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喜欢用谁的镜头(被解救的姜戈从奴隶到英雄)

昆汀·塔伦蒂诺 被称为"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么"。虽然"鬼才"不按常理出牌,但明显的标签还是有的,比如四处飞溅的番茄酱,非线性叙事,特有的配乐,脑路清奇的台词等等。

当然,这些特点在不同影片中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我就特别喜欢《落水狗》《低俗小说》和《无耻混蛋》,这几部影片叙事跳跃,人物亦正亦邪,对话看似冗长,细品则趣味无穷。但在《八恶人》里,番茄酱被用到极致,竟然让我有了点小小的不适感。

这部《被解救的姜戈》我认为真的很不昆汀。最明显的就是它单一的线性叙事结构,和善恶分明的人物性格。这是一部典型的个人英雄电影,讲述一个人从奴隶到英雄的过程

昆汀喜欢用谁的镜头(被解救的姜戈从奴隶到英雄)(1)

一、一个人的自由是从身体到人格全方位的自由

仅从字面上看,《被解救的姜戈》是一个被动的静态动作。如果一个故事里的人物没有成长,那么这个故事注定是失败的。昆汀才不会这么笨呢!

姜戈刚一出场就被解救。赏金猎人舒尔茨因为要找他帮忙,所以找到他,并打开了他的脚镣。但这时的自由只是身体上的自由。姜戈解放了双脚,却不知道该怎么走,未来在哪里?他只能跟着舒尔茨,听从舒尔茨的安排。

一个无法掌控自己,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的人,是没有自由的。

姜戈虽然像白人一样骑上了马,可奴仆的身份没有变。就像一个原本在田里摘棉花的黑奴,现在去给主人端茶倒水,即使像糖果庄园的黑奴史蒂夫那样成了管家,他在身份人格上仍然不是一个自由人。

昆汀喜欢用谁的镜头(被解救的姜戈从奴隶到英雄)(2)

姜戈要享有的自由,一定是身体、身份、物质和人格等全方位的自由。

在影片设置的历史背景下,黑奴姜戈要首先获得身份上的自由。脚镣被解开没用,在获得自由证明之前,姜戈不管走到哪里,都会面临危险,因为他是一个逃跑的黑奴。

在帮助舒尔茨找到并解决了通缉犯布里特三兄弟之后,舒尔茨给了姜戈一个自由人的身份。从法律意义上说,姜戈自由了。

但自由人姜戈要如何生存?他不能再去种植园做苦力,也不识字没文化。但他勇敢!影片开始,从自由后的姜戈抛开包裹身体的破毯子,露出坚定的后背开始,舒尔茨就认定了这是一个可以合作的伙伴。

舒尔茨的眼光很准。在舒尔茨的引导下,姜戈成了一名合格的赏金猎人,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昆汀喜欢用谁的镜头(被解救的姜戈从奴隶到英雄)(3)

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下一步就是要追求家庭幸福和人格尊重了。昆汀对姜戈人生的安排,完全符合马斯洛的人生需求理论。

姜戈要找回妻子布隆希达。这是姜戈被解救后的主要人生目标。也正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姜戈实现了一个自由人的终极目标。

舒尔茨帮姜戈制定了解救妻子的计划,姜戈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时候的姜戈,在思想和人格上依然没有完全独立。

但是,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意外,舒尔茨死了,姜戈也重新被镣铐禁锢。

但一个人一旦尝过自由的滋味,就再也难以被禁锢。

姜戈只能一个人去战斗。当他对看押自己的白人,说出"我是赏金猎人"这句话时,他第一次正视自己的身份,标志着他从心理上开始独立。当他去掉代表着身份和规则的马鞍,跨上马背的时候,他在人格上也已经独立。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此时的姜戈,已经完全被解救。

舒尔茨和姜戈的关系,也可以看做父母师长和一个孩子的关系。父母给孩子生命,陪伴孩子长大。孩子走上社会,学会自食其力,同时也会遇到自己的领路人。但最终,一个人的路还要自己走。

姜戈被解救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走向独立的过程。

昆汀喜欢用谁的镜头(被解救的姜戈从奴隶到英雄)(4)

二、随着身份变化,姜戈对自己对他人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

1. 身份变化首先是从一个人的衣着打扮开始的

姜戈出场时是一个带着镣铐的黑奴。他只披着一个薄薄的毯子,在寒冷的冬夜,被冻得浑身发抖。解下脚镣后,他从一个刚死的白人身上剥下衣服。衣服很不合身,看起来很别扭。就像他此刻对未来充满迷茫一样。

接下来的姜戈穿得异常夸张滑稽。这时的衣服是他自己选的,但风格是舒尔茨定的。舒尔茨说他们要演戏,所以他要穿戏服当姜戈穿着夸张的天蓝色戏服,骑在马上出现时,简直像马戏团的小丑。

最后当他独自返回救妻子的时候,他对黑奴管家史蒂夫说:"这身红衣服还挺适合我"的时候,他才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找到了合适自己的衣服。同时,他也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

姜戈的独立,从找到自己的穿衣风格开始。

昆汀喜欢用谁的镜头(被解救的姜戈从奴隶到英雄)(5)

2. 内心变化更明显地表现在对他人生命的态度上

赏金猎人的职业是杀人。姜戈当初对这个职业很陌生,对任意剥夺他人生命也充满困惑。

目睹舒尔茨一言不合就杀死"镇警长",姜戈大惊失色。"镇警长"和他们素无瓜葛,看起来那么无辜。可当舒尔茨向州警长解释,他打死的是个通缉犯时,姜戈看了舒尔茨一眼,释然了——舒尔茨杀的是个坏人。姜戈也从所有围观人脸上看到一个事实:触犯了法律底线的坏人是应该被杀的。

接下来,姜戈对通缉令上的布里特兄弟就毫不手软了。尤其布里特兄弟还鞭打过自己的妻子。复仇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生存环境越艰难,复仇的愿望就越强烈。

但姜戈依然有怜悯心,他不忍心当着一个孩子的面杀死他的父亲。舒尔茨用通缉令说服了他:作为一个赏金猎人,手要狠,心要硬,完成任务最重要。

昆汀喜欢用谁的镜头(被解救的姜戈从奴隶到英雄)(6)

但姜戈心狠的程度,很快就超出了舒尔茨的想象。看到仇家的黑奴面临被疯狗咬死的危险,舒尔茨想出手相救,姜戈却制止了他。姜戈要在仇家面前表现出自己强大的一面。疯狗撕咬黑奴的场面,舒尔茨不忍心把脸扭到一边,但姜戈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这时的姜戈已经慢慢脱离导师舒尔茨的轨道,他的善恶观不再单纯建立在法律层面。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可以毫不犹豫牺牲其他人。

影片最后,姜戈手上的绳索一旦被解开,他的枪口就指向押解他的白人。此时姜戈已经完全成为一个英雄,也就是美国影片中一直宣扬的英雄形象。为了爱情,为了自由,排除万难,除掉所有障碍。

押解他的白人和囚禁妻子的庄园主一家,既是姜戈找回妻子并报仇的障碍,也是和所有黑人奴隶对立的阶级整体。姜戈的行为代表着全体黑奴的心愿,预示着姜戈将成为整个奴隶阶级的解放者。

一个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在庄园熊熊的大火中诞生。

昆汀喜欢用谁的镜头(被解救的姜戈从奴隶到英雄)(7)

三、 姜戈不是孤胆英雄,他点燃了希望

美国著名作家、顶级神话研究学者约瑟夫•坎贝尔,有一本有名的著作《千面英雄》,书中他总结全球神话与宗教故事中的英雄形象,认为经典的英雄故事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阶段。

启程:放弃当前的处境,进入历险的领域;启蒙:获得某种以象征性方式表达出来的领悟;考验:陷入险境,与命运搏斗;归来:最后再度回到正常生活的场域。

美国英雄电影也基本遵循这个套路。比如《007》系列,《碟中谍》系列,英雄完成任务后,都回归正常生活,该干嘛干嘛。但《被解救的姜戈》不一样。英雄不但完成了个人崛起,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更多人的觉醒。

昆汀喜欢用谁的镜头(被解救的姜戈从奴隶到英雄)(8)

故事开头,舒尔茨解放了姜戈。和姜戈一起被买卖的其他黑奴,在舒尔茨的暗示下,杀掉奴隶贩子跑路了。但他们和此时的姜戈一样,如果没有身份上的自由,很快就会落入其他奴隶主手里。

所以,姜戈临走时,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同胞,眼里全是迷茫和怜悯。

到了最后,姜戈凭借自己的智慧,杀死押解他的白人,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同行的黑奴。目睹了整个过程的黑奴,看着姜戈坚定而潇洒的远去背影,脸上露出由衷的赞美和希望。

此时的姜戈,解救了自己,解救了妻子。姜戈给所有黑人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就像姜戈的仇家所说:"像你这样聪明的黑人会越来越多"。姜戈的样子就是所有黑人希望成为的样子。

昆汀喜欢用谁的镜头(被解救的姜戈从奴隶到英雄)(9)

一个姜戈被解救了,就会有千千万万个姜戈,从牢笼里冲出来。黑人奴隶的解放事业,被姜戈点燃了星星之火。鲁迅说:一个封闭的铁屋子被大火包围,可正在里面熟睡的人们一无所知。姜戈不但是那个奋力叫醒他们的人,姜戈还撬开了这个铁屋子的一角。

姜戈的未来,导演昆汀早在片头就用歌词唱出了:"大雨过后必是骄阳,将会一片明亮。姜戈,你一定要坚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