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

---看“鉴”隋唐---

长河浩荡,在岁月的浸染下,我们看见过去、现在和未来。隋唐洛阳城所呈现的不仅是隋唐时期一个时代的真实印证和文化的载体,更凝聚了洛阳文旅发展的缩影。

讲好“隋唐故事”,打好“盛世隋唐牌”。隋唐洛阳城开设【看“鉴”隋唐】专栏,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及现代传承,带你慢慢体会,细细品味......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1)

女皇和她的明堂

隋唐洛阳城中轴线

作为洛阳的历史轴线,其恢宏气象正逐步显现

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北起邙山,南抵伊阙

其上分布着人们津津乐道的“七天建筑”

自南向北分别为天阙(伊阙)、天街、天津桥、

天枢、天门(应天门)、天宫(明堂)、天堂等

这些被载入史册的“天字号”建筑

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今天,就带你一起走近“天宫”!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2)

在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明堂即“七天建筑”中的天宫。它是武则天的创举,初为唐明堂,称万象神宫;重建后为武周明堂,称通天宫。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3)

△《登场了!洛阳》中,探索团来到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了解其背后故事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4)

△《登场了!洛阳》中,探索团来到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了解其背后故事

明堂起源很早,最初是古人立表测影、观象授时之地,后来成为天子之庙,夏称世室,殷称重屋,周称明堂。

关于明堂的作用,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记载为:“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5)

△“万象神宫”明堂复原模型图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6)

△“万象神宫”明堂复原动画图

作为国家的重要礼制建筑,明堂通常建在都城之南,即“在国之阳”。如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东汉明堂就在汉魏洛阳城南,是一座上圆下方的建筑,有“九室重隅十二堂”。

既然明堂自古就有,为何又说它是武则天的创举?这是因为西晋之后,明堂废绝,人们早已忘记它的模样。

隋代,建筑大师宇文恺经多方考证,按比例造出了“下为方堂,堂有五室;上为圆观,观有四门”的明堂模型。他又作《明堂图议》呈给隋炀帝,欲在洛阳城营建明堂,可此事最终被搁置下来。

到了唐代,唐太宗也打算营建明堂。可明堂该建成什么样?大臣和诸儒引经据典,各抒己见,因分歧太大,直到唐太宗去世也没能实现。

唐高宗继位后,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他屡次下诏要建明堂,都因“群议未决”,迟迟不能确定方案。最终,他在洛阳紫微城抱憾离世,皇后武则天遂执掌了朝政大权。

武则天吸取唐高宗父子的教训,决定“自我作古”,不听众人议论。公元687年,她下令拆毁紫微城正殿乾元殿,“于其地作明堂”。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7)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乾元殿的前身是乾阳殿,隋炀帝在这里接受过万国朝贺。隋亡之后,李世民见乾阳殿太过奢华,命人将其焚毁。后来,唐高宗在其基础上建起乾元殿,不料这块地方又被为明堂选址的武则天看中了。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8)

将乾元殿拆毁建明堂,为武则天带来了很大的争议。

按照古制,明堂应建在都城之南,所谓“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的地方。不过,武则天有自己的想法,她将明堂建在紫微城正殿的位置上,是想作为朝堂来用,即“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

对此,唐睿宗李旦无话可说。他只是名义上的皇帝,朝政全由太后武则天说了算。别说武则天要建明堂了,就是她要登基称帝,作为儿子的他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9)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10)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也看出了这一点。据《旧唐书》记载,公元688年,他让人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字样的瑞石献给武则天,声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武则天喜不自胜,称瑞石为宝图,后又改为天授圣图;称洛水为永昌水,在水侧置永昌县,并封洛水之神为显圣侯。

当年十二月,明堂建成。武则天又“为坛于洛水之北,中桥之左”,亲率皇帝、皇太子及文武百官、诸夷酋长等祭拜洛水,史称拜洛受图。其声势之浩大,人谓“自有唐已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11)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12)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明堂的确十分壮观。它高294尺(约90米),共分三层,下方上圆,分别对应四时、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又称万象神宫。其顶上有“铁鷟(音同卓)入云,金龙隐雾”,人们在百余里外就能看到,诸夷酋长纷纷遣使前来道贺。

公元689年春,武则天开始在明堂举行大典、颁布政令,并赐宴群臣。

公元690年秋,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900多人前来上表,请武则天将国号由唐改为周。随后,从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到远近百姓、四夷酋长及僧人、道士等,又有6万多人上表请求改唐为周,唐睿宗李旦也自请改为武姓。

眼看时机成熟,武则天不再推辞。当年九月九日,她在洛阳则天门城楼登基称帝,建立武周政权,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13)

对自己一手创立的明堂,武则天十分重视。她不仅在明堂举行大典、发布政令,还将其视为国运和皇权的象征。

她怎么也没想到,有人竟敢一把火将明堂焚毁。

焚毁明堂的人是谁?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公元695年年初,他为泄愤火烧天堂,结果火灾延及明堂,一夜之间,二堂具毁。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14)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武则天受此打击,一度“欲避正殿”,检讨过失。有大臣开导她,称明堂被焚是人祸,不是天灾,不宜自我贬损。她很快振作起来,下诏让薛怀义在原址重建明堂,并率文武百官封禅嵩山。

公元696年,新明堂落成,又称通天宫。武则天还命人铸成高大的九鼎和十二生肖铜像,列于明堂之内。

与第一次所建的唐明堂不同,这次的明堂已经姓“周”了。武则天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将来李、武两姓会因争夺皇位而产生矛盾,遂令儿子李显、李旦与侄子武三思等“立誓文于明堂”,以防患于未然。

当时,钟绍京精于书法,明堂门额、九鼎之铭及宫殿门榜等,都由他所题。武则天还政李唐后,钟绍京担任宫苑总监,协助李隆基平定“韦氏之乱”立下大功,并因此官至宰相。

唐玄宗李隆基是李旦之子、武则天之孙,他登基后对明堂进行了改造,即拆毁上层建筑,将下层恢复为乾元殿,并在这里治国理政。

洛阳隋唐明堂(看鉴隋唐明堂)(15)

△隋唐洛阳城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明堂见证了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唐人王昌龄有诗云:“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诗仙李白也在《明堂赋》中说“四门启兮万国来”。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盛世不再,洛阳也几度被叛军占领。公元762年,回纥兵在洛阳焚宜春院,“延及明堂,甲子日而尽”。

女皇武则天和她的明堂,从此成了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图片丨陆建生、张怡熙、徐凯、洛报集团、爱奇艺

审核丨张娴 梁楠楠

监制丨薛善民

文字来源丨洛报融媒·洛阳网首席记者 张广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