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表演特效(春晚大象将回木偶剧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人偶音乐剧《万象回春》。
纪实性史诗木偶剧《大象来了》由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导演石学海编剧和导演,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三十余位操纵“大象”的艺术家用舞蹈般但又充满艺术感、力量感的操作,让“大象”完成了奔跑、单腿跪、扬鼻、卧睡、亲昵等一系列动作,赋予舞台上的“大象”以生命。该剧也将于2022年2月11日-3月4日每周五及元宵节期间,在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卡酷剧场演出六场。新京报记者专访中国木偶艺术剧院院长赵永庄,揭秘《大象来了》背后的创作故事。
此外,赵永庄院长告诉新京报记者,从2月2日-6日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推出新春演出季,大型神话木偶剧 《大闹天宫》、大型欢乐儿童贺岁剧《2022卡酷春晚大计划》、大型童话木偶剧 《小老虎之歌》等精彩大戏,在春节期间一票难求。中国木偶剧院在2022年还将继续坚持原创,计划推出三部作品,其中包括: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传递真诚与大爱的作品《九色鹿》;以河北马镇为背景,通过骏马展现中国民族奔腾不息精神的儿童舞台剧《小马奔腾》;以及以北京京西游击队抗日故事为题材的全新木偶剧。
标准:
故事要真实,“大象”要1:1比例制作
《大象来了》讲述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短鼻象家族”,15头大象组成的象群离开常年的栖息地,一路向北迁移,最后安全顺利回到栖息地。在这个迁移的过程中,象群所经人类聚集地的民众反应,大象接近与离去前后的经历、变化,村民面对大象来访、留下足迹的态度,反映出人类敬畏自然,愿与自然、动物和谐共生的人文态度。
2021年10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他指出,“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此时,正在着手为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规划2022年创作题材的赵永庄院长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既然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那么受到重视,我们也考虑要将这个题材作为2022年剧院的创作选题。”当此想法还在酝酿之时,央视春晚的导演组便联系到剧院,希望他们能在春晚的舞台上创作一部关于云南大象的节目。赵永庄表示,在彼此没有任何沟通的前提下,双方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
纪实性史诗木偶剧《大象来了》。中国木偶剧院供图
赵永庄回忆,当时摆在自己与创作团队面前的有两个问题:首先,从10月中旬决定创排新作到12月16日春晚导演组审查节目,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而最终还要经过数轮节目审查,最终能否顺利登上春晚舞台也还未知。其次,创作这样一部作品,中国木偶剧院几乎要举全团之力,48名演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作创作当中去。赵永庄坦言,2021年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了大型史诗舞台剧《三封书信》、儿童舞台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父辈的旗帜》等新作品,同时也有很多受到观众欢迎的老作品在不断上演,这种强度之下演员已经很辛苦,若再创作新作品,剧院上下压力其实非常大。
即便面对诸多困难,赵永庄也坚定地认为,能够接到春晚节目组邀请是件好事,排除万难也要争取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在她看来,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作为国家级院团,创作选题的方向不仅要歌颂新时代,歌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也要歌颂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被全世界关注,这正是剧院需要创作的新主题。在赵永庄院长的支持下,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再次邀请已经为剧院创作了多部作品的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导演石学海进行《大象来了》的剧本创作,并担任导演。
创作过程中,赵永庄与主创团队将去年4月到8月追踪象群轨迹的文字、视频资料反复进行研究,不仅从中发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也为《大象来了》的创作方向定下了基调——创新。赵永庄表示,作为一部纪实性史诗舞台剧,首先遵循的原则便是剧中的故事情节不能乱编,必须都得是真实发生的事。除此之外,形象也要真实,此次《大象来了》中的11头“大象”和4头“小象”,都是严格按照真象的1:1比例制作而成,不能用卡通或动漫等形象替代,这也是赵永庄认为的,此次创作最具挑战的环节之一。
制作:
八次下厂研发“大象”,表演难度大
演员表演“大象”,日常排练8小时。中国木偶剧院供图
据赵永庄介绍,《大象来了》为了完全写实,仅以一头“大象”为例,便有两米五高,两米八长,两米六宽。当第一版大象木偶制作出来后,石学海导演带着舞美设计等人员,驱车百里前往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制作工厂,当时众人便被眼前那只重达120斤的“大象”惊呆了。赵永庄认为,“大象”的职能是用来表演而不是拿来展示。虽然要求写实,但是这么大的体积,演员根本无法表演。
最终经过45天,导演石学海亲自带着团队八次“下厂”考察与不断研发,一种新型泡沫材质的材料代替了曾经笨重的不锈钢材质的材料,“大象”的骨架变得更轻便也更环保,富有弹性,将原先120斤的“大象”成功“减肥”至60斤。
在演员与“大象”磨合的过程中,为了再度减轻重量、增加透气性,原本的橡胶皮面被一种新型再生布所替代,而为了保证“大象”鼻子的灵动性,象鼻中还安装了八根极细的钢丝拉环,以便于演员在内部进行操作。正当所有人都认为,“大象”的问题已经成功解决时,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视线与透气性的问题随之而来。一头“大象”要由两个演员进行操作,而后面的演员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创人员分别在“大象”的头部、身体等部位,用密度比较高的黑色纱布开了十二个洞,既能让风进来,也让舞台上的灯光打不透。在赵永庄看来,一头“大象”的研发既是创新过程,也是经过上百次研发的科学研究。
即便“大象”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改进,但赵永庄坦言,木偶对于演员的负担依然很大。平时排练,演员每天要训练8小时,整场演出60分钟下来,当演员把大象木偶卸掉,里面贴身的纯棉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每天如此,非常辛苦。
幕后:
“大象”因太过真实被春晚观众投诉
春晚《万象回春》节目截图。
经过整整两个月的创作,2021年12月16日,春晚总导演刘真、副总导演田梅等在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观看了《大象来了》整场演出。虽然演出的精彩程度引得所有人都起立鼓掌,但赵永庄坦言,初选完成后新问题也由此而生,“如何将60分钟体量的作品浓缩成6分钟?”最终,央视春晚导演定下以“木偶 歌舞表演”音乐情景剧的形式,再现“云南大象旅行团”的故事,《大象来了》主创团队也最终设置了完整的故事线和歌舞表演:“象哥哥”和“象妹妹”之间的玩耍;“象爸爸”和“象妈妈”岁月年轮中沉淀的爱的表达;“象哥哥”叛逆、偷喝酒、醉酒情节;最后大家在“旅行”中迎接新生小象的到来……这些均为春晚短剧的核心情节。作为一部音乐情景短剧,春晚导演组也邀请了沙宝亮、刘迦、王莉参与剧中歌曲的现场演唱。
由于15头“大象”在舞台上太过逼真,赵永庄回忆,以至于春晚节目组接到了投诉电话,观众表示国家不允许使用真象来表演,使得节目组连连解释用的是假象,闹出了一段乌龙。同时,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也收到了众多观众的反馈,6分钟不过瘾,希望能看到完整版的作品,这让原计划5月1日才正式在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上演的《大象来了》,不得不提前到2月11日上演。采访中,赵永庄也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这部大型纪实性史诗木偶剧《大象来了》从首演之日起,未来的每周五晚都将作为驻场演出在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上演,让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的客人,都能看到《大象来了》,让它成为中国木偶艺术剧院面向世界的窗口。
新京报资深记者 刘臻
资深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刘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