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纳努克纪录片观后感 从北方的纳努克看纪录片中
被称为“纪录片之父”的美国纪录片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在1922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纪录片电影《北方的纳努克》。这部电影以加拿大魁北克省北极圈内哈德逊湾的伊努朱亚克附近因纽特人首领纳努克一家人在1920年8月至1921年8月之间的生活。电影全方位的展示了纳努克一家人的日常起居、生活模式以及建造住宅的过程。
《北方的纳努克》的上映有一个划时代的意义,那就是这部电影奠定了了人类学社会影像记录的基础。但由于在拍摄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呈现出领纳努克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请来了当地猎手表演他们自己的故事,主人公居住的冰屋也是专门为了拍摄而搭建的,这些人造痕迹引起了广泛争议。
在很多观众的概念中,“记录”就是生活真实的再现,没有经过任何艺术加工。但对电影创作者来说,电影不仅是生活真实的再现,它更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如果没有任何人为的痕迹,纪录片的艺术价值就会被大大削弱。尽管电影在诞生之初的意义就是娱乐,但发展到现在,电影凭借的是自身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其实,从第一部纪录片的诞生到现在纪录片的遍地开花,关于纪录片的争议从未停止,尤其是纪录片中的“真”和“伪”。
纵观世界纪录片历史可以发现,在制作纪录片的过程中通过扮演以及再现的方式来填补纪录片的内容由来已久。因为设备和技术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不管采用多么先进的设备,都无法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穿梭自如。
想要了解纪录片中“真”和“伪”的意义,就必须从纪录片和其他电影类型的区别开始说起。
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的区别:
风格:纪录片的故事简单,整体影像风格朴实自然,没有花里胡哨的镜头语言,只是对素材的理性加工。剧情片充满了戏剧张力,强调故事冲突,趣味性强。
周期:纪录片的周期比较长,有些纪录片甚至长达数十年才完成拍摄。剧情片的拍摄周期较短,着重故事的讲述。
规模:纪录片的拍摄一般不需要太多电影人和设备的加入,剧情片的拍摄需要导演、摄影、灯光、音响、剧务等等人员。
其他:纪录片对情节和演员的控制较少,影片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较大。剧情片对情节和演员的控制较严格,影片完全按照剧本来拍摄。
纪录片和新闻片之间的区别:
风格:纪录片注重写实,角度多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经典的纪录片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每次观看,都能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新闻片简短、中立,着重能够引起普遍兴趣的事件,即时性强。
周期:纪录片的创作周期大多是根据记录内容或者视角,新闻片的创作周期是根据事件本身的时间特质。
规模:在规模上纪录片和新闻片之间的差别不大,不需要一个完整的剧组,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器材和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拍摄。
其他: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新闻片可以作为纪录片的素材,新闻片必须具备明显的新闻性,需要告诉观众详细的时间、地点以及完整的事件经过。纪录片需要的个人化的视角,着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事物本身。
纪录片和专题片之间的区别:
风格:纪录片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不需要考虑主流意识形态,着重导演的表达和观点。专题片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宣传需要,其风格以主流表达模式为主。
周期:专题片的周期根据“专题”的需要来确定,比如历史专题片,可以以具体的人为主题,也可以以朝代更迭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不同来确定时间。
规模:专题片在制作上比较复杂,一般需要先铺设好声轨,然后根据解说来匹配画面,纪录片则不需要。
其他:纪录片强调的是独立思考,每一部纪录片传达出来的都是对某个话题、某种现象或者某个人的深切关注。专题片只是展示某个人物、某个时期或者某个事件。前者主观性较强,后者注重客观性。
通过不同类型影片的对比可以发现,纪录片本身的特点非常明显,而且它的价值也非常高。就拿《北方的纳努克》来说,尽管导演使用的拍摄手法超出了观众对纪录片的理解和认知,但作为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在1989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国家电影记录册。”
在《北方的纳努克》中,哪些是真,哪些是伪呢?“真”和“伪”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呢?
《北方的纳努克》中纳努克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是真实的,而表现其生活方式的细节有“扮演”的成分。纳努克一家人和白人之间的交易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捕鱼捕捉海狮海象也是真实的生活的内容,灶火烹饪以及建筑冰屋都是真实存在的。
在拍摄的过程中,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为了更好呈现出电影的艺术价值,选择了专业的猎人来进行捕捉海狮海象,并且隐瞒了纳努克在狩猎的过程中使用猎枪的这一事实。而且冰屋是为了这部电影修筑的,为了拍摄纳努克一家人在冰屋内的活动,还掀掉了冰屋一半的屋顶。
但就整部电影的艺术价值来说,如果没有“刻意扮演”的成分,这部电影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无法完成的。技术、设备、时间、环境都是不可抗拒的事实,通过“刻意扮演”的方式可以解决掉很多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纪录片从本质上来看是这样一种电影形式,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电影人放弃了对电影内容的过分控制干扰,弱化了电影中“刻意扮演”的成分。通过自然而然的真实表达来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
从这一点上来看,纪录片应该注重的是“真实性”而不是“真实”。纪录片的精髓在于尊重事实,反映其中的迷人之处,带有明显的导演视角和观点。
纪录片中的“真”:所谓的“真”指的是纪录片选择的拍摄视角或者观点,它们存在过或者存在着,是真实存在的事件或者人物。如果是事件,导演以事件为核心,选择与之相关的参与者、见证者构成一个网。这个“网”中所有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而这就是纪录片的基础。
英国人约翰.格利逊对弗拉哈迪的电影做了评价,他表示:“必须把握和熟悉第一手素材以便更好地组织素材,为了深入挖掘素材,弗拉哈迪也许要花上一两年工夫与拍摄对象一起生活,直到故事脱颖而出;必须像弗拉哈迪那样分清描述和戏剧之间的区别……你不仅要拍摄自然的生活,而且要通过细节的并置创造性地阐释自然生活”。
熟悉第一手素材、组织素材、深挖素材,这是纪录片“真”的部分,而“通过细节的并置创造性地阐释自然生活”则是“伪”的部分。而且直到今天,纪录片“真伪并存”这一特质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很多纪录片创作者。
纪录片中的“伪”:所谓的“伪”指的是在设备或者技术无法直接拍摄、记录的情况下选择的“刻意扮演”。这种方式并不是为了让纪录片迎合观众的口味,而是为了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是对内容的补充。纪录片作为电影的一个分支,它的核心依然是娱乐,尽管它强调的是“真实性”,但我们知道,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两条相同的河流,所以,过分追求纪录片的“真实”,其实是一种吹毛求疵的行为。
如果纪录片仅仅是对日常生活不加选择的拍摄那么它就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自拍”,比如很多视频网站中的自制视频。纪录片将真的部分和伪的部分进行合理结构之后,可以诠释一种新的观点,其思想和情感都可以更好的表达出来。此时,纪录片的“真”和“伪”就不那么重要了。
今天,纪录片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电影类型之一,通过纪录片,观众可以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的世界。比如,通过《海豚湾》来看人类对海洋精灵海豚的屠杀,通过《深蓝》来展示海洋中庞然大物的生活,看人类对它们的伤害,对它们家园的破坏。通过《难以忽视的真相》来了解环保的因由和难度。
总之,纪录片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抛开其中的“真”和“伪”,我们从中看见的都是导演的理性记录和人文关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