些 国家或地区采用保护价格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水平。 14. 最高限价是指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 进行。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由于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 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 给减少和需求增加,结果就是市场供给短缺, 实施最高限价政策,会出现商品短缺现象,这会引起严重的排队现象。当政府监管不力时, 还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导致变相涨价等现象。 15. 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产生两种效应,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在名义收入 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 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賛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 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16. 对于正常商品而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和价格反向变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反向 变动,因此,正常商 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对低档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反 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大多数情 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 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反向变动,因此,低档品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7. 经济人假设认为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 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 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 18.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在这条曲线上的所 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 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19.无差异曲线的特征: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征,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 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20.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 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 凸向原点。 21.根据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满足递减规律,即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 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在增加,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即边际效用递减;当商 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效用递减 为零,此时总效用达到最大;之后再增加消费, 边际效用递减为负,总效用开始减少。 22.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而序数效用论认为 消费者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 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因此,基数基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效用 是否可以直接直量。 23.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假定有:①完备性,其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 地表达出来;②可 传递性,其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③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 是少,即如果两组商品的区别只是在于其中 一种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较 多的那个组合,即多多益善。 24.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 1937 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一文,对企业本质属性问题进行了 开创性的探讨,他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 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 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 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费用。 25.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交易费用包括两类:①签 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②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 费的成本。因此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26.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部分。其中,显成左是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 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隐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 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隐成本是企业自己 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它实际上也是一种 机会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 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来支付和计算。 27.短期是指生产期间很短,总有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长期是指企业在这 段时间内可以调整 生产要素,从而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可见,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 成本函数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短期成本函数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长期 成本函数只有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其中 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等。 28.企业的规模报酬一般呈现一定的规律,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 企业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能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企 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 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29.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实际上, 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唯一动机,其原因包括:在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企业所有者往往并不 是企业真正的经营者,企业的日常决策是由企业 的经营者做出的。经营者还有其他的目标,如企业的生存,舒适的 生活以及优厚的薪水等。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特别是信息的不对称性,所有者并不能完全监督和控制经营者的行 为。 经营者也可能只顾及企业的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的长期利益。 30.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原因包括:①从长期来看生产者 的活动看起来很 接近于追求最大利润;②经营者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在很大程度上受 到制约;③长期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最终将为市场所淘汰;④经营不善可能会使 经营者的职位产生动摇。 31.投入一般可以分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 变的,但在短期内,部分生产要素,例如厂房设备等资本投入可能是不能改变的,一般称 为不变投入, 32.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市场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有:①本 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②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①进入 障碍的大小, 3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的价格,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相等,所以平均收益线 AR. 边际收益线 MR. 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 34.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的供给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中,各 寡头垄断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 35.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形成模型包括:①协议价格制,即在生产者或销售者之间存在着某 种市场份额划分协议条件下,生产者或销售者之间共同维持一个协议价格,使得行业净收 益最大。其方式是限制各生产者的产量,使行业边际收益等于行业边际成本,当企业联合 起来一起行动,就形成了卡特尔。但是,卡特尔成员之间的联盟往往并不牢固。在我国或 其他一些国家,企业之间实施价格共谋或卡特尔是一种违法行为,受到反垄断法律法规的 严格 禁止。②价格领袖制。行业中某一个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率先确定价格,其他企业则参 照这个价格来制定和调整本企业产品的价格,与其保持一致, 36.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37.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特征:①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②产品具有差异性,生产者 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③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任何进入障碍。 38.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垄断 企业可以对需求格弹性较小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实行"少销厚利”;而对需求价格弹性 较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实行“薄利多销”。 39.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与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相同;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 曲线是重合的。 40.完全垄断市场具有的特征:①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生产者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 的接受者;②完 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③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 场非常困难• 41.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在垄断竞争市场上, 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虽然属于同一大类,但却具有一定的差别性。这种差别既可能是实际 质量的差别,也可能是形式上的差别,还可能是消费者感觉上的差别。 42.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的特征有:①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 者的规模都很小。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 ②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③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可以自由进 入或退出市场,④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地了解, 43.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包括:①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 组以上的不同购买 者;②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幵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 流动,当上述两个条件同时满足,企业可以 通过对缺乏弹性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而对 富有弹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增加总的收益。 44.价格歧视一般可分为三级:①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 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也就是企业对不同的购买者所购买的每一个批量单位的产品收 取不同的价格;②二级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 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③三级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的购买者或不同的市场规定不同的 价格。 45.在短期均衡状态下,垄断竞争厂商可能获得经济利润,也可能只获得正常利润.还可能 蒙受亏损,这取决 于短期均衡条件下,市场价格和平均成本的关系』垄断竞争厂商根据 MR= MC 的原则调整产量和价格,直到使市 场供求相等和 MR=MC 同时实现为止。此时的 价格大于平均成本,厂商获得最大利润;价格小于平均成本,厂商 获得最小亏损;价格等 于平均成本,厂商经济利润为零。 46.规模经济是形成自然垄断的重要原因『某些行业的技术条件决定了只有在产量很高或生 产规模巨大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生产的规模效益,即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地 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 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 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 47.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为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劳动 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小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则可以通 过增加闲暇减少劳动来增加消费者的总效用; 反之,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大于闲暇的边际 效用,则可以通过减少闲暇增加劳动来增加总效用。 48.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在一是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的生产状 况和市场情况,确 定要素的使用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 品。 49.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者是生产者或厂商,供给者是消费者或居民,生产者对劳动, 土地等生产要素的 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接派生出来的。这种对生产要 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或者"派生需求。 50.边际物质产品也称为边际产量,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如以 MPP 代表边际物质产品,△ L 代表要素投入的增加量,AQ 代表总产量的增加量,则有:MPP = AQ/ALO 51.对于要素需求曲素,由于完全竞争生产者在销售产品时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者是产品价 格的接受者,所以 产品价格为常数 P,即生产者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都等于产品的价格已 所以有 MRP=VMP=PxMP,即生产 者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收益产品。由于 MP 曲线向下 倾斜,而 P 为常数,所以 MRP = VMP 曲线也向下倾斜。 而对于要素供给曲线,完全竞争生产者在购买要素时是完全竞争的,即生产者完全是要素市 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随着工资率不断提高,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这表明工资变动的总效应为负。由于工资 提高,替代效应使闲暇消 费下降.劳动供给增加,收入效应使闲暇消费上升.劳动供给减少。 要使总效应为负’则必然有收入效应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 52.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等,其所有者可以由其拥有的生产要素来获得收入,劳 动可以获得工资, 资本产生利息收入,而由土地得到的收入则是指地租, 53.影响生产要素价格的因素:①消费者的需求曲线;②生产者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上所处的市场状态。 54.不同于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需求,或称为复合需求, 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性,各种生产要素要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生产最终产品,联 合需求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对每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数量将取决于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同 时受到其他生产要素需求数量的影响,反过来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和价格也会影响其他 生产要素的需求。 55.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 置失当的情况。市场失灵有四种情况: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其中外部 性(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 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 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 费者,外部性可以分 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养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 一种 情况。 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干 预和调控,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看不见的手”. 56.关于科斯定理,通常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 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 累托最优。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不存在帕 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57.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 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性等。 58 .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即使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存在外部性的影响,整个经 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 与外部不经济。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 的外部性。 59.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等 手段。 60.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 却不必为这种损害 逬行补偿,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 成本,倾向于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政 府对产生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可以使用税收手段或罚款,增税部分或罚 款应等于社会成本与 私人成本的差额,这会使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从而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而言,由于其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因为社会收益等于私人 收益与外部收益之和,而外部收益却不能为生产者通过市场价格获得),因而缺乏生产积 极性.其产出水平就会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61.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般认为,国防、治安等 都是最典型的纯粹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 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62.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的特点,使得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 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63.逆向选择:卖方和买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会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向 左下方弯曲,最终结果是劣质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 64.投资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即投资乘数 k = 1/ (1-β) 65.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运用支出法核算国 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最终消费率指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66.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各单位的增加值等于 一定时期内的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项之和。 67.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 间的关系,认为人们 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 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实现一生消费效 用的最大化。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 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与财产,即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 周期阶段。 68.凯恩斯消勘理论有 3 个假设: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 的消费随之增长, 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②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 的因素;③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消费函数(C = a BY),是以凯恩斯 的消费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认为,实际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因 为无论以何种方式投 资,利率都是机会成本的一部分,利率越低,任何一项投资的机会成本就越低。因此利率 越低,投资就越有利可图,投资水平就会提高了。 69.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 而是根据他的持久 收入(即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决定的。在长期中,持久性收 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包括:①从价值形态看,它是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 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②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 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③从产品形态看, 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 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70.总需求曲线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该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 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产量水平。在以价格和收 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71.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股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示价格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短期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时企业愿意提 供的产品数量上升。其原因是,由于价格和工资调整缓慢,企业的成本在短期内表现相对 稳定,当产品价格上升时,企业的利润上升,企业将会扩大生产,社会总产出就相应增加。 72.一致指标,也称同步指标,是指这些指标的峰顶与谷底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的峰 谷出现的时间一致。 在我国,一般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等视为一致指标。 73.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 o这一概念的核心思想是: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 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74.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的提高。因此,以人为本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核, 75.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可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 期。如果经济运行 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 GDP 绝对减少,通常将 其称为古典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 绝对减少,则为增长型周期。 76.全要素增长率就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者说技术进步程度在经济增长中所 占份额或比重。根据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可得:全要素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 x 劳 动增加率)-(资本份额 x 资本增加率)。 77.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 衡量一个国家总体 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78.两因素分解法是指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看作某一项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 与其生产率作用的 结果,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即假定 经济增长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劳动时间)的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79.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在 生产能力一定时,生产能力利用率提高就能够增加资本的投入量;否则,就会减少资本的 投入量。 80.扩张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的增长时期,通常伴随着就业,生产,价格,货市,工资,利 率和利润的上升。在扩张阶段,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 81.引起经济波动的原因包括: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的某些特点、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政 策的影响等。其中,经济波动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一致,两者的不一致一 般总是通过总需求作用于经济运行过程。按照周期波动时间的长短,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可 分为三种类型,即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其中,中周期又称中 波或大循环,每个周期 的平均长度约为 8 ~ 10 年左右。这是由法国的经个学家朱平拉提出来的,因此又称朱格拉 周期。 82."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协调是持续 健康发展的内在 要求,重点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 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83."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②人民生活水 平和质量普遍提高;③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④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⑤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84.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 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任务。 85.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征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 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8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是促进"三个转变":①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 拉动向依靠消费. 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逬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 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促逬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能 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87.要保持一国长期的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选择的经济政策:①增加劳动供给的政策;②刺 激资本积累的政策; ③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 88.三要素分解法是指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丛篁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室三 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计算公式为:经济增长率=技术 进步率 (劳动份额 X 劳动增加率) (资本份额 X 资本增长率)。 89.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的一般特征包括: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 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 度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 90.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科学技术逬步,自然资源状况、社会制度、经济体制与经济 政策』以及人口的 增长情况等。具体来看,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 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及资本的效率。 91.资本的效率既投资效益,是指单位资本投入数量所能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用国内 生产总值与资本总 额的比率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投入的资本数量 来表示。资本的效率提高就会带来经济增长; 资本的效率下降就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9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 93.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就业和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我国只 计算城镇地区的失 业率,而没有计算覆盖全国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统一的失业率;在计算城 镇失业率时,主要是以是否具有城镇户口为标准, 94.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失业总人数与民 用劳动力总人数的 比率,即: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100%。 95.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需求不足失业(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又分为摩擦性失业和结构 性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又称非自愿失业,或者称之为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现行 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96.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 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反之,当失业率上升时, 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 97.我国目前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衡量价为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 98.摩擦性失业是因为劳动者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引起 的失业,也就是由于 劳动者从一个工作转换到另一个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由于产业 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是结构性失业。 99.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是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 100.当总需求增长过快时提高利率可以抑制投资和吸引储蓄,从而有利于抑制总需求;在 总需求增长缓慢时,降低利率可以鼓励投资和促进消费,从而有利于提高总需求。 101.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又 是价格总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上由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决定。 102.奥肯定律是指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即相对于潜在的 GDP,GDP 每下降 2 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 1 个百分点。或者说,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失业率每提 高 1 个百分点,GDP 就会下降 2 个百分点. 这一定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表明了在经济 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政策含义就是,政府应当 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 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的主要途径。 103.就业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①就业者条件,指一定的年龄;②收入条件,指获得一 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③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 104.就业弹性的变化决定于产业结构等因素,如果第三产业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 例较大,就业弹性就 较高。在我国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单位产品需要投入 的劳动力较多。 105.长期菲利晋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直线,它否认了短期存在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 关系:政府增加总需 求,提高了通货膨胀,而不一定降低失业率;政府压缩需求,提高了 失业率,而不一定降低通货膨胀,所以,政府 的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106.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有:①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②总需求和总 供给。 107.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①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 数等;②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108.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①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在一般情况下,一 国的经济总产出水平越高,经济总量越大,其进口贸易额就越大。②汇率水平。一国货币 汇率上升即货币升值,以本币标示的进口商 品价格就会下跌,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就会增加,进口贸易额也会增加。③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 水平。在国际市场上, 如果商品紧缺,从而导致价格大幅度上升,就会使一国的进口贸易受到影响, 109.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①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②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 低;③汇率水平的高低;④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110.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措施:聲祝限制£宜韭关祝限制厶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包 括进口配额、自 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政府干预出 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间接补贴包括 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111.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或限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 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12.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总体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产品的竞争 力以及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与各国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或贸易政策有关。 113.歧视性公共采购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有关法律制度,给予国内的供应商优先获得政 府公共釆购订单的措施,这种政策是对外国供应商的一种歧视。 114.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 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115.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该产品存 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 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②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 大损失;①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16.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主张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 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117.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提出了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 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井形成了当代贸易理论。 118.大卫•李嘉图在 19 世纪在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 国家产品的相对生 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 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 方获得收益。 第二部分财政(第 11-17 章) 1.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明, 三者有机衔接. 相互制衡。 2.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是: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 提高效率, 公共物品的定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 3.公共物品典型生产方式: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 4.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包括:决策制度、融资制度,生产制度和受益分配制度。雌制度是该 制度结构的核心。 5."纯公共物品”具有两大特征,即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其中,非竞争性是主要 特征,非排他性是 派生特征。 6.公共选择理论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于 20 世纪 40 ~ 50 年代的美国,其代表 人物包括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等。 7.公共选择理论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它分析的是个人行为在政治场景和公共选择中 的表现,主要包括 投票人.政治家,官僚。 8.政府经济活动范围:①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②矫正外部性;③维持有效竞争;④调节收 入分配;⑤稳定经济。 9.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①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 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③为公共工 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④通过政府直接投 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 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⑤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 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10.财政支出结构是财政能够掌握和控制的社会资源的内部配置比例。要正确安排财政支出 中的购买性支出和 转移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的比例,合理安排财政投资支出 规模和结构,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保证重点建设资金需要。 11.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职能。财政实 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①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政府对社 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②加强税收调 节,通过税收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活动,是在全社 会范围内进行的收入的直接调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③发挥财政 转移支付作用,例如, 增加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地区的转移性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收入保障.教育和健康等转移 性支出等;④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社会福利等进行的收入分配,在受 益对象上具有广泛性和普 遍性。 1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之一是加强税收调节。通过税收进行的收入再分配 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收入的直接调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通过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 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 入。 1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之一是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 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是将资金直接补贴给地区和个人,有明确的受益对象,受益范围和政策 选择性,对改变社会分配不公的程度具有重 要作用。 14.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 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财政履行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四大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 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5.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行使,是通过调整优化财政支出和收入结构,发挥税收杠杆作用, 通过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相协调,其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16.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之一是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17.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是供求规律,即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 需求大于供给,价 格上涨,库存减少,生产增长。通过价格和产量不断的波动,达到供求 平衡。 18.唐斯"理性投票人假说"的基本观点是:理性的个人投票与否,取决于参加投票的期望净 收益。 19.市场交易是边际交易,交易双方可以就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讨价还价,最终达到双方满意 的结果;而政治交 易中,个人在特定方案上只能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选择,根据少数服从 多数原则,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少数派只能接 受对其不利的方案,。 20.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包括:①优化税制结构;制完善调节功能;③稳能宏观税负;④推 进依法治税。 21.多数决策机制规则有:相对多数决策、二轮决选制、逆向排除法、博尔达计分法、孔多 塞规则、赞同投票等。 22.投票循环又被称作“孔多塞悖论” 。孔多塞主张,集体应当选择在两两对决中以简单 多数胜出的议案,该种形式的选举规则被称之为“孔多塞规则”,其核心思想一般由“三 个选民-三个选项,两两表决,得多数票者获 胜”的简单模型来表达. 23.私人融资又称自愿融资,是指私人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在公共物品的结构 和成本分担者比较清晰的小规模集体中,或者当提供者同时也是该公共物品的主要受益者 时,公共物品会被自愿提供。这种融资的主 要缺点是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数量不足和结 构不平衡° 24.联合融资是指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在私人融资和公共融资之间做出分工。政府通过价格 机制激励私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通常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手段,鼓励私人机构提 供公共物品。 25.提高官僚机构效率的方法有:①应当增强官僚部门内部的竞争性,增加某一行业官僚部 门的数量是方法之 一,也可以允许其他行业现有的官僚部门通过业务参与以强化竞争;② 通过改变对官僚的激励,引导其最小化既定产出的成本;③通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外 包,让更多的私人营利性企业加入到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来,以期提高效率。 26.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认为: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 支出作用的变化而 在初期阶段,建设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比重较大;中期阶段,私人投 资上升政府投资比重相对下降;成 环境,交通.教育,通信等项目以及对付市场失灵,使政 府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 27.财政支出规模,是指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它反映了政府实际 上参与社会经济生 活的程度,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支配了多少社会资源, 28.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规模用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我国常用 两种测量方法来反 映,一是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当任中央财政 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除了这两种相对规模指标外,还可以用与人口变量相联系的 相对指标即人均财政支出 r 来反映人均享受的公共服务的水平。 29.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理论有:①瓦格纳法则一"政府活动扩张法则”;②皮考克和魏斯曼 一“梯度渐进增长理论”;③马斯格雷夫一"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④飽莫尔——"非 均衡增长理论”;⑤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 30.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国 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额的比例,以 MGP 表示。其计算公式为:MGP = AG/AGDPO 31.“财政幻觉”,即选民通常更为关心扩大公共支出能给自己所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税 收负担也有可能同时增长。 3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①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转移性 支出的比重处于较 低的水平;②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 年来虽然略有下降趋势,但仍徘徊在较高的 水平上;③社会性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有上升, 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 33.理解财政支出有关数据的指标:①财政支出规模;②财政支出结构;③财政支出的经济 性质。 3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财政支出按功能分为十大类: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秩序和安 全、经济事务、环 境保护、住房和社会服务设施,医疗保健,娱乐文化和宗教.教育和社会 保护, 35.反映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指标有:①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 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②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之比,弹性系数大于 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①财政支出增 长的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每 增加一个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比例。 36.确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关键。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绩效评价实 践经验,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和经济性原则来确定。 37.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①比较法; ②因素分析法;③公众评价法;④成本效益分析法。 38.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逐步将一 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到 60%以上;②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各类专项 转移支付;③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设立,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④加快修订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对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立.资金分配,使用管 理.绩效评价,信息公开等进行完善。 39.大力支持社会保持和就业工作措施有:①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②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③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④支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⑤ 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40.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因其提出者为美国经济 学家阿瑟枝弗而得 名。该曲线的基本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 一个重要条件。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这里的税源主 要指国民收入即 GDP 或经济增长。 41.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包括:①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②课税商品的性质;③课税 与经济交易的关系;④课税范围的大小;⑤商品的竞争程度。 42.债务依存度,即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 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43.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 重,它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国债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和整体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 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 44.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因此有金边债券之称。政府发行 的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 。国债是以主权国家政府为主体所借的债 务,存在着负担问题,主要体现在込购者负担,债务人负担,纳税人负担,代际负担四个方面。 45.国债市场的功能:①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②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使发行筌住是政 府以债券形式筹集资金时所申明的各项条款或规定,包括国债种类发行日期、发行权限、 发行对象、发行数额、票面金额、发行价格、利息率,利息支付方式以及国债流动性和安全 性等的规定,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46.直接发行方式是国债发行人亲自向投资者推销国债的方式。直接发售方式的优点是可以 降低举债成本,便于了解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和投资意向;缺点是给发行单位带来相当大工 作量. 47.选择国债兑付方式主要考虑的因素:能否减少财政支出,是否有利于调控货币供给量, 是否有利于稳定国债行市,是否能保障持券人的投资利益等。 前转也称"顺转”或“向前转嫁”,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的 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 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 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48.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一般债为、专项债务两类,分类纳入预算管理。一般债务通过发行一 般债券融资,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预债务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纳入政府性基金 预算管理. 49.地方政府债方管理制度包括:①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②地方政府举债规 模报全国人大或其 常委会批准;③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④严格限定 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⑤建立债务风险 预警及化解机制;⑥建立考核问责机制, 50.承购包销方式是通过和一组银行或金融机构签订承销合同所体现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 国债销售任务的方式。我国的这种国债发行方式具有两个特点:①发行人和承销人之间的权 利义务关系是通过承销合同确立的,在确 定发行条件方面,发行人和承销人之间具有平等 的关系;②承销人向投资人分销不出去的部分,由承销人自己认购,因此,一旦签订了承 销合同,发行过程就算结束。 51.国债期货合约的特点:①期货合约交易与标的国债的交割在时间上不一致;②国债期货 合约到期结算时按 合约中的成交价格与标的国债到期时的现货价格之间的差价结算;③合 约中的标的国债是一种约定的"标准”标的 国债,不一定是现实中的国债;④期货合约的 交易与标的国债的交易在空间上可以分离;⑤期货合约交易实行保证 金制度,具有杠杆作 用,期货合约的市场流动性好。 52.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企业,也可以是机关、社会团体、会办非企业单位、部 队、学校和其他单 位,或者是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经营者和其他自然人,扣缴义务人既 非纯粹意义上的纳税人,又非实际员担税款的负税人,只是负有代为扣税并缴纳税款法定 职责的义务人。它的义务由法律基于行政便宜主义而设定,为法定义务。 53.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货物的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四个环节。 54.税制要素是指构成一国税收制度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 环节、纳税期限、 减税和免税、违章处理、纳税地点等。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 是税制的基本要素。 55.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 制度的中心环节。 56.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固定税额)和累进(退)税率。比例祝率是指对于同 一征税对象,不论 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定鲤鲤是税率的一种特 殊形式,是指按征税时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而不是规定征收比例的一种税率 制度。累进祝率制度下,税率随着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 57.税目即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 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58.增值税的优点由增值税的特点决定,具体体现:能够平衡税负,促进公平竞争;既便于 对出口商品退税,又可避免对进口商品征税不足;在组织财政收入上具有稳定性和及时性; 在税收征管上可以互相制约,交叉审计. 59.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即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如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60.资源税是指对开发和利用国家自然资源而取得级差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收,目前 我国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61.租收按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中央税是指中 央管辖课征并支配的税种,包括消费税和关税等〃 62.税收按课税对象的不同划分为所得税、流转税和财产税;按计量课税对象的标准不同分 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钥和价外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为直 接税和间接税;按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63.个人所得税根据所得类别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64.流转税是我国税收收入中的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总额的 60%多,主要包括增值税、消 费税、关税等。 财产税是指以各种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我国目 前开征的财产税有土地增值税、房产税、 车船税、契税等。 65.财产税的优点:①符合税收的纳税能力原则;②课税对象是财产价值,税源比较充分, 且相对稳定,不易受经济变动因素的影响;③征税原则是有财产者纳税,无财产者不纳税, 财产多者多纳税,财产少者少纳税;④财产所有者在财产使用上一般不与他人发生经济关 系,财产税属于直接税,不易转嫁。 66.违章处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它是税收强制性特 征的体现。 67.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进一步发挥消费税调节功能;②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 改革;①加快推进 房产税制度改革;④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⑤ 加强和改进税收优惠政策设定;⑥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68. 预算原则主要包括:①完整性原则;②统一性原则;③可靠性原则;④合法性原则;⑤ 公开,性原则;①年 度性原则。 69.多年预算是指对连续多个年度(一般为 3~5 年)的财政收支进行预测,规划或规定的一 种财政计划形式。 编制多年预算一般采取逐年递推或滚动的形式,即多年预算每年编制一 次,每次向前滚动一年,多年预算一般不具 有法律效力,要提交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审议年 度预算时的参照,但不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 70.政府预算的编制反映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 的过程;决算是政 府算执行的总结。通过政府预算,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 动,看出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状 况,因此,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 本环节。 7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核心是调整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是实现国有资本 经营管理战略目标 的重要手段. 7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等方式取 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 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 转下年继续使用。 73.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是财政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 部分。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类,政府预算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平衡预算是指预算 收入基本等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差额预算是 指预算收入大于或小于预算支出的预算,按预 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类,政府预算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 74.政府预算具有三大职能:①反映政府部门的活动;②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③控 制政府部门的支出. 75.部门预算是指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其履行职能的需要,由基层单位开始编 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 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部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编制程序实行"两上两下”的基本 流程。 76.部门预算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实行部门预算制度,需要将部 门的各种财政性资 金,部门所属单位收支全部纳入在一本预算中编制。根据政府预算编制 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可将政府预算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按照预算编制形式,政府预 算分里 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照预算作用时间长短,政府预算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 77.单式预算的优点包括:①简单明了,整体性强,能够清晰反映政府财政收支全貌,有利 于公众监督政府预算的实施;②便于编制,易于操作。 78.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组成。其中,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 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如政府贷款及偿还国债等支出,优点有:①由于区分了政府预算 收入和支出的经济性质和用途,便于政府 科学安排预算收支结构,突出重点,分类控制预 算收支平衡;②便于政府灵活运用资本性投资和国债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 控。其缺点在于编制和实施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 79.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遵循的原则有:①依法建立,规范统一;②统筹编制,明确责任; ③专项基金,专款 专用;④相对独立,有机衔接;⑤收支平衡,留有结余。 80.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汇总编制,财政部审核后,由财政部 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向国务院报告。 81.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①建立国库现金流量预测 制度;②完善国库现金管理银行账户,资金清算及核算体系;③健全完善国库现金管理投融 资运行机制;④完善国库现金管理风险监控管理机制。 82.我国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 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机制;②完善政府预算体系;③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④实施中 期财政规划管理;⑤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⑥建立政府资产报告制度;⑦建立权责发生 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⑧建立政府库底目标余额管理;⑨推进预算、决算公开, 83.规范财政性资金收缴方式包括:取消单位自行开设和管理的过渡账户,对财政收入分别 实行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制度;改变财政资金分散拨付方式,由财政部门根据不同支付主 体,对不同类型的支出分别采取财政直接支 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 84.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内容包括:①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超收收入用 于冲减赤字,补充 預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削减支出 或增列赤字,并在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 批准的国债余额限额内发债平衡;②地方一般公 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用于化解政府债务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短收,通 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其他预算资金,削减支出实现平衡。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 经营预算如出现超收,结转下年安排;如出现短收,通过削减支出实现平衡。分税制下, 根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 所必需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 85.中央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 司等集中交纳的 收入(包括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证券交易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出 口退税,船舶吨税,未纳入共享范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的利润等, 86.中央对地方税收返包括增值税定额返还、消费税定额返还.所得税税基返还(即企业所 得税,个人所得税 分享改革后的基数返还)和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税收返还。 87.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 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88.收入划分原则包括:恰当原则、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即一般将 调控功能强、收入份额大、流动性强、收益与负担不直接对应的收入归中央政府。 89.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包括:①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②增强 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③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90.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间职能的界定和 政府间事权划分。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内容. 91.现行的财政体制的问题主要有:①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 范;②转移支付 制度不完善,规模过大,项目过多,资金分散,常有配套要求;③财政转 移支付结构不合理,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偏低;④一些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过快;⑤财政 支出结构固化;⑥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与支出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加剧。 92.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有:①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一般性 转移支付规模和比 例,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促进地区间财力 均衡,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②清理、整合、 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 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 衡的问题,以及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全国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的问题,实现经 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93.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包括:①完整性;②对称性;③科学性;④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⑤法制性、 94.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总体要求包括: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和党的领导;② 坚持财政事权由中央决定;③坚持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坚持法治化规范化道路;⑤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 95.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包括三个方面:①合理使用转移支付方式;②进一步优 化财政转移支付结 构;③提高转移支付的法制化水平, 96.完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要做到:①适度加强中央事权;②明确中央与地方 共同事权;③明确 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④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 97.不同层级的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有:①受益原则;②效率原则;③区域原 则;④技术原则“ 98.税收乘数 KT =国民收入变动率∆Y/税收变动率∆T = - b/(1 - b),b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99.税收乘数表明税收的变动(包括税率.税收收入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 由于税收增加会减少社会总需求,进而减少国民收入,所以,税收乘数为负数,说明税收 增减与国民收入变动呈反方向变动。 100.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 导原则和措施。财 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财政政策目标,是政府指定和实施财政政策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社会 总需求与总供给,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 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102.财政政策的功能包括:①导向功能;②协调功能;③控制功能;④稳定功能。 103.财政政策乘数,是用来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政策乘数具体包括祝 收乘甄曲购买 出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104.自动稳定财政政策: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 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这种机制又称财政"自动稳定器”,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累进所得税(包括 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② 政府福利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105.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减小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在社会总需 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情况下,政府通常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 出等手段,减少或者抑制社会总需求,达到 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最终实现社会总供需的 平衡, 106.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各项重点建设;②实 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③大幅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扩大居民 消费需求;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 民生;⑤大力支扌寺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07.汲水政策,是一种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 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主要有四个特点:①是一种以市 场经济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诱导经济复苏的政策;②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 动和活跃社会投资;③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④是一种短期财 政政策,因为如果经济 萧条状况不再存在,这种政策就不再实行, 108.经济稳定增长,决定于两个源泉,一是生产要素的增长,二是生产要素的技术进步程 度。因此,经济稳定增长就是财力,物力和人力等社会资源能够支持的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09.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由 被动调控向主动调控转变;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由单一调控向综合运用工具调控 转变。 110.我国实施财政政策的基本经验包括:①始终把握相机抉择这个财政政策管理的基本要 求;要实现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的有机结合;③加强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协调配 合;④注重国内外政策的协调.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 18-22 章) 1.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商业银行不具 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但是具备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 的能力。 2.结构性货币失衡是指货币供给与需求大体一致,但货币供给结构与对应的货币需求结构不 相适应,主要表现为短缺与滞留并存,经济运行中的部分商品,生产要素供过于求,另一部 分又求过于供。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 3.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的重要内容,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 行所掌握。 4.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①M0 =流通中货币;②M1=M0 单位活期存款;③M2 = M1 单位定 期存款 个人存款 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5.货币供应量 M2 的计算公式为:M2 = M1 单位定期存款 个人存款 其他存款(财政存款 除外),其中 M1 = M0 单位活期存款,M0 =流通中货币’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 现钞总和(即通常所指的现金)。 6.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故被称为基础货币,包 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7.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假定其他因素 不变,物价水平与 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8.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理当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 求。 9.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等于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 10.形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不仅在于过度的现金发行,更在于过度的信用供给。而且,无 论是现金通货,还是存款货币,都是通过信贷程序供给的。因此,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11.流动性偏好理论指出货币需求是由三类动机决定的:①交易动机,即由于收入和支出的 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②预防动机,即为应付各种紧急情 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如应付失业. 疾病等意想不到的需要,以及企业的不时之需; ③投机动机,即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 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 获利的动机。由此可见,投机性需求是由利率决定,并且是利率的减函数. 12.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通货膨胀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其中, 抑制型通货膨胀是指一国实行物价管制的情况下,商品供给短缺不能由物价上涨来反映, 只表现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而使货币流通速 度减慢,故又称为隐蔽性通货膨胀。 13.为治理通货膨胀,政府多采取紧缩总需求的政策,即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的措施:①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支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削减购 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投资、行政事业费 等;二是消减转移性支出,包括各种福利支出、财 政补贴等。②增加税收,③发行公债。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①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②提高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操作。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一般会通过公开市场向商业 银 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有价证券,从而达到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14.制约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能力的主要因素:①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②提 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③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的限制, 15.成本推进型本货膨胀:①工会推动的"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即工资和物价螺旋上升的 通货膨胀;②垄 断企业推动的“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即垄断企业为保证实现其利润目 标而操纵市场,人为抬高产品价格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16.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来自三个方面:①财富总额与财富构成; ②各种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③其他因素。 17.中央银行只能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即中央 银行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或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要求,确定其信贷规模。 18.导致过度的信贷供给的原因主要有:①财政原因。因财政原因迫使过度供给货币的情况 有两种,即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财政政策。②信贷原因。因信贷原因迫使过度供给 货币的情况主要是指银行信用提供的货币量 超过了经济发展对货币数量的客观需求,一般 称之为"信用膨胀” 。 19.各类通货膨胀的共同特征:①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②物价持续上涨。 20.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①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 的资金支持,包括 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②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 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③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 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 融资;④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 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21.中央银行不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非银行金融业务,不对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 体提供担保或直接发放贷款,它的业务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2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指标包括:①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利率,通常是 指短期的市场利率,即能够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变动灵活的利率,在具体操作中有的使 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有的使用短期国库券利率。②货币供应量。③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 币。超额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有直接决定作用。④通货膨胀率。 23.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相应的 中介目标,编制贯彻货币政策的指标体系,以便实施具体的政策操作和检查政策的实施效 果。 24.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 2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中央银行可以 通过降低法定准备 金率,使商业银行用于发放贷款的货币数量相应增多和货币乘数变大, 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和降低市场利率,刺激投资增长。 26.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在三个缺陷:①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 行可以变动其在中 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 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是一剂"猛药”; ③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 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 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27.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向持有商业票据等支付工具的商业银行进行贴现的行为。再贴现政 策是中央银行根据需要调整再贴现率,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与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工具相比,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 要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28.我国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29.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有:①不以营利为目的,中央银行以金融调控为己任,稳定币 值,促进经济发展是其宗旨;②不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非银行金融业务,不对任何个人.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提供担保或直接发 放贷款,它的业务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商业银行 及其他金融机构;③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 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 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30.中央银行的信贷业的主要有:接受商业银行提交的有价证券作为抵押物而向商业银行提 供的再抵押放款、为商业银行贴现商业票据的再贴现和再贷款三种方式. 31.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包括:①集中准备金。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防 止其破产使存户受损,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了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②最 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感到资金不足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③ 全国清算,各商业银行都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并在中央银 行开立往来账户。 32.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代理国库;②代理发行国家债券;国对国家提供信贷支持; ④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⑤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33.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其中,信用中介是商业银 行最基本的职能。 34.商业银行基本经营管理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 35.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其中,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 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其中,吸 收存款常用的分类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同业存放存款业务创新(如可转让 支付命令账户)等。法定准备金存款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36.商业银行的借款业务主要有: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 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 37.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按贷款条件划分,可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其中,担保贷款是指 以特定的抵押品作 为担保的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38.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有:贷款业务、票据贴现和投资业务。 39.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①是承担着资金融通职能的金融企业;②是以营利为经营目的的 企业;③经营范围广泛.业务种类齐全。 40.法玛将市场有效性分为三类:①如果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如价格,交易量等)对证券的 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市场达到弱型效率;②如果有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如公司 对外公布的盈利报告等)对证券的价格变 动没有任何影响,则证券市场达到半强型效率; ③如果有关证券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公开发表的资料以及内幕信 息对证券价格变动没有 任何影响,即证券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与证券有关的所有信息,则证券市场达到强型效 率。 41.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比较典型.有代表性的同业拆借利率是指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LIBOR) ,LIBOR 是伦敦金融市场上银行间互相拆借英镑.欧洲美元及其他欧洲货币时 的利率。 42.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它是一种直接融资的市场,即不通过银行等信用中 介,资金的需求者 和供给者直接逬行融资的市场,债券市场既具有货币市场属性,又具有 资本市场属性。 43.金融市场效率包括两方面:①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 力;②金融市场的 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44.商业票据是一种短期无担保证券,是由发行人(一般为信誉高.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为 了筹措短期资金或 弥补短期资金缺口,在货币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在将来一定时期 偿付票据本息的凭证。 45.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单一银行制,另一类是总分行 制。其中,单一银行制下的商业银行只有_个单独的银行机构,不设分支机构°美国的许多 州立银行,就是比较典型的单一银行制模 式的商业银行。总分行制下的商业银行在总行之 下设有多层次的分支机构。英国银行模式就是典型的代表,目前世 界各国的商业银行一般 都采用这种银行制度。 46.商业银行实行专业化银行制,只能经营传统的银行业务,即吸收存款和发放短期工商贷 款(包括贴现商业 票据)等业务,其余的长期信用业务、证券投资业务.信托业务、保险 业务等则由专业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经营。 47.不同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有不同的组织形式:①由政府建立存款保险机构,如美国、英 国,加拿大等;② 由政府与银行界共同建立存款保险机构,如日本,比利时等;③在政府支 持下由银行同业联合建立存款保险机构, 如德国、法国.荷兰等。 48.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从同业 拆借市场拆借. 发行金融债券,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 49.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使用自己的资金而为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从中收 取手续费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而提供的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也称为无 风险业务,主要包括:①结算业务;②信托 业务;③租赁业务;④代理业务;⑤咨询业务。 存款保险基金的运用,应当遵循安全、流动、保值增值的原则,限于下列形式:①存放中国 人民银行;②投资政府 债券.中央银行票据,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债券及其他高等级债券; ③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50.存款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金融机构按规定交纳的保费,存款人并不需要交保费. 存款保险基金的来 源包括:①投保机构交纳的保费;②在投保机构清算中分配的财产;③ 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运用存款保险基金获得的收益;④其他合法收入。 51.常见的金融风险的类型(四类):①由于市场因素(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 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②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 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③金融参与 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④ 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 致的操作风险。 52.金融风险的主要特征包括:①不确定性,即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非常夏杂,各种因素相互 交织,难以事前 完全把握;②相关性,即金融机构所经营的商品一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金 融机构同经济和社会是紧密相关的;③ 高杠杆性,即金融企业负债率明显偏高,财务杠杆 大,导致负外部性大;④传染性,即金融机构承担着中介机构的 职能,割裂了原始借贷的 对应关系。处于这一中介网络的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甚至 发 生行业的,区域的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 53.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①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这是以中央银行为重心, 其他机构参与分工 的监管体制。美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美国对银行类金融机构采取双线 多头的监管体制。②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这是在中央银行之外,同时设立几 个部门对银行,证券和保险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体制,但是中央银行 在其中发挥独特的作 用,德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54.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本分为:①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 开储备;②附属 资本(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账准 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 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 50%o 55.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具有的特征:①出口不断萎缩,外汇主要来源于举借外债;②国际 债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③大多数债务国缺乏外债管理经验,外债投资效益不高,创汇能 力低。 56.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监管当局的主要职责应包括:①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 ②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③加快制度化进程, 57.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①银行股份,即世界银行的成员国认缴的世界银行股份; ②借款,主要包括直接向成员国政府.政府机构或中央银行发行中短期债券或在国际资本市 场上直接发行中长期债券两种方式;③转让债权,即世界银行将贷出款项的债权转让给商业 银行等私人投资者,收回一部分资金;④业务,收益,世界银行 近年来的业务净收益都留作 准备金,成为其一个资金来源。 58.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从国际货币体系出现到现在,依次 经过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59.金本位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是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其特征为:①铸币平价是各国 汇率的决定基础; ②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 60.1821 年前后英国采用了金本位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金本位制在 1929-1933 年大危机的冲击下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 两个阶段,即 1945 ~ 1973 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 1976 年以来的牙买加体系。 6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有:①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美元按照每盎司黄金 35 美元的官价与黄 金挂钩,美国政府承担按官价兑换其他国家政府所持美元的义务。其他国 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汇率,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②可调整的固定汇率.③ 国际收支的调节。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收支失衡有两种方法 调节,其中短期失衡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解决,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平价解决。 6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①监督成员国及全球的经济,金融发展和政策, 向成员国提供政策建议;②向有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提供贷款,以支持其结构调整和改 革政策;③向成员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提供 技术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 核心机构,其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 发展;促进 汇率的稳定,保持成员国之间有秩序的汇率安排 6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①货币性黄金。1976 年 IMF 正式废 除黄金官价,由于货币当局在执行黄金国际储备职能时不能以实物黄金对外 支付,所以黄金只能算成是潜在的国际 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②外汇储非,是国际 储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非黄金储备中的占比高达 95%以上。③IMF 的储备头寸,是指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账户中会员国可以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④特别提款权,是 IMF 根 据会员国缴纳的份额无偿分配的,可供会员国用以归还基金组织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 付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特别提款权根据一篮子货币定值, 64.国际货帀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①成员国缴纳的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 的资金来源;②借款。 6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特点有: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成员国的贷款主要是帮助其解 决国际收支问题;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是有政策条件的;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 款是临时性的。 66.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①确定国际储备资产;②确定汇率制度;③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 式。 67.中央银行间开展货币互换的目标主要有三类:①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临时措施,如美联 储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安排;②作为金融危机的常设预防机制,如东盟和 中曰韩之间建立的“清迈倡议”;③作为深化双方经济金融合作的措施。 68.政策性银行和国内商业银行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称为“点心债";境外机构墳内 发行的人民币债券 称为"熊猫债” ° 69.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协议主要包括:①允许两国本币或只是人民币用于两国边境贸易的结 算;②允许商业银 行相互开立本地账户,为边境贸易提供银行结算服务;③允许商业银行 在海关备案后跨境调运两国本币现钞;④允 许商业银行在边境地区设立两国货币的克换点。 70.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主要有:①经济开放程度;②经济规模;③国内金融市场 的发达程度及其与 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④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⑤相 对的通货膨胀率, 71.商业银行在办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应履行下列义务:①严格进行交易真实 性和合规性审查; ②按照规定报送信息;③履行反洗钱和反恐融资义务。 72.跨境人民币业务是指居民(境内机构.境内个人)和非居民(境外机构,境外个人)之间 以人民币开展的 或用人民币结算的各类跨境业务.跨用人民币业务的类型包括:①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②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 算;③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④跨境贸易人民 币融资;⑤跨境人民币证券投融资;⑥双边货币合作。其中,跨境人民币证券投融资包括: ①境内机构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②境外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第四部分统计(第 23-27 章) 1.统计学有两个分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 学方法。其内容包 括如何取得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 示,如何描述数据的一般性特征.推断统计 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 计学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2.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而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 总体特征。 3.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 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4.抽样调查的特点:①经济性;②时效性强;③适应面广;④准确性高。 5.典型调查是一种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 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6.统计变量根据不同的取值表现有如下分类:①当变量的取值表现为具体数值时,该变量被 称为定量变量或数量变量,如企业销售额,年龄;②当变量的取值表现为类别时,该变量则 被称为分类变量,如企业所属行业,性别,汽车品牌;③当变量的取值表现为类别且有一定 顺序时,该变量被称为顺序变量,如员工受教育水平.产品等级. 7.统计报表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全面统计报 表要求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填报,非全面统计报表只要求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 填报。 8.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 和普查。 9.普查的特点:①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多,需要耗费 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通常需要间帰较长的时间。②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 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③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 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④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10.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其内容包括参数估计 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信息判 断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 11.一手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两个:①调查或观察;②实验。 12.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主要用于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但不适用于分类数据。中 位数的优点是不受 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尤其适用于测试偏斜分布的数值型数据。 13.平均数,就是数据组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该组数值的个数。 14.Pearson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和 1 之间,即 r 的取值可表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