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为什么成为百强县(从苏州34)

昆山为什么成为百强县(从苏州34)(1)

从上海虹桥站出发的动车,在沪宁高铁上飞驰了十几分钟后停靠在昆山车站,沿途都是密集的高楼与开发区,这是中国致力打造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部分,在将来的愿景中,这里被规划为可与东京湾、纽约等著名都会区比肩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昆山为什么成为百强县(从苏州34)(2)

上海地铁 11 号线穿过昆山花桥。上苏州、昆山、上海的连接将更加紧密。摄影 / 吴舸

昆山书写的传奇

地处上海与苏州中间地带的昆山,是苏州辖下各县市中经济最落后的"小六子"。甚至在二十多年前,在昆山的交通版图上,乘船出行还是人们选择的主要交通方式。短短数十年间,昆山由一个两省市交界的边缘地带发展为中国的"百强县之首",并不断重新书写"江南"的内涵,其间变化基于其江南水乡的地理背景,为昆山的现代发展提供了地理、地缘、文化等多个维度的支撑,更重要的还有这片土地上具备悠久传统的先锋属性。

昆山为什么成为百强县(从苏州34)(3)

傍晚,俯瞰昆山城。供图 / 顾炎武研究会

中华文明的先锋

昆山城区南面距今约52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赵陵山遗址的出现,是昆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庞大背景中展现出"先锋"属性的初始。作为良渚文化早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遗址中出土的玉器和其上纹饰显现的礼制传统、墓葬陪葬品差异乃至人殉现象显示出的社会阶层分化,都成为中华文明中不可忽略的关键词。昆山从此成为中华文明的重地。

昆山为什么成为百强县(从苏州34)(4)

良渚文化遗迹公园

江南水乡的先锋

太湖的形成和变迁深刻影响了包含昆山在内的整个江南地区的发展。昆山所在的太湖东部冈身地带,成为长江泥沙天然的堆积场,长江三角洲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发育。而冈身阻断了曾经涌入太湖的海潮,在距今约4000年前,通向钱塘江的海湾也被淤塞,太湖最终形成了,并成为这一平原上的"母亲湖"。横贯昆山的三大水系——北面的娄江、中部的吴淞江、南面的东江即是古代太湖地区的三大入海河流。三江并列引来太湖之水,成为鱼米之乡的千年底色。在水乡的摇篮中,昆山再一次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榜上有名"的城镇。

昆山为什么成为百强县(从苏州34)(5)

水乡昆山

崛起城镇的先锋

除了本身优越的地理环境之外,昆山的地缘条件也十分突出。宋朝时期,江南城镇整体兴起,其中的代表——苏州,以其强大的经济基础、文化底蕴提供了持久的向心力。处于其影响力辐射圈内的昆山,不仅村镇面貌被重塑、经济体系发生变化,并且在江南文化的宏大背景下,在艺术审美领域完成了一次重要创造——昆曲在此诞生。

昆山为什么成为百强县(从苏州34)(6)

19世纪后半期,苏州在江南一地乃至中国范围内的中心城市角色,逐渐被上海所取代。处在苏沪之间的昆山,对苏沪之间实力对比的转换、城市地位的嬗变有着最真实切肤的感受。上海的开埠通商也刺激了昆山的转变,与上海邻近的地理位置,也让昆山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昆山为什么成为百强县(从苏州34)(7)

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景观。摄影 / 顾淑明

短短数十年间,昆山完成了从苏州"小六子"到全国"百强县之首"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昆山早已不再只是苏州或上海依附者,它快速建立起自身的身份认同。比起上海立足全球的精英视角、无可匹敌的江海地位,带着草根精神的昆山闪耀着更实际、更质朴的中国式希望。

- END -

文丨楼学

编辑 | 胡莙

原文取自《地道风物·昆山》有增减、改动

昆山为什么成为百强县(从苏州34)(8)

图书《地道风物·昆山》

本文未署名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