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文言文解析(经典文言文赏析)

班门弄斧文言文解析(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昔者鲁人不能为①酒,惟中山②之人善酿千日之酒③,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④于中山者,主⑤酒家,取其糟⑥归,以鲁酒渍⑦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⑧予⑨之糟液也。”

注释
  1. :制作。
  2. 中山:周代诸侯国名,今河北正定县东北。
  3. 千日之酒:指好酒。传说中山国的狄希能造千日酒,饮后醉千日。
  4. :做官。
  5. :负责,主持。
  6. :酿酒剩下的残渣。
  7. 渍(zì):浸泡。
  8. :代词,此,这。
  9. 予(yú):代词,我。
译文

从前鲁国人不会酿酒,只有中山国的人善于酿造好酒,鲁国人向中山国人请教酿酒的方法,但是没有得到。

有个在中山国做官的鲁国人,负责管理酿酒作坊,拿了一些酒糟回到家中,用鲁国的酒浸泡这些酒糟,对别人说:“这是中山的好酒。”鲁国人喝了,都认为是中山国的酒。

一天,中山国这家酿酒作坊的主人来了,听说有酒便要来喝,刚入口就吐了出来,笑着说:“这是我的酒糟汁液啊!”

文言知识

班门弄斧文言文解析(经典文言文赏析)(2)

说“予”:“予”的本义是“给予”,读yǔ。如《荀子·修身》:“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予”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赞许,称誉”,读yǔ。如《管子·宙合》:“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又如,“嘉予”的意思是“赞许”。
  • 指“我”,作代词,读yú。如上文中的“是予之糟液也”。又如,《爱莲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又如,《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文化常识

上文中的“千日之酒”是传说中的好酒,记载于东晋文学家干宝撰写的《搜神记》中。

班门弄斧文言文解析(经典文言文赏析)(3)

千日之酒

从前,中山国有一个人叫狄希,能造一种好酒,喝了之后要醉一千天。

当时有个人叫刘玄石,喜欢喝酒,到狄希那里去求酒。

狄希说:“我的酒还没做好,不能给你喝。”

刘玄石说:“就算没有熟,先给我一杯,行吗?”

狄希推辞不过,就给他喝了,然后说:“你先回去,就是这一杯,可以让你睡一千天了。”

刘玄石回到家里,躺在床上醉得像死了一样。家人怎么也无法叫醒他,以为他死了就哭着把他埋葬了。

三年过去了,狄希来到刘玄石家,说:“玄石在家吗?”

刘玄石的家人都觉得奇怪,说:“玄石已经去世三年了。”

狄希惊讶地说:“他没有死,他喝了我的酒,要睡上一千天,现在应该醒了。”

于是刘玄石的家人把坟墓打开,看见刘玄石睁开眼睛,大声说到:“真高兴啊,我醉了。”然后问狄希:“你做的什么东西?我只喝了一杯就大醉,现在是什么时间了?”

旁边的人都笑了。有人闻到了刘玄石的酒气,也昏睡了三个月。

后来,人们就将好酒称为“千日酒”“中山酒”

班门弄斧文言文解析(经典文言文赏析)(4)

下面再介绍一则关于杜康造酒的传说。

杜康造酒

一天晚上,杜康梦见一个白胡子老者,老者告诉杜康将赐给他一眼泉水,需在九日内到对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人的血,将血滴入泉水,就可以得到世间最美的饮料。

杜康次日起床,果然发现门前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于是出门到山中寻找三滴血。

第三日,杜康遇见一文人;第六日,遇见一武士;第九日,遇见一个呆傻之人。

回来后,杜康将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滚,热气蒸腾,香气扑鼻。

因为用了九天时间又用了三滴血,所以杜康就将这种饮料命名为“酒”。

因为有了文人、武士、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所以人们在喝酒时一般也按这三个程序进行:

第一阶段:举杯互道贺词,互相规劝,好似秀才吟诗般温文尔雅;

第二阶段:酒过三巡,话不多说,一饮而尽,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

第三阶段:酒醉人疯,胡言乱语,随处而卧,似呆傻之人般疯疯癫癫。

出处

明·刘基《郁离子》

启发与借鉴

班门弄斧文言文解析(经典文言文赏析)(5)

酿酒本来是件萃取精华,丢弃糟粕的事情,而这个鲁国人却把别人弃之不用的酒糟当做宝贝,还进行自我标榜。尽管蒙蔽了一些不知真相的鲁国人,却在中山人面前遭受了无情的嘲笑。

现实中不乏徒有虚名而又夸夸其谈的人,虽然可以得意于一时,但决不会蒙蔽人于一世。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总有一天终将水落石出,原形毕露。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