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真两性畸形依靠什么(两性关系的奥妙)

最近读到海灵格先生关于两性关系的言论,颇有一些启发,值得仔细咀嚼。下面选择我感受较深的一些来分享。本文的小标题是我加的。其中穿插我的感想:

一、没有实力和精神力量离婚的人,不能够真正进入健康的婚姻

没有实力和精神力量离婚的人,不能够真正进入健康的婚姻”——这是我在处理大量婚恋的难题中,想到的一句话。正因为说过这个话,所以看见海灵格先生下面的话时,很有共鸣:

海灵格先生说:“婚姻是一个很大的教导,它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学习说依赖并不是爱,依赖意味着冲突、愤怒、恨、嫉妒、占有、和控制。一个人必须学习不去依赖,但是要达到这样,你需要进入很深的静心,好让你能够自己一个人就很喜乐而不需要别人。当你不需要别人,那个依赖就消失了。一旦你不需要别人,你就可以分享你的喜悦,那个分享是很美的。”

——许金声:说得好!从依赖问题来说婚姻,一下子抓住了要害。某种意义上,婚姻正是为了依赖的需要而设置的。所以人类为之制定法律。它针对的是目前地球上人类人性发展的水平。如果人们都开悟了、健全了、独立了、自由了,两性关系可能就没有或者说不需要现在这样的婚姻制度了,至少还会更加不严格。如果还需要依赖,就意味着大量的人还没有完全开悟、健全、独立、自由。而依赖,必然以引起冲突、愤怒、恨、嫉妒、占有、控制等为代价。这些负面至少是一方所有的,也常常是双方都有的。

“一个人必须学习不去依赖,但是要达到这样,你需要进入很深的静心”——指出了事情本质!能够经常进入很深的静心状态,说明你已经完全开悟、健全、独立、自由了。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要进入婚姻呢?之所以要进入,是因为要“分享”。

海灵格:“一旦你不需要别人,你就可以分享你的喜悦,那个分享是很美的。”——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合逻辑,甚至自相矛盾。 是的。因为海灵格先生在这里用了一个非常笼统的词语“需要”!其实,需要是可以分为很多层次的。例如,在我的全人需要层次论里,我就分出了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大我实现共七个层次。海灵格先生说的“需要”,是指自我实现需要以下的这些需要。他说的“分享”,其实是指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大我实现……至于什么是这些性质的两性关系,继续看下面就知道了。

在全人心理学工作坊上,我处理了不少婚恋的个案,当事人大半都是既想依赖,又想独立,或者说想进一步成长。从这种纠结中挣扎出来,有一些困难。

我从来不劝当事人是离婚还是去改善。帮助当事人把潜力开发出来,能量大了,他(她)自然知道怎样做了。 处理后,当事人未必就能够有理想的婚姻了。但是,他(她)再也不愿意回到原来的关系,因为已经成长了。

二、两性关系,更高的是“友谊”

确定真两性畸形依靠什么(两性关系的奥妙)(1)

与海灵格夫妇

海灵格先生说:“我想要在世界上有一种不同的关系,我称之为‘关连’,只是为了要使它跟旧有的关系有所不同。我想要世界上有一种不同的婚姻,我不称它为婚姻,因为那个名词已经被毒化了,我喜欢就称它为友谊……只是因为爱而在一起,没有对明日的承诺,这个片刻就足够了。如果你们在这个片刻互相爱对方,如果你们在这个片刻互相享受对方的存在,如果你们能够在这个片刻互相分享,下一个片刻将会由这个片刻生出来,它将会变得越来越丰富,随着时间的经过,你们的爱将会加深,它将会开始进入新的层面,但是它将不会产生任何枷锁。”

——许金声: “我想要世界上有一种不同的婚姻,我不称它为婚姻,因为那个名词已经被毒化了,我喜欢就称它为友谊”——说得很精彩!海灵格先生为什么用“友谊”来代表“婚姻”?不少人把理想的两性关系描述为“友谊”加“性”,没有“性”谈何“婚姻”呢?他应该说看到了理想的两性关系有极强的精神性、通心程度,在这种精神性、通心程度之下,已经没有了单纯的“性”的存在。甚至“性”已经不那么重要。马斯洛在其名著《动机与人格》中曾经描述“自我实现的人的爱情”,说对于自我实现的人来说,那些没有爱情(友谊)的性爱都被放弃了,也多少隐含一些类似东西。

三、拥有得多,就必须给予吗?

海灵格先生说:“我知道得非常清楚,男人和女人需要在一起,但它将不是出自需要,而是出自洋溢的喜悦,不是出自贫乏,而是出自丰富,因为你拥有那么多,所以你必须给予。它就好像一朵花开,它的芬芳就会释放到风中,因为它是那么地充满芬芳,所以它必须将它释放出来。或者就像一朵云来到空中,它必须将雨滴洒落下来,它必须下雨,它是那么地充满着雨水,所以它必须分享……”

——许金声: 这个时候,海灵格先生像一个诗人!“这就好像一朵花开,它的芬芳就会释放到风中,或者就像一朵云来到空中,它必须将雨滴洒落下来,……”

尽管说的诗意盎然,但似乎还没有说更清楚和充分。“因为你拥有那么多,所以你必须给予。”——“给予”,说一个笼统的概念。不通心的“给予”常常有可能造成极大的伤害。说到极端,强暴者常常都有一种错误,在他们的幻想中,以为自己多少在“给予”,他们的宣泄会给那些受害的女性带来快感。

这个问题,借助于通心理论,可以说得清楚一些。当一个人感到充盈、丰富,想要给予的时候,他做到了“清晰自己”。接下来还必须对某个对象进行“换位体验”,最后是“有效影响”,即以对方愿意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表达。

当那些像盛开的花朵一样的人,要散发芬芳的时候,要进入两性关系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应该是从“充实性独处”转向“通心性交往”。这是人类生存的一种规律。大而言之,就像佛陀成道后还要普渡众生。或者,正如尼采所言:太阳,它如果没有可以照耀的对象,也是一种孤独。以前我恰好写过一首诗歌:《太阳的孤独》,表达了这种感觉。

而通心性的交往,必须遵循的法则是:

1、清晰自己。

2、换位体验。

3、有效影响。

四、大我实现的人需要结婚吗?

海灵格先生说:“当我这样说,我并不是意味着说如果你能够爱更多人,你就不必结婚。就我的看法,一个能够爱更多人的人不需要只是为了爱而结婚,他会为更深的事而结婚。请你们了解我的意思:如果一个人爱很多人,那么没有理由只是因为爱而去跟一个人结婚,因为他不要结婚也可以爱很多人,所以没有理由要这样做。我们强迫每一个人因为爱而结婚。因为你在婚姻之外无法爱,所以我们不必要地将爱和婚姻凑在一起,那真的是不必要。婚姻是为了更深的东西:为了亲密,为了一种相互归属,为了要去做一个人无法单独做的事,为了要去做两个人可以一起做的事,为了要去做一种需要两个人在一起、深深地在一起才能够做的事。由于这个对爱饥渴的社会,所以我们就因为浪漫的爱而结婚。”

——许金声: 回到现实啦!两个完全独立的人,就不用结婚了?非也!“为了要去做一个人无法单独做的事”,我忽然想到“使命感”这个词。有时候,结婚也是“大我”对大道运行的追随,而不是小我为了依赖。

“爱永远无法成为婚姻的伟大基础,因为爱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如果你因为爱而跟一个人结婚,你将会后悔,因为那个乐趣很快就会消失,当那个新鲜感消失,无聊就进入了。婚姻是为了更深的友谊和更深的亲密。爱也隐含在它里面,也并非只有那个因素。所以婚姻是心灵的,它的确是心灵的!有很多事情你永远无法单独一个人去发展。即使是你自己的成长也需要别人来反应,需要一个非常亲密的人,使你能够对他或她完全敞开。”

——许金声: 超凡脱俗。他在这个时候再次强调“更深的友谊和更深的亲密”。他使用的“爱”字,应该是指“通心的爱”。所谓“更深的亲密”,表达了一种两性之间通心的深入,达到细致入微。尽管早已经有不少人说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海灵格的看法,却蕴含着更高的含义。或者说,他说的婚姻,已经是另外一种含义的婚姻了。以本人愚见,两性身、心、灵的三通,必然导致这种“婚姻”,或者这种婚姻必然导致两性的 身、心、灵的三通。当然,海灵格的意思并非身心灵三者是等分的,或者说不是平衡的,它们首先是一种灵性的充满。按照海灵格的口气,应该他已经体验过这种婚姻。我见过海灵格夫人,也见过他们在一起的状态,我相信他们的“知行合一”。

(注:本文所引用的海灵格先生的话,引自新浪博客耿非的文章。感谢耿非把海灵格先生的这些高见在博客发表。这些话没有经过证实。——我曾经亲自采访过海灵格先生,与他有较深的交流,也看过他的一些著作,这些话听起来似曾相识。——许金声)

确定真两性畸形依靠什么(两性关系的奥妙)(2)

与海灵格先生

确定真两性畸形依靠什么(两性关系的奥妙)(3)

电影《简·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