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臭皮匠(砸掉铁饭碗当上)
汪孝凌是四川省阿坝州州级非遗项目“松潘汪记皮革”第五代传承人,也是唯一一位女传承人。为传承百年技艺,她毅然从教师行业回归家族,与父亲一起复原“股子皮”制作技术。
推开阿坝州松潘古城百年皮具老店“汪皮匠”的大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皮革味道。不大的空间内,摆放着粗犷的藏族靴子、柔软复古的挎包、精致细腻的挂饰、精美实用的马具……琳琅满目、色彩丰富,让人看了便再也挪不动步。
汪孝凌 “松潘汪记皮革”第五代传承人
34岁的店铺女主人汪孝凌,笑容纯净,面颊上的高原红让她更显亲切、质朴。在她身上,丝毫看不出生意人的精明,倒是那副皮匠围裙和套袖透露出汪皮匠第五代传承人的特别身份。她说:“父辈四兄弟全是皮匠,到我这辈12个堂兄弟姐妹都没做这行,这个手艺我不继承谁继承呢?”
砸掉“铁饭碗”,当上了“臭”皮匠
汪孝凌正在精心缝制马笼头部件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松潘古城设县已有2300多年历史,城内藏、羌、回、汉交融共生,极具民族特色。松潘全盛时,有60多家皮匠店,现在只剩“汪皮匠”一家。
“松潘‘汪皮匠’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亦有上百年的历史。”汪孝凌指着店内悬挂的家族老照片回忆道。清代康定人刘衡定将皮革技艺传入松潘,汪记第一代汪全寿、汪全贵兄弟成为其弟子并承袭发展了其皮革技艺。
“松潘汪记皮革制作”中,最具价值的是股子皮。股子皮在藏区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古代只允许藏族的贵族享用,或是在贵重的物品上少量使用。汪孝凌说:“股子皮只能选用少量骡子臀部皮料,要经过泡皮、脱毛、脱脂、软化、烟熏、上色、鞣制等60余道繁复工序,其中皮料上色工艺完全采用天然颜料,反复浸透上色。”
整套制作工艺不用任何机械,完全靠手工制做。股子皮制成后,将呈现出骡子皮本身非常完美的纹路花色,堪称皮革中的奢侈品。过去,汪记皮革的产品主要用于制作民族生活用品,如藏靴、马鞍、药袋子、腰带、挂饰等。
纯手工皮箱
松潘汪记皮革手艺,在汪孝凌的三叔汪中开手中达到鼎盛,他曾组织几个兄弟开办汪记民族皮件厂,工人最多时达到200人。产品全部纯手工制作,经久耐用,深受西藏、青海等地人们欢迎,并一度远销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2009年,汪中开去世,加之汪记产品已跟不上时代潮流,工厂随之倒闭。只有汪孝凌的父亲还在藏区零散接活,年轻一代则嫌做皮子又脏又臭,传承面临断代风险。
“家族手艺失传,实在太可惜了!”大学毕业的汪孝凌通过招考成为红原县麦洼乡的一名小学教师,但内心无时无刻不在为之感到痛心。
“小时候在三叔的皮革厂里玩,皮革绷在板子上,晒在太阳底下的那种味道,现在还觉得很亲切!”在皮革堆里长大的汪孝凌,不仅心灵手巧,对皮革手艺更是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上大学时,她就利用寒暑假回家做些小皮件送给同学。即使后来当了小学教师,她也边工作边摸索。
“我看了好多传承人纪录片,越看越觉得家族的手艺不能丢!”2014年,汪孝凌丢掉“铁饭碗”回到家乡,成了松潘城里唯一的女皮匠。
老手艺镌刻雪域古城历史印记
藏式马鞍全套
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但毕竟没有系统学习过全套皮革工艺,也没有任何美术基础,汪孝凌感到些许迷茫。从未离开过雪域高原的她,坐上飞机,只身前往广东皮革协会开办的培训班学习,从最基础的画图、出纸格学起,一切非常顺利,汪孝凌冥冥中感到“老天好像早就为我铺好了这条路”。
三个月后,学成归来的汪孝凌四处找朋友借钱租下了店面,挂起“汪皮匠”牌匾正式营业。这里既是卖货的店铺,也是汪孝凌和父亲研究汪记技艺的工作室。汪记的传统皮革制作环节繁多、工艺复杂,光是制皮一项就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因此汪孝凌学起来非常缓慢。
汪孝凌先要跟父亲去市场上收购生牛皮,起初皮子发出的腐臭味和血腥气味就让她感到阵阵恶心。生牛皮买回来之后要去皮、去肉,很费力气。之后再放到池子里经过石灰水、鸡粪水反复浸泡和清洗。一大清早,她还要劈好手指粗的木柴,把浸泡好的皮子放在烟熏灶里熏制,这也是制作股子皮的最关键步骤。熏制的火候很难掌握,冷了热了、烟大烟小,皮子都有可能报废。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熏制,皮子变得结实耐用又防水。
“汪记皮革不用任何化学制剂,熏制好的皮子接触到中草药熬成的水,自然就变成了黑色。染色的皮子,还要经过长时间反复揉搓,产生独特的花纹,再上油、晾晒才能用来制作皮具。”
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让汪孝凌的颈椎、腰椎、膝盖和腱鞘都受损严重,不能长时间工作,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然而,纯手工制作的皮具虽然经久耐用,但年轻藏民和外来游客更偏爱舒适、时尚的工业快消品。“汪皮匠”因此一度生意萧条,有时很多天也卖不出去一件皮具。没有任何从商经验的汪孝凌,形容当时的自己是“一头雾水的小白,也不知道做个市场调查,就冲进去干了”。
那段时间,汪孝凌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坚持的意义又是什么,每天只是麻木地前行。无颜面对家人朋友的愧疚感,一度像重重的石头压在她的心头。
三接腰麻绗靴
好在汪孝凌身上有股皮革般的韧劲,帮她撑过了最艰难的两年。她把藏靴、马具、箭袋等传统皮具交给父亲制作,自己则全情投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之中。她把松潘浓郁的藏族元素融入到生活用品中,开发了藏戏面具系列挎包、卡套、钥匙扣、挂饰等时尚产品。
质量上乘、花纹精美的手工腰带也成了主打产品。她还把藏族的坛城、羌绣中的莲花等经典民族纹饰,雕刻、缝制成皮革画。靠口碑相传,慕名前来的客人越来越多,有些顾客还成了回头客和推广者。“大家买走的不仅仅是物美质优的皮革制品,更是一份对于雪域古城松潘的美好旅行记忆。”
将千年松潘故事倾注“方寸之间”
皮雕吉祥结挂件
在汪孝凌精心制作和打磨下,不仅每一块粗糙的、毛坯的皮子被赋予了新生,更成为彰显当地民族文化的亮丽名片。
正因如此,2019年,“汪皮匠”获得了阿坝州政府授牌的“大熊猫金奖先进集体”。2020年,汪孝凌被官方认定为阿坝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具传统制作技艺(松州汪氏)”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汪孝凌又获得松潘县三八红旗手称号等。
醉心于传统皮具制品的汪孝凌不急不躁、精耕细作,每天重复着将针线慢慢穿梭于皮子之上的繁琐工作。她希望自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家族品牌“汪皮匠”带入下一个百年传承。
现在,汪孝凌6岁的大儿子经常来店里“给妈妈帮忙”,他学着大人的样子,一会儿拿起锤子敲敲打,一会儿拿起针线穿来穿去。外人看着都担心孩子被工具伤到,淡定的汪孝凌一边让儿子随意尝试,一边憧憬着“汪皮匠”的美好未来,一边筹划着如何讲好“汪皮匠”的百年故事。
汪孝凌在新扩充的店面里辟出了专门的展区,把多年来搜集整理的汪氏老照片、祖辈们尤其是爷爷制作的老皮件全部展示出来。“千年的皮子会说话,汪记的每一步发展都和松潘的重要历史节点息息相关。我要让这方寸之间成为松潘的民族文化载体,讲述皮具背后的人文故事,让千年皮革讲好松潘故事、中国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