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创新力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文化的保护传承)

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重大工程项目,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1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等21个城市(区)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据了解,各试点城市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截至目前,已有试点城市完成了部分城市更新项目,且这些项目大都与城市文化的保护、传承有关。本端特选取山东烟台、四川成都、江西景德镇三地的城市更新工作进行采访报道。

山东烟台:

历史文化“两创”赋能城市更新

苏 锐 王文俊

城市文化创新力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文化的保护传承)(1)

▲ 初步改造后的烟台朝阳街片区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城市发展动力的题中之义。过去几年,以推动城市更新为契机,山东省烟台市重点抓好朝阳街、所城里两个片区的提升改造,用新时代文旅融合理念,赋能城市发展。烟台市芝罘区居民刘淑兰对此深有感触。“我是老烟台人,一些老街区建成时间比较长,之前环境等方面不太好,缺乏打理。”刘淑兰说,这两年,城区老建筑被妥善维修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游客越来越多,居民心里也舒畅。

老城旧貌换新颜

说起烟台城市更新,绕不开朝阳街、所城里这两个片区。对老烟台人而言,这两处地方是烟台文化的根与魂,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记忆与变迁影像。

朝阳街和所城里,都位于烟台市中心,总占地面积4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4.5万平方米。朝阳街被誉为“烟台之门”,自烟台1861年开埠以来开始兴建,各国建筑鳞次栉比,遍布着商号、洋行和外国邮局。100多年前,这里是烟台最繁华的商业地段,是国内屈指可数保存完好的开埠文化建筑群之一。

城市文化创新力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文化的保护传承)(2)

▲ 初步改造后的烟台所城里街区(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所城里是烟台城市最早的发祥地,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卫所城池之一,被誉为“烟台的根”,展现了烟台源自明朝时期、海防抗倭的守御卫所文化。

近年来,烟台市相关部门通过对朝阳街、所城里两个街区内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历史环境和景观要素的详细勘察,在深入挖掘街区历史内涵和烟台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遗存的保护、新功能的植入,及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沿街立面的协调控制,初步实现了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的三效合一。

对两个街区的古建筑及相关环境进行修缮维护,是烟台城市更新的首要目标。

2021年2月,朝阳街主街、所城里十字大街69处院落完成修缮并交付使用,所城里西城门城墙完成建设,朝阳街主街5组大型艺术雕塑安装完毕。

以朝阳街为例。1861年烟台开埠后,英、法、美等17个国家相继在烟台设立领事馆,形成了以烟台山为中心的领事馆建筑群。在烟台山下,设立邮局、海关、银行、商号、酒店、客栈等各类建筑,形成了当时的商贸、娱乐繁华区——朝阳街商埠区。本次城市更新,朝阳街以建筑修缮、维修改善及保留为主,仅拆除少量障碍建筑。在拆除基础上,适当建有新建建筑。项目建设用地17.5公顷,保护改造总建筑面积20.46万平方米。

文旅融合促发展

“90后”马越维,如今在朝阳街经营一家红酒线下体验馆。“我们的红酒馆主营线上,有固定的粉丝群,线下体验馆只有烟台和济南两家。”马越维说,之所以在朝阳街开线下店,一是烟台本身有历史悠久的红酒文化,二是看中了朝阳街今后的“流量”,包括“实际人流量”和“线上关注流量”。

推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让文化旅游新业态发挥更大作用,考量着当地人们的智慧。烟台市将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与文旅新业态的培育同步谋划、共同推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修缮后的朝阳街以弥散式红酒街区为特色,构建独具吸引力的红酒文化IP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打造一张美酒盛世的烟台城市文化名片,以文旅加产业的双核驱动模式,创造独具文旅特质的葡萄酒展销与旅游集散平台。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朝阳街主街开街后已累计接待游客232.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2041.8万元。

为整合朝阳街、所城里的优质资源,烟台市秉持强强联合理念,系统普查梳理两个街区及周边优势文旅资源,推进街区所涉及的烟台山景区经营管理权移交蓝天集团,开创了山东省4A级国有景区“三权分置”改革的先河。

同时,烟台市深入推进“核心景区 集散地 目的地”模式,以一体思维和5A级景区标准,推进两街区文旅项目建设和文旅体验提升,完成烟台山灯光亮化工程,打造了“点亮芝罘湾”大型灯光演艺项目,向世界展示烟台开放的现代城市形象。

以文化人谱新篇

城市更新改造的最终成果,要体现在城市风貌的改善和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上。烟台市导游赵伟从业已有10多年,他告诉记者,2021年2月,朝阳街主题街区和所城里街区同步开街,之后到烟台的游客,多数会主动提出看看这两个地方。赵伟说,从这一点能看出,大家对烟台的历史很感兴趣,对烟台的民俗文化很有热情。

历史文化街区,怎样吸引现代游客光顾?烟台提出,要顺应消费者需求,打造“网红爆款”。

近两年,烟台山景区完成冰心纪念馆、烟台京剧艺术馆改造提升,与烟台美术博物馆、胶东革命纪念馆、烟台开埠陈列馆等8家博物馆形成烟台山博物馆、艺术馆群落,为市民游客提供“一站式”了解烟台地域文化魅力的打卡地。朝阳街发展“首店经济”,引进乔尔卢布松餐厅等6家山东首店,贰麻酒馆等8家烟台首店,占比分别为18.8%、25%。配合移动街景车等经营业态,以“首店经济”激活夜间经济,打造城市网红打卡地、文旅消费集聚区。所城里十字街40个院落,落户10家非遗项目,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安排常驻传承人,常设非遗展览,打造胶东非遗体验中心,做到“月月有展览、周周有讲课、天天能体验”,打造兼顾传承和发展的文旅休闲度假区。

烟台还注重优化两个街区的消费环境。当地将两街区作为全市文旅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安排专人开展服务和监管工作,开辟街区旅游投诉处理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有效处理。

营销方面,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策划在两个街区举办“感受古韵 品味时尚”直播打卡、所城老街非遗展演、烟台山近代建筑群沉浸式写生作品展览三大主题活动,同时策划文旅产品,推出烟台山朝阳街开埠风云之旅、所城文化寻根之旅、芝罘仙境古城文化游等5条主题线路,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城市更新的成果。

四川成都:

蜀都味 国际范

付远书 文/图

近日,记者获悉,作为四川省成都市中心保留百年街巷格局和历史遗存的街区,青羊区祠堂街艺术社区在悉数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的功能业态植入、极具巧思的景观提升以及交通改造等升级赋能,将作为成都首个艺术社区于今年6月全新亮相。

从1992年启动府南河综合整治到20世纪初大规模旧城改造,再到以公园城市统领的城市有机更新阶段,成都城市更新已经走过近30年的历程。在此期间,成都涌现出一大批体现公园城市发展理念、注重文脉保护与传承、推动产业转型和旧城复兴的城市更新示范项目,营造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城市氛围。

留住历史记忆 呈现文化元素

城市文化创新力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文化的保护传承)(3)

▲ 游客在猛追湾望平街参观“猛追湾故事馆”

城市更新如何做到不是单纯“整容”,而是要以焕新为抓手为其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和后劲?成都猛追湾街道尝试着创新探索。据了解,作为曾经成都盛极一时的工业区,猛追湾在几年前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共阅读空间与活动场地。在征集群众意见后,当地通过采用“EPC O”模式引进专业公司作为主体,按照“设计、施工、运营”全链条商业化逻辑,大力实施优质资源“收、租、引”,对项目实施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商业运作。一年多时间,先后完成了人民纸箱厂、老旧住宅楼等升级改造,并引进了万汇空间、几何书店、梅花剧社等优质文创企业。

但是吸引广大游客打卡的不单单是焕然一新的街道,还有通过深度挖掘和绝妙呈现的文化元素:在由老国税局办公楼改造而成的“猛追湾故事馆”里,通过数字技术和3D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可以看到猛追湾漫长的历史;老梅花剧社重新“出道”,跟上世纪老成都的茶楼一样,买杯茶就能在这儿看戏听曲儿;街道沿途的景观设计综合利用了地刻铺装、光影装置、互动装置等手法,呈现成华区的工业光阴长河,勾起当地居民的回忆……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开街运行两年来,猛追湾望平滨河路段游览人次已近900万,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阅读休闲、文化娱乐等需求,香香巷、滨河路等景点更是火速蹿升为网红打卡地。专家认为,成华区望平坊既为当地居民留住了记忆,也强化了外来游客对该区域的认知,成就了其文旅资源的独特性。

综合连片改造

“稀烂街”成老西门“样板”

不同城市的有机更新,有不同的路径和特色,而“成都路径”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连片改造。位于老西门的西南街片区就是成都创新探索片区综合开发机制的典范之一。

抚琴西南街片区建筑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成都市第一批拆迁安置点。因片区建筑老化、配套设施不足、安全隐患突出,群众改造意愿十分强烈。据项目组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改造效果达到理想状态,项目组对片区内30个老旧小区进行了连片改造,在梳理出的6条道路、4个游园、2个“阵地”内按照一体化街区设计工作理念,系统集成各类功能性设施设备,连片呈现3个功能性游园、2个社区公共配套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如今,从地铁5号线抚琴站出来,全新的西南街社区映入眼帘——古意十足的白墙中间大写“抚琴”二字,两墙间一条小巷,连着纵向的居民小区。右边墙面上两排诗句“人间烟火情,最抚凡人心”,勾勒出鲜明的生活画面。在这里,经营了20多年的街边理发店、老餐馆、老杂货铺、老鞋匠铺、圆形筒子楼继续延续城市记忆,老旧小巷也变成网红打卡地,转角处有浓郁的咖啡香、有杏园内沁人心脾的鸟语花香、有文艺青年动人的弹唱,让人流连忘返。

统计显示,自2021年4月以来,全新亮相的西南街社区无处不藏匠心,从居民曾经调侃的“稀烂街”变身为极具烟火气和市井味的老西门“样板”,已吸引了2万余名游客前来旅游,并跻身首届寻找成都最美“回家的路”之一。

抢抓试点机遇

推动历史文化保护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年11月公布的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成都将如何先试先行?关注城市发展治理的内涵和质量,推动更新单元内历史文化保护是关键。

以即将亮相的青羊区祠堂街艺术社区为例,依据“在保护中更新,在传承中创新”的打造策略,祠堂街除了现存的6栋历史建筑严格依照历史风貌修缮保护,还恢复了永顺胡同等6条巷道格局,成为成都目前拥有文保古建最多的主题商业社区。同时,祠堂街还享有“红色文化根据地”及“西南艺术溯源地”等美誉,以此为契机,将打造一个包含美术馆、艺术衍生品商店、新生活方式茶社、复合体验书店、沉浸式红色博物馆、艺术家空间、艺术孵化创业园、艺术品金融等多种文、商、艺、旅融合业态构成的全新概念综合体,成为成都富有艺术气息的城市新会客厅。

除此之外,截至目前,成都已启动50个成片有机更新项目、认定公布历史建筑361处,已逐步建成开放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街巷游线体系、一环路市井生活圈等多个历史城区更新示范工程项目。下一步,成都将抢抓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机遇,加快完善并出台《城市既有建筑风貌提升导则》,进一步引导、规范、挖掘街区产业特色、区域特色、文化特色等差异化优势,打造一批城市更新典型示范项目、示范区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成都全市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取得更好成效。

江西景德镇:

文化“筑魂”让瓷都焕发“年轻态”

王竹青 吴海泉

城市文化创新力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文化的保护传承)(4)

▲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供图)

站在景德镇御窑遗址的龙珠阁上俯瞰瓷都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御窑厂遗址和斩获数个国际建筑大奖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在古老与现代的辉映中散发出陶瓷的极致魅力,修葺一新的老街巷在非遗店铺、音乐酒吧、文化传习所等丰富业态的加持下凤凰涅槃……这仅是景德镇城市更新工作的成果之一。作为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景德镇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创新,修复好历史文化街区、老厂区、老里弄、老窑址,呈现老城的内涵和活力,原汁原味地保护老城的风貌风格、文化肌理,让瓷都成为一部“活着的历史”,充分彰显千年古镇的历史韵味和国际瓷都的时代华彩。

今年2月14日,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易炼红深入景德镇调研时强调,要以非常之举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让千年瓷城活力迸发、国际瓷都魅力四射。同时,他还要求,要在彰显千年瓷城、国际瓷都城市魅力上实现新突破;要切实珍惜好、保护好、呵护好景德镇的文化根脉,加强老城整体风貌的保护利用,深入实施大遗址保护规划和陶瓷文物保护工程,打造具有瓷都韵味的城市空间;要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让景德镇真正成为国际瓷都地、山水园林城。

守正、创新,也是景德镇近年来以千年文脉点亮老城新貌的生动写照。城市更新,是城市根脉的复兴。漫步在去年刚刚开放的景德镇陶阳里御窑景区,御窑厂遗址与御窑博物馆、周边里弄民居、会馆瓷行、窑作群落、陶瓷工业遗产等历史文化遗存构筑成一个陶瓷的世界,南货街、红店街、音乐酒吧、老茶馆、老酒馆、素问御药国医馆、铁匠铺、老字号店铺、候鸟居、酒店民宿、玉空间、文艺工厂、中央戏剧学院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及传统戏剧演出等业态,让它成为古老瓷都焕发“年轻态”的范例。“我们做了老字号的保护,老字号的复活和城市肌理的激活,让过去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在老里弄传承发展壮大。”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专职副主任刘子力说道。

城市更新,不仅“塑形”,亦在“筑魂”。在中日韩陶瓷文化艺术与旅游周“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论坛上,陶溪川所在地的前身——宇宙瓷厂的历史与重生的故事让人再次惊艳于瓷都景德镇的创新。

陶溪川历史文化街区坐落于景德镇的东城片区,区域内老瓷厂众多,是新中国景德镇陶瓷工业发展的摇篮。走进陶溪川,独具特色的锯齿形、人字形厂房,高耸的烟囱、水塔,不同时代的老窑炉、设施等被利用在建筑外墙的砌筑和环境铺装中,陈旧的生产车间变身为美术馆、博物馆、国际工作室、景漂双创空间、教育培训机构、艺术家工作坊、咖啡吧等,重新定义的空间吸引了众多国外人才参与,植入新型业态构建国际双创乐园,不断举办国际活动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平台……人们在老街区的“新生命”中,感受着传统与创新的交汇和千年瓷都的文化底蕴。

此外,陶溪川大剧院也于2021年10月15日对外开放,开始试运营。截至2022年2月,这里已公开演出剧目68场,有驻场演出大型原创音乐剧《上镇》、陕西人艺话剧《平凡的世界》及各类创意亲子剧、音乐会等,共接待观众2.8万余人,成为百姓聆听经典、感受文化的乐园和城市文化艺术的集散中心。

城市更新,更撬动了产业和业态之新。在由原印机老厂房改造而来的新型消费聚集区——景德镇珠山区九集小镇,22栋老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集特色餐饮、酒吧、影院、KTV、儿童乐园、生活集市等体验型业态为一体的“不夜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珠山区通过扶持政策倾斜、发放文旅消费券、开展“千店同庆”商贸文旅消费季活动、申报国家级文旅消费聚集区、打造“夜珠山”文旅消费品牌联盟等,多措并举推动九集小镇快速成长。如今,九集小镇平日日均客流逾2.5万人次,节假日日均客流更超过4万人次,街区所有商户年营业额总值达到10亿元,为300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已逐步成为景德镇夜间经济的亮丽名片。

九集小镇的蝶变,正是景德镇文旅产业助推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21年,景德镇不断强化产业引领,在促进文旅大融合上有突破,于2021年5月承办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实施总投资260亿元的45个重点文旅项目,打造了“十五景、三宴、三剧”等一批有品质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今年,景德镇还将进一步加快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世界著名的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

“老城的一砖一瓦,都蕴藏着景德镇的历史记忆,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根’和‘魂’。”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在调研城市更新工作时说,景德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城市更新工作对于景德镇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2年4月21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山东烟台:历史文化“两创”赋能城市更新》、《四川成都:蜀都味 国际范》、《江西景德镇:文化“筑魂”让瓷都焕发“年轻态”》

↓ ↓ ↓ ↓ ↓ ↓ ↓ ↓ ↓

城市文化创新力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文化的保护传承)(5)

责编:勾晓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