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述头发为什么用青丝(明镜悲白发青丝赋予谁)
记得一个理发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来理发,要剪去留了三年的长发,理发师剪完后让女孩去洗头,女孩好像没听见,捡起自己的长发,呆呆地盯着,理发师不忍地说,要是舍不得就拿回去,留在这也是扔掉。
女孩扔掉长发,很文艺地说了一句:“这一把青丝还不知可以托付谁?拿回去有什么用”。原来女孩刚告别了一段感情,才剪去长发,才会这么说。
现在人经常理发,时不时变换发型,但在古代,头发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比如古时候的女孩子,每天晨起梳头,会把掉下的头发收拢起来,放在一个小口袋或小竹笼里,天长日久,散发积的多了,便在庭院挖一个小洞,像黛玉葬花那样,把头发埋在土里。
头发不能随便剪、随便丢弃,更不能随意送人,女孩子遇上了意中人,往往会剪下头发相赠,万缕相思和千种柔情都在这一缕青丝之中了。男女成婚时,会各取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表示男女双方结为夫妻,也就是“结发夫妻”。
在传统文化上,头发是尘世俗缘的象征,和尚、尼姑出家,必须剃掉头发,“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剪去头发,也就是斩断三千烦恼丝,意欲着剪掉烦恼,剪掉七情六欲、五欲六尘,剪掉财色名食睡,剃掉一切一切的妄想。
所以,寻常的头发在古人眼里有着特殊含义,《孝经•开宗明义章》更是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代无论男女,都不剪发,而是把长发挽起来,盘成发髻,用头巾包束住,或戴上“冠”,也就是帽子。女子则用树枝、木棍、金钗等将盘好的头发卡住,因此,至今我们词典里还留下了“束发” 、“结发” 、“荆钗”、“纶巾”等词语。
说到这,估计很多人都知道当年满清入关,推行“剃头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惊恐万状,一些人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奋起反抗,结果有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无数汉人因为头发丧命。
头发也成了古人的“头等大事”,《诗经.卫风.伯兮》中说一位妻子思念远行出征的丈夫:“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自从你离家东去之后,我每日思念、无心梳妆,头发枯槁如冬天的蓬草,我不是没有滋润头发的膏脂,因为你不在身边,我为谁而梳妆呢?
所谓“女为知己者容”,一头好秀发自然会为人的美丽增色,《诗经》里形容美女叫“鬓发如云”,浓密的秀发极易引发男人对女性柔情风韵的无限遐想。
但并不是人人都会有一头好头发,有的人可能没头发,因此古代那会也流行戴假发,比如在春秋时期,上至王后公主,下至贫民女子,戴假发已蔚然成风。
而《北齐书》中说:“妇人皆剪剔以著假髻,而危邪之状如飞鸟”。妇女都剃去真发,而戴假发髻,样子像天空中飞着的小鸟,可见虽然那会传统观念不允许剃发,但为了美还是有人宁愿犯忌、冒险。
不仅女人戴假发,男人也戴,汉代时,无论男女都喜欢戴假发,汉元帝年间,有官吏看上了琼崖郡(今海南岛)当地土著的漂亮头发,竟然下令把土著的头发剪下来做假发,以致引起了强烈反抗。
而且古人也染发,篡夺汉室江山的王莽自封“新朝皇帝”,在他六十八岁那年,各地起义不断,“新朝”岌岌可危,王莽为了做最后抵抗,举办大婚,借以粉饰太平、安抚民心。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就是王莽决定给自己染发,当时的王莽已是暮年之人,本身形象就不好,大嘴巴,秃眼赤睛,这时候上了年纪,须发皆白。
为了掩盖自己衰老的状态和惶惶不安的心态,王莽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都染黑了,《汉书》里说他:“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可惜一点作用没起,王莽染发后不到半年,绿林军便攻入长安,王莽也死于乱军之中。
那么古人是如何护理头发的呢?说起来比现代人还讲究,《礼记.玉藻》里记载:“沐稷而靧梁,栉用樿栉,发晞用象栉,进禨进羞,工乃升歌”。
什么意思呢,这里说了三个层面,首先是洗头,“稷”是古人用的洗发液,是一种用粟黍等植物煮成的汁水,碱性能去垢,要烧开后趁热洗发,才有效果。
然后是梳头,《黄帝内经》认为:“一日三篦,发须稠密”。多梳头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牢固发根。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一度脱发,受名医指点后每日“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不久就治好了脱发。慈禧太后每日命太监梳头百遍,早起和临睡都要梳头,故年过七旬仍青丝满头。
所以,古人对梳头发的梳子要求也很高,硬涩的樿做成的梳子用于去垢,头发快干了的时候,要用象牙做的梳子梳头,避免伤发。此外还有金、银、玉石、犀角、玳瑁以及各种名贵木材为材质做梳子,功效各有不同。
最后,等到头发干了,还要喝点专门为洗发洗面酿的禨(酒),然后再听点音乐缓解情绪,可谓满满的仪式感。
头发在无数文人墨客的妙笔生花里更是大放异彩,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意在感慨时间流逝之快、生命之渺小。
沈从文在写给张兆和的情书中有这么一段:“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这里用青丝、白发比喻爱情的相伴到老,美得让人心颤。
而古诗文中代表年龄的“总角”、“垂髫”、“及笄”、“弱冠”无不与头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想,普通的头发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故事,一方面它给人以妆饰之美,“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另一方面,人总改变不了老去的现实,有时更无法左右命运的无常,“四时催人头发白,薄相春风亦欺客 ”。
正是,青丝亦或白发,多少情丝说不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