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问答李白阅读答案(李白隐居山林所作)
众所周知,李白有很强烈的政治抱负,简而言之就是想当官,但由于家庭的缘故,不能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只能写诗作赋去谋求贵人的赏识。
33岁时,李白就写过《明堂赋》、《大猎赋》进献唐玄宗未果,后来还是贺知章、玉真公主的推荐,才当上翰林待诏,晚年还踩上了永王的贼船,落得狼狈不堪。
李白一开始没有这么“官迷”的。开元十五年,李白隐居在湖北白兆山的桃花岩,某日有朋友来访,亦或是陌生人路过,李白即兴而作《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古绝句,韵律比较自由,完全口语化了,十分亲切自然。
诗题又名“山中答俗人”,此时的李白将自己归为隐者范畴。“余”,即“我”,是李白自称。“碧山”指隐居的白兆山,青葱翠绿。
有个人问我,为何在这白兆山上隐居?我只是微笑着,没有回答他,其实自个儿过得自在悠闲就好,没必要向别人去解释。
这里的春日桃花娇艳盛开,流水卷起落花杳然远去,我就在那桃花洞中读书习字,隐居无人打扰的生活别有一番妙趣。
“问余何意栖碧山”,以提问的形式开篇,既是呼应诗题,亦能勾起读者心中的好奇,李白为什么要隐居在这呢?答案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出现,而是卖了个关子。
“笑而不答心自闲”,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既是面对的是俗人,大抵也无法明白李白的意图,因此不作解释。
那么李白究竟为何隐居于此呢?结合其后面的经历,大抵是为了博得好名声,以便日后有人推荐,顺利进入官场建功立业。至于隐居,那是功成身退以后的事。
事实上,唐朝很多诗人都有隐居经历,譬如王维、孟浩然、高适、杜甫等,最后也都出仕了,孟浩然则是真的没机会。
“桃花流水窅然去”,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武陵人在桃花林里找到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里百姓安居乐业,生活令人神往。暗喻李白在桃花洞里的读书生活,闲时欣赏桃花随流水的天然意趣,与后面的“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别有天地非人间”,山林的宁静幽深之美非世俗人间可比,“人间”又如何?想想李白的遭遇,王维20岁就考进士中状元,李白身上定然发生了不为人知的遭遇,否则以他的才学断无可能不参加科举。
李白虽然隐居山林,却未曾完全放下心中对仕途的念想,没有达到超脱尘世之外的境界。从“碧山”二字即可看出,如果真的不问世事,又怎会透露出自己的所在,吸引有心人来寻访呢?
(本文原创,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