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型人格测试(回避型依恋测试分析)

回避型依恋型人格测试(回避型依恋测试分析)(1)

阅读本报告时,请注意以下内容:

  • 本结果仅供参考,不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 如结果与你自己或他人感知的有出入,可回忆在测试时是否有事情影响了你,或自己答题时是否有所顾虑;
  • 如对报告有不理解的地方,建议向专业资质人员进行咨询。

测评建议

回避型依恋程度

回避型依恋型人格测试(回避型依恋测试分析)(2)

你并不完全属于回避型依恋

总体的分值区间为8-40分,大部分人所在的分值区间为18-32,分值越高表明回避型依恋程度越强

♣你对自我的看法相对积极,相信自己的能力,但你有时会认为他人是不可信任的,有时会拒绝与他人相互依赖,会以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来作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手段。

♣这也许是因为你在过往的经历中发现,爱情和人都不值得信任,一个人是最安全的状态,所以你有时会采用拒绝他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由于你觉得走进一段确定的关系,可能会受到伤害,所以你有时会因为害怕受伤害,而产生“我不需要别人”的信念,以“冷漠”当作自我保护。

回避特征表现

回避型依恋型人格测试(回避型依恋测试分析)(3)

你比较符合回避型依恋的特征表现

总体的分值区间为40-200分,大部分人所在的分值区间为109-155,分值越高表明越具有回避型依恋的特征表现

♣回避型依恋者主要有信任感缺失、距离感、表达抑制、自我依赖和浅层社交这五方面的特征表现。

♣在这个部分,让我们来看看你在这五项特征表现中的哪几项相符合。

回避型依恋特征表现各项分析

回避型依恋型人格测试(回避型依恋测试分析)(4)

注:得分越高表示你在这方面的特质越突出

信任感缺失

回避型依恋型人格测试(回避型依恋测试分析)(5)

你对他人的信任感一般

总体的分值区间为12-60分,大部分人所在的分值区间为27-41,分值越高表明对他人的信任感越低

♣从内心深处,你对他人还是信任的,但偶尔你会觉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感情是会发生改变的,尤其是爱情,更是短暂而脆弱的。

♣不管你过往的情感经历是好是坏,你还是愿意去相信一个人或是一段情,所以面对自己真心喜欢的人,你较少会逃避,虽然你没有办法很快的完全投入进去,但你会慢慢地试着去依赖对方。

♣也许你现在正因为以往的情伤而不敢轻易的靠近别人,但因为相信你始终还是会投入到下一段感情中。

距离感

回避型依恋型人格测试(回避型依恋测试分析)(6)

你的距离感较弱,比较容易过度暴露

总体的分值区间为8-40分,大部分人所在的分值区间为19-31,分值越高表明与他人的距离感越强

♣你比较容易不分人群地(不管是自己的朋友还是陌生人)分享自己的秘密、谈论自己的感受、暴露自己的想法。

♣与他人相处时,你比较难掌握好交往的距离,有时候会走的过近,会给对方一定的压力。

♣你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人,容易对他人“掏心掏肺”,但如果对方没有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你就会感到很受伤。

表达抑制

回避型依恋型人格测试(回避型依恋测试分析)(7)

你的表达抑制程度一般

总体的分值区间为11-55分,大部分人所在的分值区间为29-47,分值越高表明越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别人眼中的你和真实的你基本相似,但你还是会保留些许自己的秘密。

♣你会向其他人表达出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也能够对自己比较亲近的人敞开心扉。

♣因为你知道展露自己真实的那一面不会让自己亲近的人不再喜欢自己,不过当然你也会适当的有所保留。

浅层社交

回避型依恋型人格测试(回避型依恋测试分析)(8)

你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有时停留在浅层

总体的分值区间为8-40分,大部分人所在的分值区间为23-35,分值越高表明越难与他人建立关系

♣你有时会因为担心受到拒绝而避免跟人交往,即使有人主动走近你,你内心也认为Ta随时会离开自己,所以你会避免付出自己的感情或是隐藏自己的感情。

♣你有时会认为别人和自己接触久了之后就会讨厌自己而离开自己。

♣可能由于你以往的成长经历,让你在潜意识里认为亲密关系就应该是消极冷淡的,只有这样的关系才能让你感到舒适,所以你会尽力去寻求和自己同类的人,去建立一种互相之间“冷 漠的亲密关系”。

测评建议

爱情是想触碰却又缩回去的手。

——塞林格的《破碎故事之心》

【什么是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型人格测试(回避型依恋测试分析)(9)

☛回避型依恋者的主要特点是:高回避亲密,即他们往往会感到与人亲密是不舒服的,并且难以信任和依赖他人。

☛回避型依恋者在过往的经历中发现,爱情和人都不值得信任,一个人是最安全的状态。他们的自我价值是高的,但是他人价值很低。对于感情,他们不是不想爱,而是不敢爱。

☛他们觉得一旦走进一段确定的关系,最终总会伤痕累累,与其遍体鳞伤,不如早点撤退。

☛因此他们会产生“我不需要别人”的信念,以“冷漠”当作自我保护。

☛这就是依恋回避者最矛盾的地方:

☛他们不希望靠太近,不喜欢承诺,不喜欢承担感情的后果。

☛但是他们的最大症结却是:不信任。

☛回避型依恋者一般都会对亲密关系存在着渴望和恐惧。

☛当有人喜欢ta的时候,ta会担心,对方是不是真的喜欢ta,还是只是想玩玩;当开始恋爱的时候,ta们又会担心,对方是不是因为找不到对象了,才和ta在一起的。

☛ta会开始不断地去搜集那些以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对感情的负面结果格外地关注;同时会拒绝和任何人建立进一步的情感联系,如果让ta说一句“我爱你”,还不如杀了ta。

☛感情中任何的风吹草动,他们都会归结为“嗯,你看,终于露出马脚了吧,果然不爱我”,从而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你看你看,谈恋爱太危险了,还是别谈了吧。

☛当一段关系越是亲密,回避型依恋者就会越想逃离,因为他们害怕感情会给他们带来伤害,所以就从源头上切断这种伤害,选择不开始一段感情。

☛他们无法表达爱,不是因为不爱,而是不会;他们会选择回避问题,但不是刻意的撒谎和欺骗;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疏离,是因为亲密让他们感受到“恐惧”;他们很独立,是因为他们觉得负担不起那份爱......

☛他们并不是没有亲密关系的需求,而是他们比其他人更害怕“失去”,因此,他们会为了避免失去的痛苦,选择遏制自己的需求。

【回避型依恋的形成原因】

1、外部因素

☛没有被爱过的人,遇见爱的时候就会恐慌不安,因为他们既怀疑自己,又怀疑对方。靠近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人的天性,婴儿天生就会想要靠近妈妈,需要妈妈对他爱和关注才能健康地成长。

☛但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妈妈对婴儿的需求没有满足、忽视,或者表现出不耐烦和厌恶,那么,这就表明,婴儿就没有得到充足的原始母爱,这会对一个人的心理安全感有极大的影响,他们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所以才不配无条件地爱和被爱。

☛所以,这种“不被爱”的认知一旦形成,他们就会隔离和压抑自己的感情。因为如果爱的渴望一旦被勾起,自己被拒绝和被忽视的经历就会粉碎他们的自信心。

☛回避型依恋的人就像没有吃过面包的小孩,习惯了食不果腹,刚开始可能还会为自己为什么得不到面包而挣扎、哭闹,但久而久之,就会发现“面包不属于我,我是注定得不到面包的”。

☛而这个“面包”就代表着爱,而“拒绝”就是对渴望的防御。

①养育者的依恋型

☛安全型父母会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会以父母作为他们的安全基地,去积极地进行探索活动。不安全型依恋的父母会误解孩子的需要,或只做出有选择的回应。

☛回避型父母总是倾向于将孩子的依恋行为和活动“最小化”,尽量回避亲密行为。

☛他们容易忽视、打消或拒绝孩子寻求亲近的需要。这样会减少孩子的探索行为,并削弱父母自身对依恋的感受。

☛这类父母倾向于将过去和现在的家庭关系都看作是积极的。他们常把自己的孩子描述为坚强、聪明、独立、听话等等,并且认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

☛但实际上,这类父母为了鼓励孩子的探索和独立,而放弃了对孩子的亲密安抚行为,在孩子伤心需要安慰时表现得尤其明显。他们显得坚定沉着,也不给孩子安抚。还会给孩子制定严格的纪律,并进行监督。

☛回避型父母的孩子为了迎合父母内隐和外显的“最小化”策略,会歪曲自己的表达方式,这表明孩子也发展了自己的“最小化”策略。

☛观察这类孩子,会发现他们不会轻易表露情绪,显得很冷漠。他们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并显得过度自信,对父母特别客气,父母离开时也漠不关心。

☛从社会性方面来讲,这类孩子被认为是孤独者,他们可能会对同伴充满敌意或者进行攻击。

②养育方式

☛养育者不同的依恋类型,又是如何体现在日常养育中的呢?

☛鲍尔比认为,父母的心理状态,会通过对孩子需要的了解和反应,影响养育行为。而这些表现不同的养育行为,又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依恋质量。

☛若母亲对孩子不够负责任,对孩子需要不敏感,经常表现拒绝行为,对孩子缺乏耐心,常常有反应迟钝等消极的反应,这样的孩子就容易形成回避型不安全依恋。

☛回避型的父母,因为害怕别人的否定,而宁愿自己首先否定别人,即使是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他们也同样不能够获得安全感,所以会尽力避免孩子的亲密行为,而同时因为他对自己的认同不高,他表现得对别人也不认同。

☛当然,他不可能是真的不喜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习得的表达亲密的方式就是拒绝亲密,不能对别人表达爱和需要。这一切,就会通过无意识的暗示传达给孩子,久而久之,这个孩子也认为自己所能获得的亲密关系就是这样的,由于回避型的父母不能对孩子表达积极的感情,孩子就从中获得一个自我评价,即自己是不被人喜爱的。

③养育环境

☛在一个有压力、不稳定、不敏感养育的家庭里,儿童形成不安全依恋的比例是很高的。

☛鲍尔比在1951年出版的《母亲照顾与心理健康》一书中强调,如果婴儿在关键期内没有与母亲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结,那么儿童的人际关系和情绪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损害,形成一种“无情感的性格”。

☛例如如果儿童到二岁半才得到母亲的关爱,那这种关爱对儿童的成长就几乎不起什么积极作用了。

2、内部因素

☛有的研究者认为,依恋关系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家庭环境以及养育者的特点固然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儿童本身在气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可能反向影响到养育者,所以也可能成为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之一。

☛孩子一出生就会表现出一些个人特征,有人认为,婴儿早先的这些气质特征很可能影响父母对他们的印象与态度有的孩子见人便笑、喜欢被人抱,他们更容易赢得成人的欢心,从而更易于建立良好的母婴互动关系;

☛而有的孩子则表现出不愿意被人抱,不易被抚慰的特征,这样的婴儿就可能遭受冷落,与人交往的机会也大大减少。

【回避型依恋的自我修复】

☛如果你能够遇到愿意主动向你敞开心扉,并懂得倾听;克服内心的不平衡感(因为你在恋爱中不会主动,所以需要对方一直主动),主动出击;懂得制造机会,建立承诺的人,那么Ta或许能够改变你的依恋模式。

☛毕竟不少研究发现,遇到一个能耐心陪伴的人,往往是改变回避最有效的途径。但在这之前,你也需要自己去突破:

1、第一阶段:自我确认

1) 首先,认知到自己存在这个性格缺陷;

2) 坦诚告知你认为值得信任的亲密对象(如老公、孩子、恋人、暧昧对象),而不是非亲密对象(如同事/同学/闺蜜),告知对方你需要对方理解(主要逻辑及你的本意并非如此),并支持你的修复过程;

3) 设置一个安全指令,用于你们之间遭遇你情绪突然爆发时的缓冲提醒警报;

4) 针对每次情绪爆发,和亲密对象在桌子上一起复盘。

2、第二阶段:补偿

1)充分熟悉一个不亲密的环境(包括环境中的人);

2)在非亲密环境中,和非亲密人爆发一次冲突;

3)可以用表情、语言、动作来展示你的愤怒,来合理的反击,这样可以增加有意识的补偿行为;

4)认知、抛弃某些无意义的讨好,以削减无意识的补偿行为

3、第三阶段:和你的亲密对象一起融入彼此的生活

1)设置一个仪式,用于你倾听亲密对象的想法,且必须一起来思考如何处理;

2)承接相当部分原本由你亲密对象负责的日程、计划、安排,并事先、事中、事后获取建议及反馈;

☛通过以上的确认、自我暴露来面对事实,然后模拟幼年时期缺乏的某些合理互动的补偿,再通过和平地主导、控制来逐渐建立起和亲密对象的正常的互动方式、合理的逻辑观、适度的对情绪的控制。

☛具体做法:

1、尝试做出小变化

☛回避型依恋总是习惯于逃避,特别讨厌麻烦的事情,喜欢维持现状的生活。没有改变,自然受到的伤害也是最小的。

☛所以,当清楚了回避型的模式之后,可以尝试迈出一小步,从一些细节着手,慢慢的做出一些调整。

☛改变这件事,真的急不来。现在回想一下:有没有之前拒绝过的一些邀请,现在可以尝试着接受。有没有直接拒绝过的一些帮助,现在可以让他帮助你一下。有没有之前一直拖着的事情,现在就立刻着手去做.......

☛不过,一定不要设定太大的目标,一下子进行高难度的挑战,不然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

☛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就说到,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遇到事情,不采取回避的态度,那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2、表露出真实的自己

☛我知道,你觉得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会产生一种羞耻感。所以,你总是想要隐藏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断暗示自己不行,宁愿逃避,也不愿意面对。

☛一旦你心存这样的想法,那么你就会被恐惧感所束缚,这就导致行为变得僵硬起来,丧失了原本就有的魅力。

☛你需要把之前“想隐藏自己的”想法,变成“慢慢展现出自我”。你要相信自己,真的很有魅力。

☛既然想着改变,就要避免那种羞耻的感觉,学着主动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次数多了就好了。

☛这有点像是心理学上的「脱敏疗法」,对一件过于敏感的事,经常给予适当刺激,就会变得习以为常,最后不再焦虑、紧张或抵抗,从而能够自如、轻松甚至快乐地面对。

3、尝试说出自己此刻感受

☛在跟朋友或者是恋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举个栗子:对方的做法让你生气了,那么就可以“我现在感觉很生气”。对方的做法,让你感觉伤心了,直接说出来“我现在很伤心”。“我现在感觉没有安全感”“我现在想要逃避”“我现在有一种羞耻感”。“我怕你离开我”等等。

☛越具体越好,多去学习一些自我表达的词汇,觉察自己内心的感受。你要说,我怎么怎么样,不要说你怎么怎么样。

☛及时沟通非常重要,直接冷暴力,闭口不谈,都不会让你变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知道你此时此刻心理是怎么想的。

☛当你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脑海中的那些想法,并没有那么正确,不过都是幻想出来的而已。

4、学会无理取闹

☛作为回避型依恋,你需要去学习如何无理取闹。不过,这里的无理取闹,紧接着上一条,就是说直接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不再藏着掖着。

☛这里就形成一种具体可以使用的公式:「我感到……(我的情绪),当你做了……(对方的具体行为)的时候。这是因为……(我的需求)。我希望你……(一件具体的、伴侣可以操作的事情),这样可以吗?」

☛一定要用起来,不然说这么多,都没用。如果你已经谈了恋爱的话,你的伴侣肯定会眼前一亮,觉得你变了好多。不仅不会排斥你,还会更加的爱你的。

☛如果,你没有谈恋爱,也是没有关系的,你可以跟别人建立一段深度的友谊,体会一些跟别人建立联结的感觉。

☛情感都是流动的,这慢慢的会影响到你跟恋爱的对象建立联结的。

5、跟原生家庭和解

☛之前在互联网上经常流传着一种父母皆祸害的理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对于现在改变的无奈,转而把愤怒指向父母,这种是属于无能的表现。

☛你要知道,我们在恨一个人的时候,伤害的只是自己。所以,你如何想要治愈好自己的依恋,跟原生家庭和解是必要的因素。

☛就像苏明玉最后原谅了自己的父亲苏大强一样,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跟父母建立联结。

6、跟朋友建立联结

☛很多人,太过于痛苦,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过于沉痛,以至于短时间内无法和解。那倒不如尝试一下,跟朋友或者是领导建立一段联结。

☛这样的话,对于减弱回避型特质,同样起着作用。在与别人的相处过程中,慢慢的觉察自己内心的感受与想法,主动做出一些小的改变。

☛比如:别人发过来信息,去做尝试的沟通。

☛想要跟对方建立联结,就要主动一些。提前准备一些可以聊天的话题,体验到与别人深入沟通的感觉,多去跟对方分享自己一些内心的想法,从这段关系中获得滋养。用一段关系,去治愈另一段关系。

7、抛弃幽灵般的前任

☛你在跟现任相处的时候,或许总是会下意识的去放大对方的缺点,从而给自己怀念前任找到一个看似正确的借口。

☛实际上,这只是的去激活的策略,对于依恋的压制。这个时候,你要大声的告诉自己:“前任已经回不来了,好好的对待眼前的人吧!”

8、抛弃完美伴侣的想法

☛作为一个回避型依恋,总是对于完美伴侣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总以为有个人会突然出现自己的生命中,拯救自己与水火。

☛这个人身上没有任何的缺点,并且会无限的包容与接纳自己,不会提出任何的要求。

☛我只想要告诉你,这样的关系,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

☛所以,你需要在心里多去念叨几遍:“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无条件的爱。”把这个观念刻进自己的认知里边去,让自己永远也没有办法忘掉。

☛每次在你试图去压抑依恋系统,妄想去寻找完美伴侣的时候,就能够回想起来这句话,从而改变你的可笑行为。

回避型依恋型人格测试(回避型依恋测试分析)(10)

你要相信,和对的人在一起,真的可以扫落你生命里的尘埃,让你即使身陷谷底,也可以一抬头,就看见满满灿烂的星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