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降雨菜农(记者跟着菜农冒雨割菜)

钱江晚报

天气预报说,昨夜今晨,杭州再迎雨雪天。记者施雯一听,马上去了余杭的菜地,帮菜农收菜。

一直到晚上10点,记者方力待在杭州市气象台,和预报员们一起,紧盯这轮雨雪的脚步。她想知道最准确的预报,然后第一时间发布在小时新闻客户端。

昨天白天,听说还要降温,钱报·小时新闻的“小时小店”群里,有小店店主准备了几百份暖宝宝送给来店里的外卖小哥。

钱报记者兵分多路访民生,奔赴气象台、高速公路、蔬菜供应基地、龙井茶园、临安山区……

持续降雨菜农(记者跟着菜农冒雨割菜)(1)

记者施雯帮菜农抢收

在杭州余杭区余杭街道溪塔村的菜地里,村民盛国成吃过晚饭后,蹬着小三轮从家里过来。他说:“夜里要下雪,菜价会涨点,地里还有点菜心赶紧割起来。”

上周杭州下雪,盛师傅的菜心批发价就从2.2元/斤涨到2.8元/斤,青菜也从0.8元/斤涨到1.2元/斤。盛师傅有2.8亩自留地,他跟邻居租了2.2亩地,起草贪黑打理着5亩菜地,在村里种了30多年蔬菜。

每年两三月,地里收的是青菜和菜心。割好的菜要整理,待次日凌晨,盛师傅会到村口农贸市场卖菜。买主都是杭州城里菜场的摊主。这些小老板对蔬菜品质有要求,比如冬天的青菜,不能有黄叶和泥脚,菜的规格要基本一致。

大棚里的菜心,是去年11月份收完长梗白菜后育苗移栽的,从春节前一周开始每天采收,现在还剩一小半在地里。

昨天,边采访,钱报·小时新闻记者边抄起小镰刀,帮盛师傅收割菜心——贴地的两片叶子沾着土不要割,要从根部干净的叶片开始割。手起刀落,“咔嚓”一声脆响,割下的菜心整齐地码在篮子里。

盛师傅一边割菜一边嘱咐记者:“太小的不要割,客人不要的。”

割完一大篮菜心,刚好可以装满一泡沫箱,大约40斤菜。晚上割菜,盛师傅一般会准备2-4个泡沫箱。

大棚外面的露地也种了青菜,是去年10月中旬播种的,虽然种得比大棚菜心早,但因为露地气温低,加上最近雨雪天气频繁,青菜长得比较慢。翻了翻露地上的小青菜,有些菜叶子已经开始烂,再不割恐怕会影响收成,记者忍不住对盛师傅说:“这点青菜不割可惜了,今天晚上我们多割点青菜吧。”

白天盛师傅在地里干农活,凌晨去村口农贸市场卖菜,行情好,一两个小时菜就能卖完,行情不好,要挨到天亮才能收摊。

因为大部分菜地是自家的,从邻居家租来的地也只交租金800元/年,最近五六年,盛师傅种菜的成本,基本都控制在1万元/年,而卖菜的收入最高一年达到20万元。

然而种菜、割菜、卖菜的辛苦,是好多人想象不到的。雨雪夜,记者帮着割了一会儿,就觉得手指发僵,有些不听使唤,动作也没有一开始那么灵活了。而在菜地里辛苦了30多年的盛师傅已经60岁了。睡不了几个小时,2月23日凌晨时分,他会出现在村口的农贸市场,开始他新一天的忙碌。

看着盛师傅的背影,记者希望凌晨的雨雪,下得温柔一点。

钱报记者跟着气象预报员:不眠夜,盯住雨雪的脚步

预报中的雨雪在杭州拉开帷幕。昨晚8点,杭州不少地方的窗外响起沙沙声。昨晚8点20分,钱报·小时记者来到杭州市气象台,和气象员们一起,忙碌追寻着雪的脚步。

“山区已经雪花飞舞,但杭州主城区仍是小雨。”杭州气象台郑台长说,水汽还充足的,就看近地面气温的表现。昨晚8点,主城区3℃,温度要再下降1.5℃才有可能飘雪,“降水时段和低温时段一拍即合,雨夹雪或雪就纷纷而至了。”

预报员目不转睛刷电脑数据,“其实我们压力山大。”预报员说,就像医生坐诊,要根据各种图像数据和经验进行预判。我们通宵值班,随时要盯牢实况。”

天气状况瞬息万变,气象部门又是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要不要发预警,也是气象台比较纠结的事情。“要综合考量降雪量、积雪厚度,对城市运行以及老百姓生活的影响等等因素。发了怕下不大,不发又怕下得大,是现在发还是清晨发……都好烧脑。”

昨晚9点43分,关于这次的雪能不能积起来、路面冻不冻等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郑台长和首席预报员一直在商讨。大家的结论是,暂不发布暴雪预警信号,但提醒大家特别注意防范低温雨雪带来的不利影响。今天早晨,杭州主城区最低气温预报0.5度,还不到冰点,所以出现明显道路结冰的可能性较小,但出门上学上班的民众还是要注意保暖。

夜深了,预报员们都有些疲劳,随手抓起桌上的小香肠、饼干,补充一下能量。而这,仅仅是预报员们的前半场。

持续降雨菜农(记者跟着菜农冒雨割菜)(2)

记者方力(右一)和气象工作人员一起值班

又见飘雪,又是降温

给奔波在外的他们送点暖

据悉,本次降温将持续到周五。昨天下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和“小时小店”发起暖心倡议:又见飘雪,又是降温。愿更多的你、更多的小时小店加入送温暖的队伍中来,无论是一杯热水、一壶姜茶,抑或是一张暖宝宝,都能把丝丝温暖送给室外工作者们。

“店里有一批暖宝宝!我打算送给来店里取餐的外卖小哥。”昨天,小时小店直播点之一“舟东九份芋圆”的店主九份大叔,一听说下雪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响应倡议,在小店群里分享了他准备送出的暖宝宝。

天气越恶劣,订单越多

外卖小哥:检查刹车轮胎,再带杯热水

“今年,杭州的雪怎么这么多?抓紧检查好刹车轮胎,再带杯热水!”95后小伙朱明李在“饿了么”平台跑单快三年了,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骑手。看天气预报说又要下雪,他昨天一早出门就已经穿好了雨鞋,“这是今年第四场还是第五场雪了?”

对于外卖这一行来说,天气越恶劣,订单越多。这就意味着,小哥们或能获得更多收入。但小朱直言,小哥们不喜欢雨雪天,“配送难度大,不安全。”

小朱还记得,杭州上一场大雪的时候,他虽然骑得很慢,但车还是打滑,“没摔,直接漂移了。”回想起当时的画面,他还是有点后怕。

小朱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大城西,中午跑写字楼的单子,下午和晚上以居民楼送单为主,“这里的雨雪往往比主城区的要大,所以很容易爆单的。”昨天整个下午,小朱手头的单子都没断过。趁着空档,小朱又仔细检查了车况,“冲锋衣可以防雨,我就换了双雨鞋,还带上保温杯,灌了杯热水。”

昨天下午4点40分,小朱告诉记者,大城西开始下小雨了。四十分钟后,小朱发现,平台追加了恶劣天气补贴,每单1元,“单子来了,出发!”

好在平台也是考虑周到。邹小东是美团杭州武林站点的负责人,昨天下午,他忙着开会以及盘点筹备物资。雨衣、防水手机套、手套、护膝、暖宝宝、吹风机、烘衣机……物资全部是免费发放,甚至还有暖足贴,搭配上暖宝宝,再冷的天,骑手都能保证全身暖暖的。记者从美团和饿了么平台了解到,自2021年入冬以来,除了发放防寒物资,为保障安全,根据平台应急机制,恶劣天气条件下,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部分商家的配送范围,为骑手延长配送时长或缩短配送距离,同时取消超时、差评等考核,让小哥们放心配送。

收到暖宝宝,小哥有点惊喜

小时小店:陆续有成员加入送温暖行动

昨天下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再次发起暖心倡议,作为小时小店直播点的舟东九份芋圆第一时间在小时小店群响应,准备将近200份暖宝宝送给来店里的外卖小哥。

昨天下午4点半,大叔的店里进来两位外卖小哥。

“目前(暖宝宝)货源充足,我送了他们一人两包。”大叔说。

一位外卖小哥告诉记者,这个春节他没有回家,一直留在杭州送外卖,“前几次下雪的时候,还蛮想家的。”小哥说,从没有商家送过他东西,昨天被惊喜到了:“这么有爱心的商家,一定生意兴隆!”

昨天下午起,每个来店里的外卖小哥都收到了大叔的暖宝宝。有小哥第一次用暖宝宝,大叔还教学演示了下。

“这些暖宝宝是我去年12月下旬采购的,原本打算送客户的。”九份大叔说,后来,滨江疫情暴发,他就将其中大部分送给了隔离点的医务人员和小区保安、保洁等,“剩下一些一直放在仓库里。这不听说要下雪,突然想了起来。”

九份大叔创业之初,很多外卖都是他自己送的,“对于雨雪天气的寒冷,以及送外卖的困难,我深有体会,所以这一次希望可以将温暖送给那些风雪中奔忙的人。我还打算把之前小时小店送凉茶的桶拿出来,煮点姜茶放在门口,给外卖小哥们暖暖身子。”

长庆街道新华路上的桐山村也第一时间加入了送温暖行动。老板娘金雪云告诉钱报·小时记者,看到倡议后,店里马上准备了100多片暖宝宝,准备送给来店里取餐的外卖小哥,“这么冷的天,他们真心不容易。”

这是一家桐庐菜馆,开业多年,附近的街坊邻居经常光顾。提起这里,他们都会点赞,“饭店不仅味道好,主要是老板、老板娘人很好。”

53岁的金雪云听到这个评价总是笑呵呵的。她和丈夫都是桐庐人,1998年就在凤起路口开了这家小饭馆,四五十平方,老公就是厨师,两个人慢慢让生意越来越红火。2001年,夫妻俩把店搬到了新华路上,又慢慢有了如今的规模。这么些年,夫妻俩在店附近的凤起都市花园买了房,儿子也在九堡开了店。

疫情这3年是店里最难熬的日子,生意大受影响,“我们有30多名员工,60%的人都跟着我们十多年了,我们要对这些人负责。因为他们,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店门口的热茶摊已放了十多年,门口的两条凳子也是给路人坐坐的。看到辛苦的外卖员,金雪云还会嘱咐员工,给他们盛点大锅饭吃,“人和人之间是相互温暖的。”所以,这一次看到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发的倡议,金雪云马上就响应了。

“上课记”烘焙的老板吴焕丹在小时小店群里看到了倡议后,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我们店也经常会有外卖小哥来取餐,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每天都很辛苦,下雪的日子里,给他们送去一点温暖,也是给他们的一点安慰。”

吴焕丹说,除了暖宝宝、热茶之外,她还在想能不能给他们送上一些特别的温暖:“我得好好想想,看看能给他们提供一些什么,希望是既特别又实用的。”

持续降雨菜农(记者跟着菜农冒雨割菜)(3)

外卖小哥收到“小时小店”店主准备的暖宝宝

上一轮雨雪天气,压坏7个农业大棚

菜农陈维朵:加固菜棚,雪不停人不歇

昨天凌晨三四点,杭州临安区高虹镇活山村朵朵果蔬农场负责人陈维朵已经起床准备干活——她要和时间赛跑,尽早给二十来个农业大棚加固。

近期频繁的雨雪天气及冰冻,临安区部分农业大棚设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上一轮雨雪天气,我们家就被压坏了7个大棚,损失3万多元。当时,我就急哭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我就鼓励自己,要振作起来……”今年42岁的陈维朵,云南昭通人,来临安18年,以前和丈夫在厂里打工,4年前开始种植大棚蔬果。

位于高虹镇活山村的朵朵果蔬农场,有29个农业大棚,种植着白菜、芹菜、莴苣、草莓等六七种果蔬,共25亩,是一家人的收入来源。“我们主要卖给当地人,也有一些杭州人会开着车过来买,他们说很喜欢我们种的‘土菜’。”

虽说有了农业大棚,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靠天吃饭,但遇到极端的雨雪天气,也扛不住。

有了上一轮雨雪天气的教训,昨天一早,陈维朵和丈夫就准备了柴火、点起烟炉,用熏烟法给蔬菜大棚增温防护,“我们把柴火放在棚里面烧,用烟来增温。里面烟熏了之后,温度上来,大棚上面的雪就积不高,雪会往两边滑落,大棚就安全了。”

不过,陈维朵说,如果真遇上大雪,光靠烟炉还不足以防雪抗冻。因此,基地还提前加固检修了各种植大棚,争取为农业生产上一道“双保险”,“忙了一整天,才加固完1个大棚,晚上还要打着电筒继续干。”昨晚6点半,钱报·小时记者再次致电陈维朵,她和丈夫还在农场忙活。

这个雨雪夜,对陈维朵来说注定是无眠的,“听说这轮降雪要持续到明天,雪不停,不敢睡。我用竹竿做了个耙子,打算边下雪边清理大棚……”

持续降雨菜农(记者跟着菜农冒雨割菜)(4)

临安朵朵果蔬农场负责人陈维朵(左)做好抗雪准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