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

一一李占鹏

一、概述

  内蒙古9个盟3市中,有101个旗县区,其中旗49个,自治旗3个,49个旗又包含了25个部落。这其中,“科尔沁6部”就占了15旗,包括阿鲁科尔沁等。而15旗中,嫩科尔沁又占科尔沁的10旗,都集中在通辽和兴安盟。

科尔沁部落为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所统领的部落。元太祖成吉思汗把二弟哈撒儿分封在今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流域呼伦贝尔大草原、外兴安岭一带的广袤土地上,成为"东道诸王"之一。成吉思汗扩编带弓箭的"豁儿臣"即科尔沁护卫军。合撒儿为兀勒都赤(指挥者),负责斡耳朵(大汗营帐)的警卫和警戒的重任。"科尔沁"由军事机构的名称逐渐演变成哈撒儿后裔所属各部的泛称,形成了著名的科尔沁六部十五旗, 蒙古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嫩科尔沁、阿鲁科尔沁旗、四子部落、茂明安部、乌拉特部及青海和硕特等部族均属科尔沁部分支。

阿鲁科尔沁部落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部。阿鲁科尔沁系蒙古语。“阿鲁”是山北之意,“科尔沁”是弓箭手,为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七世孙昆都伦岱青之部落。因其部落始牧于杭爱山之北,为区别其伯祖奎蒙克塔斯哈喇之嫩科尔沁,故称为阿鲁科尔沁。明史載,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成吉思汗仲弟哈布图哈撒尔第十五代孙昆都伦岱青率阿鲁科尔沁部迁居今阿鲁科尔沁之地,始名阿鲁科尔沁。明嘉靖四十三年至崇祯三年(1546-1630年),阿鲁科尔沁隶属于"北元"察哈尔部。天聪八年(1634年),阿鲁科尔沁部复设前后两旗,前旗由哈布图哈撒尔第十六代后裔达赉辖领,后旗由达赉之子穆彰辖领。 崇德元年(1636年)再并为一旗,由穆彰专理旗务,授札萨克,为清末世袭13代札萨克。崇德四年(1639年),本旗隶属昭乌达盟,由热河都统节制。民国前期隶属热河省,民国22年(1933年)7月,阿鲁科尔沁旗沦陷,又被伪满政府强行划归伪满兴安西省。1945年8月16日解放阿鲁科尔沁从此彻底摆脱了日本统治。此时阿鲁科尔沁行政归热河统一领导。10月,东蒙古自治政府在坤都建立阿鲁科尔沁旗政府,任命苏达那木道布为旗长。1946年5月19日,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阿鲁科尔沁归其领导管辖。1949年5月阿鲁科尔沁归内蒙古管辖。1969年阿鲁科尔沁旗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建制,设立赤峰市(地级),实行市管县体制,阿鲁科尔沁为赤峰市12旗县区之一至今。

  阿旗位于西拉沐伦河北岸,大兴安岭南端东麓。地理座标为东经119°2~1201',北纬4321'~45°24。东与哲盟扎鲁特旗为邻,南以西拉沐伦、台河的老河身与翁牛特旗、通辽市开鲁县相望。西与巴林右旗、巴林左旗毗连,北与锡盟西乌珠穆沁旗接壤。全境南北狭长,最长232公里,东西宽114.4公里,总面积14277平方公里。有大中河流12条,流域面积8819.4公顷,均属西辽河水系。有大小湖泊51处,水面2707公顷。地下水总储量428亿立方米。地势西北高,南东低,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区,南部为科尔沁草原沙土波状平原。平均海拔430米,最高1540米,最低266米。本旗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5.5℃,无霜期95~140天,年平均降水量300~400毫米。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1)

二、历史沿革与大事记

  早在新石器时代,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的宝力召就有人类活动。商周至秦朝时期,阿鲁科尔沁旗为东胡族活动地区之一。汉至晋朝时期,阿鲁科尔沁旗为乌桓族发祥地,后成为鲜卑族居住区。隋唐时期,阿鲁科尔沁旗为契丹族游牧地。辽代阿鲁科尔沁旗为上京道乌州地,是耶律羽之家族封地。金朝时期阿鲁科尔沁旗为大定府北境,又为泰州属北京路。元朝时期阿鲁科尔沁旗为辽王封地,初为辽阳行中书省泰宁府,后升为路,改隶中书省领泰宁路。明朝初期为潢水兀良哈地泰宁卫所辖制。明仁宗洪熙元年,即1425年,游牧于额尔古纳河和海拉尔河流域的科尔沁部被卫拉特蒙古所击破,其一支南迁,奔于嫩江流域,一支仍留居于呼伦贝尔、海拉尔河地区。因同族有嫩科尔沁,所以号所部为阿鲁科尔沁,意为北方弓箭手以区别之。

明嘉靖ニ十五年,即1546年,达延汗之孙达赉逊库登汗,率数部东移至潢水(西拉沐伦河)。阿鲁科尔沁部昆都伦岱青率部随迁至兀良哈三卫地,择兴安岭以南,西拉沐伦北岸而居之,即今为阿鲁科尔沁之地,归服属察哈尔部管辖。后金天聪四年,即1630年,阿鲁科尔沁部长达赉及其子穆彰叛离察哈尔部林丹汗,率部归顺后金。后金天聪五年,即1631年11月,林丹汗率察哈尔部回师东进,袭击已归顺后金的蒙古诸部,阿鲁科尔沁部由于未遵后金“移营近地”的旨意,仍于远处放牧,才复为察哈尔所部掠。后金天聪六年,即1632年4月1日,皇太极率军援助阿鲁科尔沁部。9日,征察哈尔大军至西拉沐伦河后驻营。阿鲁科尔沁部达赉、穆彰、僧格和硕齐一起拜见皇太极。达赉献驼1峰、马1匹;穆彰献鞍马1匹、驼2峰;僧格和硕齐献驼1峰、马4匹。12日,皇太极大军至扎衮乌达地方驻营。13日,阿鲁科尔沁部诸贝勒拜见皇太极。是日,北方各地归服后金,诸蒙古部率兵来会师于西拉沐伦和辽河汇流处。16日,皇太极整肃军纪,指责阿鲁科尔沁部不遵其言移营远处放牧,复为察哈尔抢掠。不久,皇太极大军与林丹汗部交战,获男丁100人,妇孺100人,马8匹。17日,大军抵阿鲁科尔沁哈拉沐伦(今海哈尔河)。是夜,太极赐黄缎、撤袋弓靫、顺刀奖励阿鲁科尔沁部昂阿塔布襄等。4月22日,皇太极后金大军追击林丹汗越兴安岭。阿鲁科尔沁部穆彰、僧格和硕齐等台吉随大军远征,至天聪六年,即1632年6月,始归回阿鲁科尔沁。后金天聪八年,即1634年正月,皇太极令阿鲁科尔沁部收抚察哈尔流民。10月,皇太极派遣阿什达尔汗、达雅齐二人前往硕翁科尔地方为已归顺的蒙古诸部划分牧地。从此,阿鲁科尔沁有了固定的驻地和明确的境域,当时阿鲁科尔沁部东西距130里;南北距420里;东至巴彦塔拉30里接扎鲁特右翼旗;南至什喇木兰200里接翁牛特左翼暨奈曼旗界;西至苏拜山100里接巴林界;北至乌兰岭260里接乌珠穆沁右翼旗界。是年底,在阿鲁科尔沁部设阿鲁科尔沁前旗、阿鲁科尔沁后旗两旗。达赉领后旗,下辖16个牛录;穆彰领前旗,下辖20个牛录。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2)

  清崇德元年,即1636年,皇太极继位,改国为“清”,改元“崇德”。是年,将阿鲁科尔沁两旗为一旗,以穆彰领之。清崇德四年,即1639年,阿鲁科尔沁、克什克腾、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喀尔喀左翼、翁牛特等八部十一旗会盟于阿鲁科尔沁旗南部西拉沐伦河北岸柳树林,敕以“扎衮乌达楚古拉干”,即昭乌达盟。清顺治元年,即1644年4月,阿鲁科尔沁旗应征从战,穆彰率军随清军入关,会吴三桂围剿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是年,清廷诏编阿鲁科尔沁旗佐领穆彰为札萨克固山贝子。清顺治五年,即1648年7月,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固山贝子穆彰卒,清廷追封穆彰为多罗贝勒。其子珠勒扎干袭爵,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世袭制度,从此开始。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3)

  清康熙二年,即1663年,在白音查干(今坤都翁根毛都)建敖包汗庙,这也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史上建造的第一座寺庙,是为了供奉林丹汗(1592年-1634年)而修建的。清康熙十三年即1674年,在査干特布色建罕庙,内戴恩寺,为中国黄教八大呼图克图庙之一。清康熙十七年即1678年,珠勒扎干卒,其子色楞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因酒不理旗务被削职。清康熙ニ十年即1681年,清廷始建木兰围场。初,以阿鲁科尔沁旗多罗郡王额驸色楞、固山额驸 巴特玛等人管理。清康熙ニ十七年即1688年,珠勒扎干三子楚依袭札萨克多罗贝勒。康熙三十年即1691年,晋多罗郡王。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阿鲁科尔沁旗大旱,人民缺粮。清政府拨粮赈济了阿鲁科尔沁旗。清康熙二十九年即1690年阿鲁科尔沁旗二等台吉栋纽特应清廷之命,率兵至克什克腾旗参加乌兰布通之战。当时,噶尔丹势力强大,欲胜困难不少。栋纽特对士兵说,上对我们恩情很深,若有半点退缩,我们没法去见上的面。于是率兵300为前锋,官兵皆死于战场。清康熙三十年即1691年清廷因阿鲁科尔沁旗贝勒楚伊,与厄鲁特力战中受伤被执不屈,封为郡王,世袭达尔汗号。清康熙三十六年即1697年康熙出巡经阿鲁科尔沁见“水草甚旺,而生计窘迫,盖因牲畜被盗,不敢夜牧”,康熙立即派郎中李学圣等前往料理,盗窃衰止。清康熙四十三年即1704年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楚伊卒。楚伊长子穆宁袭札萨克多罗贝勒。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4)

  康熙四十八年即1709年春,阿鲁科尔沁固山额驸巴特玛之妻县君叩阁上,称“我寡无子,将巴特玛弟考南抚养,不意考南成人,竟怀疑心,及家下人等亦将我藐。今愿以所属人等敬献上。止乞拨给六十人,日后为我夫妇二人看守坟墓。”康熙说:“此等人断不可受。县君乃中朝下嫁者也。所献之人乃阿鲁科尔沁之番兵,岂可取乎?尔等将朕谕旨明蒙古各王,照土默特苏克吐尔之妻所献佐领一例,暂遣至彼处,管理事务,日后乃将所献之人,安插彼旗内可也。”清雍正五年即1727年,清廷赐阿鲁科尔沁旗旗民贫户银两。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旺扎勒卒,长子达克丹袭札萨克多罗贝勒。清雍正九年,即1731年,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兵奉命随清军剿噶尔丹策凌。清乾隆二十年即1755年,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达克丹,在坤都包格图山南修建王子庙(集禧寺)。并修建了札萨克府弟,结束了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府无定居住址的历史。清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清廷建乌兰哈达厅,阿鲁科尔沁旗隶属乌兰哈达厅。清乾隆五十一年即1786年,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达克丹卒。长子阿尔达什弟袭札萨克多罗贝勒。清嘉庆五年,即1800年,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阿尔达什弟卒。其弟多尔济帕拉木袭札萨克多罗贝勒。 清嘉庆二十年,即1816年,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多尔济帕拉木卒。其子丹津巴勒桑袭札萨克多罗贝勒。清道光二年即1823年12月2日,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贝勒丹津巴勒桑于神武门外瞻觐见了道光帝。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5)

  清道光十一年即1831年4月,丹津巴勒桑卒,其弟扎木阳旺舒克袭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年12月,阿鲁科尔沁旗多罗贝勒扎木阳旺舒克在保和殿参加清廷设弇。清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2月6日,清廷赏给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札木阳旺舒克花翎。清道光二十四年即1844年,扎木阳旺舒克卒,其子拉什仲鼐袭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多罗贝勒。咸丰十年即1860年12月11日,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拉什仲鼐在“四知书屋”外膽觐咸丰帝。12月30日,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拉什仲鼐参加清廷在御政殿举办的筵宴,并至咸丰帝座前受赐酒。咸丰十二年即1862年春,在优势清兵的围追堵截下,起义军白凌阿队伍分散,实行游击战。清政府三令五申歼擒白凌阿等农民起义领袖,地方官吏三次谎报杀了白凌阿。但是,白凌阿领导的一支队伍继续在阿鲁科尔沁旗等地活动,在各族群众的帮助支持下仍坚持了数年斗争。清同治四年即1865年清廷赏给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拉什仲鼐三保花翎。1867年拉什仲鼐卒,其子巴咱尔吉哩弟袭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清同治七年即1868年3月,敖汉旗蒙古族起义领袖弥勒僧格率30~50人,隐匿于阿鲁科尔沁旗。当建昌县派人来查拿时,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群众不怕连坐,纷纷保护弥勒僧格等人安全转移。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6)

  光绪元年,即1875年,已故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拉什仲鼐的福晋古木德及幼子巴咱尔吉哩弟,遭到图门乌力吉诬陷。协理绰伊扎布等也将印信抢夺出府,强为私用。福晋古木德便告之于清廷,理藩院责成热河都说瑞联查办,最终绰伊扎布等革去协理,受到处理,交盟长管束。之后,瑞联派员赴阿鲁科尔沁旗,将札萨克印验交巴咱尔吉哩弟收执。并商昭乌达盟长迅速选妥员接充阿鲁科尔沁旗协理。清光绪二年,即1876年6月20日,清廷派热河都统瑞联来阿鲁科尔沁旗办理所谓旗奴抢印一案。当其将参与此案的协理绰伊扎布等6人解往热河传讯时,途中被敖汉旗贝子梅伦富凌阿阻拦,声称受盟长旨意,不准绰伊扎布赴案。并令其护卫塞上阿等将6人“盗案”抢走。因此,昭乌达盟长、敖汉贝子达克沁被理藩院议处,并限定日期令其将绰伊扎布、富凌阿、塞上阿等人押赴热河,交瑞联审办。清光绪十一年即1886年,阿鲁科尔沁札萨克多罗贝勒巴咱尔吉哩弟于神武门外瞻觐光绪帝。12月23日,清廷授阿鲁科尔沁旗多罗贝勒巴咱尔吉哩弟于乾清门行走。清光绪十四年(1889年),清廷赏巴咱尔吉哩弟双眼花翎。光绪十七年(1891年),巴咱尔吉哩弟在王府建蒙文私塾一所。官宝为教师,授蒙文、满文课。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初一,慈禧庆祝六旬寿,对蒙古王公一律加恩,多罗贝勒巴咱尔吉哩弟授御前行走。

  光绪二十三年即1897年,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巴咱尔吉哩弟出任昭乌达盟盟长。12月8日,巴在神武门门外瞻觐光绪帝。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巴咱尔吉哩弟召集昭乌达盟各旗于阿鲁科尔沁南部西拉沐伦百柳处“扎衮乌达”(昭乌达)集会,商讨政务。12月8日,慈禧召见赴京之蒙古土公。 巴咱尔吉哩弟在西苑门并乗坐拖床。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1月27日,清廷根据热河都统色楞额的报告,在阿鲁科尔沁旗、东西扎鲁特旗产碱处所设局,试办碱厂,征收课税,以济军饷之需。12月,清廷赏阿鲁科尔沁郡王衔多罗贝勒巴咱尔吉哩弟三眼花翎。光绪三十年(1904年)10月,阿鲁科尔沁旗下大雪,平地雪深二尺,损失大、小畜5万余头只、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1月10日,阿鲁科尔沁旗及东西扎鲁特三旗蒙荒勘丈完毕,可耕之地计达8000多顷,是日,填发空白地照5000张,以期放垦时填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12月21日,清政府根据热河都统廷杰的奏请,添设开鲁县,划去阿鲁科尔沁旗东南部肥沃之地。是年,朝阳、平泉、凌源、建平、敖汉等地移民迁至阿鲁科尔沁旗很多。宣统元年(1909年),阿鲁科尔沁旗商业开始兴旺。每年僧侣祝颂时,各寺庙的喇嘛信众聚集在罕庙,旗札萨克也率领部下参加盛大的祝颂会。此时,开业进货,从承德府经哈达街(今赤峰)至阿鲁科尔沁旗、扎赉特旗至齐齐哈尔,成连接东北华北重要通道。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7)

  民国元年,即1912年10月,巴咱尔吉哩弟被封为多罗郡王、亲王衔,仍为阿鲁科尔沁旗旗长兼昭乌达盟盟长。民国2年(1913年),袁世凯的特使周正朝于正月18至22日巡视阿鲁科尔沁旗等地,考察蒙古王公独立活动情况。是年,阿鲁科尔沁旗被库伦“远征军”占据二个月。远征军所经之处,占房屋,掠民衣食,抢钱财10万余两,掠去牛马等牲畜3000多头。3月30日,袁世凯根据阿鲁科尔沁旗长巴咱尔吉哩弟的请求,为阿鲁科尔沁旗10座庙宇赐名并赠匾,同时发给度牒。对2座不够50间的庙宇未赐名及匾,只发给度牒。9月10日,袁世凯根据巴咱尔吉哩弟呈请,任命嘎瓦桑为阿鲁科尔沁旗协理台吉。民国3年(1914年)2月,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热河特别区,阿鲁科尔沁旗归属热河特别区,其后,又归属热河省。10月,降大雪2尺多深,三、五天一場,一冬未化,阿鲁科尔沁旗牲畜损失过半。民国4年(1915年)阿鲁科尔沁旗商业活动逐步活跃,主要商铺有“天享隆”、“乾元成”、“广兴德”、“德和昌”、“隆昌盛”、“洪昌盛”、“义隆昌”、“万盛和”、“宝和厚”等。民国5年(1916年),巴咱尔吉哩弟卒山西五台山。6月22日,巴咱尔吉哩弟之子旺沁帕尔赉袭多罗贝勒郡王爵,为阿鲁科尔沁旗长。9月,巴布扎布窜入阿鲁科尔沁旗境进行骚扰性活动。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8)

  民国九年即1920年,阿鲁科尔沁旗和巴林左翼旗在花加拉嘎东部发生了边界争执,缘由是民国10年即1921年,热河都统决定在阿鲁科尔沁旗放垦荒地10800顷,民国12年(1923年),巴林左翼旗放垦花加拉嘎土地时,阿鲁科尔沁旗旗长指控左旗侵犯领土越界,双方发生争执。是年,朝阳地主葛尔土原登雇用俄罗斯人的地拉机来阿鲁科尔沁旗白彦花开地,即后来的火力公司,自始本旗始用拖拉机。沙拉哈达、姚家段、乌兰哈达也相继开垦。民国15年即1926年,民国设天山设治局,隶属阿鲁科尔沁旗,受热河都统所辖。天山设治局原拟在乌力吉沐伦河北岸道德庙设置。嗣后,因地势不便,于民国16年(1927年),定居于査干浩特(白城)。民国17年(1928年)天山设治局设治员于守仁向热河督军报告灾情:7月阴雨连日,山洪爆发,河流溃决,沿河及平甸之地禾稼冲没无存。民国18年即1929年正月,热河督军汤玉麟派视察员王枢来阿鲁科尔沁旗巡査。王枢视察了天山设治局的农业、林业、牧业、工业等,并向热河督军写了报告,称:“设治员于守仁民国15年到任,具有办事能力,虽各项要政因无款尚未举办……人民妥谧,亦政绩也。”又称:“天山地多未僻,草场葱繁,实为牧业良所。且蒙人素以游牧为业,境内牛马驼所产甚盛,全境牲畜不下10余万头。故天山牧业实较其它县为优”。1930年即民国十九年,1000名布利亚特蒙古兵进入阿鲁科尔沁旗骚扰百姓。

  民国20年即1931年,阿旗岗台乡北岗台张文阁创办汉文私塾。6月,天山设治局二区百家长李向春等4人呈文给热河省政府,内称:“过往军队沿途勒索情况严重。请发布告,严行禁止,以纾民困。由于林开路旁,举凡17旅过往军队人马食宿系由民等临时额外供给,终年不断,以农有限之粮草,何能供无限之勒索”。8月,热河省政府颁发布告,严禁此行为,并告李向春等周知。

1931年 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沈阳失陷后,张学良在锦州成立辽宁省临时政府,东北边防军热河骑兵17旅旅长崔兴武率部进驻阿鲁科尔沁旗。民国21年即1932年8月,德博勒庙区艾根庙德尔苏宝冷艾里发生腺鼠疫,有53人死亡。1933年2月,日军分两路进攻赤峰。在北路,日军“宣抚官”斋藤率领的刘桂堂伪兴安警备军,与已从开鲁退往天山的崔兴武部李守信,于2月25始在天山城东郊大战两天,拒敌于天山城东黄羊洼一线。由于刘桂堂伪军多采用密集冲锋,被李守信消灭了600多人,刘桂堂警备军副师长也亦被击伤。崔部驻天山部队后在崔兴武指使下,于2月27日晚开始向林东主动撤退。东北军石文华19旅原驻赤峰,也于2月21驻林东、天山迎敌,虽步步抵抗,但怎奈力量薄弱(1500人),也与崔旅退守林西城中。3月1日刘桂堂警备军进占天山,日军占领军小柳匀3月2日进驻天山。

5月10日,天山设治局撤销。6月,德博勒庙区当伙房等处发生腺鼠疫,有89人发病,57人死亡。7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阿鲁科尔沁旗后,废除札萨克制,在坤都王子庙建伪旗公署。旗公署荐任原阿鲁科尔沁旗长旺沁帕尔赉为伪旗长。旗公署内设总务科、内务科、警务科,并将阿鲁科尔沁旗划为5个区。民国23年(伪满康德元年,即1934年3月,旗立第一小学在坤都建立。校长刘泽普。商会会长邵子臣在査布杆庙街开办报纸发行业务。主要发行日本的《泰东日报》。5月,日本人在坤都都日本花建农场,开荒种地,抓劳工。民国24年(伪满康德2年1935年)7至8月间,抗日军首领蓝天林带领三、四百人攻入査布杆庙街,袭击伪满机构。日本人在罕苏木区呼布建二农场。抓去100多名农牧民为其种田。又在坤都西建羊场、马场,征2万多只绵羊。日本侵略之前,阿旗牲畜头数为34万多头只,败退时只剩12万头只。民国25年(伪满康德3年)即1936年8月,德博勒庙区东二组发生腺鼠疫,发病26人,有23人死亡。当年阿鲁科尔沁旗大旱,粮价由每斗8角涨到每斗4元。日本侵略者在坤都建立“兴农合作社”,在查布嘎庙街建立支社,日本人川本甲龙为主任,在阿鲁科尔沁旗实行“出荷粮”制,指定每年必须完成150万公斤任务。民国26年(伪满康德4年),即1937年,春季,西拉沐伦河沿岸的十间房等地农牧民联合起来开渠引水,渠长2公里,宽3米、深0.7米,动用土方4200立方米。民国27年(伪满康德5年1938年),日本人架设坤都至査布嗄庙街双线电话线路,在坤都设总机。民国28年(伪满康德6年1939年),7月,发洪水,冲淹了査布嗄庙街和附近耕地。9月,参加诺门汗战役的伪兴安师蒙古士兵,在苏蒙政治攻势下人心瓦解,纷纷逃离战场,教导团中士班长小喇嘛率领三、四百人从战场逃出,经过阿鲁科尔沁旗进行疯狂骚扰。10月,通辽伪满军官区司令部参谋长洪景祥通过骑兵第6团的关系,在阿鲁科尔沁旗查布杆庙街将聚宝部招降,并将其部安排在査布嗄庙街驻防。11月7日,通辽伪满军官区德永上校,利用在查布杆庙街4团一连连长郝尔罗布发丧之机,调动4连骑兵,将聚宝部缴械后带至査布嗄庙街南门外全部枪杀。是年夏、秋两季,伪满兴安总省组成调查班,对阿鲁科尔沁旗进行两次调查,重点调查了坤都、罕苏木、査布嗄庙街等地区情况,写出《兴安西省阿鲁科尔旗实态调查报告》和《兴安两省扎丶阿畜产调查报告》。民国29年,即伪满康德7年(1940),德博勒庙绍根区发生腺鼠疫,死亡2人。本年,日本侵略者又开展一次资源调查,先后颁布了《日满经济国家统治大纲》、《商业登记法》、《家畜及畜产品统制法》、《粮食配给制》等几十种条文,在阿鲁科尔沁旗强制推行“配给制”。在査布嗄庙街设立专卖局,日本人掌管食盐、火柴、煤油、烟酒的统配。凡是存有或贩卖没有“配给”手续的物品,均论为“违反经济法案件”,定罪坐牢。民国30年(伪满康德8年1941年)日本侵略者,在罕苏木架设一架无线电台,为驻守的日本关东军一排之用。旺沁帕尔赉被荐任为伪满兴安西省省长。苏达那木道布被伪满政府荐任阿鲁科尔沁旗三勋七位旗长。民国31年(伪满康德9年1942年),巴林右旗白音布统区发生腺鼠疫,蔓延11个村,发病611人,有598人死亡。査布嗄庙街富家营子发生肺鼠疫,11人发病,10人死亡。民国32年(伪满康德10年1943年),德博勒庙区阿尤日组发生鼠疫,死亡4人。民国33年(伪满康德11年1944年),阿鲁科尔沁旗大旱,牧业欠收,农业颗粒未收。不少人因逃荒要饭,卖儿卖女冻饿而死。查布杆庙街西河岸一次就有11人冻死。罕庙区拉格采花艾里一户3口人,饿得无法,拾马粪里的谷草秸炒后碾成面充饥。民国34年(1945年)8月16日,苏联红军经台日黑山进入阿鲁科尔沁旗。阿鲁科尔沁旗得解放。归属热河省领导。8月中旬,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府失火,燃烧一个月,全部建筑被烬。10月,东蒙古自治政府在坤都建立阿鲁科尔沁旗政府。苏达那木道布为旗长。11月,东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阿鲁科尔沁旗支部在坤都成立。民国35年(1946年)4月,博彦满都、哈丰阿等领导从承德回乌兰浩特,路经坤都。在家人员列队迎接。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9)

  5月19日,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建立,阿旗受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领导。5月份,驻防阿鲁科尔沁旗查布杆庙街骑兵部队始改称天山骑兵大队,简称天大支队。热北军分区以天山骑兵大队为基础,将巴林右翼旗大板大队及巴林左翼旗林东大队并于天大支队。支队长童玉林,政治委员胡胜辉。部队合并后,天山骑兵大队编为3个连,驻守于查布杆庙街原伪满警察局院内。大板大队编为第4连,林东大队编为第5连,分别驻守于查布杆庙街西门外和查布杆庙烧锅院内。支队部设在查布杆庙北街。6月3日,惠北海、宋玉岗、邢北群等一行20多人,受中国共产党派遣来阿鲁科尔沁旗开辟工作。6月10日,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建立。惠北海任书记,宋玉岗任部长,邢北群任宣传部长。6月上旬,阿鲁科尔沁旗政府由坤都迁至查布嘎庙街。6月,在巴彦花、巴彦塔拉、坤都努图克开展农村土地改革和牧区民主改革试点工作。6月,阿鲁科尔沁旗蒙汉联军骑兵大队建立,惠北海任政委,李炳培为队长,李忠城为副政委。6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阿鲁科尔沁旗支会成立,道布钦巴拉珠尔任支会主任。支会设在査布杆庙街。罕庙、巴彦塔拉、坤都、白音花、德博勒庙等努图克建立了分会。在党的领导下,阿旗先后建立14个努图克(区)。在此基础上,旗委于1946年6月率先建立了阿旗查布嗄庙区委(书记先陈光后沿志)、乌兰哈达区委(书记宋玉岗兼)。1946年8月建立天山口区委(书记先田俊后赵杰)、乌兰坝区委(书记先乔国士后陈光)。1946年7月,阿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在查布嗄庙区兴隆堡建立,为全旗党建、减租减息、土改、支前探索了经验,提供了榜样。至1949年底,全旗己建立12个区、努图克委员会,126个党支部,发展党员1427名。

在旗委(汉民自治科)及惠北海亲自关心领导下,1946年7月初,查布嗄庙街第一个教师讲习班开班进行,全旗30多文化人接受短期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有15名教师留下来在查街任教。本年7月15日,阿鲁科尔沁旗立查布嘎庙街男女国民小学(实验小学,1936年9月建立,因日伪垮台学校被哄抢一空停学)举行复校典礼,并易名为阿鲁科尔沁旗立汉民第一完全小学,校长邹绍宗。复校典礼上旗委书记惠北海到会并发表讲话。校址分东西两处,女校位于天山蒙中院内内,西校在旗社院内,两校占地28亩,校舍30间,教职工12人,学生314名。10月,公安科长孙根全把所属公安科队员撤出査布杆庙街,借口到乌兰苏木扎营,经司法科长阿尔斯郎等劝阻无效,孙根全率部叛变革命投靠国民党。11月30日,自治军骑兵第四师35团团长额勒登格叛变。将前去劝其归队的蒙汉联军第二司令部支队参谋长业喜扎拉僧绑架。12月1日,额勒登格设骗局将护送武器的35团政委道布钦巴拉珠尔一行30人诱至图格日格沙漠中伏击杀害。政治部主任宝音乌力吉、恩和巴图、白金山等与道布钦巴拉珠尔一起英勇牺牲。额勒登格、塔尔巴喇嘛率部投靠了开鲁国民党军李守信部。12月,李运昌率和子章、义达嘎苏荣、乌力吉那仁到阿鲁科尔沁旗召开四师连以上干部会议,部署天山保卫战。12月,卓盟纵队司令部特木乐科长率领的军用车队在阿鲁科尔沁旗姚家段遭到四师35团四连昂苏、金巴等24(26)名土匪、受骗百姓袭击,13人牺牲,尸体被烧,物资被毁或抢走。12月中下旬,额勒登格、达里扎布率领叛匪1700余人进攻富通镇,袭击黄羊洼,我天大支队警戒排13名官兵牺牲。敌分两路进攻查布嘎庙街,天山保卫战打响。敌前敌指挥部驻扎在双合兴。兵分两路夹攻查布嘎庙街:一路为额勒登格率领阿日本嘎、东日布两团由东正面进攻;一路为乌尔他、浩特劳两团由西南方侧击。匪军进到査布嗄庙街东山3公里处,我蒙汉联军冀察热辽警卫团、骑兵四师32团,天山支队、35团骑兵连等,在李运昌、阿民布和、刘昌及任思忠指挥下,以3000一一4000多兵力进行阻击,并击溃消灭匪军1000多人,取得了天山保卫战的全面胜利。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10)

  1946年12月,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警卫班叛变。班长魏明德等路经白音他拉努图克时,杀害了正在那里开展工作的旗委工作团团长王世卿,逃到开鲁投靠了国民党军。后,开鲁解放时将魏明德捉获归案,在査布嗄庙街东门外处决。是年,土匪头子马奎、马顺夜间窜入查布嗄庙区杨树林村,杀害了农会主任张彦明、杜老美、杜小柱(1956年将马奎、马顺逮捕,在查布嗄庙街东门外处决)。是年冬,叛匪孙根全、吴德力格尔带领所部袭击乌兰坝区公所。区长乔国仕率领区小队进行反击,匪军进攻几次伤亡多人而败退。12月8日,叛匪额勒登格杀害了蒙汉联军第二司令部支队参谋长业喜扎拉僧。民国36年即1947年1月21日,被额勒登格挟迫叛离的斯钦朝格图率领20余人从开鲁国民党军驻地逃回家乡向人民政府投诚。1月下旬,嘎瓦、包海山、图古拉占为首的三股土匪包围了坤都努图克支会主任布和朝鲁的家,布和朝鲁一家5口残遭杀害。2月24日,驻守在白音他拉努图克风凰山的斯钦朝克图等21人,被额勒登格所部阿日本嘎叛匪包围,激战6小时之多,终因寡不抵众,斯钦朝克图等18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2月26日,开鲁解放。投靠国民党的阿鲁科尔沁旗35团长额勒登格在开鲁被活捉后交给阿鲁科尔沁旗处决。2月,昭乌达盟公安处派莫德勒图为阿鲁科尔沁旗公安科长,重新组建了公安科和公安队。2月,乌兰夫路经罕庙努图克前往乌兰浩特,阿鲁科尔沁旗从乌兰坝至罕庙努图克组织设防护送。35团叛匪阿日本嘎部偷袭进犯罕庙,被执行任务的天大支队打退逃走,新三连也被敌击溃,死伤、被俘60人左右,是为罕庙保卫战。3月一4月,李运昌在天山与辽吉省委书记陶铸共商合作抗敌之事。不久军区警卫团即步兵46团撤离阿旗,昭乌达军分区步兵2团始驻防阿旗至1948年2月,林西县支队长崔同喜任团长。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11)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12)

  阿鲁科尔沁旗牧农会建立,李唐基为牧农会主任,苏和为副会长,并陆续建立了11个努图克、区级牧农会组织,(至1950年末撤销)。本月,蒙骑四师政治部主任刘昌率蒙骑四师到白音布统驻防并进行整训和大练兵活动。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改为昭乌达监人民政府,阿鲁科尔隶属昭乌达盟人民政府。7月,阿鲁科尔沁旗创建国营商业。称“泰华公司”。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为支援前线发布命令:做布鞋1500双,支援¥15700张,羊毛8560斤。9月,中共昭乌达盟委派员在阿鲁科尔沁旗甘珠尔庙进行民主改革工作。10月,陆棣任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兼任汉民自治科长。阿鲁科尔沁旗土地改革工作全面展开。是年秋,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高岗乘坐吉普车从白城子到叶柏寿,路经阿鲁科尔沁旗,在陆棣的陪同下,视察了几个牧区。听取汇报后说:“不要拆除庙宇”。秋,由北票、阜新来的317名土匪投诚。11月,撤销汉民自治科。12月,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开始建立基层党组织。査布杆庙区的兴隆堡、新农村,乌兰哈达区的凤凰山、王家段、联合庄相继建立了农区第一批党支部,至年底全旗共产党员达160余人。12月,进行农业互助合作试点。韩步贵领导的阿鲁科尔沁旗第一个农业互助组建立。12月29日,阿鲁科尔沁旗土地改革工作团队员额尔敦尼在道德庙勞图克茫哈阿拉艾里被土匪包围,在与土匪搏斗中因寡不敌众而英勇牺牲。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追认额尔敦尼为革命烈士。1948年2月,阿鲁科尔沁旗民主政府在巴彦塔拉努图克凤凰山为斯钦朝克图建立纪念碑。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13)

  本年4月,石汝麟任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书记。4月26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冀察热辽办事处任命苏达那木道布为阿鲁科尔沁旗旗长。6~7月,乌力吉沐伦河发洪水,前后石桌子,武家店、西三段四个村受水灾,受灾面积8430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80%。10月,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法院正式建立,第一任院长为哈斯道尔吉(阿林)。10月29日,德博勒庙努图克登吉格村发生鼠疫,死亡13人。11月13日~17日,全旗劳模大会在査布嗄庙街召开,马好林、郭生、张德被评为热河省乙等劳模。11月,建立阿鲁科尔沁旗中西医联合会。12月,阿鲁科尔沁旗响应“大反攻、支援前线”的号召,做军鞋18087双,支援前线羊皮14700张,羊毛8500斤,干草5万斤(折款送部队),担架235付,本旗共有3626人参军。春季土改结束,共分土地131712亩8780.8公顷,被清算对象246户,共发地照15000张。年内,对土改中出现的侵犯中农利益的偏向进行纠偏对错划了阶级成份的,经过复查重划阶级成份,补偿被侵犯者的损失。1949年2月,乌力吉沐伦河沿岸的红星村和现在的农场一、二、四队联合修建“兴联渠”,长75公里,同时开二条支渠,各长5公里。3月,石汝麟调离,陆棣任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书记。4月8日,热河省政府决定,将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坝努图克划归巴林左旗管辖。4月,进行第一次区划变更,共划12个努图克,阿鲁科尔沁旗由热河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隶属昭乌达盟。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14)

  这年6月,成立天山邮电局。6月20日,全旗职工开始执行工薪制。7月,李唐基任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书记。8月,张侠任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书记。同月,德博勒庙努图克西柴达木、小泡子、哈日朝鲁等三个村发生肺腺鼠疫,死亡14人。

科尔沁历史背景(简明阿鲁科尔沁史)(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