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为什么杀司马后代(刘裕为何要大规模的诛杀司马懿的后代)
南朝刘宋政权建立者刘裕,据《宋书·本纪第一》记载是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也就是说他和汉高祖刘邦是一家人。因此刘裕在代晋之时,为追求正统性和合法性,也去追溯了几百年前的这些渊源。而这层关系,让人们意识到刘裕残杀禅位的晋安帝司马德宗,甚至将司马宗室赶尽杀绝,可能是为了复仇。但,原因真这么简单?
1、 为皇权正统而"复仇"
中国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朝代更迭数十,政权辗轧更是频繁。所以前代帝王和皇族,就成了下一个政权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历代处理这批人的方式大抵有三种:和平相处;皇帝被杀而皇族保命;被赶尽杀绝。因为先秦贤君的禅让传统,一些帝王认为接受禅让就自然地意味着皇权的正当过渡,自己的统治是符合正统的。所以前代皇帝和皇族在他们眼里只是一群一般贵族,不值得让自己手染鲜血。而为了避免前代帝王及其支持者的反扑,一些帝王便容不下已亡国的皇帝,找些自己是上天派来救民于水火的理由便把前代皇帝处死,只留下了一些老实的皇族。若是觉得即便如此自己的正统性还是较为薄弱,那前代的皇帝和皇族就得一起交出生命了。
刘裕选择的显然就是最后一种。虽然他是刘邦亲族之后,但在门阀当道的东晋他不过是一个出身低微的"低级士族"。一个出身如此上不了台面的人却接受了禅让,即便刘裕没听到贬低之词,他自己恐怕也有点"自卑"。
于是将东晋皇帝和皇族赶尽杀绝就成了他立威和树立正统性的有效手段。且在他弑君之后,其他高级门阀氏族和刘宋社会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对情绪,这让刘裕更加确定了此举的可行。
事实上,刘裕后来意图北伐北魏,也与巩固皇权正统性有着密切联系。他在六十岁时还对北伐念念不忘,可见他心中那根有关皇权正统性的刺扎得有多深。而处在刘裕控制下的象征前代政权的东晋皇帝和皇族,好似也只有死路一条。
2、 为控制和消灭东晋残余势力
虽然刘裕一改历代传统地对东晋皇族赶尽杀绝,但客观而言,他的处境与前代能选择和平共处之策的君王也有所差别。我们都知道魏晋时期的门阀氏族政治实权颇大,而作为皇族宗室的各路人马自然也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以刘裕当时不得不解决东晋宗室这股阻碍力量。
在代晋之前,作为权臣,刘裕就已经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只是这效果着实不佳。譬如在刘裕打败荆州刺史司马休后,司马文思等人就逃往后秦和北魏,借助北方的力量反抗刘裕。司马楚之在被刘裕逼到逃亡之后在汝颍一带召集了数万民众,意图阻挠刘裕称霸……
所以刘裕对东晋皇族赶尽杀绝,也有一丝无奈。毕竟只要晋恭帝和晋安帝等人还活着,这些宗室子弟就有借口在北朝或一些民众的支持下对刘裕发动进攻。一旦他们成功,晋安帝等人也就能复辟,那刘裕自己一定会被打成乱臣贼子。所以为了从根源上掐断东晋皇族的这些念头,刘裕也不得不来作杀害前代皇帝和皇族的始作俑者。
3、 一个年老者的心急
刘裕称帝是在元熙二年(420)夏,此时他已五十八岁。年过半百,即便此时坐上了帝位,刘裕也清楚自己的时间不多。所以于他而言,他急需一个机会将自己好不容易奋斗来的权力巩固。而他最显眼的威胁,就是晋安帝等东晋皇族。
且如刘裕这样出身低微的人,越到晚年就越在乎一些原本不在乎的名声,对一些事情也更加多疑。他不仅对那些对自己若即若离的传统世家大族持怀疑心理,担心他们有朝一日会转而支持晋安帝等人,给自己坐实篡位之名,还担心那些曾经支持他的功臣会和异己搅在一起,成为自己的敌人。
因而屠尽东晋皇族其实只是担惊受怕的刘裕给自己开的第一剂"强心剂",而且是效果很明显的一剂。而后那些不顺刘裕之意的世家大族,以及一些让刘裕察觉到"苗头"的功臣和反对者,也都被刘裕当作"强心剂"屠成了冤魂。
是故刘裕在代晋后发动的对以晋安帝为首的东晋皇族的屠杀,并不只是简单的"复仇"。这背后有刘裕的政治考量,也关乎他的个人经历和感受。而他开了屠杀前代皇族的先例,后来也遭到了自己后代被屠尽的报应。这大抵就是"做人留一线,事后好相见"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