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和易经区别 易经与易传

朋友们想学习《易经》,总觉得《易经》非常神秘,需要高深的智慧才可以学甚至,有说法,《易经》学不好,怕折了阳寿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太荒谬了有这样想法的人,把儒家的《易经》按照阴阳家的法子去学了,自己吓唬自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易传和易经区别 易经与易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易传和易经区别 易经与易传

易传和易经区别 易经与易传

朋友们想学习《易经》,总觉得《易经》非常神秘,需要高深的智慧才可以学。甚至,有说法,《易经》学不好,怕折了阳寿。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太荒谬了。有这样想法的人,把儒家的《易经》按照阴阳家的法子去学了,自己吓唬自己。

《易经》并非神秘,但我们学习《易经》必须要有诚意。作为儒家的五经之首,古代科举的士子们,人人必学。“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孔子的教诲。所以,《易经》并非一种虚妄的学问。我为什么会讲,《易经》有儒家的学法,和阴阳家的学法呢?区别就在于《易传》。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区分一下什么是《易经》,什么是《易传》。当我们说,学习《易经》时,实际上,我们应该指的是学习《周易》。因为在学习《易经》时,我们必须要同时学习《易传》。而《易经》和《易传》合在一起,称为《周易》。

《易经》是原始的经文。里面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据传是周文王所撰。分为上下两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上经讲天道,以乾坤两卦为始,以坎离两卦为终;下经讲人道,以咸亨两卦为始,以既济未济为终。

虽然《易经》最初是一部用于占卜的书,但易经的作者把天人之际的各种现象归纳为了六十四个卦象,把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和思考都通过挂爻辞表达出来了。因此,《易经》更像是一部原始的思想总集。所以,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儒家是入世的,《易经》也是对世间的思考与总结。《易经》给予了孔子更多思考的灵感,孔子也为了让《易经》从虚妄的迷信中解放,真正地绽放其人文主义的本性的光辉,从而在晚年韦编三绝勤研《易经》,写下了《易传》。至今,《易传》也是我们学习《易经》最重要的大门钥匙。知道了这一点,请放下你的迷信,敬上你的虔诚,去真正地学习《易经》。

《易传》我们也称之为“十翼”。就像为《易经》插上了翅膀,翱翔于群经之首。“十翼”分别是《文言》,《彖传》上篇,《彖传》下篇,《象传》上篇,《象传》下篇,《系辞》上篇,《系辞》下篇,《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归纳下来,一共有以下七类。

《文言》:文辞优美,分别解释乾坤两卦的象征旨意,“文饰《乾》《坤》两卦之言”,“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饰以为《文言》”

《彖传》:“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每一卦皆有彖辞,主要是解释每卦的卦名,卦辞,以及一卦的大旨,“统论一卦之义”。

《象传》:“象也者,像此者也”,《象传》从卦的取象及象征意义来阐释每一卦的卦象和爻象。阐释卦象的叫作大象,一共六十四则,从每个重卦的上下卦象相重的意义,然后推衍出切近人事的象征意义。文辞多以“君子”的言行和道德进行比喻;阐释爻象的叫作小象,一共三百八十六则(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另加乾坤用九与用六),根据没要的性质,时位特点,分析爻辞爻义吉凶悔吝的原委。

《系辞》:可视为易经的纲要,通论。对《易经》作了较为全面的辨析和阐发,帮助我们去理解八卦,六十四卦,卦爻辞的大义。文辞优美,“发《易》义之深微,示读《易》之范例”

《说卦传》:说明八卦取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象例的专论。

《序卦传》:说明《易经》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揭示诸卦相承的意义。“是一篇颇有哲理深度的六十四卦推衍纲要”。

《杂卦传》:“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把六十四卦重新分成三十二组,两两对举,精要地概况卦旨。体现了卦中正方相对的辩证意义。

了解了《易经》与《易传》,破除了迷信,我们将会开始新的学习与交流。

希望了解《周易》的朋友,可加我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