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杏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夏天当季水果桃)

桃子、李子、杏子关于这三种水果,有一句俗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水果杏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水果杏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夏天当季水果桃)

水果杏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桃子、李子、杏子

关于这三种水果,有一句俗语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有人说:古人吃桃不吃李

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桃、李、杏属于哪一类水果?

桃子、李子、杏、樱桃、梅子的果核有着木质的坚硬外壳,所以都属于核果类的水果。

跟能够储藏很久的苹果和梨相比,核果类的水果更具有季节性,一般只有夏天才能吃到新鲜的。

桃子

为什么说“桃养人”?

桃树在陆地上至少已经存在了4000年之久,现在全世界桃的品种已经超过2000种,我们熟悉的有蟠桃、油桃、黄金桃、水蜜桃等。

鲜桃含有超过80%的水分,相对于李和杏来说,桃的热量稍微高一些。

桃中含有的果胶对于预防三高、缓解便秘、减轻体重等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桃养人”的说法了。

营养分析

桃子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除了基本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外,还含钾离子、酚类抗氧化物等。

不同桃子的含糖量区别较大,糖尿病人可适量选择含糖量略低的脆桃类。

常见品种及产地

●浙江奉化:水蜜桃

●北京平谷:久保桃

●安徽砀山:黄桃

●新疆石河子:蟠桃

食用注意事项

桃子是“果蔬界第一大过敏源”,不仅桃子上的毛会让人过敏,桃子肉也会致敏。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桃子过敏

吃完桃子后出现嘴巴又麻又痒、眼睛发红、嗓子肿痛;

嘴唇、口周、颈部、四肢等部位出现大片红斑,可能伴有轻微水肿;

严重的会引起胸闷、窒息、腹泻、休克。

专家提醒

轻微的过敏症状一般在10分钟至2小时会逐渐消退,如果过敏症状严重,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李子

“李子树下埋死人”有科学依据吗?

李子的果色多种多样,因为品种不同,从黄色、红色到紫红、紫黑色都有。

李子果实酸甜多汁,可以鲜食或者制成果酱,李子汁可以酿成李子酒。

李子含有丰富的果酸,可以促进胃液的分泌,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功效。

过量食用李子会产生轻微的腹泻甚至损伤脾胃,同时果酸还会影响牙齿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熟透、有苦涩味的李子不能食用。因为这样的李子含有一定量的氢氰酸,吃了可能造成中毒。

“李子树下埋死人”的说法有些夸张,但过量食用李子确实会对身体健康有害。

营养分析

李子含有膳食纤维、甘氨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元素。

李子中的果酸,能刺激唾液分泌,加速肠胃蠕动,有助于开胃消化。

常见品种及产地

●广州:三华李

●四川:青脆李

●陕西:黑布林

食用注意事项

未成熟的李子不要吃;一次不能吃太多。

“杏伤人”的说法从何而来?

杏树原产于我国新疆,也是我国栽培最早的果树树种之一。杏根据用途主要分为:食用杏、仁用杏和加工杏。另外,也有专门用来栽培观赏的品种。

杏是一种全身都是宝的水果,果肉能吃,杏仁也能吃。

相对于桃和李子来说,杏肉中含有的维生素A含量最高。

杏中含有的蛋白质、钙、磷、铁等矿物质在水果里都是比较高的。

但是,苦杏仁中的苦杏仁甙水解会释放出氢氰酸,这种物质会导致细胞窒息,引起组织缺氧,生食过量会中毒甚至死亡。所以,一定不要生吃苦杏仁。如过煮熟食用,也一定要控制食用量,否则也可能发生中毒。

另外,由于杏中含有丰富的果酸和水杨酸,过量食用会导致胃酸过多,造成消化道不适。

所以说,杏吃多了的确会“伤人”,脾胃不适的人更要少吃。

营养分析

杏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

常见品种及产地

●新疆:小红杏

●新疆:小白杏

●陕西:华胥大杏

食用注意事项

部分品种杏的果仁里含有大量「苦杏仁甙」,进入肠道后经过分解会产生氢氰酸,数十克杏仁中的氢氰酸就可能致命。

每天吃多少桃杏李?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应保证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

按平均值来计算:

1个桃子≈150克、1颗李子≈70克、1颗杏≈50克

如何清洗桃杏李?

桃子的毛:用盐搓洗

在桃子表面撒细盐,来回均匀充分搓洗表面的绒毛,最后清水冲洗干净。

李子白霜:小苏打浸泡

先冲洗表面,在水中加入一勺小苏打,浸泡10~15分钟,最后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杏:清水冲洗即可~

李子上的白霜和桃子上的绒毛都能起到保护果实的作用。白霜也叫「果粉」对人体无害,白霜能保持水果新鲜,可以等到吃之前再洗掉。但是桃子的绒毛一定要洗干净再吃。

来源:养生大国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