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舍鱼保田 种粮大户杨明星先忧后喜的十年

种粮大户舍鱼保田 种粮大户杨明星先忧后喜的十年(1)

十年来,东丽区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粮食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河北省沧州市农民杨明星亲身经历了在东丽十年种粮经历带给他的忧和喜。

眼下,距水稻收割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而在东丽区军粮城街道种粮的河北省沧州市农民杨明星已经早早算起了丰收账。

种粮大户舍鱼保田 种粮大户杨明星先忧后喜的十年(2)

种粮大户杨明星说:“这个大米的粒数每穗达到了280多粒,去年才达220粒以下,去年的平均亩产是1050斤到1100斤,今年的平均产量大约在1200-1300斤左右,每亩地增加100到200斤的产量,预示着增加10万到20万的纯收入,当然高兴了。”

怀揣着致富梦想,2012年,杨明星离开家乡,走进东丽,在军粮城街道承包下几百亩土地,本想着种粮赚钱,但由于地力不足,缺少农田配套设施,产量仅有预想的一半,他种的粮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还赔了不少,无奈,杨明星最后又把承包地转手出去。

杨明星说:“春天时候需要用水了地里没有水,河里也没有水,到秋后不用水了,往外排水的时候,沟渠也不顺畅,遇到瓶颈比较多,累没少受,还赔了钱。”

缺少了农民种田积极性,东丽区粮食生产一度在低水平徘徊。

东丽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徐罡说:“2012年的时候,东丽区水稻面积仅有100亩出头,小麦种植面积则是零,粮食面积不大,而且,还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让杨明星没想到的是,从2015年起,东丽区连续实施退化耕地治理、疏浚河道沟渠、改良农田土壤,相继建成旱能灌、涝能排,路通水畅的军粮城、华明、金钟三大高标准农田片区,推进土地集约使用和有效涵养,让东丽的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激发起农民种田的热情。看着能多种粮、多挣钱,几年前,杨明星又重新回到东丽,这次,他一口气承包下1000亩稻田,当年秋天,杨明星的水稻单产就名列东丽区各个种粮户第三名。

杨明星说:“这叫高标准农田,只要没有天灾,可以说百分之百的丰收,比原先的丰收率要高得不是一星半点,我们老百姓特别高兴,对政府的帮助特别感激。”

让杨明星开心的不仅有种田增收的喜悦,还有政府鼓励农民多种田、种好田的支持政策,对种粮农民给予的粮食直补、秸秆还田和农机补贴。

东丽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徐罡说:“10年间,政府各项种粮补贴持续增加,以农机补贴为例,从2012年到2021年,财政累计补贴到达700多万元,再有粮食每亩补贴95元,秸秆还田每亩补贴30元,大大鼓励了农民种田积极性,有利夯实了东丽区粮食生产基础。”

借助政府直补,三年前,杨明星还搞起了稻田蟹养殖,亩产20斤的螃蟹,不出稻田每斤就能卖到二三十元,不算财政补贴,杨明星的1000亩稻田又能多挣几十万元。

趁着水稻收割前的空闲,这几天,杨明星又忙着在自家的稻田附近寻找新的承包地,看着只要多种粮,就能多挣钱的种田效应,计划来年,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规模。

种粮大户舍鱼保田 种粮大户杨明星先忧后喜的十年(3)

十年来,东丽区扭转了粮食种植面积连续下滑的局面,其中,水稻面积从10年前的不足200亩,增加到1.2万亩,小麦种植从无到有,新增种植面积1.7万亩 。伴随着农田面积持续恢复增长,今天的东丽区粮食种植还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等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从耕地到播种、从植保到收割,几乎全面实现了机械化。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也应用到了粮食生产领域,使粮食生产力水平和规模化种植经营得到大幅提升。

守好沃土良田,筑牢粮仓“地”基,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扎牢耕地保护“篱笆”。十年来,东丽区通过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今天的东丽,粮食种植面积已经站到74800亩的高台阶,粮食总产量突破6000万斤。未来五年,东丽区委、区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